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7805524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0.03KB
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docx
《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
富友证券“网证通”项目提纲
一、品牌战略
1.1产品市场特性
1.2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
1.2.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富友证券率先开展网上交易,并在网络硬件方面投入了600万元。
把证券投资者需要的、零星存在在市场上的产品集中到一起,让投资者自己去选择,由此构成“证券超市”概念。
根据客户需求什么,包括他的交易机器、交易品种、交易软件等等其他各种需求,销售小组就引进相应的第三方。
证券超市的出现,标志着经纪类券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飞跃,即从以前的专注于经纪业务、赚取佣金的做法,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转型。
1.2.2优势、劣势
网上交易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网上业务的展开将是一个成本逐渐递减的过程。
据测算,一般的传统营业部一次性投资在500-2000万元之间不等,日常月营业费用为25-85万元,而在支持同等客户的条件下,网上交易的投资是传统营业部的1/2-1/3之间,日常月营运费是传统营业部的1/4-1/5。
大券商原来的优势在于营业网点多,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大券商引以为傲的这一优势将成为历史,因为营业网点多同样意味着他们的固定投入大大增加,人力成本也相应提高。
再者,他们本来客户基数就比较大,开展网上交易业务会使本来的一部分客户分流,就像左手换到右手,成本下降的优势不明显。
而对小券商来说。
1.2.3问题
——机制类
——市场类1)产品
2)价格
——核心问题
1.3品牌规划
1.3.1品牌要素
1.3.2品牌战略
1.3.3品牌策略
1.3.4资金规划
——初步判断
●本项目约束
●项目本身问题
●结论
借助与河南省通信公司和中国银行河南分行等联合协办——由信息产业部批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为指导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推广主题为“数字创造未来、信息改变生活”2003中国数字生活推广年河南推广活动,利用河南省通信公司的营业点的互联网宽带163/169拨号用户和专线用户进行信息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网证通”。
网证通:
就是网络通信公司与证券商合作,对互联网用户提供网上证券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全新业务概念。
在全省范围内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河南省通信公司展开全面的合作,利用河南省通信公司的互联网带宽用户资源,联合现有的银行网络客户资源,利用网上银行支付和网上远程交易作为纽带,启动“渠道为王”的大金融战略,开发河南省内“网证通”即所谓的“证券超市”具体表现形式和载体,全面整合金融服务输出和销售渠道,从根本上掌握潜在的网上证券交易客户资源,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采取服务和产品捆绑式促销策略,向每一位网上证券交易客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金融服务。
二、市场分析
2.1个人投资者市场调查
2.1.1目的:
了解2002年个人投资者具体情况
2.1.2内容:
个人投资者的构成以及资产分布
2.1.3方式:
问卷调查
2.1.4组织:
由中国证券报主办、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2.2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086份,调查对象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本专题所汇集的此次调查报告,由数据及分析两部分组成。
2.2.1个人基本情况统计 1.性别 性别 占有效人数比率(%) 男 76.24 女 23.76 2.年龄 岁数 占有效人数比率(%) 20岁以下 1.17 21-30岁 10.91 31-40岁 23.41 41-50岁 26.13 51-60岁 18.95 61-80岁 19.40 3.文化程度
教育程度 占有效人数比率(%)
小学及小学以下 1.03
初中 4.51
高中(职高、中专) 19.80
大专 32.58
大学本科 37.11
硕士及硕士以上 5.07 4.职业 职业名称 占有效人数比率(%)
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干部 25.96
专业技术人员 13.62
现役军人、警察 0.87
三资、集体、私营企业管理人员 3.83
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 4.50
一线生产、运输人员 1.59
在校学生 0.39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0.42
个体从业人员 2.59
职业投资者 7.53
下岗人员 7.47
离退休人员 25.64
其他 5.52 5.2000年个人月均固定收入 收入情况 占有效人数比率(%) 500元以下 11.67 500——1000元 24.46 1000——2000元 37.28 2000——3000元 14.60 3000——5000元 8.30 5000——8000元 1.81 8000元以上 1.78 6.入市时间 入市时间 占有效人数比率(%)
0-3年 22.93
4-5年 19.86
6-9年 39.16
