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docx
- 文档编号:27752614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38.47KB
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docx
《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
(2011.11.30)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词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
隋慧娟: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
希望踊跃发言,多多灌水!
第四章古诗重点
关于古诗,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一、古诗的概念
古诗的概念:
古诗,即古体诗,是相对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也就是律诗来说的。
与近体诗有严密的格律限制不同,古诗在格律和句式上都无严格要求。
按照诗行字数,古诗可以分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类,简称五古、七古。
二、古诗的体制特征
古诗的体制特征可以根据律诗的特点来逆推,包括以下几点:
(一)古诗的句数无限制。
(二)古诗的句子不一定要对仗。
(三)不讲究平仄。
(四)押韵可押平也可押仄声,还可以换韵。
第三章古诗重点2
五言古诗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五言诗产生到唐代律诗产生之前为第一阶段,律诗产生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为第二阶段。
前一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包括:
一、古诗十九首
二、曹植和建安诗人五言诗
三、陶渊明五言诗
四、永明体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最优秀的五言诗。
关于这组诗,我们要求大家掌握其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
(1)游子之悲。
这里的游子主要是下层的读书人,他们在诗中表现功名无望的哀叹,如《今日良宴会》;写知音难觅的感慨,如《西北有高楼》,写思乡怀人的惆怅,如《涉江采芙蓉》。
(2)怨妇之思,主要表现留在家中的妻子对远游的丈夫的思念,如《青青河畔草》、《行行重行行》。
2.《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方式
二、曹植和建安正始诗人五言诗
(一)曹植的五言诗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五言诗作者,也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关于他的五言诗,希望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1)风格变化明显。
前期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如以游侠为题材的《白马篇》;后期哀婉深沉,悲愤苦闷,如《赠白马王彪》《七哀》。
(2)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文人化倾向,语言上注重文辞雕琢。
(二)“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
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风格类型。
(1)建安风骨。
特点是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表现人生苦短的悲哀和建功立业的信念;风格慷慨悲壮,梗概多气。
代表“三曹”、“七子”;
(2)正始之音。
特点是抒发个人忧愤为主,词旨渊永,寄意遥深,慷慨之气渐少,感嗟之词日多。
代表阮籍、嵇康。
这里所谓的“词旨渊永,寄意遥深”,是指正始诗人的作品都比较委婉含蓄,诗歌意义表达的不明显。
三、陶渊明的五言诗
陶渊明是六朝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也是最优秀的五言诗人。
陶渊明的五言诗中成就最高的是表现田园生活的田园诗。
我们要求大家重点掌握的也就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三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是田园村居生活的描绘,如大家熟悉的表现农耕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表现隐逸之情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表现邻里相处的“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等。
(2)第二重境界是官生活的厌恶。
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
(3)第三重境界是在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之中发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
如他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永明体
永明体诗是律诗的前驱,因为是在齐永明年间兴盛起来的,故而得名。
