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7773443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40.96KB
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在北方多年抗击雪灾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2﹚请写出在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
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
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_______。
A.氯化钠氯化钙B.尿素硝酸钙硝酸镁
C.氯化钠醋酸钙镁D.氯化钠氯化镁
【答案】氯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和硝酸钠;氯化镁、氯化钠和硝酸钠MgCl2+2NaOH==Mg(OH)2↓+2NaClNaCl+AgNO3==AgCl↓+NaNO3B
【解析】﹙1﹚融雪剂的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故肯定不含硫酸铜,然后加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剩余三种物质只有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镁,加的是适量的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可能含有原来的氯化钠,滴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融雪剂一定含有氯化钠,另外硝酸钠和实验中的物质都不反应.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
氯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镁和硝酸钠;氯化镁、氯化钠和硝酸钠。
﹙2﹚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②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3﹚植物需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
尿素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选B。
2.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
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
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步骤④稀硫酸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FeSO4和Al2(SO4)3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Fe+H2SO4=FeSO4+H2↑取步骤④的滤液,加入铁粉,若有气泡冒出,则稀硫酸已过量
【解析】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稀硫酸和铝、铁反应生成的硫酸铝(Al2(SO4)3)和硫酸亚铁(FeSO4);(3)步骤②中铜和过氧化氢、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够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4)步骤④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硫铁矿烧渣(主要成份Fe2O3、Fe3O4、FeO、SiO2等,铁的氧化物均能与盐酸反应,SiO2不与酸反应)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废渣,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Fe2O3)等产品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1)焙烧时C与O2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都能将铁的多种氧化物还原成铁。
试写出该气体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酸浸、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在空气中煅烧FeCO3即FeCO3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Fe2O3和CO2,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
(4)若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K2SO4,得到产品a时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
由此判断在此条件下K2SO4的溶解度__________NH4Cl的溶解度(选填“<”或“>”或“=”)。
(5)可选用下列__________(填字母)洗涤产品a。
A.KCl饱和溶液B.水C.饱和K2SO4溶液.
【答案】4CO+Fe3O4
3Fe+4CO2FeSO44FeCO3+O2
2Fe2O3+4CO2KCl<C
【解析】
(1)根据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
(2)根据酸浸后发生的反应考虑生成物;(3)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书写;(4)根据反应流程分析解答;(5)根据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钾,所选试剂能溶解其他物质但不能溶解硫酸钾解答。
(1)C与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Fe3O4反应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
3Fe+4CO2;
(2)酸浸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酸浸、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硫酸亚铁(FeSO4);(3)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反应物是FeCO3和氧气,生成物是Fe2O3与CO2,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为4FeCO3+O2
2Fe2O3+4CO2;(4)由流程图可以看出酸浸、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过滤后反应Ⅱ中硫酸铵与X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因此加入的X应为氯化钾(KCl),要过滤得到硫酸钾,说明在此条件下硫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5)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钾,所选试剂必须能溶解其他物质但不能溶解硫酸钾,故选C。
4.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依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向溶液a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b一定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稀HN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现象c:
①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有白色沉淀,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变蓝CaCO3完全除去NaOH、Na2CO3,以免干扰检验CaCl2CaO和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后形成的溶液a(至少含有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一定呈碱性,所以溶液a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会是蓝色。
故填:
溶液变蓝。
(2)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形成白色固体b,而干燥剂中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白色固体b一定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故填:
CaCO3。
(3)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溶液中一定会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氯化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目的是想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从而确定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钙,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它们遇到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为排除他们的干扰,所以加入过量稀硝酸,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转化为硝酸钠和水及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加入过量稀HNO3的目的是完全除去NaOH、Na2CO3,以免干扰检验CaCl2。
故填:
完全除去NaOH、Na2CO3,以免干扰检验CaCl2。
(4)根据以上分析,加入过量稀硝酸,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反应后会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跑走),若溶液中有氯化钠,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c:
①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中不含氯化钙,所以干燥剂的成分为CaO和NaOH。
故填:
CaO和NaOH。
②若有白色沉淀,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点睛】
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Li)电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种石英砂(主要成分:
SiO2、Li2O、Fe2O3、Al2O3)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和金属锂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
已知:
LiCl的熔点是605℃、沸点是1350℃;NH4Cl在100℃开始分解,337.8℃分解完全,NH3和HCl在常温下又能反应生成NH4Cl固体。
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
(1)“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操作a的名称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试剂X是________。
(5)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答案】Li2O、Fe2O3、Al2O3(少一个不得分)过滤SiCl4+2H2
Si+4HClNH3·H2O控制溶液的pH为5
【解析】
【分析】
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氯化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
【详解】
(1)Li2O、Fe2O3、Al2O3都属于金属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故“酸浸”步骤中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Li2O、Fe2O3、Al2O3。
(2)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
(3)反应②是四氯化硅和氢气高温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2H2
Si+4HCl。
(4)石英砂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锂和氯化铁、氯化铝,加入X后,氯化铁、氯化铝和X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故试剂X是NH3·H2O。
(5)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点睛】
要得到较纯净的LiCl和NH4Cl固体,当溶液pH=5时,Fe3+和Al3+已沉淀完全,在第二个操作a之前应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控制溶液的pH为5。
6.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这里的“碳”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气体。
(3)甲醇(CH3OH)完全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证明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料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流程图,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这里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气体。
