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实施性施组.docx
- 文档编号:27746032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1.99KB
九寨实施性施组.docx
《九寨实施性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寨实施性施组.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寨实施性施组
省道301线九寨沟县段改建工程LM2合同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以下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以及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1.省道301线九寨沟青龙桥至双河段改建工程及九寨沟县城至黄土梁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版)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现场实际考察,本项目工程任务、质量及工期要求
10.根据施工当地天气情况,地质资料
11.本公司机械设备、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等具体情况
第二部分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为公路改建工程。
青龙桥至双河段是连接甘肃省文县、九寨沟县的重要交通要道,是阿坝州二级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段路线起点(K0+000)位于省道301线青龙桥与甘肃省文县交界处,沿白水河而上经回龙乡过郭圆乡最终到达终点双河镇(K15+844.294),全长15.844公里。
九寨沟县城至黄土梁段是九环线东半环的一部分,是5.12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重要应急通道,也是四川省路网建设的项目之一。
该段路线起点位于九寨沟县城,沿白水河由北向南过经双河乡、郭家磨、上甘座、下甘座,沿勿角沟上行,沿途经过罗依乡、马家至勿角林场。
再从勿角林场沿山坡上行至项目止点黄土梁与平武县交界处,路线长60.816公里。
九寨沟县城过境段路线长4.581公里,总长65.397公里。
我段负责K0+000~K9+280段的施工。
(二).气象、水文
1.气象
九寨沟县年平均温度12.7ºC,正常年份降水量552.9毫米,日照1637.5小时。
全县气候垂直差异大,西北寒冷,东南较暖和。
特点是:
(1)、低温、高寒,热量不足。
九寨沟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高寒山区,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分明。
县城全年平均气温为5.7ºC,3-4月以后,平均气温在6.5ºC以上,5-7月平均气温在10ºC以上。
(2)、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为1827.5小时。
(3)、干雨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水量727.7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
(4)、气温较差和日较差大。
冬季长而严寒,春夏季短而低温,气温年较差大,年较差达33.8ºC。
又由于海拔高,具有日温差大的特点,日温差在10.1ºC-23.1ºC之间。
2.水文
水系属嘉陵江西源白龙江一级支流白水江的发源地,自西向东出县境内在甘肃省文县碧口流入白龙江。
它和上源的黑河及主要支流白河、汤珠河构成九寨沟水系,流量丰沛、落差较大,水利资源丰富。
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
(三).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路线走向大致由北往南,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北段,境内地形较为复杂。
地貌以高山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坝,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路线属于越岭线和沿河线,山势起伏较大,地势陡峻。
2.地质构造
本项目区地处岷江山山脉北段,在九寨沟复背斜上,其西、北、南三面均有明显断裂带,构造复杂,属第四纪以来显著活动地区和西部地槽区。
(四).主要工程数量
项目名称
单位
LM2合同段
路
面
工
程
底基层
m2
230270
基层
m2
230270
透层
m2
231619
粘层
m2
231619
稀浆下封层
m2
23027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F
m2
231619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m2
231619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根据本合同段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设置项目经理部一个,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
经理部下设“五科二室”(即工程科、质检科、安保科、机材科、财务科、试验室及办公室),各按其岗位职责协调、高效地完成日常生产及管理工作。
经理部下设一个水稳拌和场、一个沥青混凝土拌和场、一个防排水施工队,负责完成经理部下达的施工任务。
(二).施工总体布置及任务划分
1、项目经理部设在县城至双河段K4+500右侧,九寨沟县肉制品加工厂内,负责全段内所有生产项目的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
2、水稳拌和场设在青龙桥至双河段K14+500右侧,负责全段内级配碎石底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
3、沥青混凝土拌和场设在青龙桥至双河段K7+100右侧,负责全段内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及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施工。
4、防排水施工队设在青龙桥至双河段K0+000左侧,负责全段的路沿石预制、防排水工程的施工。
经理部、拌和场和作业队伍的办公及住房采用租用当地公(民)房及修建临时房屋相结合的原则解决。
(三).资源配置
1、人员配置
为优质按期完成本项目所有的工程任务,我公司为本合同段配备各类精兵良将,生产能手及技术骨干115人,其中经理部21人(项目经理1名、项目总工程师1名、各职能处室及后勤19名),水稳拌和场及沥青混凝土拌和场共计94人。
人员构成为:
行政管理人员5人,机务及材料管理人员8人,机驾人员35人,机械修理人员9人,后勤人员7人,生产能手、技术工人30人,其余辅助人员及临时用工则就近雇用或自带足够的合同工,其数量随生产需要而定。
2、设备配置
为提高生产效率,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目工程,本项目配备大量的精良设备,具体配置详见后附:
《主要施工机械表》及《主要材料试验、工程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3.水电、交通、通讯
生产用水从沿线河流中采取,生活用水引用当地自来水和当地井水或自选打井取水。
施工及生活用电主要依靠搭接当地电网,并自带足够的发电机组备用。
经理部安装电话三部,项目人员均配备手机一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各施工队的负责人均保证24小时不关机,以保证与业主及监理及当地有关部门及各施工队之间的联系畅通无阻。
4.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前期测量队进场,进行全线贯通测量,加密水准,导线点,闭合后以便进行现场施工放样。