主要代表诗人:
沈约,谢朓。
(注意:
朓是月字旁的,不要写成目字旁)。
永明体的特点就是很注重音律,讲究四声八病、注重对偶,就是注重声韵和对偶。
把这两者结合就构成了永明体。
永明体是唐代律诗的先驱,也成为汉魏古诗向唐代过渡的一种诗体。
第三章古诗重点3
唐宋以将的五言古诗重要作家作品包括:
一、陈子昂的五古
二、王维的五古
三、孟浩然的五古
四、杜甫的五古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陈子昂的五古
关于陈子昂,我们要注意两点,
(1)诗歌理论:
陈子昂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复归风雅”,即以汉魏风骨为准的而上追《诗经》的风雅;这对扫除齐梁遗风,为唐诗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贡献非常之大。
(2)代表作: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都是五言古诗的经典之作。
二、王维的五古
王维被称为“五言宗匠”,今存五言诗作数量很多。
关于王维的五古,我们主要掌握两个方面:
(1)内容上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
如著名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春中田园作》等
(2)艺术上表现为“诗中有画”。
主要是把绘画的技法用到诗歌中,注意光影色彩、结构布局等。
三、孟浩然五古
孟浩然的作品中五古占据大多数,关于他的五古,我们要掌握两方面:
(1)内容上多描写山水景物。
孟浩然和王维都一样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山水田园是其作品中最重要的内容,如《夏日南亭怀辛大》等。
(2)艺术上表现为气象清远,平淡自然。
四、杜甫五古的特点
杜甫是众体兼长的诗人,他五古成就也非常高。
关于杜甫五古要求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1)内容上多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
(2)风格上都体现出“沉郁顿挫”的特色。
“沉郁”主要指感情的深沉悲壮,“顿挫”主要指叙事的低徊曲折。
第三章古诗重点4
关于七古,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
一、鲍照七古
二、李白七古
三、杜甫七古
四、李贺七古
五、苏轼七古
以下分别介绍。
一、鲍照七古
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古的诗人,他的作品我们要注意两点:
(1)思想内容上,多表现下层寒士的不平之鸣;
(2)体制上,五七言杂用,格局用韵,篇幅较长,对七古的发展推动很大。
二、李白七古的特点
七古是李白最擅长的诗体,也是李白成就最高的诗体,我们熟悉的李白作品,如《蜀道难》《将进酒》《庐山谣》等都是七古作品。
关于李白七古,要求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1)多用乐府古题抒写自己情怀,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发掘古题中所没有的意味。
如《行路难》其一、《将进酒》;
(2)艺术上,多运用神话、想象、联想、夸张等表现手法,情感奔放,格调壮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三、杜甫七古的特点
杜甫的七古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上,常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个人遭遇出发叙写时代现实;
(2)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富有浓郁的现实气息;
(3)艺术上着意炼句,有散文化倾向。
四、李贺七古
李贺七古的特点
(1)讲究遣词锻句,辞必己出,充满了奇异甚至荒诞的想象,色彩光怪陆离。
(2)擅写神鬼题材,组成一系列寒峭、幽凄、诡谲、怪诞的意象。
五、苏轼七古
苏轼七古的的特点:
(1)带有“以文为诗”的习气,以语气词、助词入诗,这在宋诗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2)风格清远雄丽。
陆廷芳:
学习了
第四章近体诗重点1
关于近体诗,要求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一、律诗的体质特点
二、王维五律
三、杜甫五律
四、王维七律
五、杜甫七律
六、李商隐七律
七、苏轼七律
八、黄庭坚七律
一、律诗的体制特点
(1)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2)每首诗在平仄上有固定格式,五律主要有四种基本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七律也有四种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讲究“黏”、“对”。
即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
(4)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讲究拗救。
(5)偶数句须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6)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
二、王维五律的特点
(1)内容上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还有以边塞为题材的作品。
(2)艺术上深得中国画的境界,善于营造画意。
山水田园五律,兴象玲珑,意境优美。
