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7775755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2.48KB
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docx
《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
2010届高三历史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复习
第五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
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选择题
1(09辽宁综)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D
2(09全国Ⅰ)表2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
万户)
宋代
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
149
493
49
南方
111
6
2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B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
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
答案D
3(09全国Ⅰ)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答案
4.(09上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D
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8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唐代D宋代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擢通判”这一信息,通判是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州郡长官之下新设置的官职。
2(08四川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免役法D市易法
答案D
解析本题只要紧扣材料,注意“夺商人毫末之利”,联系变法的各项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青苗法侧重于农业、粮食方面,均输法强调地域供应、运输问题,免役法强调纳钱代役,市易法强调打击囤积居奇、平抑物价。
3(08广东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
代是()
A西周B西汉
晋D宋
答案D
解析本题图片有两个信息点:
一是字标注“江水”,二是分布在江水上、中、下游的三处主要农业区。
现在有两种答案判断:
“A项西周”或“D项宋”。
选A项的理由是:
“江水”主要是先秦时期对长江的称呼,图片上农业的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且分布区域面积有限,说明农业发展还不发达,由此推断是较早期的西周。
选D项的理由是:
图中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大致在江浙一代,根据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可推断此图为宋代的农业分布图。
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
4(08宁夏44)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
何以知之?
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
则正圆。
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
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
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
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
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
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
“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9分)
答案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解析回答第
(1)问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然后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得出相对准确的对研究方法的表述;第
(2)问应综合所学各位科学家的优秀素质并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从共性中得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2004—2007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7广东科基础20)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的有效信息。
2(07宁夏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答案B
解析宋代的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唐代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而到宋代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故与唐代一致。
3(06上海A8)“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答案D
解析“海漕之富”意为元代海运、漕运发达,成为元朝财政收入的重要。
市舶司的设置,说明元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4(06广东4)下列中外化交流事中,发生在宋代的是()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D引进玉米和甘薯
答案
解析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唐朝时,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明朝时,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06江苏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答案D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布衣毕昇发明的,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故A、B、三项均不正确。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符合史实。
6(06北京综13)下图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唐
D元
答案D杂剧俑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获取的关键信息是杂剧,而杂剧盛行的朝代是元朝。
故应选D项。
7(0江苏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A项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政治制度;项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D项是元朝的行政制度;只有B项才是辽代实行的政治制度,为正确选项。
8(0上海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防虚弱B豪强争权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
答案A
解析北宋之所以长期与辽、夏并立,是由其“积贫积弱”的局面造成的,因此A项符合题意。
9(04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
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00多万缗,“民贫
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
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北宋的时候,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官武将专权,造成冗官的局面。
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对付人民反抗,造成冗兵的局面。
冗官、冗兵使国用大增,每年还要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因此使得入不敷出。
10(04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王安石认为:
北宋穷困的原因是未得理财之道,因此他改革的中心内容即理财。
所列措施含有理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有①②④,故正确答案为D项。
11(04上海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
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B元明D清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选择题,需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建立特征,如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下江南等,判断相关的王朝。
二、非选择题
12(07江苏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列。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答案
(1)冗官。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
新法在执行时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4)持肯定意见:
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3(07东33)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司马光: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答案
(1)士:
改革科举制度;农: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
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度;“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
法主张变革。
解析试题提供的材料反映了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触及到各个社会阶层。
材料二反映了司马光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主张“社会不到大坏的地步,不要去改变,实质上是反对变法。
”材料三反映了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态度,认为是“适应时代”的,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
14(0广东29)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回答:
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
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
答案表现: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
