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经验.docx
- 文档编号:27824111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0KB
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经验.docx
《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经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
多年来,央企从担负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结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认真归纳总结现有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深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含相关键参考意义。
1经典央企成功做法
为充足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企业(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企业(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企业(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经典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
依据对经典央企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关键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决议和计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关键战略之一。
根据国家“自主创新、关键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关键,制订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关键,确定年度计划,并根据“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利用一代”思绪,制订有序接替科研计划体系。
二是设置科技决议计划和管理体系。
设置了由关键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责任人参与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议。
同时,为了落实企业科技战略计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全部设置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相关部门,负责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计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结果管理、科技奖励、考评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和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企业层面,依据具体情况设置对口部门,配置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计划和项目提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
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议教授咨询团体。
部分央企设置了专门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教授组成教授团体,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提议。
有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企业各类技术决议提供咨询意见,支撑企业科技决议。
以航天科工为例,企业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技术创新决议机制(图1)。
企业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发展战略和计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决议战略和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重大事宜。
技术创新管理遵照“项目论证—批复—任务分配—关键节点控制—协调例会—月度简报(季度简报)—年度工作总结—结题评审”管理模式。
总部负责全集团技术创新决议和统筹计划,牵头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标论证和立项工作,决定重大项目标经费投入。
下属各院、局、基地和直属单位等二级单位负责落实集团技术创新工作相关决议;依据本单位发展需要提出技术创新项目,在取得集团同意后,自行组织开展研发活动。
1.2以总部直属科研院所(或中央研究院)为关键,建立多层次、多专业协作科研组织体系一是设置总部直属科研院所。
直属集团总部层面科研院所关键负责应用基础、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贮备自主知识产权理论和技术,提升企业关键竞争力和引领发展能力。
有些央企成立了职责范围更广中央研究院,不仅负担总部直属科研院所职责,还负责企业技术战略分析、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是成立专业分企业或下属企业研发机构。
央企在下属企业或专业分企业设置研发机构关键负责特色技术研发、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生产技术支持,处理生产活动中出现技术难题。
中国石油建立“一个整体、两个层次”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含有经典代表性。
中国石油总部直属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机构两级各有侧重、分工合作。
总部层面科研机构,包含直属科研院所、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关键从事应用基础、重大基础理论、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下属企业层面科研机构,包含地域企业研究院和特色技术中心,关键根据特色进行定位,从事和下属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相关特色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应用和支持日常生产相关科技工作。
1.3保持较高水平研发投入,形成强有力条件平台支撑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稳定增加科技投入机制。
经过绩效考评、激励政策、专题基金及多个渠道筹集资金等,保持科技投入稳定增加。
部分央企还建立了计划、财务、预算、科技、审计等部门会商和协调制度,加强对科技投入统筹管理,完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定体系,提升经费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二是搭建基础条件平台。
为改善科研硬件条件,投入资金更新试验设备和装置,建立企业关键试验室、试验基地、国家关键试验室、研究中心,部分央企还集中企业科研资源,建立了企业科技园。
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央企基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新度系数总体上有较大提升,试验、试验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是形成标准管理体系。
为加强对企业技术标准统一集中管控,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在集团总部层面建立负责技术标准战略计划、技术标准管理相关机构;制订标准管理措施和步骤,规范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提升标准编制质量;将标准制订、国际标准化作为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评定及研究机构经营业绩考评指标;经过主动参与中国外行业技术标准制订、担任中国外技术标准机构领导职务、主动和国际标准融合、搭建国际技术合作平台等策略和方法,大力提升企业技术标准话语权,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
