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docx
- 文档编号:27743713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41.39KB
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docx
《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
2020届(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三)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
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
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
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
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
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
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
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12个月。
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
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
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
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
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时空连续区。
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
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
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
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
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
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
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
可以说,当今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
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
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现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B.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C.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
D.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
B.文章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
C.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
B.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而不在自然时间范围内。
C.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D.“天人合一”观念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消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和重度使用者占比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
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
其实,到底何谓“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被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并且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人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的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
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
D.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器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6.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症”有不同看法,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山里,一位老汉的升旗仪式
市晚报记者黄豫光跟随驴友骑行到黄泥湾,在一个农家小院前停了下来,他注意到,小院外面树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顶端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小院的主人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
老黄对老大爷说:
“这里既然挂着国旗,就应该是单位吧,但我看这里不像单位,所以下来问问情况。
”
老大爷说:
“你说的不错,这里并不是什么单位,是我的家。
”
“那么,”老黄斟酌了一下,迟疑地问,“您家门口为什么要挂国旗呢?
”
老大爷反问:
“难道不允许吗?
”
“不是不允许,我是觉得好奇。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原因吧?
”
“说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跟你说不清楚。
你不是还要赶路吗?
你的同伴都走得不见影儿了。
是”
老黄掏出手机,拨通了以后说:
“你们别等我了,我想在这里做个采访,完了自己回去。
”收了手机,老黄对老大爷说:
“我不赶路了,想陪你聊聊天。
”
老大爷说:
“那就进屋坐吧。
我泡壶茶,咱俩慢慢聊。
”
老黄跟在老大爷身后进了屋,在桌子前坐下。
老大爷拿出一把茶壶,沏上茶,倒在两个茶杯里,递一杯给老黄,自己也在桌子旁边坐下来。
茶水袅娜地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和水汽,弥漫在两个人中间。
老黄啜了一口茶,感觉茶水虽有些苦涩,但口鼻生香。
这种茶应该是农村人自己釆摘自己炒制的粗茶,但是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绝对是绿色食品。
老大爷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这位老大爷名叫王宝柱,有一手好厨艺,年轻的时候,响应县政府号召,跟随劳务输出建筑队,陆续到亚非一些国家务工,给建筑队做饭。
后来年龄大了,才安心在家养老。
儿子和儿媳在竹园镇开饭馆,老伴去照看孙子,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不是不想去给儿子打下手,而是他每天早晨要在家门口升国旗,所以坚持留在了农村。
最后那次回国的时候,他在北京下了飞机,专程去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升国旗仪式,看得热泪盈眶。
他当即从北京买了一面国旗带回黄泥湾。
回来的当天,他就去自留山上砍了一棵高大溜直的杉树,剁去树枝,刮掉树皮,用砂纸将树干打磨得圆润光滑,固定在院子外面。
这就是他的旗杆。
在杉树的顶端,用尼龙绳挽个活结,在下面一拉绳子,国旗就能顺顺当当升上去。
自从那天早上六点钟他一个人升了国旗,这十多年来,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风霜,他从未间断过。
为了升国旗,他哪儿也不去了,每天只有升了国旗,他才觉得踏实,整个人浑身就有劲儿了。
他记不住更换了多少条尼龙绳,更换了多少面国旗,他只记得,每天早晨六点钟,他要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升国旗。
王大爷最后说:
“一个人只有到了外国,才强烈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
有时候特别想家,有时候受了外国人欺侮,我就到中国驻外大使馆去看国旗。
虽然我从没进过大使馆,更没向大使馆求过助,但大使馆门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在国外那么多年,国旗在我心里比什么都亲切。
这也是你问我为什么要在家门口升国旗的原因。
”
不知不觉间,两个人聊到了太阳西沉。
满天的晚霞笼罩着整个村庄。
王大爷站起来说:
“我得去收国旗了。
”老黄看着他解下旗杆上的绳子,轻轻拉动着,国旗徐徐降了下来。
王大爷将国旗叠好,抱在怀里,进了屋。
老黄说:
“大爷,我能不能在您家借宿一晩?
明天早上,我想看您升国旗。
”
王大爷说:
“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
”
第二天一大早,老黄还沉浸在梦乡里,就被王大爷唤醒了。
王大爷说:
“你不是要看我升国旗吗?
