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746524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9.17KB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docx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
陆伟杰
桐乡技师学院(筹)
二0一五年十二月九日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
一、研究价值与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1
2.研究价值…………………………2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3
2.研究价值…………………………3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3
2.调查研究阶段……………………5
3.提出策略阶段……………………7
4.成果总结阶段……………………7
四、研究成效
1.形成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8
2.形成本校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8
3.提出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策略………………………………8
4.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9
5.提出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9
6.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10
7.调整和完善部分高技教学计划…10
五、成果推广及存在的问题
1.成果推广…………………………10
2.存在问题…………………………10
第二部分研究报告
一、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1.高技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12
2.高技毕业设计的举行形式…………14
3.高技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15
4.高技毕业设计的答辩策略…………17
5.高技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策略……20
二、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质量评价
体系
1.高技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模式……21
2.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24
三、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1.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规范的重要性…25
2.必须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规范……25
3.必须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规范………26
4.依据规范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27
四、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
1.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7
2.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实施策略
………………………………………28
五、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
1.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31
2.改革专业课课程教学模式…………32
3.倡导主动进行专业实践……………34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
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桐乡技师学院(筹)(执笔:
陆伟杰)
本文简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成果推广及存在问题,并对二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的毕业设计操作模式,形成了以多元化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
(1)技术工人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特别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工人。
但我国劳动力队伍虽然十分庞大,劳动力素质却不高,结构也很不合理,高级技工的数量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2)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嘉兴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基础与中心,其机电类产品的出口率占总出口
额的60%以上,各企业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纷纷采用高新设备与高新技术,因而对既能熟练操作设备,又能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设计的高级技工需求旺盛。
但常武地区高素质的高级技工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生产企业的需要。
(3)学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效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从原来以主要培养中级工为主,逐渐向以培养高级工方向发展,学校已被评为高级技工学校,正积极申办技师学院。
因此,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需作较大的调整,以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一定设计能力的高级技工为主。
而毕业设计(包括各种课程设计)既是高级工教学计划里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如何根据生产需要,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高效设计合理产品或工装要求的必需。
但从2007届二年制高级技工的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实践知识相对欠缺,对实际生产中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更是知之甚少,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不够理想,设计能力的欠缺,学生下厂后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后劲,就显得非常需要,非常迫切。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只在普通高校中进行,还没有发现在技工学校进行尝试,况且普通高校对此研究的重点是在理论层面,而在高级技工学校,其研究的重点是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重在实践。
因此,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设立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2.研究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成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有利于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富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专业发展等。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成功,将为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校的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课题预期目标:
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手摇式手机充电器设计》的设计流程和指导方法,并建立相关的毕业设计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今后本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提供参考价值和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往年我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及任务,并调查研究学生对这些设计的反响及掌握程度,研究其中的利弊。
(2)制定新的毕业设计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关于《手摇式手机充电器设计》毕业设计任务的制定和完善,并调查研究学生对该设计的兴趣及可行度。
(3)提高我校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探索和建构我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
3、课题研究方法:
主要涉及研究方法有:
实践研究学习、问卷调查、观察法与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设计评价机制完善等。
(1)实践研究法。
以先进的理论支撑研究。
我们准备通过购买、网上下载等方式搜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著作,组织课题组人员深入学习,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指导课题研究,使本课题能科学有效的实施。
(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
(3)观察法与个案研究法。
观察法是老师通过学生响应积极性,以及完成情况的观察,记录原始资料。
个案研究法,对可能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4)实验研究法。
将最后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总结归纳出来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今后我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并检验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人员及内容
本课题组负责人:
陆伟杰(二级实习指导教师):
①撰写课题开题报告,领导和管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全面负责;
②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
③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
邵勇(讲师):
①规划指导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②落实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陆峥杰(二级实习指导教师):
①组织指挥级班主任层面的人员配合课题组开展实验工作;
②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规划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③课题调研工作联系。
劳晓杰(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①规划指导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②落实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韩斌滨(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①制定部分课题实施策略;
②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成果提炼;
③负责落实各阶段的计划、总结;
(2)制定保障措施