10-20年 18.05 7.目前在股市上的资金量 入市资金 占有效人数比率(%)
5万元以下 15.59
5——0万元 22.88
10——30万元 34.80
30——50万元 12.76
50——100万元 9.24
100——500万元 4.06
500-1000万元 0.18
1000万元以上 0.42 8.现在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入市资金 平均数据
股票(包括帐户中暂时未使用的资金) 64.42
证券投资基金 5.30
国债 2.07
企业债券 0.76
储蓄 18.27
现金(家中存留的) 5.74
保险 2.35
期货 0.18
9.2000年在股市上的投入 状况 占有效人数比率(%)
增加了 22.52
减少了 46.65
没有变化 30.87
2.2.2市场调查分析
2.2.2.1老股民坚守阵地
本次调查显示,尽管2002年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入市时间6年以上的老股民的坚守阵地,支撑起个人投资者的大半壁河山。
这样的结构,使得这一年有关个人投资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的分布与前几年大体相似。
在此背景下,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引人关注:
一是高学历投资者明显增加,二是低迷的市场走势并未阻挡住职业投资者的脚步,职业投资者的比重上升。
具体看,就性别分布而言,2002年女性投资者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为23.76%;男性投资者占76.24%。
与长期以来男女比例"七三开"的构成状态相符。
在年龄构成上,2002年的调查将以往30—49岁阶段的投资者细分为两部分。
其中,31—40岁的投资者占23.41%,41—50岁的占26.13%;这两部分既具有投资实力又具有成熟心态的投资者占受调查者总数的一半,堪称个人投资者的“主力军”。
此外,受收入限制,投资者中21-30岁的约占总人数的一成,达10.91%;20岁以下者只占1.17%。
人数众多的老年投资者,是我国股市独有的景观。
调查发现,2002年,51—60岁的投资者比重为18.95%,与上年持平;61—80岁的投资者占19.40%,比上年微升,二者合计占投资者总数的38%。
这一现象,与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相符。
然而,作为市场的弱势群体,离退休人员收入有限,投资的多是"养老钱"、"活命钱",加之信息不对称、风险意识淡薄,其承受市场风险及自我保护的能力都较弱,因此,落实“投资者权益保护”政策,应重点关注这部分投资者。
从受教育水平构成看,2002年本科以上高学历投资者增长较快,低学历投资者继续减少。
其中,与上年比变化不大的是:
小学及小学以下1.03%,初中4.51%,高中(职高、中专)19.80%;大专学历的投资者为32.58%,比上年减少6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占37.11%,增加了近7%;硕士及以上5.07%,比上年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
上述指标的变化,延续了近几年投资者学历向好的趋势。
而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投资者素质的提升,则是构筑成熟理性市场的重要基石。
在职业构成上,虽然工薪阶层仍是投资者的主力,但职业投资者比例的提升,让人眼前一亮———低迷的市态没有阻挡住他们的热情,其占个人投资者的比重上升至7.53%,而上年这一比例为4.76%。
在其他方面,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等占总体的25.96%,比上年下降约4%;专业技术人员占13.62%,上升2%;与上年基本持平的包括:
三资、集体、私营企业管理人员3.83%,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4.50%;呈减少趋势且所占比例小的几项分别是:
一线生产、运输人员1.59%;现役军人、警察为0.87%;在校学生0.39%;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0.42%。
调查发现,投资者中下岗人员的比例略有上升,为7.47%;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也增至25.64%,二者合计约33%。
散户为主是我国股市最大的国情之一,而心理最脆弱、抗风险能力最差的下岗及离退休人员却占如此大的比重,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
因此,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切实维护"三公"原则,正确引导这部分投资者理性投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
从入市时间看,入市6—9年的投资者是炒股大军的中坚力量,约占接受调查者的四成;而那些股龄在10年以上、见证中国股市诞生成长的"元老级"股民有近两成;入市4—5年者也占总数的19.86%;入市在3年内的“新”及“准新”股民约占总数的22.93%,比上年略增,与2002年两市开户数缓慢增长的趋势一致。
投资者入市时间的不同分布和变化,反映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老股民经过风雨,见过彩虹,收获过牛市的硕果,也饱尝熊市的辛酸,丰富的投资经验使他们在连续两年的低迷中依然保持较稳定的心态。
当然,累积的套牢盘,也使得他们欲罢而不能。
2.2.2.2中高收入者增加
有人说,投资是财富游戏。
调查显示,2002年个人投资者中中高收入者明显增加,低收入者减少,相应的,这一年度呈现出投入资金量增加、小散户减少的趋势。
此外,在家庭金融资产分布上,股票仍是被调查者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角”,证券投资基金和储蓄有所增加,企业债、保险、期货等其他金融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局面未改,资本市场结构仍不平衡。
