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技术交底.docx
- 文档编号:27772824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38.81KB
模板技术交底.docx
《模板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技术交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技术交底
一、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
1.1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设计模板图→试拼装→现场验收→模板正式拼装→刷脱模剂→弹模板位置控制线→模内杂物清理→墙体复线→找平铺胶条→钢筋、管线、盒、预埋隐检完毕→支外侧模板→安穿墙螺栓→支内侧模板→支钢管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预检模板签认→砼浇筑→养护→检验砼强度→拆模申请→审批申请→拆模→修整模板→刷脱模剂码放模板→进入下一循环
1.2模板工程质量目标:
模板支搭质量应满足清水砼的要求,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达到优良标准,保证结构混凝土表面垂直度、平整度在允许偏差之内。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1.3、模板配置方案
1.3.1车库底板模板:
基础承台高650㎜~700㎜,所以采用240mm厚砌砖挡土墙代替外侧模板。
1.3.2地下室墙模板:
地下室墙体模板(包括汽车坡道墙、中筒墙体)采用胶合板制作,。
模板背楞采60×80木方,间距200mm。
横肋采用双道Φ48×3.0的钢管,间距400mm。
其中坡道弧形墙体部分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作为背楞,横肋采用双Φ25钢筋,间距400mm作为背楞,墙板外侧通过斜抛撑加以加固,抛撑支撑在围护体上;柱、墙板内侧通过设置水平和斜撑与平台排架连成整体。
柱、墙板模板的底部采用水泥砂浆封堵,柱子转角和墙板的阴阳转角拼缝处设置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
采用M14穿墙螺栓拉结,非人防区域穿墙螺栓预设Φ16塑料套管,间距400×400mm,以便螺栓周转使用,外墙设置“三节鞭”止水对拉螺栓,人防区域使用穿墙螺栓(不允许使用套管),间距400×400mm。
根部2米必须使用双螺帽、双扣件。
1.3.3框架结构柱模板
采用15mm胶合板厚作为单块面板,竖肋采用50×100mm方木,中心间距不大于200mm,其板块与板块之竖向接缝做成企口式拼接,采用双道Φ48×3的钢管作柱箍,使用M14对拉螺栓拉结,柱箍间距从下至上为400mm。
柱下口采用预埋Φ20钢筋地锚方木锁口,距离柱边250mm,柱子通过设置水平和斜撑与平台排架连成整体。
柱、墙板模板的底部采用水泥砂浆坞帮,柱子转角和墙板的阴阳转角拼缝处设置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
柱子截面小于700mm,应在柱箍中间增加顶撑,与排距连接。
柱子截面尺寸大于700mm应在柱子中间加设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400@400,根部2米必须使用双螺帽、双扣件。
1.3.4梁模板设计
底模与侧模均采用15mm厚胶合板,根据梁跨度的大小在下面用50×100mm方木间距200mm直接钉在多层板上,然后由塔吊运至作业面组合拼装;底模采用Φ48×3的钢管托梁,间距560mm,侧模加肋并利用钢管斜撑固定。
梁高度≥600mm时,中间增设一道M14螺栓拉接,螺栓水平间距600mm。
主梁梁底加设立杆,梁延长线间距不大于800mm。
1.3.5顶板模板
顶板支撑系统采用满堂红钢管式脚手架,立杆使用Φ48×3mm钢管,间距1000mm,暗梁及柱头实心部分,立杆间距不大于600mm,配以相应数量的顶托。
采用15mm胶合板进行铺设,其板规格为1.22×2.44m,次龙骨Φ48×3mm钢管,间距不大于200mm,主龙骨Φ48×3mm双钢管。
1.3.6楼梯模板。
楼梯侧面、踏步侧模、底模采用15mm胶合板模板(背衬方木加固)。
1.3.7后浇带处梁底模要预先设计:
胶合板底模厚15mm、宽2.0m(两边各出后浇带50cm);次龙骨50×100方木@250mm,垂直后浇带布置,Φ48×3钢管@1000mm,垂直于次龙骨布置,同两侧其它部位底模不连接;钢管架立杆垂直于后浇带方向间距1m,沿后浇带方向间距1m,横杆间距1.2m。
拆模时,先拆两侧底模,后浇带处底模保留,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强度后方可拆模(后浇带处混凝土要按设计要求的浇筑时间进行浇筑)。
后浇带预留成型后应作好后浇带部位的防护,防止后浇带进水或杂物,同进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1.3.8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1).模板支架立杆的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
