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 2.docx
- 文档编号:27753335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43.41KB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 2.docx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 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2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
2016-07-0716:
28 来源:
光明文荟 胡安鹏
在故乡鲁南那算不上巍峨的山上,满山满峪生长着一种叫做“荆疙瘩”的植物。
荆属灌木,多丛生,掌状复叶,花朵细小,呈淡蓝色。
肥沃的土地上找不到它的身影,偏偏在贫瘠的小路旁和石头缝里,它却羸弱而又泼辣地生长。
因其枝条可以编筐编蓝编篓,不成材的可以烧火做饭,所以岁岁萌发年年割除,把根部憋聚成了大疙瘩,故被称为“荆疙瘩”。
荆常与“酸枣子”别名为“棘”的植物为伍,组成了“荆棘”、“荆棘丛生”、“荆棘载途”等词汇,总给人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感觉。
我们故乡的一代代淳朴的山民就像这“荆疙瘩”一样,植根于脚下的土地,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不断改变着山乡的面貌,给大山注入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无限的景色。
上次回乡看望母亲时,听说青山村的金疙瘩坚持植树种果发了大财,成了造福一方、美名远扬的致富能人。
他是我高中同学,说什么也要去拜访拜访他。
吃过早饭,趁着凉快,我便徒步上山了,也顺便散散心,看看沿途风貌。
山上的景象与30年前大不相同,当年光秃秃的山梁而今植被青葱,高低不平的山道铺成了水泥路,鸟鸣山更幽,我沉浸在遥远的回忆里。
在我的印象中,金疙瘩长得墩墩实实,面色黑红,少言寡语,眉头紧锁,好像有沉重的心事。
老师说他是“老实疙瘩”,同学们则称他是“榆木疙瘩”。
他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为人憨厚,热爱劳动,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
高一那年“三夏”大忙时节,我们班到地亩较宽的马庄大队参加支农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有些煤矿上的职工子女没接触过农活,不会干,老师就有意识地安排金疙瘩具体帮助指导他们。
金疙瘩不仅毫不惜力地示范着干,还手把手地教,使这些非农业孩子很快学会了干农活,全班的劳动进度进展很快,受到村支书的表扬。
团支部决定让在此次支农劳动期间表现突出的金疙瘩加入团组织,并安排我和另一名团支委到金疙瘩所在的青山村搞政审外调。
顶着仲夏的烈日,我们俩沿着那条圪圪磴磴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来到青山村时已近中午。
青山村位于大山的北坡上,金疙瘩的家在最南端的石崖下边,家门朝东,三间坐北朝南的石墙草房,南边是猪圈和羊圈,石崖的洞穴便是猪羊的屋棚。
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我们说明来意后,他父亲很高兴,慌忙找来大队会计给我们出具了证明。
山里人热情好客,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款待我们,还把大队会计挽留下来陪我们一同吃饭。
那四样菜至今记忆犹新:
有些烟黄色的腊肉片、煎小鲫鱼、辣椒面炖豆腐、韭菜炒鸡蛋,主食是擀单饼。
在那个年代,能有鱼有肉地吃上四个菜,算是贵客了。
……
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光景,来到了黄山村。
经打听村西那座山就是金疙瘩的果园,他的家就在山上。
顺着通到山顶的盘山水泥路往上走,两边都是各种果树,仿佛置身于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回廊里。
蓝天上白云悠悠,树丛里百鸟啼啭,虽是酷热天但这里微风习习,凉爽宜人。
我向正给苹果树喷农药的果农打听,他们说金总赶早集去了。
他们听说我是金疙瘩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忙把我领到半山腰的家门口等。