其余人员和主要设备根据需要依次陆续全部进场,做好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人员、设备及材料到场均采用飞机、火车及汽车运输。
(四).拌和场地安排
1.施工便道
(1)在整个施工期内,对施工便道加强养护,保证施工车辆通过时不发生软弹、松散等病害,同时防止扬尘。
(2)当工程结束时,将施工便道恢复到以前原有状态,并达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3)设计、修建和养护从已有道路通往现场的施工便道。
2.冷、热拌合场建设
在青龙桥至双河段K7+100右侧修建热拌场、K14+500右侧修建冷拌场,占地共约25亩,包括办公和生活用地,仓库与料场、拌合场地、工地试验室及临时道路用地和碎石场等。
拌合场建设应满足三通一平,并建立一个运料车的循环清洗系统,以保持路面的清洁。
整个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冷拌用20cm的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进行硬化,热拌场用20cm厚的砂砾垫层+20cm的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进行硬化。
并完善排水设施,场地硬化后中间高四周低,利于雨水向场外排出,四周设排水暗沟,并确保排水不至于形成集中冲刷而损毁附近的农林经济作物和其它构筑物等。
在碎石材料堆放地修建隔离墙,各种集料按规格隔离堆放。
并用彩条布进行覆盖,细集料堆放地设置足以覆盖所堆放材料的钢架天棚,避免沙尘污染。
拌和场布置见后附《拌和场布置图》。
(五).施工进度计划
本项目工期为4个月,工期紧,任务重,因此根据本公司施工能力、施工特点,安排一个水泥稳定拌和场、一个沥青混凝土拌和场及一个防排水施工队。
并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力资源以保证按质量、按进度优质完成本合同。
1.施工准备2009.05.15~2009.06.30
2.路面底基层2009.06.30~2009.07.31
3.路面基层2009.07.10~2007.8.25
4.路面面层2009.08.10~2009.09.10
5.交通安全设施2007.08.20~2007.09.15
6.其它及附属工程2007.08.01~2007.09.17
第四部分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要求和工程特点,我们选拔精明强干的项目负责人,选聘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各类业务、技术人员,选择精干的施工队伍,建立有效的施工组织机构,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项工程的施工任务,确保顺利完成S301青龙桥至九寨沟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LM2合同段的建设。
(一).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17cm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工程数量为230270.48m2。
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集中厂拌,其施工要点如下:
1、准备工作
施工前对路基表面进行清理,路基表面应平整、结实并具有规定的路拱,遇有局部发软或松散的表层将其剔除,然后填以混合料并压实。
对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以满足工程需要。
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相对密度、石料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含量和硫酸含量等各项技术指标试验以及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及参加试验。
根据设计的配合比确定最大干密、最佳含水量,并根据设计配合比确定生产配合比,以指导施工。
3、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可按以下工序进行:
(1)铺筑实验路
选定长约500米的路段进行实验路铺筑,确定拌和设备的实际生产力、碾压遍数、含水量控制措施、松铺系数、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备等。
实验路完成后,及时整理出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2)测量放样
用全站仪放线,确定底基层摊铺宽度及边缘线;然后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3-0.5m设指示桩。
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标记标出级配碎石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并依据边缘线、松铺厚度及标高,布设摊铺定位线、以及布料密度,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混合料的生产
混合料的生产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集中厂拌,上料采用装载机上料。
首先,拌和设备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调试,以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准备,再用调试好的拌和设备拌制混合料,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
厂拌混合料随时进行筛分、含水量试验,以指导施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拌和时,必须掌握:
A、洒水均匀;B、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离析,并设专人负责控制超粒径现象;C、含水量均匀且略大于最佳值,以保证混合摊平碾压时的含水量能接近最佳值。
(4)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
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运输车,运输时注意装载均匀,运至施工现场按布料密度控制布料,布料必须均匀。
运输车辆的数量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及摊铺设备的摊铺能力配备。
(5)摊铺和整形
级配碎石底基层摊铺时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
由于路幅较宽,将料卸成两行,用平地机将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并设专人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消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料,补以新的均匀料。
料拌和均匀后,即可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型。
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轮胎压路机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和压路机按前述方法进行整型和碾压。
对于局部低洼处,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和的料进行找补整平。
每次整型均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整型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配合人工消除粗细集料窝。