边塞五律气象阔大,格调雄浑,。
三、杜甫五律
(1)内容上以爱国忧民为重要主题,如《春望》、《月夜》。
(2)格律谨严。
(3)风格多样,既有含蓄蕴藉、沉郁而兼清远的一类,也有轻松明快、意境萧散自然的一类。
通过学习明白了近体诗的重点。
王维注重写山水田园诗,杜甫则以爱国忧民为其诗歌的主题。
四、王维七律
(1)部分作品风格清新淡远,如如《积雨辋川庄作》;
(2)部分作品气象阔大、音律雄浑、风格矫健,是盛唐气象的鲜明体现。
如《出塞作》。
五、杜甫七律
杜甫是唐代七律成就最高的诗人,在七律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
杜甫七律的特点表现为:
(1)大规模地扩充了七律的表现内容,以之写应酬、咏怀、羁旅、登临、咏史、时事等不同的题材。
(2)以组诗的形式,拓宽了七律的表现力和思想艺术内涵。
他的七律组诗有《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等。
(3)对七言律诗的声律、格调、意境等所做的创造性发展,改变了此前七律束缚于格律的平板句法,大量创作拗体诗、注意炼字炼句、讲究对偶,实现了技巧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4)风格多样,除了有沉郁顿挫的一面外,还有清新畅快的一面。
六、李商隐七律
(1)题材广泛,有对唐朝弊病的尖锐批判、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2)情感表现得十分婉曲、细腻,其《无题》诗情感大多难以确指,有一种迷离幽远之美。
七、苏轼的七律
(1)往往以理妙意新见长,善于揭示平常事物背后蕴藏的人生哲理。
(2)才情过人,往往能写出精辟的警句。
(3)有说理化、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八、黄庭坚七律
(1)讲究法度,提倡以“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作诗。
(2)好用典故,力避圆熟,且多撰拗体。
此外,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七律也值得关注。
他的作品内容主要有两类:
(1)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风格沉郁豪宕。
(2)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致的作品,亲切清新。
关于绝句,要求我们掌握以下内容:
(1)一首四句。
(2)每联平仄相对,两联平仄相黏,
(3)多押平声韵。
(4)可以不讲究对仗;容许同一个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
二、王维的绝句
(1)风格多样。
七言绝句多雄浑壮阔、超逸豪迈,如《少年行四首》、《送元二使安西》。
五言绝句多诗境清幽秀美,如《辋川集二十首》组诗。
(2)常以组诗的形式丰富其表达的内容,如《辋川集二十首》、《云溪杂题五首》。
(3)往往随兴而咏,语虽平淡,却耐人寻绎。
三、李白的七绝
李白绝句中成就更高的是七绝,我们要求大家掌握的也就是李白的七绝。
(1)风神飘逸,以古入律、一气贯穿。
(2)辞气清新自然,绝无雕饰之感。
四、王昌龄七绝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关于他的七绝,要求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1)早年以表现女性命运的宫词和描写从军生活的边塞诗见长。
宫词深怨哀婉,如《长信秋词》;边塞诗豪爽俊逸,如《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二首》。
(2)后期题材上有所变化,风格也由豪爽转为清丽。
如如《芙蓉楼送辛渐》。
五、刘禹锡的七绝
(1)以联章形式写成的怀古诗《金陵五题》,风格雄浑沉着。
(2)部分有民歌情调,如《踏歌词》、《杨柳枝词》等题均源于民间,且采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六、杜牧的七绝
(1)以怀古咏史为最佳,多评论史事以阐明自家的深刻认识。
(2)写景、感怀之作多神韵悠远。
七、王安石的“王荆公体”绝句
王安石作品中成就最高的是晚年所作绝句,被称为”王荆公体“或者”半山体,其特点表现为
(1)以写景抒情为主。
(2)雅丽绝俗,浑然天成。
八、苏轼绝句
(1)好发议论、善写思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深刻的哲理。
(2)神韵天成。
第五章词的起源与体制重点
本章的重点就是词的体制特征。
包括以下内容:
1、词调。
词调指词的腔调。
词人创作一首词必须首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调,然后按照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以词句。
词调最初创制的时候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词调有比较明显的情感倾向,如如《六州歌头》、《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调适宜于抒写豪放悲壮的感情,而《浣溪沙》、《诉衷情》、《点绛唇》等则适合表达婉约缠绵的感情。
2、词体的类别:
(1)令,又称小令。
令词一般调短字少。
(2)引,唐宋时则指长于令曲而短于慢曲的词调。
(3)近,又称近拍,指节奏腔调相近,后演变为配合“近拍”曲填写的、在篇幅上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的一种词体。
(4)慢。
是慢曲子的简称,又称慢曲、慢调、慢词,是相对急曲子而言的,意谓曲调的声调延长,节奏变得缓慢,词的篇幅也因此而较长。
3、词的篇章结构。
(1)词调或词牌。
(2)词题,后来演变为词序,用以说明创作的缘起和旨意。
(3)分片。
“片”即“遍”,乐曲中可以暂时休止的段落叫“片”,词的分片也就是分段的意思。