以中国移动为例,以来科技投入增加率大于10%,企业科技投入总额达157.87亿元。
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移动信息技术试验室规模和优异性已居中国外同类通信试验室前列,拥有2个国际组织全球测试认证基地、2个国家级工程(关键)试验室(中心)、7大测试认证试验室、6大基础研究试验室和4大开放试验中心。
同时,中国移动建立了集中化标准管理体系(图2),以占领国际博弈制高点。
具体内容包含:
一是在集中化体系框架下,实现企业标准工作策略和标准计划统一制订,企标和国际标准文稿统一评定管理;二是在网络计划、可研、设计、设备采购等步骤狠抓企标实施落地,保障中国移动全程全网完整性和一致性,降低建设成本、提升运行质量;三是形成了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组织完善、评定严谨国际标准长久有效工作机制,国际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1.4充足利用外部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形成有效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开展联合研发。
为降低研发中不确定性、缩短研发周期、广泛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央企从本身需要和科技资源情况出发,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和中国外优异大学、科研机构、外部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这种联合研发通常设定了明确合作目标和期限,制订了合作研发、结果分配和风险负担等方面规则,合作形式包含资金、人才、技术结果等多个方法。
二是共建科研平台。
为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吸引和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培养企业科研人才,部分央企选择和中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包含联合研发中心、联合试验室,长久从事包含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并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风险共担长久有效合作机制。
三是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
部分央企以国家关键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业务需求为基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实施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结果转化,促进人员交流合作。
比如,多年来,国家电网依靠发展特高压重大工程,将中国电力、机械等相关行业科研、设计、制造、施工、试验、运行单位和高等院校等资源整合起来,以科研为先导,以设计为龙头,以设备为关键,以建设为基础,开展联合攻关,在世界上率先全方面攻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难题,建成了商业化运行试验示范工程(图3)。
在协同创新中,国家电网坚持作为创新链提议者,创新目标提出者,创新过程组织者、参与者、保障者和决议者,创新结果首次应用者及大规模商业化推进者,成为创新联合体关键主体,主导创新全过程。
国家电网充足调动创新链各利益相关方主动性,集中中国外优势资源和力量,拉近创新成品和实际需求之间距离,为创新过程给予强大动力源。
1.5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方法,建立一体化技术开发和结果推广应用体系一是设置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专题。
为加紧科技结果转化,打破部门壁垒,打通技术创新链条,将研发、设计、生产、推广等领域相关人员集合起来,实现各专业部门协同合作,保障科研结果顺利转化。
二是建立完善科技结果转化制度和步骤。
为促进科技结果转化,制订了科技结果转化措施和相关制度,规范科技结果转化职责、步骤及绩效,要求结果转化条件、机制、指标、程序。
三是采取分层管理结果转化模式。
央企总部层面集中管理科技结果知识产权,制订科技结果转化方面管理措施和评定机制,形成新技术结果推广目录,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结果转化。
同时,成立专业技术服务或推广中心具体负责结果推广应用工作。
四是科技结果有形化。
为推进科技结果和关键技术在企业内部共享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有形化集成和自主创新关键产品认定。
企业组织各下属单位教授对研发实用特色技术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和总结集成,围绕已形成关键技术,开展企业各业务领域关键技术系列有形化、集成化工作,有效促进了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推广应用,并将技术结果有形化纳入科技项目验收管理。
经典案比如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模式。
企业自1991年起建立并开始实施“十条龙”攻关制度,对带有共性、关键性和对企业发展含有战略意义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坚持实施“十条龙”攻关,即把企业内部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和销售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联合攻关(图4),确保自主开发技术以最快速度实现工业转化,工业化成功后快速大力推广。
20多年来,中国石化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主业关键技术,已经实现122项技术工业转化,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4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模式
1.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技术创新考评体系一是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技术创新业绩考评。
将自主创新结果、产品推广应用等列入对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评。
二是开展技术创新评价工作。
制订专门技术创新评价措施,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如科研结果产出、专利情况、科技结果转化等),对下属单位及研究机构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全方面系统年度评价,并和单位绩效挂钩,或针对下属机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每十二个月公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汇报。
三是开展科研人员绩效考评。
采取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创新项目团体责任人和团体组员设置不一样绩效考评目标。
对于项目责任人,依据项目团体取得创新结果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考评;对于团体科研人员,采取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相结合方法进行考评。
宝钢集团(简称宝钢)技术创新评价管理含有经典代表性(图5)。
宝钢技术创新评价管理由技术创新体系能力评定和技术创新指标绩效评价两部分组成。
体系能力包含统筹策划能力、外部资源利用能力、组织保障能力等;技术创新指标包含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反应集团总体要求,包含研发投入率、新产品销售率、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个性指标表现各子企业关键推进工作要求,如环境友好产品率、合理化提议经济效益等。
评价管理采取季度跟踪和年度最终评价相结合模式。
年初,企业制订技术创新年度计划,确定集团及各子企业科技目标,下达至相关子企业。
每三个月进行绩效跟踪,经过技术创新例会(绩效对话会)进行点评。
各单位技术创新年度评价纳入集团对单位责任人年度评价。
2关键经验
2.1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充足借助政府协调和推进作用,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关键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需和国家战略相吻合,服务和服从于国家战略需要。