啊呀,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顶部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很是气派;大门朝东,两侧的合欢树正在开花,丝丝绒绒,像粉色的云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附近走了走,只见满山分层覆盖着各种果木,山脚下是苹果树,半山腰是桃树,再往上是核桃、山楂、板栗和枣树等树种,据说有两三千亩。
过了一会,金疙瘩骑着电动车回来了,后面驮着一个约莫40来岁,长得清清爽爽、大大气气的女人,显然是他的爱人。
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打过招呼之后慌忙让他妻子张罗做饭,我说是吃过早饭来的,他说他们在集上也喝过粥了。
我仔细打量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的两鬓已经斑白,那棱角分明的黑红的脸上写着坚毅和沉稳,毕竟是50出头的人了,又掌管着这么大产业,能不操心显老吗。
我们喝了会子茶,他让我参观一下他的山林,于是,我们边走边看边聊。
他说:
“听说老同学在外面发展得不错,都是处级干部啦。
”我惭愧地说:
“你见笑啦,我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本事真产业,比您差远了。
您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父老乡亲造了福,你才是有本事的人呢,我真羡慕你。
”
他慌忙解释:
“您过奖啦,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我所作的只是一个本分农民应该做的。
”接着,他讲了一些我们分别后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当了农民,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他连续考了两年大学都没有考上,父亲还是鼓励他继续考。
父亲的想法很现实,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跳出这穷山窝,才会有好的前程。
我实在不想考啦,认定自己就是摆弄土坷垃的命,死心塌地地就在农村干,“穷无根,富无苗”只要肯下力气善于动脑,在哪里都能改变命运。
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大包干,我们家分了5亩坡地、10多亩荒山,全家人不辞辛劳,精耕细作,加上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父亲过日子八手勤拿,养了一群山羊,农闲时割荆条编筐编篓卖,几年光景就攒下了两万多元,成了村上的首富,镇政府还给颁发了光荣匾。
你是知道的,我们山里什么都好就是难找媳妇,我弟弟经媒人撮合,到平原地带人家当了上门女婿,父亲看我小三十的人啦还没有成家,就狠了狠心花了近万元买了一个小我十一岁的四川籍女子,就是我现在的妻子,总算有了个家。
自那以后我更有心劲干了,想着点子把地种好。
别看我妻子是南方人,她入乡随俗,特别能吃苦受累,我们俩思谋着如何发展点经济,多生出些钱,就在乱石丛生,土地瘠薄,不宜耕种的山地上种上了山楂、核桃和枣树等果木林,既有粮食吃又有经济收入。
后来,有些村民嫌在家发财慢,纷纷到城里打工挣钱,山地成片成片地撂荒。
我向村支书要求把这些撂荒的山地转包过来,村支书给予了大力支持。
从那以后,除留有少量的缓坡好地种些粮食外,陆陆续续地扩大了种植果木林面积。
他深有感触地说:
“搞现代农业不能‘拣拣石头挖挖地,凑乎一季是一季’,要把目光放远些。
五年前,我倾其所有又贷了一些款,把山下的乱石沟建成了一座防渗水库,将夏秋季节的雨水聚集起来,经三级提水能送到山顶,果园从上到下沟渠纵横,每一片地、每一棵树都能浇上水,下一步还要把渗灌技术引过来,节约水资源。
”顺着他指的方向,一湾水域在阳光下波光潾潾,周围还有仿古的亭台掩映在垂柳等树木丛中,比城里的公园还要自然。
他接着说:
“这里是省农大的果木科研基地,这几年培植的桃杏都是最新品种,果树开花时就把期货合同定完了,不愁销路。
10年前,市政府将这里辟为‘千山风景区’,我们借机增加了‘春天赏花、秋季采摘’的旅游项目,在山上和水库旁开起了野味菜和旅店,每年都接待不少游客。
”
他说:
“我结婚比较晚,一对双胞胎儿子正在读大学,一个学农业生物,一个学果木栽培。
毛主席说过: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这话不错,我们都会渐渐老的,我要把这摊子交给孩子们,我相信他们有头脑懂科学,以后发展得比我要强。
”
“轰隆隆……轰隆隆……”几声开山的炮响震撼着寂静的山林。
他说:
“我要把东边的那座山开发出来,他们正在削高填洼平整土地,过几年你再来看看,又是一片果园。
”
我钦佩地给他说:
“疙瘩,你在咱同学中最有远见、最有出息。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你把千古不变的大山改变了,把山里人封闭守旧的观念改变了,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啊。
”我又诙谐地说:
“以前在学校时我们都叫你‘榆木疙瘩’,现在你可真成了惠国富民的‘精明疙瘩’、‘金疙瘩’。
”
他的手机响起了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的美国乐曲,那是他妻子催我们回家吃午饭。
在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客厅里,餐桌上摆好了辣子烧山鸡、蘑菇炖野生鲫鱼,还有几样自家种的纯绿色蔬菜,色香味俱全,诱人食欲。
他解释说:
“老同学,咱们就不到餐馆里去啦,在家里好好拉拉呱。
也尝一尝你嫂子的川味厨艺。
”我说:
“疙瘩,30年前我在你家吃的那餐饭至今难忘,咱们山里人热情好客,那菜和现在比虽然简单些,但在那时却是最丰盛的。
”
我们轻松自在地喝着小酒,话着家常,展望着未来……返回光明网首页
归隐鹿门山
2016-07-1115:
27 来源:
北京晚报
古襄阳有众多风景名胜,或清幽宁静,或险峻秀奇,或文脉深远,鹿门山兼而有之。
它还有一个称奇之处——历代文人雅士到访后,不仅流连忘返,而且横下心来,要在这里筑室凿洞,耕读维生,隐于斯,思于斯,乐于斯。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狮子山,香炉山,霸王山,李家山相环抱。
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巡游至此,夜里梦见两只梅花鹿迎在路口。
第二天清早,随行侍中习郁向皇上禀报,说昨夜做一奇梦,梦见两只神鹿在山中跪迎皇上——君臣同梦两只神鹿相迎,实属异事。
刘秀一听,龙颜大悦,当即命习郁立祠于山,上刻石鹿夹迎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后遂以庙名山,称鹿门山。
西晋时,鹿门庙改名为万寿禅寺,唐代更名为鹿门寺。
从魏晋到唐宋,一直是佛教圣地。
至宋代,此寺有佛殿、僧寮、斋室计五百多间,僧侣近百名,唐、宋名僧处真、丹霞及法灯禅师等皆住持此寺,相继为一时之盛。
此寺屡建屡废,现已重建。
较早与鹿门山有渊源的是东汉名士庞德公。
他是襄阳鱼梁洲人,诸葛亮到襄阳后拜他为师,每到访均拜于床下。
庞德公培育了一个侄儿,即后来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
荆州牧刘表仰慕庞德公大名,多次登门拜访,要聘庞德公为官,有一次甚至深入到田间地头,均被庞德公婉拒。
为回避刘表,庞德公于建安年间携妻儿老小到了鹿门山,过起耕读传家、采药制药的隐居生活。
至今,鹿门山还有庞德公制药洞的遗迹。
到唐代,生于襄阳涧南园的孟浩然,步庞德公后尘来到鹿门山,归隐山水,吟咏田园。
他与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人往来酬唱,到布衣野老家中共话农桑,过着居丘壑而不隐沦,既出世而又入世的自在日子。
鹿门山中森森林木、潺潺溪泉、欢快鸟叫、呦呦虫鸣,还有那酒、那友、那粗衣黑面的乡民,皆已入血入肉、入心入魂。
于是盛唐诗坛上空,升起了一颗璀璨的田园诗星。
一首《过故人庄》,字里行间流出简单的富足。
散淡的日子里,尽是浓浓的乡情。
闻一多点评这首诗“淡到看不到诗”。
而就是这“淡到看不到诗”的意境,诱惑了多少人游走乡间,重回自然,或者在梦里寻觅、追赶那精神的田园。
就在这既有仙风、又有地气的山野中,一天清晨,诗人从梦中醒来,春光照进了草屋,处处是鸟儿的啼鸣。
想起昨夜春雨潇潇,花儿不知被打落了多少,他静静地坐到窗前,一阵带着花香的山风吹来,落在纸上,凝成《春晓》。
短短四句诗,乍看平淡无奇,细细品味,便觉处处生情,浓浓回味。
鹿门山成就了孟浩然,孟浩然也回馈了鹿门山。
紧随孟浩然的,是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
皮日休,襄阳人,出身寒微,天生狂放。
青年时,他隐居于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写下了《鹿门隐书》六十篇。
他自拔于流俗,抨击朝政,针砭时弊,成为晚唐后期的文坛冠冕。
随三贤脚步,文人雅士纷至沓来——远在并州的唐颜谦,慕名举家南迁,自号鹿门先生,著有《鹿门集》;湖南衡阳居士庞蕴,于唐元和年间,抛弃万贯家产,携家带小北上,来到鹿门山隐居修行……
暮春时节,我随几位朋友重登鹿门山。
一日漫游,不思归处,不约而同产生筑室久居的念头。
有诗为证:
春晚登鹿门,初日入翠微。
