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7787607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18.11KB
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docx
《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时间
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本文根据1999—2009年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等方法来定量的测算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差异发展趋势,再根据2009年40各区县的15个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从各区县综合打分得出重庆市内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总体差异的各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出重庆市各地区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相应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以促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字:
地区差异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主成分分析
Abstract
Regionaleconomicdifferencesbetweentheinteriorinaunifiedcountry,someregionsthaninotherregionshaveafastergrowthrate,higherlevelsofeconomicdevelopmentandgreatereconomicstrength,resultinginspacedevelopedregionsanddevelopedregionsshowthecoexistenceofpattern.Regionaleconomicdisparitiesthataffectthebasicfactor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soneoftheproces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auniversalproblem.
Accordingto1999-2009data,usingrange,standarddeviation,coefficientofvariationandtheweightedcoefficientofvariationmethodtothequantitativemeasureofEachDistrict'seconomicdisparities,accordingto2009in15districtsandcountiesof40economicindicators,using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40districtsandcountiesofChongqing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CompositescoredrawnfromvariousdistrictsofthecountyofChongqingcity,thereisabiggapbetween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theoveralldifferencethroughfurtheranalysisoftheindicatorstoexploretheregionaleconomyinChongqingreasonsforthedifferences,andproposereducingregionaleconomicgapmeasuresto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
Keywords:
RegionaldifferencesAbsolutedifferenceRelativedifference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
朗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字典-查看字典详细内容1、前言
1.1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在物质形态上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的增加。
经济增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现象。
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具有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因此,区域经济差异必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区域经济差异会产生消极作用。
区域经济差异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但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这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以丘陵、低山为主,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又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庆市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是,长期面临着城乡差距明显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小马”拉“大车”一直是困扰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
然而,重庆市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共有40个区县,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了23个区县,这一区域集中了全市近六成的人口,GDP占全市总量的80%左右,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
而以三峡库区为主的渝东北11个区县和渝东南6个区县,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贫困人口集中,还面临着长期落后与限制开发的双重压力。
重庆市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既要加快发展速度,又要考虑各区县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
因此,准确分析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和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以保持适度平衡,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可以找出产生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这样有利于重庆市更直接、更清晰的开展经济建设;有利于重庆市更好、更快的发挥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重庆市在经济发展中取长补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取得空前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失衡现象也日益严重。
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2.1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现状
2.1.1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2.1.1.1地区差异的构成与分解
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地区差异的构成与来源进行分解,以揭示引起地区差异变动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费景汉等人提出的方法,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二是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方法,对地区差异的产业或部门构成进行分解;三是采用锡尔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对地区差异的地理构成进行分解。
2.1.1.2区域收敛和发散理论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区域的内生增长和递增收益的角度研究区域之间的收敛与发散问题。
主要的研究成果是:
(1)贝克尔(Becker,G.)、墨菲(Murphy,K.)和塔莫拉(Tamura,R.)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论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他们在1990年共同发表的《人力资本、生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认为,内生生育和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决定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收益率是其存量的递增函数。
当人力资本丰裕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就高于生育小孩的收益率,而当人力资本稀缺时,人力资本收益率就低于生育小孩的收益率。
对处于“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ianTrap)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父母的最优选择就是专门投资于小孩的数量而不是对小孩作任何人力资本的投资,因而生育率较高,经济增长滞缓。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生育率和处于不同的均衡状态,因而区域差异扩大。
(2)金(King,R.)和赖贝罗(Rebelo,S.)从政府作用的角度论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他开拓的线性技术内生增长思路认为,政府的作用是解释持久而广泛的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率跨国差异的根源。
政府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带来“增长奇迹”(growthmiracles),也可以使一国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低效的制度安排,因此经济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会趋同。
(3)史格斯罗姆(Segerstrom,P.)等人从产品创新的角度论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他们于1990年提出的南北贸易模式认为,由于为了实现预期贴现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的厂商不断投入资源从事研究发展,由此推动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在北方和南方之间,贸易形式、贸易种类、技术转让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增长也就在北方和南方之间出现分野。
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决定了区域间发展的差距。
(4)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效应。
巴罗与萨拉─艾─马丁(Barro,R.J.andSala2I2Martin,X.)于1992年提出的“条件收敛”观点认为,尽管国家现在的收入水平与长期趋势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增长也就越快,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没有长期增长的潜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差距趋向发散。
而多瑞克与圭根(DourickandNgugen,1989)认为,收敛只会发生在最富裕的国家,特别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以被人们称作“俱乐部收敛”效应。
2.1.2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国内学者刘树成等用加权变异系数,使用人均国民收入标准差指标,计算1952--1990年三大地带地区差别的变化,结论表明三大地带间的差异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在1952—1957年扩大的趋势并不明显。
袁钢明计算1978--1994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地区差距除1983年有短暂的下降外,呈扩大之势。
周玉翠等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定量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扩大,而沿海各省市之间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张茹在《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基于面板数据的条件收敛检验,对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论是,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而当控制投资率、投资效率、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变量后,初始劳均产出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小,即条件收敛的速度大约为每年1.4%,稍慢于增长理论估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之间2%的收敛速度。