摊铺时,料的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6)压实
整型后,当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即可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开始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碾压6-8遍。
主要使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
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同时,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层水蒸发得快,则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严禁洒大水碾压,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则及时翻开,加适量的新料。
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终平要仔细进行,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铺筑上层时处理。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做到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重新拌和,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
施工中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的处理:
在已碾压完成的底基层末端,沿底基层挖一条横贯全路宽的长约30cm的槽,直挖到路基顶面。
此槽与路中心线垂直,且靠底基层的一面切成垂直面。
槽内放一根与压实厚度等厚的方木,方木的另一侧用素土回填至3-5cm长,然后进行整型和碾压。
第二天,邻接的作业段拌和结束后,除去方木,用料回填,靠近方木未拌和的一小段,用人工进行补充拌和。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断交通,避免纵向接缝。
(7)养生及验收
采用洒水养生法,始终保持表面潮湿或湿润,养生期不少于7天,在施工和养生期间,无条件地中断交通。
养生结束后,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评标准对接收路段的各项工程技术、质量指标逐一检查,包括压实度、高程、横坡、宽度、厚度、弯沉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若出现不合格项目,应对不合格段落进行处治,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并写出下一道工序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工程数量为230270.46m2,分两层摊铺。
1、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理,使表面清洁,无任何松散石料,将作业面洒水湿润。
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对下结构层的高程、平整度等控制指标检查。
遇有局部发软或松散的表层应将其剔除,然后填以混合料并压实,对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以满足工程需要。
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试验、石料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含量等各项技术指标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有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
根据设计的配合比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水泥剂量。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水泥稳定碎石的早期裂缝(主要是干缩裂缝)问题,组成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减少灰计量;
(2)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材料特性,各种材料的组成比例,应符合的级配要求,又不致使进场材料与配合比比例差异太大;
(3)材料级配应是连续级配,不得采用间断级配,不得从一个筛级低限变到相邻筛级的高限。
(4)配合比设计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3、施工水泥稳定基层按以下工序进行
(1)铺筑试验路
选定长约400米的路段进行实验路铺筑。
铺筑试验路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设计配合比的可行性,各种机械设备、人员的合理配置,确定松铺系数、碾压方法等。
试验路铺筑完成后,按设计图纸和质量评定标准要求进行压实度、平整度、厚度、高程等各项指标的检验。
完成试验路情况报告,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2)测量放样
用全站仪每10米准确放出路线中桩及边桩,并做好标志、加以保护。
在摊铺宽度两侧各30cm设置导线桩,敷设钢丝导线;导线桩应稳固,钢丝导线应张紧,不得松弛;对敷设的导线每10米进行水平测量,测量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3)混合料的生产
采用装载机装料,混合料的生产采用稳定土拌和楼集中厂拌的方法。
拌和楼的生产能力是500t/h。
首先,拌和楼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标定和调试,确定拌和楼电子称、皮带轮转速控制水泥剂量及各规格料用量。
再用调试好的拌和楼拌制混合料,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应均匀分布,无离析、结块等现象。
厂拌混合料应随时进行筛分、含水量和水泥用量试验,以指导施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
拌成的混合料从出料至成型不能超过4h。
集中拌和时,必须掌握下列各个要点:
①后场设专人负责控制超粒径现象;②配料要准确,拌和参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③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能接近最佳值;④拌和要均匀。
混合料拌制质量的好坏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室人员必须严格按修正后的电机转速进行配料,各料斗上必须有专人辅助,确保各料斗出口不堵塞,做到各种材料下斗准确。
若遇缺料,皮带跑边,打滑等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机。
同时试验室试验人员应对混合料随机取样,用EDTA滴定法测定有效含量,并与设计比较。
拌制合格的混合料应是含水量合适,无离析现象,不合格的混合料严禁出厂。
(4)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拌和完成后,用自卸车尽快运送到摊铺现场。
运输车辆的数量应根据拌和站生产能力及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备,尽量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2~3辆自卸汽车。
运输时注意装载均匀,及时运至施工现场;当摊铺现场距离拌和厂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加以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5)摊铺