2).脚手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3).立杆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立杆应竖直,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
5).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
6).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8.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1.3.9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c.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1.3.10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c.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d.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e.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斜杆与地面的倾斜角宜在450~600之间。
f.高度在24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
1.3.11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1.3.12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开工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和模板设计方案。
针对模板工程的特点,学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时编制加工定货计划及材料机具计划,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2.模板准备:
本工程结构工程中采用木模或胶合板模板,施工中要抓紧模板的组合设计和模板加工工作,模板进场后进行核对、验收,并进行试组装完后,要按图进行编号,编号字迹要醒目。
木方、模板、穿墙螺栓等材料按计划数量及时进场并要进行质量数量检验,不合格的要坚决退回。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
3.1.基础底板边模板
边模板条型基础边模高度1m,采用240mm厚砖墙,砖墙内侧做好防水后,砂浆抹平。
砖墙外侧用原土夯实或方木支撑。
3.2地下部分墙体模板
3.2.1.施工准备:
3.2.1.1.墙柱边线、轴线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以及标高控制线已测完,并办好预检手续,钢筋办好隐检手续。
3.2.1.2.按位置线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及予埋件,并做好预检。
3.3.1.2支设方法
(1)模板安装时,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用临时支撑撑好,并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上拉栓,穿好拉栓,安装Φ48钢管横竖档。
然后安装另一侧模板,找直校正,拧紧穿墙螺栓,斜撑和平撑固定好。
模板接缝平顺严密。
(2)对拉螺栓为Φ14间距从下往上依排列400×400,外墙拉栓加止水片。
在模板上口钉上搭头木,保证墙体厚度正确。
所有砼接槎处及予留洞口处的四周均加海绵条垫缝,防止漏浆。
3.3.1.3注意事项:
a、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以便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穿墙螺栓不得斜拉硬顶。
b、预留门窗洞口的模板固定牢固位置准确,浇砼时不得有位移。
3.3.2地下室顶板模板:
3.3.2.1施工准备:
a、主要材料:
15mm厚胶合板、50×100木方、脱模剂、胶带、可调顶托、ф48钢管、垫木。
b、引测建筑标高+500控制线,板顶以上0.5cm处砼已切齐并凿除。
5.3.2.2支设方法:
a、从边跨一测开始先安装第一排主龙骨和钢管支撑,并用水平管固定后,再安装第二排龙骨和支柱,按间距要求依次逐步排开,完成支撑系统满堂红架子,注意上下层主柱位置对正,下垫5cm厚脚手板或长度不小于500的木方。
b、地下室顶实心板厚度为200mm,叠合箱厚度为300mm、400mm、500mm、700mm。
700mm厚相当于实心板厚350mm。
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或ф48钢管,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ф48双钢管,间距最大不超过1000mm,支柱钢管间距1×1m,上铺15mm厚胶合板
