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docx
- 文档编号:27748860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7KB
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docx
《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试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摘要:
当前,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切实可行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的有效性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共鸣并共同追求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有效性基本要素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就总体而言,学校体育教学在朝着“健康第一”的方向推进。
但不可否认,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一,体育教学也出现了不少的形式化、低效化、边缘化的教学现象。
而这些形式化、低效化、边缘化正是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下降的关键,也是阻碍体育课堂教学深入改革的重要障碍。
本文试图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能在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切实有效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保驾。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含义
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从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出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另一种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2]。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特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系统的授课激发和促进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基本要素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
三、有效体育教学基本因素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有案”
在每堂体育课的授课前,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选择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器材等,编写完善的教案来指引课程的进行。
教案作为一堂有效的体育课的最基本要素,既是上什么内容、怎么上的具体设想,又是总结和反思的基础。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因此,要想确保体育课的有效性,首先要用心设计好课程的教学方案。
认真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教学教案,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
要依据所任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用心安排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
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力求做到教学分段要合理,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教学步骤要清晰,场地器材布置利用要高效安全,运动强度要适宜。
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状况“心中有底”;对场地安排、器材的布置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组织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计”,才能随机应变。
除此之外,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善于研究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充实修正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经验。
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个体育游戏,在刚开始一段时间教学中能引起学生高涨的热情,而过了新鲜期后则会引起学生“乏味”的感觉,如果改变一下活动的形式和规则,学生参与的激情又能被重新激发。
同样,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请学生来做一些示范动作,其教学效果往往胜于教师亲自做。
让学生参与到运动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钟来,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其运动参与热情。
教师在要善于“细心观察”、“用心积累”、“有心吸纳”。
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做到用时“随手拈来”,才能得心应手,流畅自如。
(二)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有序”
教学流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显著。
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必定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流程清晰的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引导。
小学生还是一个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行为幼稚的学习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去体验、认知和掌握多种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并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发展体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和谐教学不是放任教学。
所以,缺乏教学管理的“放羊式”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
所谓的“有序”,应该体现为课程安排上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节奏合理、快慢有序;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脑中有“纲”、眼中有“人”、手中有“活”。
要有效发挥主导作用,自觉地依据运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健身技能和知识形成的规律,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从课的“引导启发、讲解示范、组织教学、保护帮助、整理小结”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气氛,调控好学生情绪,调节好教学节奏。
做到教学过程“有序幕、有过程、有进展、有高潮、有结尾”,使教学活动既紧又愉快,既生动又和谐,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
在课的开始部分,往往引入准备活动,逐步提高神经中枢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使之为后续的运动环节做好生理和心里的准备。
在课的结束部分,会加入放松练习,对疲劳的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
同时可以极大的预防运动损伤。
教学过程的“有序”既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教学安全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之需要。
(三)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有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合理的教学情境之中,就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轻松、自由,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
“快乐”是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源动力。
因此,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所以体育教学的情境设计和场地布置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形成一个学习兴趣链,使学生首先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体验乐趣的欲望,最终达成学习技能的志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达到使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目的。
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体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其特有的情趣因素,从教材内容、地场布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去挖掘其潜在的情趣因素进行再创造。
生动、新鲜的教学情境具有特殊的“导趣”功能,能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开端。
“情景导趣”的方法可以有许多,如“视觉引趣法”,在进行垫上练习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将垫子的摆放形式经常改变一下,或方形、或圆形、或扇形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投掷练习时,可将投掷的标记从地面设计成投掷空中目标等等,以此来改变学生的视觉印象,引发新的兴趣。
又如“游戏变通法”:
稍稍改变一下传统游戏的方法或模式就会收到与往不同的“导趣”效果,比如将“叫号抱团”演变为“叫号占圈”或“听号占点”等等。
还有利用“口诀法”进行教学,将运动技术编成口诀,可使学生听的进,记得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将排球的垫球技术要点归纳为“一夹二插三抬臂”、将篮球运球技术编成“一张二按三上下”、将前滚翻要领编成“一蹬二曲三低头”等口诀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其中“教材游戏化、游戏教材化”的教学改革,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趣”字上下功夫,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有情”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强调:
“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要通过学习团队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共同的学习立项与目标,积极的互赖与信任,良好的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
”[3]
体育教学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积极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
所以,成功的体育教学一定有个良好的情感互动背景在支撑,没有激情的教学犹如一潭死水,缺少互动的教学必定枯燥乏味,不动真情的教学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能心情愉悦地投入体育教学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而充满激情、理性而风趣幽默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
同样,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就成了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催化剂。
因为,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动机力量,它对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起着调节作用。
平等而健康的情感,是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的教态)。
体育教师应清醒地看到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种运动技能学习和习得都是一种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而已,而不是最终目的,更不能以此来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好与坏。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表扬、鼓励、鼓劲等方式去调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而愉快、兴奋向上、积极努力的教学氛围和状态中。
教师真诚而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正确而完美的示范)。
甚至,一个充满激情的手势、一声真诚的称赞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事实上,体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强身健体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并且也是学生培养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过程。
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往往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
每当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或教学竞赛活动时,你就会发现,由于教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参与情绪顿时显得格外高涨,活动情景也会显得非常生动活泼。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积极创设条件让师生的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
用真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的行为,用真诚的情感来激化学生的体育情感。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在爱的天地里搭起“健身育人”之桥。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有别”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存在着普遍的个体差异,其身体素质、知识层次、学习能力和态度也使得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速度和质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有别”是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性别的差异,体质和体能的差别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独有的教学实践问题。
学生间的体能差异和性格差异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进展的客观现象。
因此,如何把握差异,鼓励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参与中得以发展,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例如:
在进行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让一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行练习,相互评价。
让一些没有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一些辅助的练习手段进行练习。
让其逐步体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要做到“男女有别”,“体能有别”,“体形有别”。
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要尽量避免与其它同学进行横向比较,采取与自我比,与过去比以及比态度比进步的评价方法,使其增强成就感和效能感,从而使他们在运动参与中感受快乐产生成就,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应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视为教学的出发归宿点。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客观而积极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也是激发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发展健身情感,提高健身能力,形成“被动——肯动——爱动——会动——能动”良性循环的一种原始动力。
所以,我们说评价激励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润滑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即时评价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发挥好教学“有别评价”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富有成效,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研究和探索。
如今“有效教学”被广大教师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并努力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希望达成这一美好目标。
然而重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体育教学充满魅力是实施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真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的那样:
“如果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觉地将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作为一项首要的教学任务来关注,并将此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突破口进行实践与研究。
[1].姚立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研究大学教育,2001,(4):
42-44.
[2].RBallentyneetal.ResearchinguniversityteachinginAustralia.StudiesinHigherEducation,1999,24
(2):
237-257.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8页.
2013.02校级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