本次调查中所列的收入,是指投资收益外的工资、奖金、劳务费等月均固定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一直作为我国个人投资者主体之一的较低收入阶层,比上年减少近7个百分点;而收入在3000-5000元间的投资者人数增加近一倍,达8.30%。
直观看,这一减一增的变化透露至少两方面信息,一是进入股市的高收入者增加,二是部分投资者收入提高。
观察家指出,股市持续不振、风险加大,是较低收入者“出局”的重要原因。
2002年在入市资金量方面的具体数据是:
5万元以下者比例比上年减少20%,为15.59%;5-10万元者减少4%,为22.88%;10-30万元间比重依旧最大,为34.80%;投入30-50万元者约12.76%,略增;投入50-100万元者增幅最大,比上年增加逾35%,达9.24%;投入100-500万元者也略增至4.06%;500-1000万元的入市资金占0.18%,1000万元以上者为0.42%,变化均不大。
从绝对数量看,10万元以下的“小资金”仍占三成多,但已显现减势———其比例比上年减少8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在低迷的市态下,小资金散户被套后大多采取“搁置不管”的态度,等待市场转暖,因此,这一群体参加本次调查的积极性不高,其所占比例减少;同时,近两年股市缺乏赚钱效应,也使得部分小资金的散户退而求稳,并阻挡了新的中低收入者进入。
50万元以上者占总量的14%,比上年增加40%,这一群体的增长,说明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一部分人先富、富裕阶层逐渐扩大的状况。
资金的本性是逐利的,因此,如把这些投资额50万元以上者视作我国“中产者”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产阶层的扩大,有利于壮大资本市场投资者队伍。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2002年平均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呈如下分布:
股票(包括账户中暂未使用的资金)占64.42% ,与上年基本持平;证券投资基金比上年明显增加,占5.30%;国债为2.07%;企业债券 0.76%;储蓄有所增加,占18.27%;现金(家中存留的)5.74%,与上年持平;保险 2.35%,期货0.18%。
观察家指出,虽有超过六成投资者将家庭金融资产一半以上投资于股票,还有将近三成的人将80%的金融资产用于炒股,但相比往年,2002年市场的持续下跌,令许多人调低了股票在金融资产中过高的比例。
熊市使投资者更谨慎,因此,储蓄率有所上升。
伴随着基金业的快速扩容,2002年空前热闹的基金发行和宣传似乎发挥了一些作用———基金在投资者家庭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提高。
当然,5.30%的绝对比例与股票投资比起来实在是“小巫”,但也给业界带来几方面启示:
一方面,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另一方面,短期看基金业的理财水平与投资者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对已入市的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当然,社会信用观念尚待加强,个人投资者中离退休、下岗人员多等因素决定的投资操作的“娱乐性”特征,也是许多投资者不愿把钱交给基金“理财”的重要因素。
此外,调查表明,国债、企业债、保险、期货等多种投资工具在投资者家庭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仍很小,尚未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资本市场产品结构仍不平衡。
显然,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2.3市场调查结论
调查显示,2002年个人投资者与上年相比,高学历投资者增长较快,大学本科占37.11%,增加了近7%;硕士及以上为5.07%,比上年增加近2个百分点。
相对地,2002年月固定收入在3000-5000元间的中高收入投资者比上年增加近一倍,达8.30%;较低收入投资者减少近7个百分点。
这一年,投资50万元以上者占总人数的14%,比上年增加40%。
观察家认为,若把这些投资额50万元以上者视作中国“中产者”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产阶层的扩大,有利于壮大资本市场投资者队伍。
调查发现,2002年,投资者中51-60岁者比重为18.95%;61-80岁者占19.40%,比上年微升,二者合计占投资者总数的38%。
这一现象与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相符,也决定了股市投资操作的“娱乐性”特征。
在家庭融金资产分布上,股票仍是“主角”,占被调查者家庭金融资产6成以上,证券投资基金和储蓄有所增加,企业债、保险、期货等其他金融产品相对滞后局面未改。
在2002年基金业浓墨重彩大扩容的背景下,超过半数(50.34%)的投资者将“管理水平有待检验”作为没有购买开放式基金的最主要原因。
2.4信息产业部统计
2003中国数字生活推广年组委会先期发布了《2002年中国数字生活状况白皮书》。
该白皮书显示,2002年中国拥有6000万网民,2.1亿手机用户,4000万网络游戏用户,9000万有线电视用户,660万宽带用户,50万数字电视家庭,网上股民超过40万人,远程学习者80万人,2000万台学习机,1000万台家用电脑,8500万部影碟机,4.69亿张银行卡,年购买180万部数码相机、30万台MP3。
组委会的负责人表示,白皮书上的数字虽然可观,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说数字生活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家用电脑渗透率只有15%,与西方发达国家(50%以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数字生活的最佳状态2003年开始的今后十年里到来。
