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考研心得.docx
- 文档编号:27744058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91KB
吉大考研心得.docx
《吉大考研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大考研心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大考研心得
可能我和吉林大学有很大的缘分,高考的时候为了避免发挥失误,我降了个档次,没有报本省的吉林大学,而是去了一个全国10多名的学校。
经历了本科四年的经验教训,成长了一些。
那个学校的牛人太多了,无论我怎么追赶都只能是个中等生,使得自己自暴自弃。
大四的时候寝室的兄弟们一共8个5个考研。
看着流行我也参加了。
但是我根本就没怎么想考。
结果也可想而知。
当时也没怎么在乎。
等到后来毕业前夕的时候大家都有着理想的归宿,看他们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又唤起我好强的个性。
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
人要证明自己才行,不能让人给看扁了。
打顶主意后我回到了长春。
一心一意的准备复习。
下面我说下我的安排。
我是3月份重新开始看同济版的数学书的每道习题加上练习册我都认真的练过一共用了3个月,这段时间大家千万别着急,基础很重要。
上来先看复习全书的也有,但是大部分的人应该先从基础开始。
7月份我回长春找房子,找自习的地方。
在家呆了10天,就开始复习。
由于当时的数学书还有点没有结束,有个考浙江大学的就看看我的书说太慢了。
我自己知道是慢是快。
所以我不在乎他说什么,我有我主张。
等到8月份结束的时候我的李的复习全书已经全部结束。
而英语由于我的英语比较放心,所以都是随便看看单词。
而政治我开始背任一。
9月份的时候李的书进行第2遍,英语开始专项训练,同时仍然看单词。
政治在月底完成第一遍背诵。
这个月份吉林大学开学,所以学校里比较热闹,但是越是热闹越要记得这与自己无关,看西洋镜只会害了自己。
一般来说10月份11月份是考研最难熬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高原”效应,很多人都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
适当的放松自己可以,但是过于放松就会前功尽弃,同时要明白角色的迅速转换。
比如说我这个时候会出现看不进去书的时候,那么我就会去地质宫上面的机房去狠狠的放肆下,看看电影是最好,然后查下论坛有啥新消息。
但是最忌讳打游戏。
因为很多人玩了就还想玩,导致复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同时玩几个小时就可以了,那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头疼,下楼接着看书,很多人会问那么有状态看书吗?
别人不敢说,我可敢说有,为什么?
简单啊,因为我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应该加倍认真努力追回。
不是全部适合哦。
说说计划吧,10月份的时候我把李系列中的400题做了2遍。
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最难啃的书,浪费了我足足3个星期。
接着又把李的历年真题给开始做了,英语的分各个专项,阅读后来我是能控制3个以内才做下个专项,翻译我没做过专项(比较自信),而作文则是我比较看重的。
我有个专门连作文的书,上面的内容我全部是先写再对范文,再抄范文,分析,结合范文重新生成作文。
而10月份的时候我已经把任一背第2遍了。
开始做任二,同时加开专业课。
看书练书上的习题。
11月的时候李的真题已经结束,任二完成,任一背了第三遍,开任三。
(这个时候的任一背起来最多就需要一周)这个月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同时重点移到专业课上面。
在这个月里我看了3遍专业课的书,同时练习了三本专业习题册,分别是哈工,国科,中南三个出版社出的。
11月底的时候基本要完成下列目标。
政治:
任一3遍以上,任二做完就可以(任二印刷错误多,不用太认真),准备开始任三。
数学:
李的系列每本书除了最后冲刺全部都得2遍以上。
英语:
单词背了6遍,第一次考的时候我已经把星火的全部都背下来了,单词意思的排列顺序都记得,所以我挑了本比较多的书开始背。
专项全部完成,论文的套路能够灵活运用。
阅读错误保持3个左右。
等待做真题。
专业课:
至少书3遍,练习册2遍以上,我做了4遍。
同时调整心态,如果你认真的完成了上述要求,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应该是平静而又激烈的。
毕竟大战的准备已经完成80%,但是又害怕自己会失误,遗憾终身。
12月份应该是最为简单,主要要完成的是任最后三套,李的考前冲刺,龚冬宝的试卷。
英语的历年真题。
专业课的历年试卷。
同时这个时候各种的冲刺资料例如20天20题出来了,我建议看看可以,如果你前期的基础不好背也是很必要的,但是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以狠背的。
任系列里见到过差不多的东西。
1月份,这个简单的说就是不断的测试,改进,测试,改进,测试,改进。
不断找自己底线。
冲击自己的心理防线。
保持到考前1天就不要再测试了,应该开始系统的回想知识树。
完全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对自己考的时候还是很有记忆的,我是在长春78中考的,由于去的晚了,没有旅店住,只有在家每天订车去。
不过还好,再困难都能克服。
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答政治的时候我反复的比较了最后选做题,当时我两道都会答,但是为了保证不失误,我是反复衡量自己的把握拿分点,才选择答题的。
而英语,很多人都是上来就用摸版,这个是错误的,我的建议是活用,我当时用了三个摸版磨合成的一个摸版,很管用。
