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27772455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93.57KB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4.柳永词两首
如何从散落的井水\打捞这些词曲\和红牙拍板的倩影\光滑的井拦\围住了一个飘逝的花园\ 你蜜蜂般点飞\是王子又是仆人\且终身沉溺于\这权杖之外的旅\一曲曲词牌如界碑\圈划着诗国的疆域\而渐宽的衣带开始浮动\你最终消瘦成\伊人们的呼吸
——十四行《柳永》
■柳永其人
柳永,表字耆卿,别名三变,号柳屯田。
《宋史》没有柳永传。
初名三变,崇安人。
景佑元年(1034)进士。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宫达后宫,且求其助。
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矣。
尝有《鹤冲天》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
“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
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历馀杭令,盐场大使。
永亦善为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
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言其传之广也。
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
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柳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
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
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
”徐度尝记柳事云:
“耆卿以歌词显名于仁宗朝,官为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
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
刘季高侍郎,宣和间,尝饭于相国寺之智海院,因谈歌词,力诋柳氏,旁若无人者。
有老宦者闻之,默然而起,徐取纸笔,跪于季高之前,请曰:
‘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盍自为一篇示我乎?
’刘默然无以应。
”柳作《乐章集》,有毛氏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朱氏《彊村丛书》本。
朱本晚出,最善。
(辑自http:
//longyusheng.org/ciren/liuyong.html)
关于“三变”的解读。
“三变”:
1.三种变化。
指君子三变。
《论语·子张》:
“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
指天运三变。
《史记·天官书》: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
指周公三变:
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
(见《韩诗外传》卷七)4.三种变化。
指古诗三变。
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
(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5.三种变化。
《新唐书·文艺传序》:
“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
”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苏颋为一变,大历、贞元间韩愈、柳宗元等倡导古文运动,逐步确立以散文为主的唐代古文,为一变。
6.三种变化。
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
7.三种变化。
指不肖子之三变。
“世有不肖子,凡三变:
第一变为蝗虫,货其庄田庐舍而食之;第二变为蠹虫,货其家藏古籍而食之;第三变为大虫,货其奴婢食之。
不肖子无世无之,咸由其先祖不教以诗书仁义之所致也。
古人云:
‘遗之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
’此乃至论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集评】:
陈振孙: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张炎:
康与之柳词亦自批风抹月中来。
风月二字,在我发挥,二公则为风月所使耳。
【《词源》卷下】
彭孙遹:
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
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
【《金粟词话》】
宋翔凤: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如竹垞(《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
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馀事为之也。
【《乐府馀论》】
周济: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钩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宋四家词选》】
耆卿为世訾謷久矣!
然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
耆卿乐府多,故恶滥可笑者多。
使能珍重下笔,则北宋高手也。
【《介存斋论词杂著》】
刘熙载:
柳耆卿词,昔人比之杜诗,为其实说无表德也。
余谓此论其体则然;若论其旨,少陵恐不许之。
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艺概》卷四】
冯煦:
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境,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然好为俳体,词多媟黩,有不仅如提要所云“以俗为病”者。
《避暑录话》谓: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三变之为世诟病,亦未尝不由于此。
盖与其千夫竞声,毋宁白雪之寡和也。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郑文焯:
屯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
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
私辑柳词之深美者,精选三十馀解,更冥探其一词之命意所注,确有层折,如画龙点睛,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尔破壁飞去也。
盖能见耆卿之骨,始可通清真之神。
不独声律之空积忽微,以岁世绵邈而求之至难,即文字之托于音,切于情,发而中节,亦非深于文章,贯串百家,不能识其流别。
【《与人论词遗札》】
夏敬观:
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
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俚词袭五代淫诐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耆卿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
清真效之。
故学清真词者,不可不读柳词。
耆卿多平铺直叙。
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望海潮
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
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
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陈振孙评柳词:
“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
雨霖铃
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
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
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
“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
而“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此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
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二、问题探究
1.《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2.《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
“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
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
3.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
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
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李清照《念奴娇》云: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
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关于练习
一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设题意图: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参考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 《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参考答案: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三 《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
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
设题意图:
古代作品中同题材的名句名篇很多,可以帮助学生以此为契机,引出其他相关的积累,达到旧知和新知的融合。
参考答案:
略。
教学建议
一、柳永词音律和谐,在当时是可以和乐而歌,广为传唱的。
今天朗诵起来,还是很入耳动听的。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体味其语言的特色。
二、要在理解作品的情感、把握作品意境方面下功夫;要结合内容和词调,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
三、结合“研讨与练习四”,引导学生查找一些表现离别相思题材的古代诗词作品,并分析一下它们在情感、格调上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有关资料
一、关于柳永(詹安泰)
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11世纪上半期)一位杰出的词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柳永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
他精通音律,熟悉旧调,并能创制新调。
他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伎还怀有真挚的感情。
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那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有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
这一点对词的发展史有很大的贡献。
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
其中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部分。
其次写都市生活、锦绣山河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也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而个别的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的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则和他的出处进退有关,也可以看出他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态度。
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
即事言情的较朴素,还渗透着一些口语方言,接近民间曲子词;融情入景的较清丽,还有一些相当高雅的。
音律谐协,美妙动听,也是柳永词的特征。
他的表现手法是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而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里话。
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即“传播四方”(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柳三变词》),“天下咏之”(陈师道《后山诗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还有人因为羡慕它而妄图超过它以相标榜,把自己的集子叫做《冠柳集》;甚至一些平素鄙夷他的统治阶级的词人也不能不受他的词的影响;到后来,除一些词人学习它以外,它在讲唱、戏曲方面还起了不小的作用。
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耆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
他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曾做过睦州(今浙江建德)推官,定海(今浙江镇海)晓峰盐场官,最后做屯田员外郎。
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
二、前人评柳词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
”
2.宋翔凤《乐府余论》: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如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
”
3.刘熙载《艺概》:
“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
4.周济《宋四家词选》:
“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摄,有千钧之力。
”
三、《望海潮》赏析(张燕瑾杨钟贤)
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祝穆曾经引用范镇的话说:
“范蜀公尝曰:
‘仁宗四十二年太平,(范)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方舆胜览》)这说明柳永描写“承平气象”的词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能说出别人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
这话是不错的,这首《望海潮》就当之无愧。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但又另有新意。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
“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
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
“柳永咏钱塘词曰:
‘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
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
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
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杭州位于钱塘江畔。
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
“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
“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
“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
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
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西湖是美的,苏轼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和水两个方面。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
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
《南部新书》说:
“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
‘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十五日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之问《灵隐寺》诗云: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词云: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苏轼说那里“无主荷花到处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南宋杨万里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绝。
《武林旧事》曰: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下面便开始描述杭人游乐的情景。
先写杭州民的游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
“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
“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
“嬉嬉钓叟莲娃”是就前面二句总而言之,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民人之乐。
“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
下面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
“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
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
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
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
这既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
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当然,这种景象还只是生活的表面现象,没有能像他做杭州附近的定海晓峰盐场监督官时那样,揭示出“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广大盐民“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况。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永词两首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 单元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