尽管目前的中国大陆互联网家庭普及率只有5%强,但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字显示,中国新互联网用户每月增长率为5%至6%,位居全球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国家之列。
而2003年2月河南互联网拨号用户为162.6万户,专线用户为0.5万户,河南省新互联网用户每月增长率不会比全国每月增长率为5%至6%低。
三、营销设计
3.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3.1.1市场细分
1.性别 男 女
2.年龄 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1-80岁
3.教育程度 小学及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 大学本科 硕士及其以 上
4.职业名称
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干部
专业技术人员
现役军人、警察
三资、集体、私营企业管理人员
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
一线生产、运输人员
在校学生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个体从业人员
职业投资者
下岗人员
离退休人员
其他
5.2000年个人月均固定收入
收入情况
500元以下
500——1000元
1000——2000元
2000——3000元
3000——5000元
5000——8000元
8000元以上
6.入市时间 0-3年 4-5年 6-9年 10-20年
7.目前在股市上的资金量
5万元以下
5——0万元
10——30万元
30——50万元
50——100万元
100——500万元
500-1000万元
1000万元以上
3.1.2目标市场确定
3.1.3重点目标客户的的相关资料(郑州)
3.2产品策略
3.2.1系列化——标准化——人性化
3.2.2质量保证体系
3.2.3产品开发
3.2.4VI设计
3.3价格策略
3.3.1定价依据
3.3.2市场价格信息
3.3.3成本分析
3.3.4利润分析
3.3.5价格带
3.3.6价格决策机制
3.4渠道策略
3.4.1渠道类型
3.4.2近期主渠道
3.4.3中期渠道
3.5促销
3.5.1以人员营销为主,辅助以促销、广告、公共关系
3.5.2促销
3.5.3广告
3.5.4公共关系
四、营销管理体系
4.1机制与组织
4.1.1组织机构
4.1.2人员培训
4.1.3激励
4.1.4管理
4.2市场开发与维护
4.3业务员职责
4.4中间商管理
4.5终端管理
4.6风险防范
4.7配送、理货
五、VI视觉识别系统
5.1VI的基本要素设计
5.1.1标志设计
标志分为企业标志和产品标志两种。
企业标志企业标志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的标志,产品标志即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标志,又叫商标。
企业标志的特点
独特鲜明的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首要特点。
精神内涵的象征性是企业标志的本质特点。
符合审美造型性是企业标志的重要特点。
具有实施上的延展性是企业标志的必具特点
企业标志的设计原则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标志可以分为具象型、抽象型。
具象抽象结合型三种。
标志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志设计应能集中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突出企业形象。
标志设计应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产品特征。
标志设计应符合时代的审美特征。
标准字设计
标准字设计,即将企业(产品)的名称,通过创意设计,形成风格独特个性突出的组合整体。
一、标准字的特征
识别性是标准字总的特征
由于标准字代表着特定的企业形象,所以,必须具备独特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使它所代表的企业从众多的可比较对象中脱颖而出,另人过目不忘。
易识性是标准字的基本特征
造型性是标准字的关键特征
系列性是标准字设计的应用性特征 即应有一系列的相同风格的标准字,适用于各种场合。
二、标准字的设计步骤
确定总体风格
构思基本造型
休整视觉误差
常见的错视与修正
5.1.2标准色设计
一、标准色设计原则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色相:
即色彩的相貌。
它包括红黄蓝三原色和三原色相互吸收形成的其他色彩。
色度:
即色彩的纯度、浓度和饱和度。
明度:
即色彩本身的明暗度。
如黄色明度最高。
由于以上三个基本要素的不同配合,构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缤纷世界。
那么,选取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企业的标准色呢?
大致应考虑以下因素。
自身发展
人们理解某些商品的习惯色
制作成本与技术因素
二、色彩与联想
色彩刺激往往由于接受者的丰富的心理体验而自然地将其与某种心理感受、情绪甚至概念联系起来,如红色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和热情、喜庆、积极相联;蓝色系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和宁静、理智、高雅相联等。
这一特点是标准色设计乃至整个VI设计中都应予以充分注意,不可忽视的。
5.2VI设计的基本程序
VI的设计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
成立VI设计小组
理解消化MI,确定贯穿VI的基本形式
搜集相关咨讯,以利比较
反馈修正阶段
调研与修正反馈
修正并定型
编制VI手册
编制VI手册是VI设计的最后阶段。
5.3VI设计的基本原则
VI的设计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证券 网证通 项目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