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docx
- 文档编号:27834788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92KB
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docx
《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
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
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
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
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
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
另为。
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
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
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
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
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
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
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
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
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___)、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___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_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___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
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圆锥的体积如何求?
""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
""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
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
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
“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
”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_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
_我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感受。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___)、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___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___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
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在他看来,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
""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
""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分享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心得与困惑
旧县中心小学刘红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享式小组合作学习,最初我们都经历了摸索、迷茫、不知所措,然后不断的整改、推翻、变换,课堂从最初的中规中矩到热热闹闹,组织小组混乱,摸不着头绪到现在课堂学习模式初具规模。
我们的孩子也由习惯师生机械的一问一答,被要求合作学习,还被推到堂前去表达讲解,由最初的热热闹闹去合作,冷冷清清来表达,因为不知如何合作、小组合作什么,怎么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同时还能让同学听懂,并且被推到了堂前的不适应,还要梳理自己数学思维、语言表达的流畅,还有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是否端庄大方,否则会招来下面同学一致的吐槽:
听不见、看不到、听不懂等等。
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实对孩子们在整体素质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要求和锻炼,但却真的大大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结合我们的实践做以下总结:
一、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遵循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我们将学生分为组长、2号、3号、4号,然后由小组长自由组合2、3、4号组员。
接着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组内讨论成果,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
程度的资源共享。
针对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每个成员都可以分别讲解,最后有一人进行评价总结。
二、培养合作意识进行学习方式培训
刚开始训练小组合作,孩子们看似热热闹闹在讨论,在分享展示时却少有人敢于大胆汇报交流,胆怯是最大的障碍。
即使有一两个,也是语无伦次,表达不清。
于是我先让孩子们练胆儿,让每个孩子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同时,就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让那些羞涩内向的孩子也敢于大胆说话。
对于分享展示,我采取树立榜样的方法,偷偷提前安排两三个孩子,告诉他们明天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提前进行预习,第二天课堂汇报展示时专挑他们几个,然后大肆进行鼓励,“让全班同学一块喊出他的名字,谁谁谁,你真棒”,这几个孩子在课堂出了风头,下节课的讨论分享环节更用心,渐渐的他们的热情慢慢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同学们的讨论实效性更强,汇报展示思路更清晰,有的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能找出集中不同的思路。
智慧在分享,思维在打开。
但每个小组总有一个同学在每个任务环节跟不上趟,于是我不再让每个孩子浑水摸鱼,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自己完成任务不算,必须是组内每个成员都完成,由组长大声喊出自己小组的名字才行,为了第一个喊出自己小组的名字,常常出现三个同学一块凑到一个同学面前,督促他赶快完成任务,不会的积极指导,这时你在看课堂,融洽,乱而有序,小组的力量得到了实效的发挥。
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每节课,根据实际情况,以小组内全员参与程度来打分,以此来激励孩
子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有实效,分享更精彩。
三、洞察合适的合作时机。
孩子们喜欢成就感,所以尽可能的下放权利,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主角,效果比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真的事半功倍。
所以课堂尽可能的给孩子小组合作的机会,给他们分享展示的平台,比如:
研究圆柱的体积,因为学生有了圆的面积推导经验,我让学生小组合作。
少了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强调,孩子们照样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和秘密,并且记忆犹新。
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
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经验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