而数学也是我最伤心的,发挥完全失常。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现在想想都想笑,才知道有惊无险)专业课,我是数着分答题,错误的是那些我都知道,而且有道题出的不严谨,我按可能的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
这个时候一定有人说,你这么写那一定考的很好了。
我告诉你吧,考的不好,而且很不好,没有拿到预计的公费,但是我出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今年肯定能上,至于能不能上我理想的学校就不知道了。
不过,既然奋斗过了,就不要后悔。
人嘛,有目标活的就充实。
注:
我是考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
专业课的复习主要就是每 个细节都要抠到至少两遍,练习册也一样,从第三遍开始抠重点章节。
如果不知道那里是重点,主要在练习册上的讲解中会有具体的介绍。
要充分用你手上的参考书,同时对于历年试卷先研究,然后总结,再研究每个题出题点,重点很快就能总结出来,剩下的就在于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了
材料力学
考研早已落下了帷幕,很幸运我已被吉大机械拟录取。
今年材料力学考了122,不高。
一年多以来从论坛得到了很多帮助,那么我也有必要写点什么回报坛子。
主要就材力谈谈。
我觉得这门课不算很难,但绝对不容易,如果你想考高分(120+),还是要扎实基础,毕竟吉大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90分啊。
教材我用的是聂毓琴和孟广伟老师主编的《材料力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我本科学的是刘洪文的材力第四版。
我个人意见还是看前者好些,但也没啥特别大的区别,核心理论知识都是相通的。
这本书有15章外加一个附录,共458页,其中实验应力分析和塑性变形这两章是不要求的。
课后习题共310道,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做完,考试时你就知道重要性了。
我自己大概做了280,90道吧,我觉得题型非常全,有助于拓展思路。
这是第一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教材最好看3遍,至少两遍。
每章的例题也要看,因为很有可能就出与其相关的。
过了这一阶段,就要看历年辅导班讲义了,如果你能弄到的话。
今年我看了强化班和冲刺班的讲义,一个76页一个20多页吧,A4打印的。
这个价值比较高了,出题思路解题方法套路啥的都比较清晰,把这个弄完自信心会大大提高。
如果遇到不会的或是不理解的,可以反过头去看教材,绝对不能不求甚解,搞学问是不能夹生饭的。
宁可少做点题,也要把基本的原理定义记牢!
这是第二阶段。
最后,就是传说中的真题了。
我比较反对“唯真题论”,今年就是一个明证。
很多同学偏听偏信,就把历年真题做了几遍,成绩却并不理想,为什么?
因为出题老师也不是傻子,肯定考虑到了这点。
今年题风大变,但对于平时基础扎实的同学,影响不大,反倒是有侥幸心理的折戟沉沙。
所以奉劝一句,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真题我只做了10到03的,一遍,所以也没什么好的经验,但要卡时间做。
我自己是把4张A4纸装订起来,工工整整的写,包括圆规尺子啥的,尽量做到详细,工整。
这是第三阶段。
总结。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毅力战。
不要总是去想结果。
很多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往往过程做得好才会有好结果。
心态平和了是第一步。
比如我吧,开始时也曾幻想过考上后的喜悦,但后来啥感觉都没有了,就知道每一天自习,非常的充实和快乐。
对于那个辅导班的讲义,如果实在搞不到也不要懊恼,但是教材一定要弄到好好做,尤其是课后习题。
真题也必须做,熟悉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掌握好布局(今年吉大的答题纸没格子,就是白纸,要合理分配每个题的布局)。
最后关于心态调整。
最后时你可能感觉什么都不会都忘了,不要慌这是正常现象。
我考前几天做真题好多不会,都有点慌了,最后就是平静地去考试而已,没什么。
时间上,最后现在就开始看书,反正我是去年5月开始复习的。
早总比晚好。
就简单这么多吧,本人才疏学浅只会这么点。
好好复习,有缘的话相会在南岭考研早已落下了帷幕,很幸运我已被吉大机械拟录取。
今年材料力学考了122,不高。
一年多以来从论坛得到了很多帮助,那么我也有必要写点什么回报坛子。
主要就材力谈谈。
我觉得这门课不算很难,但绝对不容易,如果你想考高分(120+),还是要扎实基础,毕竟吉大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90分啊。
教材我用的是聂毓琴和孟广伟老师主编的《材料力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我本科学的是刘洪文的材力第四版。
我个人意见还是看前者好些,但也没啥特别大的区别,核心理论知识都是相通的。
这本书有15章外加一个附录,共458页,其中实验应力分析和塑性变形这两章是不要求的。
课后习题共310道,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做完,考试时你就知道重要性了。
我自己大概做了280,90道吧,我觉得题型非常全,有助于拓展思路。
这是第一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教材最好看3遍,至少两遍。
每章的例题也要看,因为很有可能就出与其相关的。
过了这一阶段,就要看历年辅导班讲义了,如果你能弄到的话。
今年我看了强化班和冲刺班的讲义,一个76页一个20多页吧,A4打印的。
这个价值比较高了,出题思路解题方法套路啥的都比较清晰,把这个弄完自信心会大大提高。
如果遇到不会的或是不理解的,可以反过头去看教材,绝对不能不求甚解,搞学问是不能夹生饭的。
宁可少做点题,也要把基本的原理定义记牢!