而且,央企只有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高度,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推进力量,才能拥有愈加宽广视野,掌握更全方面信息,形成更正确判定,制订出更合理技术创新战略和计划,凝聚更多创新力量和资源,取得更大创新价值,建成更适合本身发展技术创新体系。
航天科工、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一批央企正是靠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不停提升完善主营业务领域关键技术,连续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才逐步建立完善起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在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引导和推进作用。
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政策制订、市场环境培育、政府采购、企业责任人考评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技术引进、企业技术并购、研发机构设置、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部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协调。
央企众多重大创新结果,如嫦娥上天、蛟龙下海、西气东输、高铁等项目标成功实践表明,央企重大技术创新要充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
2.2坚持战略目标导向,主营业务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资金和人才投入,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战略投资行为,央企应从本身使命出发,坚持主营业务驱动,结合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和资源条件,研究制订企业科技发展计划,打通技术创新链条,从企业战略层面计划、设计、建设适合本身发展技术创新体系。
事实证实,很多坚持战略牵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央企,全部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创新体系不仅方向明确、思绪清楚,而且适合企业实际,确保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业务需求开展,能很好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配置和科技结果转化。
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长久连续资源保障,央企领导班子应一直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好资金、人才和制度保障,增强技术贮备,不停培养创新文化气氛,确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顺利开展。
从央企多年技术创新实践上看,领导重视、组织高效、连续投入,并拥有世界水平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科研骨干队伍,是建立和完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根本保障。
2.3依靠重大工程项目,采取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一体化运作模式,是提升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有力抓手长久以来,科研生产“两张皮”、产学研结合不紧一直是制约央企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效率老大难问题。
多年来,央企经过牵头组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攻克技术瓶颈、处理技术难题过程中采取了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管理模式,打通创新链条,整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不仅突破了关键关键技术,有效处理了科研生产脱节、科技结果转化慢问题,还加强了企业在创新中主导作用,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现在,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央企技术创新关键载体。
和此同时,部分央企还参考重大工程项目标组织方法对企业科研项目标组织方法进行了创新。
采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一体化重大科技专题模式,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实现创新链和价值链有机结合,加紧了科研结果转化;同时还建立了技术结果内部市场机制,实现科研结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结果主动性,降低了技术风险,有效提升了央企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效率和建设水平。
2.4立足于全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原始创新,深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动推进集成创新,是完善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关键路径多年实践表明,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依靠本身能力大力组织开展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不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发展道路,是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价值和意义所在。
尤其是在经济日益国际化、国际竞争日趋猛烈、中国技术发展已经开始从跟踪模拟向赶超引领阶段转变背景下,依靠优异国家转移产业技术“雁形模式”和传统技术引进方法已经鲜有成效,部分跨国企业不愿意转让优异技术,也没有我们期望转让技术。
所以,央企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需正确处理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关系,突出“以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利用多种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关键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杀手锏,努力占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
中国石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中国石化MTO技术、中国铁建盾构技术、国家电网特高压技术和大唐移动、中国移动等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全部是这方面成功案例。
3结束语
本文归纳总结了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功做法,并提炼了关键经验和体会,对于推进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含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未来伴随世界科技发展所展现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将连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将稳步提升,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深入发挥好引领作用。
作者:
司云波鲍敬伟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关键技术 创新 标准 体系 建设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