碧树抱禅院,流泉引芳菲。
不辞莺啼闹,只恐落花飞。
高贤栖隐处,神游不思归。
(王稼田)
夏日“九九歌”
2016-07-1115:
28 来源:
北京晚报
夏天是农家三忙的季节,更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古代歌谣曾有: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民谚民谣中有“瓦块云,热死咯人;天上过羊群,地上汗淋淋;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小暑接大暑,闷热火上煮。
”正因夏热之长,故夏季又有“长夏”、“炎节”的别称,也促成了我国古代的民谣“夏九九歌”的产生。
约自宋代起,我国大江南北民间亦流传着“夏九九歌”。
即从夏至开始,每隔九天为一个“九”,用歌句逐日记录“九”的进程及气温变化情况,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暑消秋凉。
与“冬九九歌”一样,“夏九九歌”亦是用民谣的形式记录夏季物候的变化,吟读起来通俗押韵,很有趣味。
古代的苏、浙、赣、皖一带,已有不少“夏九九歌”流传,它用当地民间谚语,反映各地的气候、物候、农事等不同特点,词义则大同小异。
如宋人陆泳撰著的《吴下田家志》中就载有《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秋凉进庙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换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至清代民国时,老北京民间亦盛行流传“夏九九歌”,笔者童年时家母就教唱过,其歌谣为: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头顶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既背下了歌谣,还学会了一些乘法口诀。
这首“夏九九歌”,生动形象反映出从夏至节后经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的天气变化,以及各个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告知人们当随时令变化,注意身体的保健养生。
(刘长温)
书籍的黑洞
2016-07-1115:
32 来源:
文汇报
词典中对图书馆的解释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而其中,收藏书籍,供人阅览、参考,从而传播文化,应当是重点。
这是为世人所共同认知的。
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人对图书馆的功能提出了质疑。
日本著名古书收藏家池谷伊佐夫在其《日本书店的手绘旅行》一书中写道:
“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
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
”
“黑洞”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是吞纳、吸收,却不释放。
池谷伊佐夫把图书馆比喻为“黑洞”,虽然只是针对“古书”而言,但无疑,也是切中了图书馆的弊端。
无独有偶。
翁贝托·艾柯在《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一书中,分析了“损坏”图书的三种形式:
原教旨主义毁书、忽视性毁书和利益性毁书。
其中,“忽视性毁书”主要就是针对图书馆的。
而图书馆对书籍的“毁坏性”,他认为,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保存不当而毁坏,“让书籍放在一边腐烂,或者放在没人光顾的密室里,也是毁坏”;第二点就是因为“收藏”而毁坏,养在“深闺”,图书馆门深似海,书籍得不到读者的阅读和传播。
当一本书所贮存的文化知识得不到阅读和传播的时候,这本书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死”书了。
实际上,“书籍的黑洞”这一现象也早已为众多“藏书人”所认知,所以,很多藏书人在散出他们的书籍的时候,宁愿选择赠送或者拍卖,也不捐献给图书馆。
例如,美国人弗兰克·J·霍根是著名的律师,也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
霍根卒于1944年4月15日,逝世前,他选择在自己身故后,于“纽约城拍卖”他的藏书珍存善本,而不是捐献给图书馆。
有人问他:
“为何要拍卖而不捐献?
