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指导书 修复的.docx
- 文档编号:27753126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76.72KB
涵洞指导书 修复的.docx
《涵洞指导书 修复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指导书 修复的.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指导书修复的
目录
1、工程概况1
2.框架涵施工1
2.1施工工艺1
2.2施工方法1
2.2.1施工准备1
2.2.2基坑开挖2
2.2.3基础施工5
2.2.4框架节施工6
2.2.5进出口施工12
2.2.6防水层施工14
2.2.7沉降缝施工19
2.2.8沉降观测21
3.质量保证措施22
4.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
1工程概况
南广铁路五标段四分部管段内框架箱涵62座。
2.框架涵施工
2.1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基坑开挖→基底检测及处理→混凝土拌和运输→混凝土铺底→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板底立模加固→板底混凝土拌和运输、混凝土灌注→绑扎侧墙钢筋→支立内外墙及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侧墙及顶板钢筋模板检验、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防水层施工→基坑回填。
2.2施工方法
2.2.1施工准备
1)涵洞开工前应对进场道路进行扩建修整,增设必要的错车道满足施工车辆的正常运行。
2)建设施工队伍的营区、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压实。
3)安装机械设备并进行调试运行。
4)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培训教育。
5)进场施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6)审阅图纸:
仔细审阅技术室绘制的施工图纸及文件,审核有无与标准不相符的项目,图纸所标注的尺寸有无错误、遗漏,是否详尽,有无不明白的地方等;如有不相符应立即与技术主管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正、标注明确。
7)现场复核及放样:
对照施工图纸及中线水平桩,现场复核建筑物平面和空间的位置,涵洞建筑物与原交通或排灌系统的连接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顺畅,标高是否与原地面相吻合。
经过现场复核确认无误的方可进行施工放样,按中线及水平桩测放边桩,确定开挖轮廓线。
8)土质基坑开挖尺寸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适当放宽,无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有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80cm,并在基坑设计尺寸以外留出汇水井位置。
2.2.2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
a.地表水处理:
在开挖边坡顶线以外2.0m处开挖一条截流排水沟,以便引排地表水,以免地表水冲刷边坡造成坍方。
b.基坑开挖:
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量大小,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整)。
基础土石方应弃在地表排水沟以外,且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以免造成对基坑边坡的侧压。
基坑开挖过程不宜间断,要始终保持基底不受水浸泡,随时抽集水井中的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基坑中线及水平,以便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误差。
对有水的基坑可预留0.2m不下挖,待检查人员检查后立即清除、立即进行封闭。
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础时,应保证既有建筑物一侧边坡有足够的稳定,必要时应进行加固防护,并随时对防护工程进行观察,并在既有建筑物上设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保既有建筑物安全。
基坑较深时,除采取放缓坡率外,可在边坡中间设置平台。
基础开挖为石方,需要爆破施工时,炮眼施工采用人工打眼或机械钻眼,一般采用松动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炮眼位置根据现场确定。
炮眼与边坡应有一定的距离,不得因爆破影响边坡的稳定和完整。
(2)基底处理
a.岩层
清除岩面松动石块,凿除至新鲜岩面,并刷洗干净,倾斜岩层应凿平或凿成台阶。
b.碎石类及砂类土层
砌筑基础前,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厚水泥砂浆。
(3)基坑检查与处理
基坑开挖完成后,自检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前来对基坑进行检查,涵洞基坑同时还应通知设计单位代表现场进行地质确认,及时签认基坑检查检验批表和地质检查表。
自检内容包括:
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承载力采用标准贯入或触探仪检测;基底的平面位置、尺寸和高程是否与设计相符;基底排水及地下水处理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封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均已完成。
检查合格的基坑应及时封闭,不允许基底暴露过久,否则重新检验。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与设计不相符的基底,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代表取得联系,作好变更设计工作,然后按变更设计继续施工。
3)质量控制
基坑质量检验标准如下:
(1)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观察或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单位观察和见证检测;勘察设计单位对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3)基坑回填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应符合规定。
(4)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地质类别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土
±50
测量检查
2
石
+50,-20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对每个基坑检查不少于5处。
4)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a.挖孔过程中随时观察坑壁的情况,如发现裂纹迹象应及时撤出人员及机械,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b.施工范围周边设置防护栏,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c.挖出的土石方必须及时运走,基坑开挖线10米内禁止堆放土石方。
d.爆破现场要有专人指挥负责,对确定的危险区边界有明确的安全标志,对危险部位(如路口)必须有警戒人员看守。
人畜必须撤离到安全位置,施工机具应妥善安置。
预告、起爆、解除警戒必须要有明显的信号(如哨声)。
(2)环保水保措施
a.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树木及地表植被。
临时用地范围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
