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7.docx
- 文档编号:27747903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76.11KB
平行线7.docx
《平行线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7.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线7
一.解答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P为BC上一点,设∠CDP=α,∠CPD=β.
(1)试说明不论P在BC上怎么移动,总有α+β=∠B的理由;
(2)点P在BC的延长线移动是否存在上述结论?
若存在,给予证明;若不存在写出你的结论.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BD,DF所截,AB∥CD,FB⊥DB,垂足为B,EG平分∠DEB,∠CDE=50°,∠F=25°.
(1)求证:
EG⊥BD;
(2)求∠CDB的度数.
3.已知AB∥CD,∠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E=80°,求∠BFD的度数.
(2)如图2中,∠ABM=
∠ABF,∠CDM=
∠CDF,写出∠M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ABF,∠CDM=
∠CDF,设∠E=m°,直接用含有n,m°的代数式表示写出∠M= .
4.如图,点D是三角形ABC外一点,过点D分别作DE∥BC,DF∥AC,分别交AC、BC于点E,F,求证:
∠D=∠C.
5.如图,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2,∠D=∠3.
(1)说明BD∥CE的理由.
(2)若∠C=68°,∠DAC=52°,求∠DBE的度数.
6.如图,若AB∥CD,∠1=∠2,∠3=∠4,AD与BC平行吗?
并请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DE⊥AC,∠AGF=∠ABC,∠1+∠2=180°,求证:
BF⊥AC.
证明:
∵∠AGF=∠ABC(已知)
∴FG∥BC( )
∴∠1=∠FBC( )
又∵∠1+∠2=180°(已知)
∴ ( )
又∵DE⊥AC(已知)
∴∠DEC= ( )
∴∠BFC=∠DEC=90°( )
∴BF⊥AC( )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CDA,求证:
BE∥DF.
9.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填写推理依据.
如图,点M在直线AB上,MP⊥直线CD,垂足为P,MP平分∠NMQ,∠AMN=∠BMQ.求证:
AB∥CD.
证明:
∵MP平分∠NMQ,
∴∠NMP=∠PMQ( )
∵∠AMN=∠BMQ;∠NMP=∠PMQ,
∴∠AMN+ = +∠PMQ.
∵∠AMB=180°,
∴∠AMP=90°,
∵MP⊥直线CD,
∴∠MPD=90°( ).
∴AB∥CD( )
10.说理过程填空:
(1)如图,已知OA⊥OB,OC⊥OD,那么∠1与∠2是否相等?
为什么?
解:
∵OA⊥OB,(已知)
∴∠1与 互余.
又∵ ,(已知)
∴∠2与 互余.
∴ .(同角的余角相等)
(2)如图,∵∠A= ,(已知)
∴AC∥ED.( )
∵∠2= ,(已知)
∴AC∥ED.( )
∵∠A+ =180°,(已知)
∴AB∥FD.( )
11.如图
(1),已知∠EAC=90°,∠1+∠2=90,∠1=∠3,∠2=∠4.求证:
(1)DE∥BC;
(2)若将图形改变为
(2)(3)(4),其他条件不变,
(1)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选择一个图形予以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
12.如图①,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放在同一条直线AB上,其中∠ONM=30°,∠OCD=45°.
(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沿BA的方向平移至图②的位置,MN与CD相交于点E,求∠CEN的度数;
(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如图③,当∠CON=5∠DOM时,MN与CD相交于点E,请你判断MN与BC的位置关系,并求∠CEN的度数
(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绕点O按每秒5°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三角板MON运动几秒后直线MN恰好与直线CD平行.
(4)将如图①位置的两块三角板同时绕点O逆时针旋转,速度分别每秒20°和每秒10°,当其中一个三角板回到初始位置时,两块三角板同时停止转动.经过 秒后边OC与边ON互相垂直.(直接写出答案)
13.如图,已知AB∥CD,若∠1=∠2,∠3=∠4,则AD与BE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
14.四边形ABCD中,∠A=∠C=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求证:
(1)∠1+∠2=90°;
(2)BE∥DF.