”他解释说:
“书乃良辰好友,若囚之于无爱无情之地,长眠不醒,窃以为不可也。
余欲遣其再入人世间,与他人结成密友。
余殁后,新主之怜爱或可弥补所缺。
”
霍根把图书馆理解为图书的“无爱无情”之地、“长眠不醒”之地,倒与后来池谷伊佐夫的“书籍黑洞”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霍根认识到,珍善本书一旦落入图书馆,有可能被“永远珍藏”,成为“死书”。
所以,不如让其通过拍卖流入民间,存入“有情有爱”人之手。
其实,“书籍的黑洞”不仅存在于图书馆,也可以说,存在于整个图书“收藏”界,包括私人收藏,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的收藏。
特别是“深度收藏”,因收藏而使一本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得不到流通,不能与读者见面,进而丧失了它的文化价值。
这大概是被大多数“收藏者”所忽视的。
因此,从一定角度来看,收藏对于图书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收藏者可能有很多理由,诸如,因为某本书是“珍稀读本”,是“善本书”,是“孤本”,是“初版本”,是“题跋本”,是“绝版书”,是“毛边本”等等,不一而足。
但不管是什么理由,一旦使收藏成为了“书籍的黑洞”,那其收藏也许就只有经济意义,而丧失了更重要的文化意义了。
这,就是对书籍的犯罪。
墨中乾坤:
《明刊墨谱双璧》中的图像故事
2016-07-1115:
41 来源:
文汇报
墨,在我们时下所熟悉的书房中,常以一罐罐黑色的胶状液体形式呈现。
然而,对古人来说,它绝不仅仅是用于书画的材料,更是文人雅士书斋中的风景,清谈把玩时的珍宝。
方、圆、玄、朱,形状各异、墨色不同、风雅无尽。
形色纷繁的墨锭上更是精心描绘了各种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儒释道等题材的图案。
明代是我国制墨、版刻的高峰时期,徽州更是以制墨、雕版、绘图等手工业著称,后人甚至以“墨之在万历,犹诗之有盛唐”比喻当时徽州制墨的盛况。
众星拱极(《方氏墨谱》卷二之“国华”
《明刊墨谱双璧》中包含的《方氏墨谱》《程氏墨苑》便是出自明代徽州制墨家方于鲁、程君房之手,是古人对于墨之喜爱、研究、咏叹的真实呈现。
这两部书中分别绘制了几百幅精美、古雅的制墨图样,同时记录了明代著名文人对墨的歌咏赞叹。
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墨谱出发来窥探晚明文人的清玩风尚,探索他们的审美趣味。
儒家思想的渗透
您可能会好奇,这件精美墨式上明明不止五只鸟,为何题名为“五鸟”?
原来这里指鸟的类别为五种。
除了特征比较明显的凤凰、仙鹤、鸳鸯,另外两种鸟当为鹡鸰和黄鹂。
研究者考证出五鸟叙伦有其特定的含义:
以五种禽鸟来表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所谓“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小双鹤表示父子关系、凤凰与梧桐象征君臣关系、鸳鸯象征夫妇之和睦、鹡鸰象征兄弟、黄鹂象征朋友。
五鸟叙伦作为工艺美术上的题材明代已有,入清后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思想在艺术领域方面的渗透和发展。
五鸟叙伦(《方氏墨谱》卷一之“国宝”
古代天文学知识的运用
顾炎武所谓: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虽略有夸张,但足见天文学曾经的普及。
天文知识时常流露于古代文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在墨谱中,有展现客观星相的,包括复杂的星区图;有将与星辰相关的典故制为图像的;还有根据星辰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图像的——如《方氏墨谱》中的《众星拱极》。
墨式上方为北斗七星,下方为海面,配诗曰: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此句出自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以“百川”、“众星”比喻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巨海”、“北辰”比喻曹氏父子,描写的是曹氏父子广纳文人学士的盛况,到后世引申为人才纷至沓来的美好图景。
墨谱版画保存了古代人们对天文星象的崇拜与纪念,展现了明末古代天文学知识在图像中生机勃勃、蔚然成风的景象。
佛教题材故事
《三生图》是《程氏墨苑》众多佛教题材墨式中的一则。
这幅平淡且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代李源与释圆泽互为知音,十分友善。
一日相约游四川青城峨嵋山,在李源的执意下走了水路。
圆泽叹息:
“行止固不由人。
”他们在水边遇见一位孕妇,圆泽一看,命中注定,这位妇人是他下一世的生母。
圆泽知道自己即将去世便与李源约定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相见。
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来到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原来,这个牧童就是故人圆泽的转世身,李源忍不住询问:
“泽公健否?