(3)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7.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各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己知:
氮化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硫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
(3)对得到的NH4Cl产品,不用其它试剂,检查其是否纯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验证副产品Na2SO4中含有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皿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35°~45°加热一部分产品,若加热的产品全都消失,则产80纯净加热副产品,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则副产品中含有NH4Cl
【解析】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只有在35-4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35~45℃;
(3)根据氯化铵受热时分解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用加热法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操作是:
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4)根据“氮化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硫酸钠受热不易分解”,可以加热副产品,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则副产品中含有NH4Cl。
8.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以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在该操作中常使用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这三种玻璃仪。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_____(填化学式)。
(3)在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
将NH3、CO2、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固体和NH4Cl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坏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逐有_________。
【答案】过滤漏斗Na2CO3NH3+CO2+NaCl+H2O=NaHCO3↓+NH4ClNH4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
过滤;漏斗。
(2)“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声品“碱"是指纯碱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故填:
Na2CO3。
(3)NH3、CO2、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固体和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故填: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4)氯化铵及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是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故填:
NH4Cl。
9.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g)。
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N2和H2。
(1)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变换,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吸收法是脱除CO2的方法之一。
已知:
溶质
Na2CO3
K2CO3
20℃1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2.0
8.0
溶质价格(元/kg)
1.25
9.80
若选择Na2CO3溶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缺点是_。
如果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用某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写出这种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
(3)将一定体积半水煤气依次通过装置Ⅰ~Ⅴ(最后通入氮气确保反应、吸收完全),可以测定其中H2以及CO的物质的量。
可供选用的装置如下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为装置Ⅰ~Ⅴ选择合适的装置与试剂:
装置
Ⅰ
Ⅱ
Ⅲ
Ⅳ
Ⅴ
a
a
_
_
b
试剂
_
浓硫酸
CuO
_
_
装置Ⅰ、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要确定半水煤气中H2物质的量,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
【答案】
价格便宜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差
氢氧化钠溶液cb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除去半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装置Ⅳ增加的质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实现了CO变换,其化学方程式为:
。
(2)碳酸钠比碳酸钾价格便宜,但饱和溶液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浓度比碳酸钾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差;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钾,加热碳酸氢钾可以得到碳酸钾,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再循环利用,反应方程式为:
。
(3)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半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干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吸收生成的水,最后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定生成得到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来确定半水煤气中H2以及CO的物质的量;故有:
装置
Ⅰ
Ⅱ
Ⅲ
Ⅳ
Ⅴ
a
a
c
b
b
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CuO
无水硫酸铜
氢氧化钠固体
装置Ⅰ、Ⅱ的作用是除去半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要确定半水煤气中H2物质的量,应测量的数据是装置Ⅳ增加的质量。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含量测定、气体检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注意渗透实验中经济性,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10.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FeCl3、MgCl2、B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⑴气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气体F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
⑵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⑶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⑷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____________种溶质(填写数字)
⑸写出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⑹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钟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写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
【答案】NH3酸性Cu(OH)2NH4+、Cu2+5BaCO3+H2SO4=BaSO4↓+H2O+CO2↑FeCl3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解析】
【分析】
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氢氧根离子会与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混合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气体的,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白色固体A中一定存在氯化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C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无色溶液D中含有氯化钠;混合物A中加入硫酸,会得到蓝色溶液,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铜,会生成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所以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FeCl3溶液显黄色,溶液E显蓝色,故一定不含FeCl3。
综上可知,混合物A中一定有NH4Cl、CuCl2、BaCO3,一定没有FeCl3,可能有MgCl2。
【详解】
(1)气体C的化学式为NH3;气体F是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
(2)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u(OH)2;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
NH4+、Cu2+;
(4)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钠、硝酸、硝酸银5种溶质;
(5)生成沉淀G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aCO3+H2SO4=BaSO4↓+H2O+CO2↑;
(6)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FeCl3,理由是:
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点睛】
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推测成分是解题关键。
例如:
①铵盐中加入碱生成氨气;②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③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氯离子的存在;④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都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11.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稀盐酸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写出矿石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只写一个)。
(3)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
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
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用不等式表示)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4.2
8.6
完全沉淀的pH
3.2
6.7
11.1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Fe3+、Cu2+、H+MgO+2HCl═MgCl2+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或CuO+2HCl═CuCl2+H2O)6.7∼8.6MgCl2+Ca(OH)2═Mg(OH)2↓+CaCl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加稀盐酸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跟充分;
(2)溶液A中含有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和氢离子等4种阳离子,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3+、Cu2+、H+;稀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中考 化学 流程图 综合 分类 汇总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