15.如图,∠1=60°,∠2=60°,∠3=100°.要使AB∥EF,∠4应为多少度?
说明理由.
16.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方格纸内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利用网格点和三角板画图或计算:
(1)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A′B′C′;
(2)连接线段AA′、BB′,则线段AA′与BB′的位置关系是 ,数量关系是 ;
(3)△A′B′C′的面积是 .
1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
(1)画出△ABC的AB边上的中线CD;
(2)画出△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A1B1C1;
(3)图中AC与A1C1的关系是:
;
(4)△ABC的面积是 ,AC扫过的部分的面积是 .
1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
(1)画出△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A1B1C1;
(2)图中AC与A1C1的关系是:
;
(3)画出△ABC的AB边上的高CD;垂足是D;
(4)图中△ABC的面积是 .
19.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水平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利用网格点和直尺画图.
(1)画出△A′B′C′;
(2)画出AB边上的高线CD;
(3)若图中△EBC与△ABC面积相等,在网格中描出所有满足条件且异于A点的格点E,并记为E1、E2、E3…
20.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A2B2C2.
(1)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及△A2B2C2;
(2)在整个平移过程中,线段AC扫过的面积是 .
21.三角形ABC,(记△ABC)在8×8的方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3,1),B(﹣2,4)
(1)请你在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点C的坐标.
(2)把△ABC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请你画出平移后的△A1B1C1,若△ABC内部有一点P的坐标为(m,n),则点P的对应点P1的坐标是 .
(3)在x轴上存在一点D,使△DB1C1的面积等于
,写出满足条件的点D的坐标.
22.如图,已知AB∥CD,点E在直线AB,CD之间.
(1)求证:
∠AEC=∠BAE+∠ECD;
(2)若AH平分∠BAE,将线段CE沿CD平移至FG.
①如图2,若∠AEC=90°,HF平分∠DFG,求∠AHF的度数;
②如图3,若HF平分∠CFG,试判断∠AHF与∠AE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如图
(1)将△ABD平移,使D沿BD延长线移至C得到△A′B′D′,A′B′交AC于E,AD平分∠BAC.
(1)猜想∠B′EC与∠A′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理由.
(2)如图将△ABD平移至如图
(2)所示,得到△A′B′D′,请问:
A′D平分∠B′A′C吗?
为什么?
24.将直角三角形ABC沿CB方向平移CF的长度后,得到直角三角形DEF.已知DG=4,CF=6,AC=1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5.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
(1)如图1,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 ;
(2)如图2,过点B作BD⊥AM于点D,求证:
∠ABD=∠C;
(3)如图3,在
(2)问的条件下,点E、F在DM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求∠EBC的度数.
26.点E为射线BC上一点,∠B+∠DCB=180°,连接ED,过点A的直线MN∥ED.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猜想并验证∠MAB=∠CDE.
(2)如图2,当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时,猜想并验证∠MAB与∠CDE的数量关系.
27.如图1,点A是直线HD上一点,C是直线GE上一点,B是直线HD、GE之间的一点,∠DAB+∠ABC+∠BCE=360°
(1)求证:
AD∥CE;
(2)如图2,作∠BCF=∠BCG,CF与∠BAH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2∠B﹣∠F=90°,求∠BAH的度数;
(3)如图3,在
(2)的条件下,若点P是AB上一点,Q是GE上任一点,QR平分∠PQG,PM∥QR,PN平分∠APQ,下列结论:
①∠APQ+∠NPM的值不变;②∠NPM的度数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28.已知:
如图,∠1+∠2=180°,∠3=100°,OK平分∠DOH.
(1)直线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说明理由;
(2)∠DOK的度数是多少?
29.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空或填上推理依据.