根据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和叠韵五种。
4、句式。
以长短句为主,字数不固定。
但“字有定数”,即每一句词有几个字是固定的;
5、声韵。
用韵灵活自由,押平声韵、仄声韵皆可,还可平仄互押;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一句或几句押韵;可以换韵。
但“韵有定声”,每首词的韵部是固定的,每个字的平仄甚至四声都是固定的。
第六章唐宋小令重点1
本章要求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差别
(1)作者。
南唐词人都是帝王宰相,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都很高。
花间词人多为宫廷豪门的清客,文化修养较差。
(2)来源。
花间词多从民间来,范围限于风月脂粉,作用限于饮宴助兴,不脱“伶工之词”的身份。
南唐词多从唐代抒情七绝来,多少表现一些士大夫的思想感情,成为士大夫词的先驱。
(3)南唐词人全力作词,在词的专门化方面前进了一步,不像温、韦是“余事作词人”。
二、温庭筠在词史上最大的贡献
(1)完成了词体的定型。
其词调有定句,字有定数,韵有定声,从而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确立了统一的规范。
(2)建立了花间范式。
即以女性情感为题材,以柔情感伤为基调,以语言的香艳绮丽和意境的精致小巧为审美追求。
三、李煜词
(1)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体现出风流蕴藉、堂皇富艳的特点。
后期词多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了人类普遍的悲苦,“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不假雕饰,以纵情任性、自然真率见长。
四、冯延巳小令
(1)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但能在“花间”题材中灌注进新的思想意蕴——忧患感和生命意识。
(2)表现出一种偏于幽冷哀惋的感伤情调,呈现出一种较为雍容雅丽的艺术品味。
五、晏殊小令
(1)善于用敏锐善感的心灵,体会人类共有的无常的悲哀。
(2)风格上委婉含蓄、凝重平稳而又雍容华贵。
六、欧阳修小令
(1)内容主要是写相思恋情、离愁别恨,情感深刻真挚。
(2)风格多种多样。
有继承南唐词风情感深刻真挚的恋情词;也有与五代华丽词风迥异的疏朗明快之作。
七、晏几道小令
(1)以小令的形式抒写恋情,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日恋情、感伤聚散离合。
(2)将牢骚不平之气溶解在悲欢离合的题材中,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
(3)继承令词传统的表达技巧外,又注意吸取慢词的精神气度,用做诗的方法来填词,从而形成清新豪壮、顿挫跌宕
八、苏轼小令
苏轼小令开拓了令词的题材内容上,使词从“小道末技”上升为一种与诗等量齐观的抒情文体。
(1)用小令抒写豪情壮志。
(2)用小令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
(2)三是在词中诉说亲情友情。
(4)用词来写咏史怀古、咏物节序、贺寿游仙、登临游赏等。
九、辛弃疾小令
(1)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描写个人遭际的令词,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比兴寄托传统,委婉曲折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2)描写农村景物风情的令词,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清新疏朗。
谢冬梅:
隋老师说得很有条理,很清晰,我们能够很好的把握重点。
李春辉:
李商隐无题诗的内涵
陈则园:
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也许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徐倩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潦倒不幸,他的无题诗因本事失传,无从可考,因而以往注释家误认为无题诗是借写爱情而有着政治上的隐喻和身世感慨的寄托,各抒己见,不一而是,无题诗便成为意旨难明,千古揭不破的诗谜,注释上更穿凿附会,令人读后确有朦胧而不可捉摸的感觉,有些经不起推敲的注释竟成为定论而编入教科书和文学大辞典里,贻害无穷。
为了科学地继承祖国的文学遗产,还李商隐无题诗的本来面目,特提出一管之见,藉以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李商隐诗歌爱好者。
如果撇开穿凿附会,从作品本身出发,以诗论诗,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爱情诗,并非别有隐喻和寄托。
诗人怀念对象是谁?
在诗人写作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的情况下,根据无题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诗人的恋爱事迹以及借鉴同时代有关作品来加以考证,用修辞学的观点反复推敲,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
何以见得,首先请看下面这首无题诗: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云:
“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
观次首绝句固自写供招矣,又何疑焉?