建立了课题组工作制度,包括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网页管理制度、课题组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办法、研究活动制度等,并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一个月集中一次,讨论研究的内容,汇报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每个成员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研究体会;每年完成一至二篇研究论文(必须发表或获奖);每月更新一次课题的网页,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制定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目标:
形成能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及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提出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改革进行完善或改进的意见。
确定研究对象:
本校机械大类中,五年制高技的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与维修与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的在校生(含下厂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
从这三个专业的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中分别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
设计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研究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和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专业要求并进行分析,了解国内外文献,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第二阶段为调查研究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为提出策略阶段,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第四阶段:
成果总结阶段,对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实施效果监测:
一是即时性效果监测,即学生毕业设计完成之时的直接的、可显现的效果监测,如学生的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等;二是持续性效果监测,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即时结果转化为更好的工作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锻炼,能独立设计或改进企业的工装或设备,有具体的设计成果等。
2.调查研究阶段
(1)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我们分别对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企业、其他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共六方面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对在校学生和企业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见附件一、附件二)方式,对教师、领导、下厂学生和其他院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见附件三、附件四)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则采用整班被试的方式,访谈调查则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共计进行了7次:
本课题组对7个班级270多位学生进行了4次毕业设计后的调查(即时性效果调查);也利用学生回校及领取毕业证书的时机对下厂实习一年后的5个班200多位学生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即持续性效果监测);还利用学校召开“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的时机,对22位企业的老总、人事部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关于企业对高级技工设计能力需求及教师下厂挂职锻炼态度、要求等的调查;还对本校机械专业的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进行了不完全访谈,时间跨度达一年多,基本了解了学生毕业设计后的感受、想法及对毕业设计的意见与建议,也基本了解了企业对高级技工的专业要求与能力要求,还了解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原始资料与原始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五)。
(2)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活动
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
从开题至今,已进行了近20次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和探讨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进行探讨,同时,还将课题组成员收集的共计300多篇相关资料加以集中整理,下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与研究,并进行讨论。
收集的材料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毕业设计的模式,包括课题的选择、指导的方式方法,答辩的形式与内容,成绩的评定等;二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等;三是关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包括毕业设计的规范,评价体系等。
同时多次次聆听了专家对有关课题研究的精彩报告。
撰写了一定数量的学习笔记:
本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撰写了200多篇(平均每人20篇)课题研究学习笔记和40篇课题研究总结。
开设了研究课:
在学习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在不断地探索,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
本课题组成员在二年的时间里共开设了10堂公开课和研究课,包括5节市级公开课,6节校级公开课,并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进行指导和评价。
尝试了新的选题模式:
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改革了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一是改革了课题种类,由过去单一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课题改为减速器设计、夹具设计、液压设计三种设计课题,其中,减速机设计包括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蜗轮蜗杆减速机设计、圆锥齿轮减速机设计;夹具设计包括钻床夹具设计、铣床夹具设计、镗床夹具设计、车床夹具设计;液压设计包括专用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组合机床液压设计。
二是改革了课题来源,由原来全部由教师自己设计的模拟课题改为从企业生产实际中引进课题,以实现真题真做的目的。
三是尝试机电一体化设计,由原来的纯粹机械项目的设计改为机械和电子一起设计,以适应社会一专多能的需要及学生今后工作变化的需要。
四是改革了学生选题方式,由过去教师指定学生课题转变为教师推荐课题和学生自由选择课题相结合,实施了分层教学。
尝试了新的答辩形式:
针对指导教师只熟悉自己学生的设计课题,会打人情分的弊端,我们尝试进行交叉答辩,即自己指导的学生由其他指导教师进行答辩。
尝试了联合指导模式:
我们由过去指导教师只指导自己负责的学生,现尝试指导教师也指导其他教师负责的学生,以利充分利用教师的业务专长,同时,对指导教师进行设计指导前的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共同提高。
其次,我们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尝试进行校企联合指导。
尝试了建立答辩规范:
针对部分教师首次参加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经验和知识不足,我们尝试建立毕业设计答辩规范。
特别是针对答辩过程中需提出的问题的针对性,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答辩纲要及详细的问题,并把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基础性问题、中等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三大类,以适应不同知识和能力层次的学生。
建立了质量评价体系:
由于学校当时没有相关的毕业设计规范及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我们根据高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两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其他学校毕业设计的成功经验和相对成熟的毕业设计规范及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研讨,尝试建立初步的适合本校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规范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
主动进行了项目化教学:
本课题组成员结合毕业设计指导体会,尝试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进行改革。
许彩霞与秦剑英两位专业教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增删,并尝试项目化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与考试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有过去布置的抄写型的死作业改为设计性的活题目,由原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改为需综合考虑问题的开卷考试,贯彻了设计思想,力争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主动参加了多项培训:
通过毕业设计的指导,专业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才能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因此,专业教师开始自觉地参加包括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业务培训,包括CAD培训、CADCAM培训、数控车技师培训、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培训、钳工技师培训、普通车技师培训等,部分教师还利用暑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增加实践知识。
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针对本校大部分专业教师还不能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现状,课题组成员还利用课余和教研活动的时间,通过座谈的形式研讨了如何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寻找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提出策略阶段
本课题组通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在二年多毕业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借鉴了其他同类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并根据本校高技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校教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对本校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质量评价体系、执行规范进行了研究,从平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毕业设计的教学标准、专业教学计划、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毕业设计规范、质量评价体系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4.成果总结阶段