如图,已知:
AB∥EF,EP⊥EQ,∠EQC+∠APE=90°,求证:
AB∥CD
证明:
∵AB∥EF
∴∠APE= ( )
∵EP⊥EQ
∴∠PEQ= ( )
即∠QEF+∠PEF=90°
∴∠APE+∠QEF=90°
∵∠EQC+∠APE=90°
∴∠EQC=
∴EF∥ ( )
∴AB∥CD( )
30.如图已知直线AB∥DF,∠B+∠D=180°
(1)求证:
DE∥BC;
(2)如果∠AMD:
∠DMC=2:
3,求∠AGC的度数.
一.解答题
1.探索:
小明和小亮在研究一个数学问题:
已知AB∥CD,AB和CD都不经过点P,探索∠P与∠A、∠的数量关系.
发现:
在图1中,小明和小亮都发现:
∠APC=∠A+∠C;
小明是这样证明的:
过点P作PQ∥AB
∴∠APQ=∠A( )
∵PQ∥AB,AB∥CD.
∴PQ∥CD( )
∴∠CPQ=∠C
∴∠APQ+∠CPQ=∠A+∠C
即∠APC=∠A+∠C
小亮是这样证明的:
过点作PQ∥AB∥CD.
∴∠APQ=∠A,∠CPQ=∠C
∴∠APQ+∠CPQ=∠A+∠C
即∠APC=∠A+∠C
请在上面证明过程的过程的横线上,填写依据;两人的证明过程中,完全正确的是 .
应用:
在图2中,若∠A=120°,∠C=140°,则∠P的度数为 ;
在图3中,若∠A=30°,∠C=70°,则∠P的度数为 ;
拓展:
在图4中,探索∠P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
(1)已知:
如图1,BE⊥DE,∠1=∠B,∠2=∠D,试确定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图形变化为如图2、图3所示,且满足∠1+∠2=90°,那么AB与CD还满足上述关系吗?
若满足,选择一个图形进行证明.
3.已知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如图是两个三角板不同位置的摆放,其中∠ACB=CDE=90°,∠BAC=60°,∠DEC=45°.
(1)当AB∥DC时,如图①,求∠DCB的度数.
(2)当CD与CB重合时,如图②,判断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DCB等于 度时,AB∥EC.
4.已知:
如图,∠1=∠C,∠2=∠D,求证:
∠3=∠4.
5.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已知:
如图,∠D=123°,∠EFD=57°,∠1=∠2
求证:
∠3=∠B
证明:
∵∠D=123°,∠EFD=57°(已知)
∴∠D+∠EFD=180°
∴AD∥ ( )
又∵∠1=∠2(已知)
∴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 ( )
∴∠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6.如图,BD⊥AC于D,EF⊥AC于F,DM∥BC,∠1=∠2.求证:
∠AMD=∠AGF.
7.按图填空,并注明理由.
已知:
如图,∠1=∠2,∠3=∠E.求证:
AD∥BE.
证明:
∵∠1=∠2(已知)
∴ ∥
∴∠E=∠
又∵∠E=∠3(已知)
∴∠3=∠
∴AD∥BE.
8.问题情景:
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的度数.
(1)天天同学看过图形后立即口答出:
∠APC=110°,请你补全他的推理依据.
如图2,过点P作PE∥AB,
∵AB∥CD,
∴PE∥AB∥CD.( )
∴∠A+∠APE=180°.
∠C+∠CPE=180°.( )
∵∠PAB=130°,∠PCD=120°,
∴∠APE=50°,∠CPE=60°
∴∠APC=∠APE+∠CPE=110°.( )
问题迁移:
(2)如图3,AD∥BC,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求∠CPD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请说明理由.
(3)在
(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9.已知E,F分别是AB、CD上的动点,P也为一动点.
(1)如图1,若AB∥CD,求证:
∠P=∠BEP+∠PFD;
(2)如图2,若∠P=∠PFD﹣∠BEP,求证:
AB∥CD;
(3)如图3,AB∥CD,移动E,F使得∠EPF=90°,作∠PEG=∠BEP,求
的值.
10.