”牧童感激李源的信守承诺,但表示俗缘未尽,不能相近,惟有勤于修行,将来还会有会面的日子,说罢扬长而去,不知所终。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
也透过“轮回”与“转世”体现了佛教的入世观照和慧解。
故事中最感人的一瞬、故事背后隽永的意味都因这幅图案而永久定格下来。
三生图(《程氏墨苑》之卷十一之“缁黄”
西方天主教图像的收录
《程氏墨苑》中收录有反映西方天主教教义的西洋图像,并得到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用中文和罗马拼音对照而做的解释。
这幅《二徒闻实,即舍空虚》图解的是耶稣在以玛忤斯显身的故事。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被钉上十字架后,有些门徒选择了返回自己的故乡。
图中描绘的正是两个返回以玛忤斯的门徒,他们在路上谈论着耶稣死而复活的事情,但却没有认出显身与他们同行的耶稣。
途中,耶稣给门徒们讲解了圣经要义。
晚餐时,耶稣将饼掰开来递给门徒吃,他们这才认出这位已经复活的主,而耶稣却消失不见了。
门徒们打消了心中的空虚,重返耶路撒冷。
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出版物上的西方天主教图像。
虽然《程氏墨苑》将其收录的目的并非为了宣传宗教,但迎合了晚明文人“尚奇”的趣味,且让《程氏墨苑》的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是西方天主教在明季进入中国社会并产生影响的真实写照。
诸如上述有趣的故事,在两种墨谱中比比皆是。
从内容与结构上来看,图谱式的《方氏墨谱》共八卷,其中序跋铭赞两卷,图六卷,分别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太玄、太莫。
第一卷彰显了太平盛世的吉兆祥瑞,第二卷是对朝臣鞠躬尽瘁辅佐皇帝的表彰,第三、四卷是对世间渊博学识的推崇,佛家和道家作为学术思想流派构成了第五、六卷。
百科全书式的《程氏墨苑》分为“人文爵里”八卷,图十二卷,依次为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每类两卷。
前四类分别对应天、地、人、物,后两类则是由人部提取出来的儒释道三教思想。
二徒闻实,即舍空虚(《程氏墨苑》卷十二
如今,上海书画出版社将两种墨谱合并出版,书名为《明刊墨谱双璧》。
之所以称之为“双璧”,一来因为这两种墨谱历来被列入“明代墨谱四宝”之前两位,其重要地位无可置疑;二来因为其版本十分稀缺。
此次影印之版本,皆选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典藏之宝,分别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初刻版本,尤其《程氏墨苑》为当今仅存之彩色版,郑振铎先生曾感慨“此‘国宝’也!
人间恐无第二”。
《明刊墨谱双璧》中的每一件墨式背后都有深邃而美丽的典故,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儒家到释道以及天主教,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
墨式图案的来源既有对历代制墨业发展成果的继承,又有许多借鉴于其他艺术种类,如玉器、漆器、铜镜、绘画等等。
除具欣赏品鉴之功能,它们更是历史文化的记载者。
无论是图像内容的广泛性,还是图像的流传与变化,都为当下的艺术与历史研究提供了无尽的线索。
(朱艳萍施帼玮)返回光明网首页
鄂伦春悠远的天空
2016-07-1115:
0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广播剧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欣赏范围。
但小时候趴在收音机旁收听广播剧的感觉,仿佛依稀在眼前。
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广播剧又回来了,或者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
是因为那些广播剧工作者的坚守,还是久而久之,人们厌倦了屏幕上的五光十色?
于是人们怀旧地想要回到听觉时代,用耳朵来分辨这个浮华世界中沉静的声音。
于是就有了这部《布基兰小站的紧急停车》的广播剧。
单单是布基兰这个名字,就让人对那遥远的地方浮想联翩了。
不知道布基兰是真的地名,还是作者从心底生发的一份美丽的情愫。
后来知道布基兰的原始含义,是缀在萨满衣服上饰物的意思,亦可为人祈福。
总之,广播剧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白雪皑皑的小镇。
广播剧中弥漫着布基兰所特有的声音,风的猎猎,苍鹰划破苍穹的尖厉,猎枪射杀猎物的锐响,马嘶和鹿鸣的高亢,以至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铿锵。
这些令人向往的声音就像交响乐般辉煌壮丽,让我们在声音中认识这个童话般的所在。
广播剧改编自迟子建的小说。
迟子建生长于东北漫长的寒冷中,但她的小说却总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
她的作品辽远而开阔,对家乡土地一往情深。
于是天津广播电台的编剧鸿仪,心有灵犀地相中了迟子建的这片风景。
他定然觉得这个朴素的故事中,凝聚着来自鄂伦春民族的古老与清新。
故事以电台记者常虹前往鄂伦春聚集地采访为主线,连缀起布基兰小镇出现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让生活在冰天雪地的鄂伦春人,和一座海滨城市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部广播剧的容量尽管不大,其中却承载了纷繁的内容。
既有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朴素真诚、自在自为的生活,亦有布基兰进入当代社会后的诸多困惑。
他们既没有脱离某种朴素的原始状态,又很难完全认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乡山上的荆疙瘩文档 故乡 疙瘩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