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7767546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23.73KB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检测试题
(学生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了众多建设成就,以下内容与之不符的是( )
A.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B.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82年宪法颁布D.承办APEC会议(上海)
2.聂荣臻在致陈毅九十诞辰纪念会的信中写道:
五十年代中期,我接替他主管科技工作。
六十年代初,…在艰难时刻,他对我说:
“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
”信中的“尖端武器”应该是指( )
A.“两弹”B.神舟飞船C.航空母舰D.隐形飞机
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王进喜
4.袁隆平院士荣获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的“持续发展奖”。
这是因为他( )
A.研制了原子弹策划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
C.培育成功釉型杂交水稻D.提出“863计划”
5.1986年,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
A.对外开放B.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D.“八六三计划”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D.“七五”计划
7.邓小平说: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863计划”的实施B.发展高等教育
C.“希望工程”的开展D.九年义务教育
9.有人说:
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
C.中国轻工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0.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变迁?
( )
A.衣B.食C.住D.行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A.改善交通条件B.实施“安居工程”
C.改革养老保险制度D.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2.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怍成功。
(判断对错)
13.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 ,他的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二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
14.1996年,我国把新能源技术列入《863计划纲要》的第八大领域。
错误:
;改正:
。
15.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入新的时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判断对错)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判断对错)
四.辨析题(共2小题)
17.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迈入核大国行列。
【 】改正:
18.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判断对错)
改正:
五.材料题(共2小题)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
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波是此翁。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械。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溃了十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喵鹿鸣,食野之萬。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頻奖词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解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
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4)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0.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
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是在什么时间?
这种新型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
(2)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对世界发展的计划叫什么?
这一项计划是由谁批示的?
材料三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
(4)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六.详解题(共1小题)
21.新世纪以来,中国神舟与中国蛟龙一次又一次的起航,让我们心潮澎热血沸沸腾的向世界宣示,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重返世界之巅,更要努力从科技上重返世界之巅,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两航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潜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绝不缺席“第二宇宙”。
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材料三这种杂交水船自1976年开始拉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
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中国带未巨大的经济处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大成就是什么(请说出两件具体例)?
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请概括材料二中“两航“一潜”的重要性。
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为了发展海
洋等高技术,我国制定的高科技发展纲要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谁?
他被称为什么?
答案解析
(教师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了众多建设成就,以下内容与之不符的是( )
A.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B.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82年宪法颁布D.承办APEC会议(上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识记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
【详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故B不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ACD都属于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的众多建设成就。
2.聂荣臻在致陈毅九十诞辰纪念会的信中写道:
五十年代中期,我接替他主管科技工作。
六十年代初,…在艰难时刻,他对我说:
“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
”信中的“尖端武器”应该是指( )
A.“两弹”B.神舟飞船C.航空母舰D.隐形飞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弹一星的有关内容。
【详解】根据题干中时间“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以及“我国的尖端武器”,可以判断这是我国在6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导弹方面的成就。
BCD时间不符。
故选:
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两弹一星的有关内容。
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王进喜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
【详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掌握我国科技成就。
4.袁隆平院士荣获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的“持续发展奖”。
这是因为他( )
A.研制了原子弹策划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
C.培育成功釉型杂交水稻D.提出“863计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详解】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病害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荣获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的“持续发展奖”。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重点掌握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并对其进行评价。
5.1986年,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
A.对外开放B.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D.“八六三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
重点掌握“八六三计划”。
“八六三计划”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家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故1986年,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八六三计划”。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863计划的研究领域。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D.“七五”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史实的理解识记。
识记“863计划”的史实。
【详解】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史实的识记能力。
7.邓小平说: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以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详解】据“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可知,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863计划”的实施B.发展高等教育
C.“希望工程”的开展D.九年义务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
【详解】我国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故选:
D。
【点评】理解我国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9.有人说:
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
C.中国轻工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详解】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正是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才有了题干中的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中国人看时间的方式的变化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10.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变迁?
( )
A.衣B.食C.住D.行
【解析】本题以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详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所以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社会生活衣的变迁。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改革开放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A.改善交通条件B.实施“安居工程”
C.改革养老保险制度D.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注意本题为多项选项题.
【详解】题目给出的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安居工程”、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医疗保险制度都是民生问题的重点,都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故选:
AB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2.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怍成功。
√ (判断对错)
【解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
【详解】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掌握了核技术,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故答案为:
√。
【点评】注意识民“两弹一星”的研制及其意义。
13.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 邓小平 ,他的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二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袁隆平 。
【解析】本题以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袁隆平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的相关史实。
【详解】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
邓小平;袁隆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理解并识记袁隆平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的相关史实。
14.1996年,我国把新能源技术列入《863计划纲要》的第八大领域。
错误:
新能源技术 ;改正:
海洋高技术 。
【解析】本题以《863计划纲要》的第八大领域为切入点,考查863计划。
【详解】1986年,我国形成了《863计划纲要》,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1996年,我国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故答案为:
错误:
新能源技术;改正:
海洋高技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解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863计划的相关知识。
15.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入新的时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判断对错)
【解析】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层出不穷,一些影片还获得了国际大奖;新中国的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详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先是反思“文革”,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入新的时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影响。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 (判断对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四.辨析题(共2小题)
17.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迈入核大国行列。
【 × 】改正:
1966年10月改为1964年10月
【解析】本题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明我国在核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改正:
1966年10月改为1964年10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有关内容。
18.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 (判断对错)
改正: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识记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史实。
【详解】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正:
√。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有关史实。
五.材料题(共2小题)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
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波是此翁。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械。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溃了十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喵鹿鸣,食野之萬。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頻奖词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解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
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4)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邓稼先、屠呦呦的相关史实。
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果的相关史实。
【详解】
(1)据材料一“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
我国研制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袁隆平。
他的科研成果是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4)据所学知识可知,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所以说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故答案为:
(1)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4)屠呦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