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有:
国内学者陈娜通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内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经济发展方面,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因此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校荟萃、刘富华通过《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差距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区间差距是影响云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力量。
张辽、李子超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中,运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测算了东北三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表明,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总体处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出现了更为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同时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不同的发展速度。
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3、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3.1各区县经济差异的测定指标
为了观察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现以重庆市1999-2009年40个区县人均GDP作为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很多,但是主要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等级水平差异,其变动趋势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化速度的影响。
相对指标反映地区间相对经济差异,体现地区差距的内在性,其变动趋势主要受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因此,我选用了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这几个指标来衡量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差异的大小,其中极差和标准差衡量的是各区县之间的绝对差异,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衡量的是各区县之间的相对差异。
3.1.1极差(R)
极差反映地区间绝对差异变动的最大幅度,其计算公式为:
R=Xmax-Xmin
其中,Xmax,Xmin分别为重庆市各区县的人均GD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1.2标准差(σ)
标准差表示与全市人均GDP的平均水平相比,各区县人均GDP的平均差异,其计算公式:
其中,
为第i个地区的人均GDP,
为重庆市人均GDP,n为各县个数。
3.1.3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是衡量地区之间相对差异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3.1.4加权变异系数(CVw)
加权变异系数主要是考虑到人口因素,因此采用各地区人口进行加权。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Pi为第i个地区的人口数,P为全市总人口数。
根据重庆市40个区县1999-200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用人均GDP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计算结果如表1。
表1,重庆市1999-2009年各区县经济差异的指标变化值
年份
极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加权变异系数
1999年
16508
4083.4479
0.7035575
0.60022153
2000年
17572
4506.0115
0.7182039
0.607273421
2001年
19643
5048.3178
0.7250205
0.618722113
2002年
21490
5557.4636
0.7024095
0.608419539
2003年
20095
4931.1511
0.5420039
0.476911293
2004年
22902
5592.0942
0.515638
0.463999915
2005年
31329
7137.611
0.5754282
0.52194687
2006年
31104
7822.8345
0.5612192
0.516063212
2007年
35054
9144.8078
0.5499313
0.50363468
2008年
58187
13126.535
0.6406313
0.500286683
2009年
59072
15776.065
0.68831
0.574079324
注: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年》以及通过EXCEL计算所得。
3.2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根据上述极差与标准差的指标值得出变化曲线如图1。
图1.重庆市人均GDP极差与标准差变化曲线
通过观其极差和标准差序列图,可以非常清楚看出,重庆市人均GDP差异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是在2004年以前,各区县之间绝对差异极差呈缓慢扩大趋势,年平均扩大幅度为6%。
2004年以后极差扩大趋势加快。
在2007-2008年这一年中,极差值陡然增大,年扩大增幅为66%。
在2007年以前标准差呈比较缓慢的扩大趋势,年平均扩大增幅为11%。
2007年以后标准差扩大趋势加快,在2007-2008年这一年中,标准差值增大较快,年扩大增幅为44%。
所以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断扩大。
在2002-2003年差距有所变小,接着2004-2005年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出现一次大的增长,2005-2006年差距又有所变小,但在2007-2008年最发达地区和最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又一次出现大的增长。
根据上述相对指标值画出的相对差异变化曲线如图2。
图2.重庆市人均GDP相对差异变动曲线
通过观察图2非常清楚的看出,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2002年间,相对差异变动幅度很小,差异扩大趋势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2003-2004年间,相对差异变动出现一次大的回落,在2004年达到一个最低点;第三阶段是2005年,差异扩大趋势又一次增大;第四阶段是2006-2007年间,相对差异变动又一次回落,但变动幅度比较小;第五阶段是2007-2009年间,各区县经济差异快速扩大。
4、主成分方法的简介
4.1主成分分析概述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在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
但是,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这个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
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
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
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然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
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
4.2主成分分析方法
在系统分析中,多变量问题是经常会遇到的。
变量太多,无疑会增加分析问题的难度与复杂性。
主成分分析就是寻找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且使新变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信息的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是:
,
(4.2.1)
式中:
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方差为1,均值为0。
简单的说,就是SAS语句中的standard函数运用。
即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个变量,构成一个n*p阶的数据矩阵
(4.2.2)
由于
较大时,在
维空间中考察问题比较麻烦,因此定义:
(记
为原变量指标,
为新变量指标)
(4.2.3)
分别称为原变量指标
的第一,第二,…,第
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每一个主成分
在原变量
上的载荷
。
其中,系数
的确定原则如下:
①
与
相互无关;
②
是
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是与
不相关的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是与
都不相关的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4.2.4)
为原变量x
与
的相关系数。
计算步骤:
解特征方程
,求出特征根。
并使其按大小顺序排列,
。
②分别求出对应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要求
,即是
,其中
表示向量的第
个分量。
③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5、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5.1指标的选取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综合各学者的分析,在充分考虑资料可得性及客观性的基础上,本文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比较分析,共选取15个指标,建立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
表2:
经济指标
GDP-----------------------X1
人均GDP----------------------X2
人均第一产业总产值--------X3
人均第二产业总产值-----------X4
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X5
非农人口比重-----------------X6
人均财政收入--------------X7
财政支出---------------------X8
人均存款余额--------------X9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10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11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12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X13
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14
农民人均纯收入------------X15
5.2主成分分析
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15个指标进行测评。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将多指标简化为较少的综合指标。
这些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并又能反映原来多指标的信息。
本文以《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年》中2009年的统计数据,借助于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各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计算出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从而得到处理结果表3和表4。
表3: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TotalVarianceExplained
Component
Extrac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
Rota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
Total
%ofVariance
Cumulative%
Total
%ofVariance
Cumulative%
1
8.666
57.776
57.776
5.787
38.580
38.580
2
2.742
18.280
76.056
4.782
31.880
70.460
3
1.413
9.420
85.476
2.252
15.016
85.476
注: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年》和SPSS17.0统计软件计算所得。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RotatedComponentMatrixa
Component
1
2
3
GDP
.475
.316
.716
人均GDP
.503
.774
.210
人均第一产业总产值
-.631
-.529
.222
人均第二产业总产值
.009
.970
.072
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
.904
.319
.243
非农人口比重
.606
.733
.230
人均财政收入
.458
.790
.225
财政支出
.294
.190
.878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经济 增长 地区 差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