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解析本题围绕王安石变法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评价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但一定要注意审题,中心项是王安石变法。
第一问的求答项是“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第二问的求答项是“措施”,但要注意限制在教育方面;第三问的求答项是对教育措施的看法,要注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言之成理。
1(04广东26)阅读下列材料:
图甲图乙北宋东京城布局图丙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1)唐都长安。
(2)突破坊市制时空限制;出现专门市场。
解析第
(1)问应从图一的布局和图中提供的字信息,如“坊”“东市”“西市”“大明宫”等去判断。
第
(2)问应从市场在两图中所在的位置上去比较、分析,如图二中的“晓市”“夜市”,图一中的“东市”“西市”等。
第二部分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1.(0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连中三元”一词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里的三元指()
A.秀才、举人、进士B.状元、榜眼、探花
.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
答案
2.(0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次月考)北宋大臣彦博在与皇帝对答中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皇权高度加强
B.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答案D
3.(09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一次月考)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B.崇武抑
.委派官主持军务D.重轻武
答案D
4.(09广东省中一中高三二次统测)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派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D.设通判,监督知州
答案
.(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答案B
6.(09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高三二次月考)11世纪中叶,王安石主持变法。
从可操作性角度看,王安石下列哪一项措施在当时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
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D.青苗法
答案B
7.(09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次摸底)《宋史》中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此材料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的统治B.北宋中期形成“积贫”局面
北宋政治腐败D.北宋中期形成“积弱”局面
答案B
8.(0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次月考)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B.辽.金D.吐蕃
答案A
9.(09江西师大附中上期期中)“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以下选项能够说明此项措施采取的主要原因是()
A.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B.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勾结
.中原先进化的要求D.辖区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答案D
10.(09西省大同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
这里的“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答案D
11.(09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二次质检)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答案B
12.(09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学期中考试)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后历代沿用。
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B.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元朝设立中书省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13.(0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次月考)、古诗云:
“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抨击的这种现象,最终导致()
A.靖难之役B.澶渊之盟.南宋灭亡D.清军入关
答案
14.(09西省大同一中高三上期期中)“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的百姓反了,不卧自己的被儿里,互相攻打。
”此诗句反映的是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
.元朝灭亡前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答案A
1.(09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学高三摸底考试)下列物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②《清明上河图》③司母戊鼎④马王堆墓出土素纱褝衣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答案B
16.(09广东省中一中高三第一次统测)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答案A
17.(09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高三二次月考)早期佛教根本教义为“四谛”。
苦谛说人生痛苦,集谛指苦因在人有欲望,灭谛告诫人们消除痛苦,道谛是灭欲的修行方法。
中国古代将“灭谛”揉进儒学的主张是
()
A爱有差等B人之初,性本善
天不变,道亦不变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18.(09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一模)“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是歌曲《青花瓷》里的歌词。
请问歌曲里面唱颂的物品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B.唐朝.宋朝D.元朝
答案D
19.(0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次月考)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制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
.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0.(09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高三二次月考)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中的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图二中的人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
图三中的人在贞观时期远嫁吐蕃。
图四中的人是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作者。
请回答:
(1)简述这四位女性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2)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很多女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总的说,妇女在政治、经济、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成就比不上男子。
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
答案
(1)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化往增多,四十多年间和睦相处。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她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和医药书籍,大大有利吐蕃经济化的发展。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写了许多怀念中原故土、关心现实的优秀词作。
(2)女不如男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妇女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
②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
如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三纲”的封建道德观念,宣传“夫为妻纲”,逐渐形成男
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妇女的创造积极性长期被压制。
2008年联考题
选择题
1(2008哈尔滨)下列机构或官职,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互相牵制或制约关系的是()
①统兵将帅与枢密院②节度使与禁军大将③参知政事与三司使④知州与通判
A①②B①④①③D②④
答案B
2(2008北京东城区)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B清查耕地面积管理对外贸易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答案D
3(2008石家庄)幽州人韩延徽等,成为契丹的谋士。
“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汉人与契丹人分享政权B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辽朝实行蕃汉分治D契丹接受了中原先进化
答案D
4(08东北三校联考)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答案D
(2008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卷)由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答案
6(08宜昌第二次调研考试)“东、磊名等路(路:
地方行政单位)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尽令汉人佃莳(佃种)取租而已。
”此材料蕴含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②开始采用封建剥削方式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7(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
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B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创制了行省制度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答案B
8(08北京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历史 民族 融合 进一步 加强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