”
老黄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起来了。
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
随着一阵激越的国歌声起,王大爷手脚麻利地在绳子的一端挂上国旗,轻轻一抖,国旗迎风展开,他慢慢拉动绳子的另一端,国旗冉冉升起来。
当国旗在旗杆顶端高高飘扬时,一轮明亮的太阳出现在了东部山顶上,国歌声戛然而止。
一直不停按着相机快门的老黄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拍照,注视着在晨曦中招展的国旗,注视着一脸庄严的王大爷,行着注目礼。
他暗自给自己的这组新闻图片取好了名字,叫做“深山里,一位老汉的升旗仪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住在乡村的农民老大爷却在院子里竖起旗杆,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坚持升国旗,这表现了普通百姓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B.小说釆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国旗”,情节“发现国旗——聊国旗——收国旗——升国旗”,暗线是王大爷内心情感的变化。
C.“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王大爷的这句话既在情节上起着过渡作用,同时也表现了王大爷谦卑而好客的形象特点。
D.“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祥和庄严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又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8.文中画线部分突出描写了老大爷邀老黄进屋,与老黄沏茶对饮的情节,非常细腻,请结合作品分析其作用。
9.有人评论这篇小说营造出了黄泥湾浓郁的时代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
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
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
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
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
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
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
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
“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
”所司多议行。
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
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
“惩往正以监来。
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
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
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
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
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
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
”疏上,一时称快。
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
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
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玮勤勉好学。
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
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
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
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
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丹凤城:
指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B.“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C.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D.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1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试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本诗景和情的关系。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左传·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自己祭祀神灵时从不虚报祭品的数目,做到了诚实可信,曹刿却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
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
“_____________”。
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言,“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连续的三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入民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强大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批评的新变非常剧烈,也非常明显。
以电影为例,电影是与众多新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全媒介时代,也处于热闹嘈杂的互联网语境中。
与电影生态的巨大改变相应,电影批评的生态、形态、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功能价值等也都在发生着________的变化。
如何以文艺批评影响广大的受众,如何使专业的批评工作者发出的声音能有回响、有共鸣,都需要电影评论者深入思考。
批评与理论不一样,理论要严谨,批评要灵活生动。
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可以写一些________、适合在网络上传播的文章,语言应该生动灵活,判断应该简明有力道,甚至可以使用部分网络语。
就电影而言,(),我们既不能只看票房,也不能完全不顾票房。
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在文艺批评的实践中,我们应该________,全面考量。
当然,还有一个普遍的标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就是确保电影批评能够秉持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艺术良心,力求电影批评保有鲜活的烟火气息和生命力,促使电影业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电影为例,电影处于一个与众多新媒体争夺受众的全媒介时代,也处于热闹嘈杂的互联网语境中。
B.以电影为例,电影是一个与众多新媒体争夺受众的全媒介时代,也处于热闹嘈杂的互联网语境中。
C.以电影为例,电影处于与众多新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全媒介时代,也处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
D.以电影为例,电影处于与众多新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全媒介时代,也处于热闹嘈杂的互联网语境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改天换地短小精悍推陈出新如日中天
B.天翻地覆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如日中天
C.改天换地言简意赅推陈出新蒸蒸日上
D.天翻地覆短小精悍与时俱进蒸蒸日上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技术美学标准和适度的制片或票房的标准外,还要适当考虑艺术美学标准、现实美学标准
B.既要考虑技术美学标准和适度的制片或票房的标准,更要考虑艺术美学标准、现实美学标准
C.除了艺术美学标准、现实美学标准外,还要适当考虑技术美学标准和适度的制片或票房的标准
D.既要考虑艺术美学标准、现实美学标准,更要考虑技术美学标准和适度的制片或票房的标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2个字。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_______,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_______,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③___,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你是一块岩石,以屹立的样子,站成一道沧桑的风景,凸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材料:
雄鹰落叶修竹
高傲的姿态颀长的身姿卑微的身份
诗意的窗前宽广的大地蔚蓝的天空
奉献的精神谦逊的品质不羁的力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0月19日,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
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
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
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D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常见问题有:
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B项,“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错误,选项内容与原文第一段有关。
原文讲“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是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的,并不代表“已得到考古学的证明”,而且“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与答案“商代开始采用”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分析错误,答题时要关注“依次”,因为它是对前后内容有要求的词汇。
“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讨论的内容已确定了先后顺序。
从文章整体上看,依次论述的应是“甲子纪序的本质、定义内涵及其文化效应”,选项表述的论述顺序有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高考 语文 仿真 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