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docx
- 文档编号:27825163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3.65KB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docx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目的与适用范围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落实危险源安全管控措施,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管理标准,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所有作业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制定、落实及辨识卡管理等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三条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T/T2800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40号令)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
第四条定义
(一)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二)系统危险源(泛指国家规定的第一类危险源、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辨识认定的不可允许风险)是指系统危险源不属于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范畴,不属于某一类岗位范畴可以控制的能量或物质,通过单独岗位规范不能解决的作业区域和工艺系统所包含的危险能量或物质,需要通过协调和统筹考虑依据较大范围内地技术及工艺改进和管理措施的改善才能解决的危险源。
如:
氢系统、氨系统、油系统等问题。
(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
(三)岗位危险源(泛指国家规定的第二类危险源、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辨识认定的危险源)是指生产岗位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环不安全因素失控和管理缺陷。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
(四)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规定)。
(五)危险源辨识是指将某地区或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危险源(尤其是重大危险源)辨识出来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七)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四章职责
第五条安全环保部职责
(一)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源管理办法,监督和组织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与管控,按规定上报备案。
(二)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岗位危险源、系统危险源进行辨识培训,监督管控措施的落实。
第六条生产管理部职责
负责监督管理生产组织和工艺系统所涉及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监督和管理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关键工艺变量参数运行的控制措施和记录。
第七条设备管理部职责
负责监督管理设备设施和能源动力所涉及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监督和管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保护、设备注册及定期检验。
第八条危险源所属部门职责
(一)负责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控,建立危险源管控台账,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二)制定各类危险源的预防和管控措施,定期检查和评估管控效果,确保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三)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培训、演练、评估。
(四)及时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
(五)负责本部门所管辖范围内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落实。
第五章风险控制与分析
第九条风险控制
本标制度中的控制点: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信息更新。
第十条风险分析
(一)危险源识别:
由于危险源识别不全面的原因,可能发生组织和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可能导致重大危险源出现遗漏的风险,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结果。
(二)风险评价:
由于风险评价不准确的原因,可能发生重大危险因素出现遗漏的情况,可能导致控制重大风险能力降低的风险,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结果。
(三)控制措施:
由于不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依照危险级别不同分别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减少、消除风险措施的原因,可能发生危险源(隐患)失控的情况,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的风险,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事故的结果。
(四)重大危险源:
由于没有履行建立和修改重大危险源(隐患)清单时的审批手续,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没有向属地安全监管机构报备,没有建立重大危险源(隐患)档案管理制度的原因,可能发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混乱的情况,可能导致不能有效控制减少消除重大危险源(隐患)的风险,造成存在违法、违规的结果。
(五)信息更新:
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危险源(隐患)及其风险信息的原因,可能发生危险源监督混乱、管理空白的情况,可能导致不能有效控制、减少、消除重大危险源(隐患)的风险,造成不能规范、有效、及时地做好危险源(隐患)辨识与评价控制工作的结果。
第六章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的信息收集
(一)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所有作业场所、作业过程、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运行的所有设备设施。
(二)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