b.弃土场要先挡护后弃渣,防止泥沙冲刷污染农田、河流。
c.施工场地内修建施工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
工地废水排放前先经沉淀池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
有害物质要定点存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d.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防止粉尘飞落,减少对生产人员和当地居民造成危害,必要时进行洒水。
e.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做到文明退场。
2.2.3基础施工
1.涵身基础:
埋置深度为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基础厚度不小于1m。
中间涵节设计为无基,为保证底板面平整及混凝土灌筑质量,基底均匀铺设10cm厚的混凝土垫层。
2.翼墙基础
翼墙及其基础:
翼墙采用分离基础八字式,八字墙斜坡段的斜率按路基边坡1:
1.5,1:
1.75分别设计,翼墙按挡墙设计。
3.基坑开挖验收合格后,应先按设计位置进行放样及挂线,做好沉落缝处理,放样挂线经过现场核对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施工中经常检查挂线架是否牢固以及挂线位置是否无偏差。
2.2.4框架节施工
1.钢筋
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根据施工图纸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
钢筋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钢筋保护层采用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
1)主控项目
A、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施工图纸和有关设计文件的规定。
B、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钢筋保护层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A、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B、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mm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3
箍筋内净尺寸
±3mm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的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顶部
±10
边墙
±2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20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
-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2.模板
1)为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并为立模现浇混凝土作准备,混凝土浇筑采用组合钢模板辅以木模(内贴聚乙烯塑料板),局部倒角处采用异形钢模板辅以木模(内贴聚乙烯塑料板)支模。
在浇筑前用沥青浸透的木板设置的横断面样架牵线控制砌筑,以保证建筑物的尺寸和外观平顺。
注意施工时模板支立牢固、平顺,倒角处用异形钢模板。
沉降缝端面垂直整齐,与基础沉降缝对位。
支撑模板的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边墙内模及顶板底模用满堂脚手架支撑加固。
2)注意事项
a.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b.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c.拆下的钢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时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
d.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涂刷防锈剂。
3)质量标准
a.保证项目: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冻胀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b.基本项目: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并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c.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边墙脚平面位置及高程
±15mm
尺量
2
顶板高程
+10mm
0mm
水准测量
3
模板表面平整度
5mm
2m靠尺和塞尺
4
相邻浇筑表面高低差
±10mm
尺量
3.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集中生产,输送泵泵送浇筑施工。
1)涵洞基础验收后先进行C30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按照施工图纸所示施工缝进行分段。
灌注底板混凝土前先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
2)框架涵涵身可分段施工,必须先浇筑底板(包括下梗肋)底板再边墙及顶板,施工缝设于底板以上30cm左右处,边墙及顶板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
如两阶段施工有困难时亦可分三阶段进行。
底板上下层钢筋间设置马镫加以固定,保证在浇筑时不发生变形位移。
施工时采用就地灌筑法施工,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振动棒捣固。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法,浇筑厚度一般为30cm。
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3)浇筑底板混凝土:
底板和侧墙钢筋绑扎完毕后,支立模板侧模并加固,使用钢筋,预制混凝土垫块做保护层,底层与顶层之间钢筋用箍筋固定马镫均匀布于底模板钢筋骨架中,在基础顶面上铺设跳板,搭设底板混凝土平台,待钢筋和模板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底板混凝土。
4)浇筑边墙及顶板:
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绑扎边墙钢筋,然后支立边墙内模及外模,内墙用满堂脚手架支撑并加固,边墙内外墙用拉杆加固,顶板底模预留预拱度,待模板加固完毕后,绑扎顶板钢筋,钢筋模板检查完毕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5)注意事项:
A、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杂物、浮土及松动岩石;基岩面(岩石)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对模板、钢筋位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B、混凝土浇筑的准备过程中,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对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查,对各岗位的人员逐一落实。
混凝土的泵送: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泵送前用水泥砂浆湿润输送管道,以防堵管。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cm左右,以便泵送。