这是第二阶段。
最后,就是传说中的真题了。
我比较反对“唯真题论”,今年就是一个明证。
很多同学偏听偏信,就把历年真题做了几遍,成绩却并不理想,为什么?
因为出题老师也不是傻子,肯定考虑到了这点。
今年题风大变,但对于平时基础扎实的同学,影响不大,反倒是有侥幸心理的折戟沉沙。
所以奉劝一句,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真题我只做了10到03的,一遍,所以也没什么好的经验,但要卡时间做。
我自己是把4张A4纸装订起来,工工整整的写,包括圆规尺子啥的,尽量做到详细,工整。
这是第三阶段。
总结。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毅力战。
不要总是去想结果。
很多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往往过程做得好才会有好结果。
心态平和了是第一步。
比如我吧,开始时也曾幻想过考上后的喜悦,但后来啥感觉都没有了,就知道每一天自习,非常的充实和快乐。
对于那个辅导班的讲义,如果实在搞不到也不要懊恼,但是教材一定要弄到好好做,尤其是课后习题。
真题也必须做,熟悉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掌握好布局(今年吉大的答题纸没格子,就是白纸,要合理分配每个题的布局)。
最后关于心态调整。
最后时你可能感觉什么都不会都忘了,不要慌这是正常现象。
我考前几天做真题好多不会,都有点慌了,最后就是平静地去考试而已,没什么。
时间上,最后现在就开始看书,反正我是去年5月开始复习的。
早总比晚好。
就简单这么多吧,本人才疏学浅只会这么点。
好好复习,有缘的话相会在南岭
手里还有去年用的材料力学课本,材料力学(第二版),聂毓琴,孟广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还有对应的这本书的课后习题答案一本(A4纸版)有需要的联系QQ:
295156211大纲重点若能帮到大家,不胜荣幸,
第1章绪论(不重要,有可能考问答题)
1.1材料力学的任务
1.2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1.3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1.4变形与应变的概念
1.5构件的分类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2章轴向拉伸和压缩(简单看看不重要)
2.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实例
2.2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2.4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5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强度条件
2.6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2.7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弹性变形能
2.8杆件拉伸、压缩的超静定问题
2.9应力集中的概念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3章扭转和剪切
3.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3.3薄壁圆筒的扭转纯剪切
3.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
3.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
3.6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3.7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不看)
3.8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9密圈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不看)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4章弯曲内力(大题15分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4.1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4.2梁的支座及载荷的简化
4.3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4.4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5分布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问的关系及其应用
4.6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4.7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弯曲内力(不看)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弯曲强度(重点不单独考大题)
5.1纯弯曲及其变形
5.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3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5.4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5.5纯弯曲理论对某些问题的扩充(不看)
5.6弯曲中心(不看)
5.7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弯曲变形(不重点可用后面能量法求解)
6.1概述
6.2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刚度条件
