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docx
- 文档编号:27768436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0.28KB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
专题六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第一部分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教师用书]
专题概览
方面
农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商业经济
经济政策
主要
表现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1)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
(2)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
(1)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
(2)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
专题
主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
是中国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耦犁,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3)唐代:
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
井田制。
(2)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
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
(1)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危害:
造成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表现:
“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影响:
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
2.力役
(1)表现:
“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2)影响:
使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四、水利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两汉: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
王景成功治黄河。
3.唐至明清:
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
[轻巧识记]古代农业经济
一种模式:
小农经济。
两种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四大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五种工具:
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
[概念阐释]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思维升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
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
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
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
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易误辨析]“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
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
(1)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2)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3)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4)行业间相互隔绝,具有封闭性,技术工艺往往导致失传。
(5)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二、主要成就
1.纺织业的发展
(1)商代: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2)汉代:
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3)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提高。
(5)元代:
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6)明代:
在作坊中出现了雇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先进的冶金技术
(1)先秦:
冶铜业在西周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春秋晚期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2)汉代:
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
(3)南北朝:
出现了灌钢法,用于制作兵器。
3.陶瓷业的成就
(1)先秦:
主要是烧制陶器。
(2)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
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4)清代:
创制了粉彩瓷器工艺。
[轻巧识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一个新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
两大象征:
丝绸、瓷器。
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大行业:
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四大特征:
(1)规模大,分工细密;
(2)技术先进;(3)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4)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概念阐释]庄园经济
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
皇室的庄园为皇庄,称苑、宫庄、王庄等;贵族、官吏和地主的庄园为私庄,称墅、别墅、别业、别庄等;属于寺庙的庄园称常住庄。
唐中期以后,成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
庄园地主一般把庄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
租地农民对地主有一定的依附关系。
庄田产品多用于自给,少数也出卖。
庄园(田庄)经济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易误辨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
(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3)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手工业生产。
(4)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
[思维升华]古代中国冶炼技术的特点
(1)古代中国冶炼技术包括冶钢、冶铁、炼钢,范围较广。
(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炼业的发展。
(3)冶铁水平体现在三个方面:
规模,冶铁燃料、鼓风技术。
(4)技术先进,金属冶炼术领先于世界。
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
2.生产组织形式: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3.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生产模式:
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手工业经营的三种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业者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手工业的充分投入。
(2)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
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3)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内销,还远销亚、非、欧各地区,广受欢迎和赞誉。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的发展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史证 史料一中“畎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应用;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史料二中整地、用地、改土、除草等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2.水利技术的革新
[史料] 农田灌溉工具:
翻车、高转筒车。
史证 该史料体现了水利对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人民重视水利工具的革新。
3.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史料]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
史证 史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史证 史料表明明代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说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①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
——《战国策·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②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
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
③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读史三步曲]
粗读
材料一所示的春秋战国文献和材料二、三所示的考古成果报告证明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已开始出现牛耕。
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细读
材料一中①②画线部分关键信息:
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
材料三中③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犁和牛耕。
隐性信息:
铁农具牛耕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进步
史证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史料应用]
(1)材料一表明当时农业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三说明了当时怎样的农业生产现状?
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答案:
(1)开始用牛耕地或牛耕的出现。
(2)牛耕虽已出现,但在农业中的使用并不普遍。
因此,战国时期,我国不是从石器耜耕时代进入牛耕时代,而是开始从石器耜耕时代进入铁器锄耕时代。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临考视窗】
(1)综合考查早期农业的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认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2)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高考例析](2013·高考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解题流程
审题
题干
时间:
战国时期;答题方向:
用生铁铸造的农具。
关键词语:
整套铁农具的出土,说明了战国怎样的生产状况
分析选项
A项
秦魏等国故地都有整套铁农具出土,生铁铸造由魏独断经营表述错误
排除
B项
成套铁农具包括从耕地、平地到锄地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B项正确
正确
C项
由出土铁农具而推断铁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表述不准确
排除
D项
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表述不准确
排除
答案:
B
[借题发挥]
1.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领先世界
以文明史观考查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农具的变化
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特点)
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
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
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主要成就:
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尝试应用]
1.(2013·高考重庆文综卷)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解析: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由此排除A、C两项。
均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但限制买卖,由此排除B项。
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2013·高考福建文综卷)《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①的A、C两项。
“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②③正确。
“教以四年……三年……二年”,说明④错误,故排除含④的D项。
答案:
B
3.(2014·宿迁调研)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
“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B.冶金
C.造纸 D.织锦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的花楼机,它是纺织工具。
答案:
D
“三看三思”快、速、准解答选择题★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快速解答选择题的前提是准确审题,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要注意“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013·高考四川文综卷)
[点拨] 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本题考查中国商代丝织业,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商代”,应围绕“商代”“三看三思”。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反映了汉朝的丝织水平,A项错误;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工具,B项错误;甲骨文是商朝人占卜等活动的记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商代的情况,其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可以反映商朝丝织业的发展,C项正确;《说文解字》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故D项不符合题意。
[尝试应用]
4.(2013·高考天津文综卷)“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自我解答]__B__
[点拨] 要注意“三看三思”回答词:
前提条件,即事物的先决因素。
关键信息:
棉纺织业在纺织业中从宋朝到明朝地位的上升,前提条件是棉花技术的不断提高。
5.《尚书·禹夏》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自我解答]__C__
[点拨] 注意“三看”,从材料中“克服低洼易涝……所造成的危害”“治水与治田相结合”,“三思”《尚书·禹夏》的记载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怎样的农业生产现状。
6.(2014·乌鲁木齐诊断)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自我解答]__C__,
[点拨] 注意尝试应用“三看三思”快速解答选择题。
注意题干中的手工业生产采取官营的方式,同时秦朝的手工业生产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再思考与题干吻合的选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讲义 12 古代 中国 农业经济 手工业 经济 人民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