(1)问题发现
如图①,直线AB∥CD,E是AB与AD之间的一点,连接BE,CE,可以发现∠B+∠C=∠BEC.
请把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
过点E作EF∥AB,
∵AB∥DC(已知),EF∥AB(辅助线的作法),
∴EF∥DC( )
∴∠C=∠CEF.( )
∵EF∥AB,∴∠B=∠BEF(同理),
∴∠B+∠C= (等量代换)
即∠B+∠C=∠BEC.
(2)拓展探究
如果点E运动到图②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求证:
∠B+∠C=360°﹣∠BEC.
(3)解决问题
如图③,AB∥DC,∠C=120°,∠AEC=80°,则∠A= .(之间写出结论,不用写计算过程)
11.如图,∠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2=90°.
(1)试说明:
AB∥CD;
(2)若∠2=25°,求∠3的度数.
12.已知:
如图,点D、E、F分别在△ABC的三边上,且EF∥AC,∠1=∠C,∠2=∠3.求证:
AB∥DF.
13.如图,已知直线AB∥DF,∠D+∠B=180°,
(1)求证:
DE∥BC;
(2)如果∠AMD=75°,求∠AGC的度数.
14.在一副三角板ABC和DEF中.
(1)当AB∥CD,如图①,求∠DCB的度数.
(2)当CD与CB重合时,如图②,判定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DCB等于多少度时,AB∥EC?
15.完成以下证明,并在括号内填写理由:
已知:
如图所示,∠1=∠2,∠A=∠3.
求证:
AC∥DE.
证明:
因为∠1=∠2( ),所以AB∥ ( ).
所以∠A=∠4( ).
又因为∠A=∠3( ),所以∠3= ( ).
所以AC∥DE( ).
16.如图,∠1=∠2,DE⊥BC,AB⊥BC,那么∠A=∠3吗?
说明理由.(请为每一步推理注明依据)
结论:
∠A与∠3相等,理由如下:
∵DE⊥BC,AB⊥BC(已知)
∴∠DEC=∠ABC=90°( )
∴DE∥BC( )
∴∠1=∠A( )
由DE∥BC还可得到:
∠2=∠3( )
又∵∠1=∠2(已知)
∴∠A=∠3(等量代换)
17.如图,AB∥CD,E为AB上一点,∠BED=2∠BAD.
(1)求证:
AD平分∠CDE;
(2)若AC⊥AD,∠ACD+∠AED=165°,求∠ACD的度数.
18.如图1,已知直线l1∥l2,且l1、l2分别相交于A、B两点,l4和l1、l2分别交于C、D两点,∠ACP=∠1,∠BDP=∠2,∠CPD=∠3.点P在线段AB上.
(1)若∠1=22°,∠2=33°,则∠3= .
(2)试找出∠1、∠2、∠3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应用
(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2,点A在B处北偏东40°的方向上,在C处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求∠BAC的度数.
(4)如果点P在直线l3上且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两点不重合),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19.如图,已知AF∥CD,∠BAF=∠EDC,∠ABC=∠DEF,探索B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如图,平面内的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a),已知AB∥CD,求证:
∠BPD=∠B+∠D.
(2)如图(b),已知AB∥CD,求证:
∠BOD=∠P+∠D.
(3)根据图(c),试判断∠BPD,∠B,∠D,∠BQ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1.
(1)如图1,已知直线AB∥CD,点E是AB上方一点,MF平分∠AME,若点G恰好在MF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平分∠CNG,2∠E与∠G互余,求∠AME的大小.
(2)如图2,在
(1)的条件下,若点P是EM上一动点,PQ平分∠MPN,NH平分∠PNC,交AB于点H,PJ∥NH,当点P在线段EM上运动时,∠JPQ的度数是否改变?
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22.如图,点B、C在直线AD上,∠ABE=70°,BF平分∠DBE,CG∥BF,求∠DCG的度数.
23.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长方形纸片的两条对边上,如果∠MEF=90°,∠EMF=30°,AB∥CD,∠1=28°,求∠2的度数.