c、用可调顶托调节立柱高度将主龙骨找平。
e、铺模板时,从一侧开始铺设,裁切的模板尺寸准确方正,边角齐整,拼缝严密,接缝处用胶布粘住,防止漏浆。
f、楼板模板铺完后。
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检查,超差处应及时调整。
校完标高,支柱间加水平拉杆,距地面200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方向1.5m设一道。
浇筑砼时设专人看模,时刻注意支撑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3.3.2.3施工要求:
施工前认真核对标高,模板铺设时,板边要搭在次龙骨上,用寸钉沿四周与木龙骨钉牢,每片模板四周与每根次龙骨钉牢,防止因模板翘曲造成板面不平。
模板拼缝要严密,板缝下面垫2cm宽海棉条,顶板与墙体处的阴角构造:
根据墙体的+500线,弹出模板位置线作为支模依据。
顶板支模时,模板上皮的标高应低于墙体上口水平处5mm,木方与墙相邻处加5mm厚海绵条挤压,上铺模板,保证阴角方正;板跨度≥4m时,模板按全跨长度的1.5/1000起拱。
模板拆模时应小心,严禁猛砸猛撬,配好的模板应尽量在同一房间的相同位置使用,减少损耗方便施工。
顶板模板必须按照测量方案要求予留出结构放线测量投点的孔洞。
3.3.2.5注意事项:
a、支柱钢管下端垫50mm厚木板,长度大于500mm。
b、由于多层支设支柱,上下层支柱要求对齐,相应房间模板支设方法一致。
C、顶板与墙相交阴角处周边设50×100mm木方,木方钉在清水模板下方,以保证阴角方正、边角齐整。
d、地下室顶板模板支设完毕后,混凝土一次性浇筑。
3.4.9模板的使用注意事项:
3.4.9.1角模:
周转使用10~15次时角模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应进行一次普遍调整、检修,变形大的角模进行更换,变形小的角模调整好。
角模采用上、中、中下、下四点固定,以保证角模与组装组装大模板连接紧密,接缝处加粘5mm厚海绵条防止漏浆。
3.4.9.2模板清理:
注意模板二个侧面及二块模板搭接面的砼清理,防止模板接茬不严,模板清理要制作专用清理工具,备制长扁铲和拖布。
3.4.9.3模板脱模剂:
模板使用M801水制脱模剂,涂刷脱模剂前,将钢模板用拖布擦干净,以免模板上的灰渣在刷脱模剂时粘在大模表面。
脱模剂的涂刷要均匀,刷一遍后再用滚子干滚一遍,保证均匀,且不漏刷、不流淌。
3.5楼梯模板
3.5.1楼梯模板支设应先支休息平台梁模板,后支踏步斜板、休息平台板,均采用15厚竹胶板支设,木龙骨、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要求同梁板施工。
3.5.2楼梯绑筋完成后,最后支踏步板,踏步板用50mm厚木板。
按照楼梯设计尺寸加工斜三角,高宽同踏步的高宽,按楼梯步节钉在同楼梯板厚的木方上,然后一起钉在斜板上。
安装时注意上下楼层的标高,最后在斜三角立面钉踏步板,
支撑固定牢固,如下图:
楼梯踏步在浇筑后应按图纸要求在砼初凝前预埋楼梯栏杆埋
3.6门窗洞口模板
门、窗洞口、预留洞口的模板采用自制木模板
本工程门窗模板采用50厚白松木面衬15厚胶合板,转角处用角钢制转角件配制定型模板。
为加强刚度,内侧用50×100方木做斜撑及水平支撑,模板配制厚度应比墙体厚度略小2mm,在支设前均要贴通长海绵条,
防止砼施工漏浆。
门窗模板配模图如下:
3.8框架结构柱模板
采用胶合板18mm厚作为单块面板,竖肋采用50×100mm方木,中心间距不大于250mm,方木均应压刨找平。
其板块与板块之竖向接缝做成企口式拼接,采用双道Φ48×3的钢管作柱箍,柱箍间距从下至上为400mm。
柱下口采用预埋Φ20钢筋地锚方木锁口,距离柱边250mm,(详见图六、图七)柱子通过设置水平和斜撑与平台排架连成整体。
柱、墙板模板的底部采用水泥砂浆坞帮,柱子转角和墙板的阴阳转角拼缝处设置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
在柱子模板的底部设置一个300×300mm的清扫孔,待砼浇捣时再封闭。
柱模板安装及加固如下图示意:
3.9后浇带模板
3.9.1后浇带处梁底模安装及拆除
后浇带处梁底模要预先设计:
胶合板层板底模厚15mm、宽2.0m(两边各出后浇带50cm);次龙骨50×100方木@250mm,垂直后浇带布置,Φ48×3钢管@1200mm,垂直于次龙骨布置,同两侧其它部位底模不连接;钢管架立杆垂直于后浇带方向间距1.2m,沿后浇带方向间距1.2m,横杆间距1.2m。
拆模时,先拆两侧底模,后浇带处底模保留,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强度后方可拆模(后浇带处混凝土要按设计要求的浇筑时间进行浇筑)。
后浇带预留成型后应作好后浇带部位的防护,防止后浇带进水或杂物,同进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后浇带部分支撑搭设及防护作法详下图:
3.10梁柱接头
梁—柱接头、主梁—次梁接头、框架梁加腋做法要通过细部放样、加工或定做,确保接缝严密、棱角方正。
梁柱接头做法详见下图:
5.3.10梁模起拱要求:
3.11梁、板模板安装
3.11.1工艺流程
