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7790698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9.85KB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docx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序 言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整体上相互衔接。
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学校其它各项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经济常识)
教学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前 言(1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经济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常识》主要讲述与我国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识记: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理解:
从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8课时)
商品(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识记:
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3.商品经济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理解:
1.比较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
2.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属性,缺一不可。
3.区别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结合实例,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识记:
1.货币的职能。
2.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理解:
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运用: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价值规律(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理解:
1.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运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8课时)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识记: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2.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
3.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理解:
1.根据典型事例或统计资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说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方面。
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国家实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识记:
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2.几种主要的市场。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4.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
1.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阐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3.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企业和经营者(6课时)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市场的主体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按经营内容、所有制性质、规模和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市场中依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识记:
1.市场主体的基本含义。
2.企业的基本含义。
3.企业的分类。
4.股份公司和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基本含义。
理解:
1.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的道理,表明在竞争中,出现企业的破产、兼并是必然的。
运用:
收集有关资料,说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经营者(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在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处于中心地位;党组织起政治核心作用;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企业的经营者要注意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识记: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理解:
1.从对国家财产负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两方面,说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2.从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化科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说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列举不正当竞争的实例,说明成功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企业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
四、产业和劳动者(7课时)
三大产业(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我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和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识记: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
3.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
4.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
理解:
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引用生活中的实例,阐释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运用:
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提请劳动争议的处理等。
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并有法律保障的。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
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符合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识记:
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
2.劳动者的主要义务。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法定程序和基本内容。
4.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5.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理解:
列举事例,说明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运用:
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姿态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五、财政和税收(6课时)
国民收入与财政(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国民收入的分配用于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预算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指当年预算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识记:
1.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2.我国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范围。
理解:
1.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说明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
2.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巩固政权等方面,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税收与纳税人(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
我国税收的作用。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有“纳税人”意识。
识记:
1.税收的基本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4.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理解:
1.举例说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从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和调节经济的杠杆两个方面说明税收的作用。
3.举例说明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明确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应负法律责任。
运用:
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自觉纳税。
六、银行和储蓄(5课时)
我国的银行(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银行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我国银行的分类。
几种主要信用工具。
识记:
1.银行的基本含义。
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各自的主要职能。
3.支票、汇票、信用卡的用途。
理解:
从银行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说明银行的巨大作用。
公民的储蓄(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储蓄的作用。
银行储蓄存取款的基本原则是: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债券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的商业保险及其职能和作用。
识记:
1.我国银行储蓄存取款的基本原则。
2.我国现有的主要债券(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金融债券)及其作用。
3.商业保险的作用以及购买保险的一般程序。
理解:
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公民个人经济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储蓄的作用。
运用:
根据储蓄、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模拟家庭收入,提出一项家庭投资的计划。
七、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6课时)
商品服务市场(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商品服务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
发展商品服务市场的作用。
识记:
商品服务市场的范围。
理解:
1.分析几种违背商品服务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明确其危害性。
2.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对于促进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家庭消费包括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等方面。
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要与家庭收入相适应。
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主要权利是: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了解商品和服务;选择商品和服务;要求公平交易;索取赔偿;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
消费者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争议的途径。
识记:
1.公民个人和家庭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3.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机构。
4.依法解决消费者和经营者争议、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般程序。
理解:
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青年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应当适度消费。
运用:
1.根据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要与家庭收入相适应的原则,模拟一份个人和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2.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伪劣商品的危害,谈谈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7课时)
当代世界市场(4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世界市场(国际市场)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
世界市场价格是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的价格,是国际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强行不等价交换。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识记: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类型。
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3.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现状和作用。
4.世界市场价格的基本含义。
5.外汇与汇率的基本含义。
理解:
1.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几方面,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2.列举实例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高额利润。
我国的对外贸易(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称为逆差。
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对外贸易包括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几种方式。
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关税是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征收关税及关税保护的意义。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
识记: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
2.对外贸易的几种方式。
3.海关和关税的基本含义。
理解:
1.说明征收关税的道理,以及关税保护对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意义。
2.根据典型实例或统计资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
引用典型事例,说明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哲学常识)
教学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前 言(1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基本活动。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识记:
1.哲学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8课时)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识记:
物质的概念。
理解:
1.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2.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3.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4.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力求使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识记:
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
1.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用实例表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3.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运用:
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对客观的符合;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对客观的背离。
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
1.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运用:
1.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
2.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8课时)
坚持联系的观点(3课时)
教 学 内 容
基 本 要 求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新课程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