24.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30°,∠FEC=15°,求∠ACF的度数.
25.如图,BC⊥AC于点C,CD⊥AB于点D,BE∥CD.求证:
∠EBC=∠A.
26.课题学习:
平行线的“等角转化”功能.
阅读理解:
如图1,已知点A是BC外一点,连接AB,AC.
求∠BAC+∠B+∠C的度数.
(1)阅读并补充下面推理过程.
解:
过点A作ED∥BC,所以∠B= ,∠C= .
又因为∠EAB+∠BAC+∠DAC=180°.
所以∠B+∠BAC+∠C=180°.
解题反思:
从上面的推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具有“等角转化”的功能,将∠BAC,∠B,∠C“凑”在一起,得出角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方法运用:
(2)如图2,已知AB∥ED,求∠B+∠BCD+∠D的度数.
提示:
过点C作CF∥AB.
深化拓展:
(3)已知AB∥CD,点C在点D的右侧,∠ADC=70°,BE平分∠ABC,DE平分∠ADC,BE,D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点E在AB与CD两条平行线之间.
请从下面的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我选择 题.
A.如图3,点B在点A的左侧,若∠ABC=60°,则∠BED的度数为 °.
B.如图4,点B在点A的右侧,且AB<CD,AD<BC.若∠ABC=n°,则∠BED的度数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7.如图,已知BC∥GE、AF∥DE、∠1=50°.
(1)∠AFG= .
(2)若AQ平分∠FAC,交BC于点Q,且∠Q=15°,求∠ACQ的度数.
28.如图1,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
(1)猜想∠1、∠2、∠3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将折一次改为折二次,若∠1=40°,∠2=60°,∠3=70°,则∠4= .
(3)如图3,若改为折多次,直接写出∠1,∠2,∠3,…,∠2n﹣1,∠2n之间的数量关系:
.
2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CD∥AB,且∠1=70°,点E是AC边上的一点,且∠EFB=130°,∠2=20°.
(1)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CEF=70°,求∠ACB的度数.
30.如图,一块平面反光镜在∠AOB的边OA上,∠AOB=40°,在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由科学实验知道:
∠OQP=∠AQR,求∠QPB的度数.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直线MN与直线PQ相交于O,点A在射线OP上运动,点B在射线OM上运动.
(1)如图1,若∠AOB=80°,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
(2)如图2,若∠AOB=80°,已知AB不平行CD,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F= ;DE、CE又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CED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其大小为:
∠CED= .
(3)如图3,若∠AOB=90°,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E、F,则∠EAF= ;
(4)如图3,若∠AOB=90°,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则∠ABO的度数= .
2.如图,已知AB∥CD,BC∥DE,若∠A=20°,∠C=120°,求∠AED的度数.
3.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
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
4.已知AD∥BC,AB∥CD,E在线段BC延长线上,AE平分∠BAD.连接DE,若∠ADE=3∠CDE,∠AED=60°.
(1)求证:
∠ABC=∠ADC;
(2)求∠CDE的度数.
5.已知:
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DE∥AB,(已知)
∴∠2= .( )
(2)∵DE∥AB,(已知)
∴∠3= .( )
(3)∵DE∥AB(已知),
∴∠1+ =180°.( ).
6.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与l1,l2分别交于A,B两点,l4与l1,l2相交于C,D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探究1】如图1,当点P在A,B两点间滑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并说明理由;
(2)【应用】如图2,A点在B处北偏东32°方向,A点在C处的北偏西56°方向,应用探究1的结论求出∠BAC的度数.
(3)【探究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ACP,∠BDP,∠CP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7.一幅直角三角形叠放如图①所示,其中直角边AC与AE重合,斜边AB与AD在AC的同侧,现将含45°角的三角板ADE固定不动,含30°角的三角板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角a(0°<a<180°),使两块三角板至少有一组边平行.
(1)求图①中∠BAD的度数;
(2)请你在图②,③中各画一种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写出对应的a的度数和平行线段.
8.如图,已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