梁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轴线及标高线→搭设梁底支架→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安装锁口立管、加固横管及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并安装斜撑→与相邻模板连接
板安装工艺流程:
搭设支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调整模板下皮标高→铺设面板→检验模板上皮标高及平整度
3.11.2支模前,从建筑1.0m线向上量出顶板标高,并把板底线弹在墙上口用云石机切割,然后人工剔除多余墙砼,剔至板底线以上10mm,以便板底模与墙体成型混凝土挤严。
注意应从墙上方沿水平线剔凿,以保证墙上口平直。
3.11.3支模时,钢管件支撑立柱要垂直,在地面弹控制线,确保上下层立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支柱下垫500㎜长100×50木方(可充分利用旧木材、木方等)。
3.11.4每道墙上沿墙口线立放50×100mm木方,木方要刮光压平,与墙体贴严,上面贴海绵条,防止漏浆(见下附图)。
板间拼缝用硬拼形式,应严密,表面平整,不能翘曲。
3.11.5梁模起拱要求:
本工程跨度较大为8.4m,根据设计要求起拱按照2‰计算最大起拱高度为17mm。
见梁侧模板起拱示意图。
3.11.6顶板模板支设完成后,必须将表面的木屑、混凝土碎块等杂物清理运出,并用高压气泵吹除干净。
3.11.7模板经过几次周转使用后,要及时修整,对破损的切割或裁处残破部位,严重破损的报废处理。
3.11.8梁侧模与底模固定方法为侧模夹底模;顶板模板与梁侧模接缝,梁侧模与梁底模之间接缝设单面贴海绵条防止漏浆;钢管、侧楞、斜撑、底楞相互之间用于扣件固定牢靠
3.12模板的拆除
3.12.1侧模拆除的要求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后拆除;拆模时要根据气温及混凝土的级别和强度增长速度,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数据,常温下混凝土必须达到1mPa时方可拆模板,冬施时混凝土必须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方可拆模。
单侧支模架拆除:
先松支架后支座,后松埋件部分;彻底拆除埋件部分,并分类保存好;吊走单侧支架,模板继续贴在墙面上,临时用钢管撑上;逐块吊走模板。
3.12.2底模的拆除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的规定后,方可拆模。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网粱楼盖结构跨度较大,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00%方可拆除底模。
拆模前必须要有拆模申请,经现场试验员、栋号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当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的模板和支柱不得拆除。
下一层楼板的模板和支柱应视待浇混凝土楼层荷载和本楼层混凝土强度而定,如荷载很大,拆除应通过计算确定;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要对下层进行加固(保留部分梁底及板底支柱)或暂不拆底模。
四、质量通病护措施
4.1墙、柱模板下口(根部)漏浆,产生砼烂根
防治措施:
墙、柱模板下口小面贴高密度海棉条,为防止海棉进入结构,应由模板内侧面缩回10mm(具体收缩量现场实测确定)。
同时应要求墙、柱两侧或四周砼顶板表面水平,平整。
4.2后浇带或施工缝模板支立随意,使砼不规矩、钢筋位置不准
防治措施:
按照事先确定的后浇带或施工缝位置在顶板上定位放线。
并按方案要求提前将后浇带或施工缝的模板支设到位。
4.3墙、柱模板上下接口不平顺;扭曲、不方正,使砼接槎处产生错台不平顺
防治措施:
a.墙、柱模板合模后,在支撑加固、验收检查时都必须先把根部找正,然后按照墙、柱根部准确位置向上引铅垂线。
检查垂直度时无论墙、柱短边尺寸大小都必须同一侧面挂两个线坠,保证垂直和不扭曲。
b.墙、柱模支撑糸统严格按照方案支设,在对拉、对顶时保证拉顶受力均匀一致,同一侧面拉、顶点不少于两点,以防变形扭曲。
c.在上下层模板交接处,上层模板可过度到下层砼100—200mm处固定(此方法应在模板设计时考虑)。
4.4模板接缝、拼缝不严、漏浆,使砼不密实
防治措施:
组装组装大模板墙,门、窗、洞口阳角在支立门窗模板后,在门窗模板两侧小面粘贴高密度海棉条,与组装组装大模板紧贴防治漏浆。
(海棉条厚5mm)。
严格按照顶板与墙、梁交接处做法节点要求施工。
凡是胶合板接缝处都采用清水缝硬拼,接缝处采用粘贴3~5mm厚海棉条的方法,防止漏浆。
4.5梁、柱节点模板支立随意拼凑,不规矩
防治措施:
按照施工图纸将梁、柱节点归类、编号。
然后按照编号制作定型模板,按装时对号入座,周转使用。
个别异型节点制作专用模板。
4.6梁、板垂直支撑失稳变形,下部无垫板或垫板过小
防治措施:
架子支立完成后必须办理整体验收手续。
相关人员签字齐全。
支撑下部垫通长垫板。