”其实,从修辞的角度来说,“阊门”实指宫门,是王宫的一部分,用这部分来代替王宫,修辞学上叫做部分代全体;“萼绿华”即诗人怀念对象之代称。
“吴王”实指唐王,这和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汉皇”实指唐皇一样,都是运用讳饰修辞手法的句子。
“苑内花”即宫女▼▼
“萼绿华”,“秦楼客”便不言而喻了。
推敲这首无题诗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
根据这首无题诗顺藤摸瓜,凡在共一条藤上结的瓜,必然是互相牵连的。
请看下面一首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清)蘅塘退士手编《白话注释唐诗三百首》注:
“这一首或谓其婚于王氏之作”,但从“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两句诗来看,这首无题诗应于开成四年(公元839)或会昌二年(842)诗人任秘书省正字期间所作。
若深入考究,“开成四年初入秘书省时,李商隐情绪很高,不大可能发出‘走马兰台类转篷’的感慨,会昌二年重入秘书省,情况就不同了。
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看,可以进一步推断,它应是这次重入秘书省时所作。
”①而诗人与王氏结婚于开成三年(838),当时诗人是进士,还没有资格“走马兰台”,怎能说这首无题诗是婚于王氏之作呢?
在义山诗集中,这首七律与前首七绝编列在同一组无题诗里,由此可知,这两首无题诗是为同一事和同一怀念对象而作,这不为牵强附会吧!
这首无题诗首联描绘相会的时间和地点,更借自然景物来烘托,天时地利,兼而有之,逢此场合,特别情浓。
颔联追忆与意中人心心相印的默契,构思精巧,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颈联追忆夜宴的欢娱情景,通过酒暖灯红的场面,体现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末联通过走马兰台之惋叹,更借蓬草为喻,体现诗人对走马生涯的厌恶。
整首无题诗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诗意轻松,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宫外恋之作。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后人认为这首无题诗是诗人身世感慨的寄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
“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之类也。
”总之,不同的注释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首无题诗作出各种不同的见解。
其实这首无题诗是诗人“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自白。
首联以怨恨情人兴起,从虚幻的梦境中醒来,正好寒月西斜,钟报五更;颔联追溯梦境,借以表达诗人强烈相思之情;颈联写忆境,把相思之情推向高潮。
“金翡翠”指被子,白居易《长恨歌》云:
“翡翠衾寒谁与共”;“绣芙蓉”指帐子,《长恨歌》云:
“芙蓉帐暖度春宵”;“麝熏”即麝香与檀香粉屑混合烧后散发的香气,白居易《宫词》云: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借鉴同时代白居易反映宫廷奢华装饰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
从“蜡照”写到“金翡翠”,从“麝熏”写到“绣芙蓉”,从绣芙蓉联想到帐里躺着如花似玉的情人,如果不是诗人亲临其境,怎能勾勒女方居处如此入微而逼真的诗句来呢!
但由于宫室禁锢,入宫相会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因而结联借蓬山重阻为喻,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诗人相 思绝望的无比沉痛心情,虽过甚其辞,但辞不害意,反而增加笔墨之功效,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李春辉:
隋老师,请问何谓“六一风神”?
徐倩倩:
“六一风神”是北宋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
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目录
概念渊源
形成因素
艺术特点一往情深的情韵之美
一唱三叹的往复之美
一波三折的摇曳之美
评价影响概念渊源
形成因素
艺术特点一往情深的情韵之美
一唱三叹的往复之美
一波三折的摇曳之美
评价影响
展开
谢冬梅:
六一风神:
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王丽玲:
古代诗歌散文,能否用线条或圆圈等图形将一些不好理解的,如赋\骈文\骚体\乐府等画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它们之前的一些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呢
陈则园:
不知道,你真努力
徐倩倩:
在中华文学史上,基本的文体有诗歌、赋、骈体文、词、小说、散文、戏剧等几种形式。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
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
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
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30 古代 诗歌散文 专题 词曲 部分 重点 解析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