采用德国产ABG525型摊铺机摊铺,两侧由钢丝引导纵断高程。
摊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起始摊铺厚度的确定:
在摊铺前,将事先准备好厚度等于设计松铺厚度的木块垫在熨平板下面,调整摊铺机起始工作仰角,在摊铺过程中经常检测摊铺的平整度和标高,并随时手动调整,使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b、找平装置的运用:
将传感器的接触件置于测量完成后的钢丝导线上,并调节基准高度以保证摊铺层达到松铺设计高程。
在摊铺过程中用水平尺及钢尺跟踪测量,以确标高、平整度符合要求。
c、摊铺机行驶速度的确定:
根据拌和楼及运输车辆的能力,经计算确定摊铺速度,一般为3-6m/min。
摊铺速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能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并使摊铺室内料堆高度平齐或略高于螺旋摊铺器的轴心线。
d、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该铲除,并用新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填补。
e、在纵坡较大的路段上铺筑,由于重车倒车时惯性较大,有的司机刹车不及时,会使料车推撞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
因此安排技术好的驾驶员操作并派专人指挥倒车,控制倒车速度,尽量不使料车推撞摊铺机。
(6)碾压
混合料自加水拌和至碾压完成,应在2-3小时之内完成,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应及时碾压。
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在开始碾压时用压路机静压1遍,然后YZ18型压路机振压4遍,最后用XP261轮胎压路机静压2遍。
具体碾压遍数应以试验路确定的为准。
碾压完成后应及时检测压实度,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补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轮迹。
碾压的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水泥)或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正在碾压和已完成的路段上严禁压路机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7)横向施工缝处理
每工作日完成摊铺后,用人工将横缝补齐,在碾压完成后检查平整度、标高,对不符合要求处剔除,使横缝呈垂直于路面的断面。
在第二天摊铺时,在熨平板下垫一薄膜木板,木板厚度等于预压的压实量;在碾压时应横向每压一遍沿新铺层方向移动30-50cm碾压,直至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直到符合密实度和平整度要求。
4、养护
基层摊铺碾压密实后应及时养护,采用洒水车洒水养护,以保持其表面湿润为度,养护不宜少于7天。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以确保稳定料强度的形成。
不能封闭时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将车速控制在30km/h以内,由于通行重型车辆造成的损坏非常危险,会明显降低材料最终强度,因此绝对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5、开放交通
基层养护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开放交通,未经批准除养护车辆限速行驶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
6、交工验收
养生期结束后,马上进行各项检测,各种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成品检查项目中的压实度、厚度、宽度、高程、横坡应在碾压成型后的第二天即可进行;试件强度在施工后第七天检测,弯沉值宜在成型后半个月以上检测。
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请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喷洒透层沥青,着手沥青砼面层的施工,避免基层因长期曝晒形成干缩裂缝而进一步形成反射裂缝。
(三).透层、封层、粘层的施工案及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透层工程数量为231619.06m2;粘层工程数量为231619.06m2;封层工程数量为230270.46m2。
1、材料的选择、试验
透层、封层、粘层均采用乳化沥青,材料在使用之前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2、透层的施工
(1)、准备工作
在洒沥青前用强力清扫车彻底清除基层表面杂物,用空压机吹净表面尘土,同时辅以人工铲除杂物,保证工作面整洁无尘埃。
在未得到监理工程批准前不得喷洒沥青材料。
(2)施工按以下工序进行
a、沥青用量根据粘结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9.1节表9.1.4表中的要求。
b、采用电脑控制沥青洒布车一次性喷洒均匀,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速度和喷洒量,保持整个洒布宽度喷洒均匀。
在路缘石侧面用刷子进行人工涂刷。
c、保证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时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作必要的适当碾压。
d、气候条件
洒布沥青材料的气温不低于10℃,风速适度。
浓雾或下雨路面潮湿时不施工。
(3)养护
喷洒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它车辆、行人通过。
透层沥青洒布后待破乳、水份蒸发完后紧接铺筑沥青层。
(4)质量标准
严格控制沥青洒布量与均匀性,并按《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要求和方法检测洒布量,每次检测不少于3处。
3、下封层的施工
a、待透层沥青凝结不粘轮胎,即可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乳化沥青,进行稀浆封层下封层施工。
b、每段乳化沥青喷洒后,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撒布集料,数量为(5-8)m3/1000m2。
集料撒布全部在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完成。
c、集料撒布后即用双钢轮压路机均匀碾压3遍,每次碾压重叠1/3轮宽,碾压要求两侧到边,确保有效压料宽度。
碾压顺序由路肩侧到路中心依次碾压。
d、洒布沥青和撒布集料应做到均匀,并用总量校核施工用量。
e、稀浆封层下封层在正式施工前应按以上要求做好试验路段,质量检查合格后,写好试验路段总结,经批准后才能正式施工。
4、粘层的施工
a、沥青路面下面层与上面层之间均应喷洒粘层沥青。
b、各面层之间粘层沥青喷洒数量折算成纯沥青为0.2~0.3kg/m2,未施工防水层的桥面、通道表面和搭板表面喷洒数量折算成纯沥青为0.4~0.5kg/m2。
c、采用全自动沥青洒布车喷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计量设施,确保均匀地按规定数量实施喷洒。
d、为防止粘层沥青发生糕点轮现象,沥青面层上的粘层沥青应在面层施工2-4天前洒布,确保乳化沥青破乳完成后再行施工。
在此期间做好交通管制,禁止任何车辆行驶。
e、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施 性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