6.3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6.4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6.5提高梁弯曲刚度的主要措施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7章应力及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大题15分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7.1概述
7.2应力状态的概念
7.3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7.4三向应力状态分析
7.5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
7.6广义胡克定律
7.7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
7.8强度理论概述
7.9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7.10莫尔强度理论和双切应力强度理论简介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8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大题15分左右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8.1概述
8.2斜弯曲(两向弯曲)
8.3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扭转与其他变形的组合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9章实验应力分析(不考)
9.1概述
9.2电测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9.3测量电桥的接法及其应用
9.4二向应力状态主方向已知时的应力测定
9.5二向应力状态主方向未知时的应力测定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能量法(大题20分左右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10.1概述
10.2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10.3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
10.4计算莫尔积分的图形互乘法
10.5卡氏(Castigliano)定理
10.6互等定理
10.7虚功原理(可以不看也可以看看)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超静定结构(大题15分左右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11.1概述
11.2力法解超静定的基本步骤
11.3变形比较法
11.4力法正则方程
11.5对称性在分析超静定问题中的应用
11.6多跨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不考)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动载荷(大题15分左右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12.1概述
12.2构件有加速度时的动应力计算
12.3构件受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
12.4冲击韧度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交变应力(可能考,也可能不考,不难,建议看看)
13.1概述
13.2交变应力的有关参数
13.3材料的持久极限
13.4构件的持久极限
13.5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3.6持久极限曲线及其简化
13.7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3.8弯扭组合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3.9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4章压杆稳定(大题20分左右第一题画图重点不解释)
14.1稳定的概念
14.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4.3临界应力总图
14.4压杆的稳定校核
14.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分析思考题
习题
第15章杆件的塑性变形(不考)
15.1概述
15.2拉伸和压缩杆系的塑性分析
15.3圆轴的塑性扭转
15.4梁在塑性弯曲下的强度
分析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A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一定要看)
A.1静矩和形心
A.2惯性矩和惯性积
A.3平行移轴公式
A.4转轴公式与主惯性矩
数学一
以前说过,等空下来写篇经验来告诉大家,现在来履行对大家的承诺了。
我也了解到你们14届考研将面临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对于工科学子来说,得数学得天下,这话不错的,差距可以拉开60分甚至更多。
下面我来先说下自己复习经验,仅供参考,我是去年4月2号开始看书的,那时候目标就是数学必须上140,由于我们那时满课,所以只有晚上有时间,周末我爱玩,所以也就下午晚上看看,就这样每天晚上2个半小时,2个小时数学,半小时英语单词,到了中旬,数学上看完了,再到4月底,数学下看完了,我知道自己任务算是基本完成了,我比较懒,所以教材后面题目也没做。
对于一些十分复杂的证明并未认真看,了解即可。
对于一些教材难题抄在笔记本上,将定理也吵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查阅,毕竟多动笔记记,总是有好处的。
这样第一阶段,教材阶段结束了。
线代跟概率论我没看书,因为跨度太长的话,肯定会忘记的,所以这部分留着后面再说。