拉结双向扫地杆,在回填土上支撑应注意观察土方塌陷状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7成排的柱子,不成线
防治措施:
先将两端头柱子模板找方正、垂直,加固完成。
依两端头柱子为基准拉通线,支立中间各柱。
4.8门、窗、预留洞口模板歪斜
防治措施:
按方案、技术交底加内撑,且水平撑不少于三道,大于1.5m宽应加角斜撑。
验收模板时,门、窗、洞口应在合模前重点检查。
墙体模板在设计、加工时应考虑在预留洞口周边增加穿墙螺栓。
洞口较大时,模板支立应对齐洞口支设,端头、周边加螺栓与洞口模挤紧。
4.9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漏刷或未起作用造成砼粘模板
模板的清理,刷脱模剂应在堆放场地进行。
严禁在工作面刷脱模剂,避免污染钢筋或砼面。
新钢模板使用前,必须在钢模板内、外和周边(含零部件)涂刷一遍机油或柴油,以便使用、清理和维护。
竹、木模板可刷水质脱模剂。
周转使用的模板,涂刷油质或水质脱模剂均可(建议使用水质脱模剂)。
雨后应及时补刷。
无论使用那种脱模剂,涂刷前都必须将模板清理干清,用墩布或麻布将板面浮灰擦净。
4.10电器盒口堵塞
防治措施:
在电线盒固定完成后用苯板填堵挤紧(苯板厚度应和电盒深度匹配),不得用碎碴填堵,加盖临时面板。
电管应用孔塞封闭。
4.11穿墙螺栓、孔的封堵
防治措施:
套管孔的处理:
用1:
2.5~1:
3的水泥干硬性砂浆分层填实。
潮湿环境水泥砂浆中加5~3%的防水粉。
设专人养护≮7天。
一次性螺栓头的处理:
在切割螺栓时应尽量使钢筋头低于砼面或平齐。
然后在钢筋头上刷防锈漆两道,油漆干后用1:
2.5水泥砂浆抹10mm厚50mm见方的砂浆饼(抹砂浆处砼表面应凿毛),
养护≮7天。
4.12模板拆除过早或过晚
防治措施:
侧模的拆除:
在砼强度达到1.2MPa(,且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底模的拆除
应满足以下条件:
网粱楼盖结构跨度较大,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00%方可拆除底模。
要有经批准的拆模申请。
要有同条件拆模时的砼强度报告单。
4.13模内清理
防治措施:
墙、柱模根部拐弯处支立模板时,留一块小而完整的模板,待模内清理完成后再封闭。
组装组装大模板合模前清理工序应完成。
梁、柱节点模留一块角模或梁下柱模,待梁、板内清理完成后封堵加固。
常温可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清扫;冬季施工时只允许用压缩空气清扫。
有条件时可用吸尘机械。
为使墙内在清扫时碎碴容易清出,建议在墙长度大于5M时在模板下口砼顶板面上预留碎碴排泄口。
五、成品保护措施
5.1加工成型或已拆下的墙、板、柱模板按部位、规格分类码放在模板架内,禁止水平堆高码放,以防变形;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阴阳角模、异型角模)存放于专用插放架里,下垫100×100方木。
5.2模板拆下后应及时修整,其大面、边侧小面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
清理步骤为:
Ⅰ.用扁铁铲铲除模板面上附着的灰浆块;Ⅱ.用湿拖布清除模板表面浮尘;Ⅲ.用干拖布擦去模板表面水渍;Ⅳ.模板表面涂刷水质脱模剂。
5.3除墙、柱模板时,在模板底部设钢质撬点,在撬点部位撬模板使之脱离混凝土面。
5.4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模板面上溅落的混凝土块若在初凝前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覆盖,应将灰块清除干净。
5.5楼板模板经验收后严禁再进行混凝土剔凿、作业面上锯木料等作业。
5.6支模时严禁用电、气焊在模板上烧洞。
电焊工或水电工进行施焊作业时,在施焊部位下方铺垫不小于500×500mm见方的铁皮,保护模板面不被灼烧。
5.7成型的楼板模板上严禁集中堆放重物。
5.8模板拆下后仔细检查,破损的板面或边、角应及时修补,严重破损的板进行更换处理。
5.9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5.10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
六、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6.1模板加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要求
使用的木工机械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分机要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使用前要对供电线路检查维修,以免漏电。
使用手动机械必须戴绝缘手套。
电锯要有防护罩,锯沫、刨花要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地点。
机械上的电动机及电器部分应按其有关要求执行。
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技术 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