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docx
- 文档编号:2776248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04KB
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docx
《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
变形缝的尺寸及处理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
1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4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5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6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
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
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
现浇式55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
现浇式45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
现浇式3020
注:
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装配式结构4030
现浇结构(配有构造钢筋)3020
现浇结构(未配有构造钢筋)2010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
注:
1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小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
装配式无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装配式有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木屋盖或楼盖75
钢结构单层房屋和露天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伸缩缝的间距)
结构情况纵向温度区段横向温度区段
柱顶为刚接柱顶为铰接
采暖房屋和非采暖地区房屋220120150
热车间和采暖地区非采暖房屋180100125
露天结构120--
沉降缝
抗震设计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宽度宜取30~50mm,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宽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宽度
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
2~350~80
4~580~120
>5>120
给排水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天沟布置应以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为分界。
电缆支架的梯架、托盘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钢制,30m
铝合金或玻璃钢制,15m
还是要谢谢提供资料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形缝 尺寸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