五一去书店买了李永乐复习全书,当时也在考虑文登跟李永乐谁好,后来觉得李永乐基础很注重,文登很注意技巧,说实话我很喜欢技巧,但是我看到大家都买李的,所以也跟风买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依旧是白天满课,晚上自己一个人背着书包去自习室看书,每天6点到8点半,2小时数学,半小时英语,有时到了时间,英语就不看了。
周末多花些时间看,在这里说说看书时的一些细节,因为第一篇全书,你肯定知识都忘了差不多,很多题都不会,每题都要自己做,我记得我一晚上也才看十面多点,有时遇到复杂的证明题,晚上根本没怎么动笔。
有的人或许会说,你把技巧型题看看就行啊。
其实吧,数学成绩的好坏与你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考研之前,很多同学大学懒散惯了,所以遇到难题不怎么思考,长久以来,就认定题目太难,自己不会做。
其实只要你敢于思考,敢于钻研,难题也会简单的,我记得我有时为了个证明题想了一个小时,虽然没想出来,但是想的过程中,你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有些方法虽然不适用于此题,但是会适用于其他的题目。
然后就是看全书时,不会做得题要做标机,我有个同学全书看完什么标机,那么第二篇看的时候,都不知道看哪些,看全书的时候要在旁边注明,这题很难想到,还是很基础,但是你不会做。
然后第一篇全书,没题都要动笔做,就这样到6月上旬,我全书慢慢的磨到了第九章,因为泰勒公式,几何那些很简单,所以中间几章速度很快。
然后由于我们学校课设加上一轮轮期末考试,所以我也没看全书了,专心课设去了。
接下来就是暑假,由于家里比较舒服,我就回家看书去了,既然考研,就要有自制力,家里固然舒服,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也是每天上午数学,下午英语,晚上看电视,有时数学看上瘾了会看到中午,偶尔会休息两天,打下麻将。
,因为第九章貌似是多重积分吧,那边题目量大,做得时候确实得花点时间,然后积分完了,就是级数,说实话那时看级数都感觉头痛,题目都不会,难的很,完全不会做,不停的画圈圈(就是做标记的意思),到后来听说一个数三的同学进度比我快,已经看到线代了,我心里很虚,所以拼命赶进度,级数计算是相当简单的,证明跟判断是很复杂的,所以如果级数出计算题,大家应该很高兴。
然后全书终于结束了。
接下来线代部分,线代由于之前没看教材,所以也是先翻翻教材,那时觉得线代理解性东西太多了,烦死了。
看不下去,所以也就稍微放松了下,玩去了,后来再看,静下心来思考,看线代的时候,我基本上全天花在数学上,英语没看了。
由于一天能看20面,因为证明题好多,几乎都不会,所以不停的画圈圈,计算特征值这种特简单,不过计算量有时太大,所以我为了赶时间,看了看题目差不多就跳了,线代花了我估计有10天时间,算是很长的,然后概率论,概率论那时我感觉真心简单,前面部分高中学过,后面部分几个公式而已,要求记忆的东西多,而且提醒固定,不到一星期,就解决完了ps:
概率论当时觉得简单就没看教材。
然后7月底所有结束了,跟同学比进度,觉得我进度比大部分人快,所以当时放松了,数学没看,而且那时第二遍不知道怎么看,便打dota去了,有空记单词什么的。
8月26开学,开学后慢慢的收心了,这时候开始便是考研真正的开始,我也将大部分时间转向这方面,所以我想对大家说的话,考研的成功大部分取决于9,10,11这三个月。
第二遍全书,我为自己定目标,就是要弄清原来不懂的题目,而且对于题目,看一眼要出基本思路,锻炼自己快速思维能力,这是很费脑力的活动,但是若能坚持下来,受益匪浅。
第二遍全书配合660题,看完一部分,就把660上面的选择填空做完,基本上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5点,晚上6点到9点,英语占用3到4小时,数学上遇到易错点或者全书上的不会做得题都要好好分析下,写到笔记本上,哪里容易错啊,哪里最容易让你忽略啊,以及你做不来这种题的原因,你脑子里都应该想想,660上题,都是比较经典的题目,对你的基础有个质的飞跃,是查漏补缺的最好的书。
我记得这一遍我线代是看李永乐线代讲义的,抛弃了全书,讲义很好,不到一星期我讲义跟就这样边看边做弄完了,同时660题目也解决了,概率论依旧看全书,3天就把概率论看完了,因为第二遍时,我发现线代并非以前那么难,只要理解了,就感觉很简单。
概率论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而且以前也没多少困惑,到了月底660与全书第二遍结束了,同时英语真题也结束了,所以这个月过的很充实,目标都达到了。
国庆我并没有出去玩,而是一个人图书馆学习,因为此时心中的目标就是要考高分。
这个时候就是每天下午2点开始做真题,97到2003这些题目量很多,所以我做得时候时间多不了多少,一般两个半小时左右,003年我做得刚好卡时间做完,貌似是01年真题最难吧,我虽然两个半结束测试,但是空了大题,因为实在想不来。
这时候分也没细算,准确率还算可以,03年是小题错3个,大题全对,134吧。
一天一套真题,然后分析下每题的知识点,此题考查什么知识点,每题有哪些方法,此题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错,是粗心还是不会做,都写到笔记本上,每一篇真题都该如此做,反正那时候时间多,别怕麻烦。
04开始便是辉煌的开始,04年2个小时不到,拿了满分,当时非常高兴。
05年140,06年148,07年130,08年138,09年150,10年142,11年150,12年142,从04开始,除了07年花了2个半小时外,其余都是2小时内完成的吧,因为平时测试我并未写步骤,直接在书上做得,比较粗糙,步骤分未严格扣分,至于速度快的原因在于我选择填空都能半小时之内完成的,这次考研我数学便是选择填空30分钟内完成的,虽然选择题有一题难,但是由于技巧的熟悉性,也迅速的算出来,除了那题卡之外,其余的都简单。
真题做完了,一时间没事干,由于做得时候只是分真题看,后面的按知识点讲解没怎么看,所以我又花了时间将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后面解析按知识点看了下,里面的阴影字体乃是精华部分,我比较懒,有些题目没仔细算,看下思路即可,由于平时测试的分数很高,所以便有些骄傲。
后来接触了400题,让我觉得自己多么的无知,第一套题120分,非常失望,第二套题才105,当时更是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于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