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 六国论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803668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9.28KB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 六国论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 六国论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 六国论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六国论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六国论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当与秦相较
解析:
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
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①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至于颠覆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可谓智力孤危 ⑦至于颠覆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⑥
C.③④⑦⑧D.①⑤⑦⑧
解析:
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D.李牧连却之
解析:
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D A项,速:
招致;B项,再:
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洎牧以谗诛
A.不赂者以赂者丧B.以有尺寸之地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苟以天下之大
解析:
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
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
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著有《嘉祐集》。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其本意在于悲叹六国因赂秦而惨遭亡国。
C.本文开篇便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又将这一中心化为两个小分论点,分别加以阐述论证,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讽谏的目的。
D.本文语言颇有特色,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有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丰富多彩,交相辉映。
解析:
B 作者本意不在于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8.名句填空。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苏洵《六国论》: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
”
(4)苏洵《六国论》“ , ”,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办法。
答案: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3)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9.翻译下列句子。
(1)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文: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答案:
(1)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2)(六国)最终灭亡,是理所当然的。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
功业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怨:
报仇
C.金城千里金城:
像钢铁般坚固的城池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应:
响应
解析:
D 应,回声似的应和。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过秦论》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点,讲究铺排渲染,行文多用骈偶,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而是灵活多样,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
B.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他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过秦论》就是为了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C.“殊俗”指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山东”是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是指:
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
解析:
C “山东”是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作铺垫。
C.选文第三段阐述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通过秦王朝、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统治者不施仁政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解析:
C 没有阐述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不是三者的对比;主要指秦统治者,笼统地称“统治者”不准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
答案:
(1)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2)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参考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
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无异。
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陈涉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
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三、语言运用
14.观察下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一段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2)请揭示出漫画的寓意。
解析:
(1)说明漫画的内容,就是介绍画面上涉及的东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一介绍,让没见过画面的人知道是怎样一幅画。
(2)揭示出漫画的寓意就是挖掘作画者作画的意图。
在读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象进行总结。
答案:
(示例)
(1)画面画着一只废纸篓,呈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向下面的废纸篓。
(2)讽刺了社会上某些单位只做表面文章,不肯虚心接受批评、监督的不良现象。
15.在下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对教育功能公平的强调。
,市场经济的冲击让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有一些动摇, 对于多数人来说,接受教育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最大可能。
当然,其中隐藏的一个前提是,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有质量的。
,因为身份与经济的原因,导致弱势群体所接受的教育是低层次的, 接受教育的过程不仅可能不会缩小群体之间的差距,反而会形成新的更难跨越的“知识格差”。
解析:
此题要求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实际是对语意连贯的考查,完成此题,既要透彻地把握文段的语意,又要对关联词掌握在胸。
答案:
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3 六国论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 试题 专题 课时 作业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