C、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合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浇筑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器头长的0.8~1.25倍,约30~60cm。
D、混凝土浇筑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应清除,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E、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自出料时算起到覆盖上层混凝土为止)可参照下表取值或经试验确定。
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
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
允许间歇时间(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碴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0~30
90
120
10~20
135
180
5~10
195
—
F、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操作中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禁漏捣。
振捣时应快插慢抽,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因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或因振捣时间过长而出现振捣性离析的情况。
G、混凝土养护:
采用喷雾养护与自然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法。
6)施工工艺
涵身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绑扎采用22#铅丝绑扎或接头处采用点焊。
混凝土在搅拌站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入模,φ5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框架涵涵身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如下所示。
2.2.5进出口施工
1.必须做到顺直,棱角分明、美观。
翼墙浇筑转缝线时,模板安装成明显转角。
帽石的制作方法同边墙上部的施工。
帽石与梯形板分开浇筑。
注意施工时模板支立牢固、平顺,倒角处用三角形木模(内贴聚乙烯塑料板)。
浇筑结束后进行抹面时,为防止混凝土有下坍现象,顶面抹面时尽量从下往上抹平,使帽石表面光滑、美观。
端翼墙及附属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端、翼墙距设计中心线距离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4处
2
出入口流水面高程
±20
3
混凝土墙体
(1)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2)结构尺寸
+20、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帽石尺寸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4处
施工单位每座涵洞全部检查。
2.浆砌片石
(1)准备:
砌筑前清除坡面松动岩石。
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方可铺砌。
石料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砌筑前,其表面泥土、水锈清洗干净。
(2)挖基:
施工采用人工挖基、人工刷坡,砌筑前,将基底平整夯实,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
(3)砌筑:
砌体采用坚硬、不宜风化的片石分层、分段采用挤浆法施工,片石的强度不应低于MU30。
铺砌时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
砌块不得大面平铺,石块彼此交错搭接,错缝一般为7~8cm,不得松动,严禁浮塞。
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密实,不得有悬浆。
砌体宜用15cm以上的片石。
局部超挖或凹陷处挖成台阶,用与砌体相同的材料砌补,不得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基脚应设置在稳固的岩层上;地基软弱时,采取加深基脚或加固地基的措施。
(4)勾缝养生:
砌体砌筑时留出2cm深的空缝,采用原砌体砂浆勾缝,勾缝采用凹缝。
勾缝所用砂浆的原材料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所用材料的质量。
砂浆采用机械拌和,其配合比通过实验确定。
勾缝前先将松动和变形处修整完好。
砌体砌筑完成后对浆砌片石进行洒水养护,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少于7d。
砂浆凝固后,墙面全部刷干净,使外貌整洁美观。
质量控制
(1)片石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等级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砌筑的浆砌片石边坡防护与边坡密贴,无空洞。
(4)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缝宽与缝的塞封符合设计要求。
(5)浆砌片石防护各部允许偏差、检查数量及检测方法见下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平面位置
±50mm
经纬仪测
2
底面高程
±50mm
水准仪测
3
坡顶高程
0、-20mm
水准仪测
4
坡率
±0.5%设计值
掉垂线
5
护肩、镶边及基础厚度、宽度
≥设计值
尺量,检查施工记录
6
厚度
浆石层
≥设计值
尺量
垫层及反滤层
≥设计值
7
表面平整度
≤30mm
2.5m长直尺量测
2.2.6防水层施工
1混凝土基层面验收:
防水层施工前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1m直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基层做到坚实、干燥清洁、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的现象;对于混凝土因养护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起砂等现象必须采用合适机械打磨,直至露出坚硬的基面,过于光滑的基面采用打磨机磨粗。
基层表面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
平面与立面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做成均匀一致的光滑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前要求基层干燥,基层干燥鉴别一般方法凭经验肉眼观察,将1m见方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2-3小时,若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可进行铺设卷材防水层施工。
若气候环境无法获得干燥的基层,应采用水基基层处理剂处理,水基基层处理剂物理力学性能符合下表要求:
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项目
技术指标
1
固体含量(%)
≥30
2
干燥(小时)
≤2
3
耐热性(80℃,5小时)
无流淌、鼓泡、滑动
4
低温柔性(-5℃,Φ10mm棒)
无裂纹
5
粘结强度(MPa,20℃)
≥0.80
2防水卷材的铺贴:
备好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密封膏、圆形搅拌桶、220V电源、打磨机、小平铲、凿子、吹灰器、扫帚、滚动刷、毛刷、弹线盒、剪刀、壁纸刀、卷材铺展器、多头喷灯车或自动铺装车、喷灯、钢压辊、小压辊等。
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