过去(过去遗留的危险源)、现在(在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将来(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三)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
1.正常(常规);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活动时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设备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2.异常(非常规);在作业活动中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如电气、机械设施设备的试运转、维修、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的危险源、恶劣天气(风雾天、雨雪天、高温寒冷天)作业时等危险源。
3.紧急(事故);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不能预见因素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发生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高处坠物或滑坡掩埋窒息等危险源。
第十二条危险源分类
(一)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二)一般危险源分为(A、B、C、D、E)五类:
A物理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影响
备注
1
噪音
导致听力下降
2
照明
照度高,低或频闪影响视觉
3
粉尘
造成环保的污染,造成吸肺病
4
设备设施缺陷
导致人身安全影响,如:
制动器失灵
5
转动设备
造成人身安全影响,
6
漏电
触电导致伤害,如:
带电部位裸露
7
电能
质量不合格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设备寿命,失电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8
振动
导致振动病,如:
机械性振动(风镐)
9
辐射
导致健康问题,如:
射线探伤;同位素计量
10
阳光照射
影响人身健康
11
废液
污染环境,影响人身健康
12
废气
污染环境,影响人身健康
13
废料
污染环境,影响人身健康
14
资源消耗
增加企业成本,加快资源消耗
15
机动车辆
影响人身安全
16
介质
影响人身安全
17
火热源
导致火灾,影响健康,安全,环保
18
工器具
影响安全
19
温度
极热(≥30℃)极冷(≤5℃)均影响人的健康
20
信号
信号不全或失灵,造成操作危险,可能涉及到安全,健康,环保的问题
21
标示
标示不全,位置不当,不清等造成人员错误行为,产生人身安全问题
22
建筑物
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23
通风
空气质量没有保障影响健康和设备安全
24
地震
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或环保问题
25
大雨
造成设备和人身安全问题
26
大风
造成设备和人身安全问题
B化学性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影响
备注
1
易燃易爆物质
爆炸造成安全,健康,环保的影响
2
自燃物质
容易引起火灾
3
雾气
影响人身安全,健康,腐蚀设备,环境污染
4
烟雾
影响人身安全,健康,腐蚀设备,环境污染
5
空气中悬浮粉尘
影响人身安全,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6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影响安全,健康,环保,如:
化学药品
影响健康,如:
清洗用品(去污粉)
C生物性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影响
备注
1
致病微生物
如:
细菌,病菌等导致人健康,安全影响
2
传染病
如:
流行感冒影响健康
3
有害动物
如:
老鼠,蚊子,马蜂,蟑螂等影响健康
4
有害植物
禁用的植物影响安全,健康
5
过期食品
影响健康
6
食品加工问题
影响健康
D心理、生理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影响
备注
1
负荷
身体负荷的承受能力不够影响安全,健康
2
人机工效
增加体力消耗,影响人身安全,健康
3
从事禁忌作业
如:
恐高症的人参与高空作业,影响安全
4
健康状况
有疾病的人在岗位工作影响健康,安全
5
感知,辨识,视觉
反映较为迟钝,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6
善于紧张
容易导致安全问题
7
冒险心理
情绪异常
E行为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名称
影响
备注
1
指挥失误
导致安全,健康,环保影响
2
误操作
导致安全,健康,环保影响
3
违规行为
导致安全,健康,环保影响
4
培训不够
导致安全,健康,环保影响
5
管理系统不健全
影响安健环管理
6
资源浪费
造成环保的影响
7
人工搬运
增加体力消耗,影响人身安全
8
应急行动
反映迟钝,延误扩大应急处理
9
危险工作
影响人身安全,健康
10
特种作业
影响人身安全,健康
(三)分公司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源分类),列出工作任务清单,结合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现场观察,测试,调查,员工反映,事故,外部信息,管理风险等进行。
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步骤
(一)主要方法有: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生产、工作流程及过程方法,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
(二)危险源辨识步骤
1.确定危险源及其位置,数量;
2.确认危险造成的安全,健康,环保的影响;
3.对工作区域,生产的流程,操作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评估中要考虑原始风险和控制后的剩余风险,便于管理的需要和持续改进。
(三)同时危险源辨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辨识。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4)生产或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状态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放置时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装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2)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起使用;
(13)不安全装束;
(14)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第十四条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一)风险评价的依据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大。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3.事故产生的后果越大,风险越大。
(二)岗位危险源、系统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具体方法(详见附件一)。
(三)重大危险源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级别。
第十五条危险源登记台账内容
(一)主要包括:
作业活动、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后果、判断依据、风险级别、控制措施、危险源状态等内容。
岗位、系统危险源登记台账(详见附件二)。
(二)重大危险源登记台账依据《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第六章危险源管控措施制定、落实及辨识卡管理
第十六条危险源管控措施制定方法包括:
排除,代替,隔离,程序控制,管理,个人防护。
(一)排除:
设计出新的程序或设备减少或排除危险成分,避免接触危险,最佳的控制措施;
(二)代替:
用其它程序或物质代替,但要考虑到新物质的风险;
(三)隔绝:
隔绝产生危险的设备,减少接触;如:
把噪音的设备隔离;
(四)程序控制:
危险不能排除,取代或隔绝,通过工作程序控制减少接触,如:
0米值班人员转移到主控室,定期巡检设备;
(五)管理:
一般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培训,岗位变动,监督,技术说明书,岗位竞聘,工作安全程序等方法;
(六)个人防护:
防护用品的配置与正确使用。
第十七条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
分公司建立危险源持续辨识的管理制度、管控台账,将各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风险可靠受控。
对于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科学,导致频繁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必须定期组织评估,找出根源,重新制定和优化管控措施。
第十八条危险源辨识卡管理
(一)各部门依据危险源辨识具体内容制定岗位危险源辨识卡(包括不安全行为标准),分公司员工持危险源辨识卡上岗,所有员工必须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在岗位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二)辨识卡的内容要基于风险评估成果,同时要根据生产作业场所、环境及条件、设备、工艺的变化,及时补充更新辨识卡的内容。
(三)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危险源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与培训,员工要严格对照执行,管理人员要实时监督检查其规范作业并落实考核。
第十九条检查与考核
(一)危险源管理的落实、检查及考核依据《危险源管理现场检查清单》执行(详见附件三)。
(二)危险源未辨识,辨识不全面,管控措施不合理,员工未持卡上岗、不掌握、不执行,培训、考核等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均视为安全隐患,依据分公司《安全专项考核办法》、《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标准执行考核。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附件
(一)附件一:
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
(二)附件二:
岗位(系统)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三)附件三:
危险源管理现场检查清单
第二十一条本标准由安全环保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12年5月1日,本次为第3次修订。
附件一:
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
1、计算公式:
D=L×E×C
公式中:
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分值数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是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值数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仅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三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
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表四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D值
风险等级
危险危害程度
措施要求
>320
Ⅴ级
极其危害,不能继续作业
停止作业整改
160~320
Ⅳ级
高度危害,需立即整改
立即整改
70~160
Ⅲ级
显著危害,重要控制
重要加强控制
20~70
Ⅱ级
一般危害,需要控制
保持控制措施
<20
Ⅰ级
稍有危害,需要注意
加以关注
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附件二:
岗位(系统)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后果
判断依据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控制措施
时态
状态
不可容许风险
备注
L
E
C
D
风险级别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填表:
审核:
批准:
日期:
年月日
备注:
1、判断依据:
A、违反法律法规;B、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措施;C、严重违规、重大隐患或公司主观确定;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2、控制措施:
A、制定目标指标;B、制定管理程序;C、培训与教育;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F、保持现有措施。
3、时态和状态:
在相应的栏内标注“●”。
4、不可容许风险填“1”,否则填“0”。
附件三:
危险源管理现场检查清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危险源管理制度
①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②是否下发至各部门、班组、岗位组织培训学习并熟练掌握危险源管理具体内容。
2
系统危险源
①系统危险源是否辨识,辨识内容是否合理、全面;
②系统危险源登记管理台账是否健全,新增系统危险源是否及时辨识登记;
③系统危险源管理标准和措施是否进行贯彻培训。
3
岗位危险源
①岗位危险源是否辨识,辨识内容是否合理、全面;
②岗位危险源登记管理台账是否健全,新增岗位危险源是否及时辨识登记;
③岗位危险源管理标准和措施是否进行贯彻培训。
4
重大危险源
依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中重大危险源登记管理台账相关条款执行。
5
危险源辨识卡
①各岗位是否制定岗位危险源辨识卡(《员工安全手册》包括的不需再持卡);
②岗位员工是否持危险源辨识卡上岗,是否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在岗位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③危险源辨识卡内容是否及时补充更新。
6
危险源管控效果评估
①是否组织日常岗位危险源抽查,以及对系统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检查;
②是否定期组织危险源管控效果评估,对于管控未到位而频繁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是否重新制定和优化管控措施。
受检部门:
检查人员签字:
受检部门签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安全管理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