我们收集汇总了课题组成员的各项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次研讨和总结工作。
通过多次集体讨论与反复修改,形成了本课题的书面研究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成功之处,也找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措施,力争进一步完善本校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执行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使今后的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学校的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更加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两年多不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形成了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
通过调查和研究,本课题组针对高技教学的现状,在如何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上,提出了从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原则与策略。
2.形成了本校初步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并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初步形成了本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出了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策略。
3.提出了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策略
学生的设计能力仅靠一次毕业设计来提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在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且成果颇多。
4.推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经过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切感受到,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的职教理念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在课程整合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
5.提出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课题组成员通过毕业设计指导,普遍认为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真正指导好毕业设计,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专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从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途径。
6.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并且改革了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学生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学生得到了企业欢迎和肯定。
例如,12届的宋江磊同学下厂仅一年,就已经能独自承担模具零件的工艺设计和编程制造。
7.调整和完善了部分高技教学计划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折射出高技教学计划的不完善,因此,我们通过与教务部门的交流,对现行中技和高技中《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模具与数控技术》、《数控机床加工》三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以进一步体现高技的培养目标。
五、成果推广及存在问题
1.成果推广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作为学校今后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标准,且已经在实施,也可作为其他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
2.存在问题
(1)还需在提高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途经方面加强研究提高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本课题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全面和透彻,提出的途径也相对狭窄,今后还需进一步加以重点研究。
(2)还需在毕业设计具体指导的方法上加强研究尽管课题组在毕业设计的方法指导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在具体毕业设计指导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还过于肤浅,还需从理论高度(包括在心理学、职业素养培养等角度)继续加强研究。
(3)还需继续完善毕业设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虽然形成了初步的毕业设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有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且学校在不断向前发展,学生、企业、社会需求的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尚需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4)还需加强课程改革的力度本课题组成员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尝试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但仅靠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还很不够,还需在本校大范围推广,以取得大面积丰收。
第二部分研究报告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
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必须以多元化评价为主要方式,必须运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强化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的实效。
一、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1.高技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
课题选择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其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但目前高技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存在着与职教理念相悖、与教学目标不符、与生产实际相左、与学生能力脱节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针对高技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选题。
(1)课题选择原则:
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坚持就业为导向,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顺利就业,着眼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
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即既要以科学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又要考虑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基础条件;二是综合性原则,即要尽可能覆盖学生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三是差异性原则,即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能力高低分配课题;四是可行性原则,即要与学生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全面考虑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量力而行;五是实用性原则,即应当面向实际经济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做到真题真做;六是创新性原则,即所选课题是别人没有解决的、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者已经解决但可以采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免重复或者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结果、就业趋向及就业(实习)岗位自主命题。
自主命题的过程也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比教师分配课题具有更大的价值,使毕业设计真正与社会需求接轨。
(2)课题选择策略
及时更新职教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并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
毕业设计作为高技学生在校最后进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还是实际操作,必然不能脱离企业生产实际,不能脱离学生的就业岗位,更不能关起门来搞设计。
所以,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应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切实满足教学要求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知识方面,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深化理论,拓宽知识,延伸技能;二是能力方面,能正确运用各种资料和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图纸绘制、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素质方面,能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并善于与他人合作。
因此,课题选择必须并尽可能覆盖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贴近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满足专业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要求,以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合理选择课题类型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教学模拟型课题。
即为满足教学目的,根据本专业要求,假设或模拟一些技术参数而设置的题目,也可以是从厂矿企事业单位正在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班学生毕业设计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院校 机电 专业 高技班 学生 毕业设计 个案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