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下20℃。
涂刷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0.4kg。
施工
方法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涂刷均匀,不露底面、不堆积,待处理剂达到干燥程度(一般为不粘手为准)方可施行热溶施工。
防水卷材纵、横向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100mm,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
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对于桥涵面的曲线部位,应按曲线半径放线以直代曲,确保铺贴接茬的宽度。
卷材铺粘采用机械烘烤设备热熔铺贴卷材,也可采用多台喷灯同时烘烤热熔铺贴卷材。
卷材铺贴从一端开始,桥面横向由低向高顺序进行;点燃喷灯(喷枪),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烘烤喷灯以距离卷材辊30cm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层熔化后,即可向前滚铺。
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滚压工具可采用15~20kg重,1m长,直径为15cm的钢辊。
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色亮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卷材搭接处的上层和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热融沥青。
制作防水层时不得流溅或其他原因而污染梁体。
防水层铺贴完成后30分钟,浇筑保护层。
3防水涂料层的涂刷:
涂刷聚氨脂防水涂料时,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基层应平整清洁、牢固、坚实、充分干燥、无尖锐角,并做好节点圆弧处理。
涂膜厚度和用量,聚氨脂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米用量约2.4kg。
4施工方法与要求:
涂膜施工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涂于基层表面,也可采用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2.0m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
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说明进行配制,每种组份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
采用喷涂设备时,该设备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为60~80℃。
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搅拌时间3~5min。
搅拌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涂刷时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
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配制好的涂料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防水层干固后,浇筑砼保护层。
不使用风扇或类似器具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最终完成并经质量验收后,按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层施工。
5混凝土保护层: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
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保护层采用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保护层厚度、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表面平整、流水通畅。
C40细石纤维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粉煤灰、外加剂、水等材料应符合《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版)的各相应规定。
6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注意纤维拌合均匀。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措施。
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8天;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天。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见表:
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指标要求
1
抗压强度
≥40MPa
2
劈拉强度
≥3.5MPa
3
抗冻融循环
≥300次
4
抗渗性
≥P20
5
抗氯离子渗透性
≤1000C
6
抗碱-骨料反应
当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3kg/m3。
7防水层施工注意事项:
(1)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其施工环境气温条件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防水层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
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熔法不低于-10℃
2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风焊法不低于-10℃
3
有机防水涂料
溶剂型-5℃~35℃,水溶性5℃~35℃
4
沥青
不低于5℃
5
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
不低于5℃
(2)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层不得渗水。
(4)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5)防水层的表面质量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
不得有滑移、翘边、气泡、损伤等现象。
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2.2.7沉降缝施工
1、作业条件
1)预留沉降缝应在基础圬工开始时做好规划。
2)沉降缝填塞前应将缝内泥土、浮浆清除干净。
3)选择连续晴天施工。
4)安全质量措施健全。
2、沉降缝的位置。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
3、沉降缝填缝
(1)涵身沉落缝宽度按设计2cm的宽度设置。
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2)沉落缝沥青木板必须是经乳化沥青浸泡后2cm厚的木丝板或木板。
用沥青麻筋、水泥砂浆填塞沉降缝,必须等构造物养护达到施工图强度,在干燥状态下填缝。
(3)沉落缝外侧所贴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在缝上增设一道相同卷材附加层。
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mm。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涵洞指导书 修复的 涵洞 指导书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