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必看冲刺题二.docx
- 文档编号:27742878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94KB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必看冲刺题二.docx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必看冲刺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必看冲刺题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必看冲刺题二
2014年甘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临考押密试卷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
A.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实验法
3.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 )。
A.思维
B.注意
C.识记
D.观察
4.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
A.思维
B.记忆
C.回忆
D.感觉
5.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
A.形象性和系统性
B.抽象性和逻辑性
C.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
D.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
6.认为遗忘的产生是由于记忆的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这种观点称为遗忘(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抑制说
D.疲劳说
7.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
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
这种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8.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表象
9.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感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0.学校恐怖症,多见于男学生中,表现出对上学的惧怕,拒绝上学,它不同于一般的逃学行为,其年龄大多在( )。
A.5~6岁左右
B.6~7岁左右
C.7~l0岁左右
D.7~12岁左右
11.( )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A.服从
B.认同
C.从众
D.内化
12.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13.( )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A.同伴关系
B.亲子关系
C.朋友关系
D.人际关系
14.个性的本质是( )。
A.生物的
B.社会的
C.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
D.因人而异
15.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
A.需要
B.目的
C.动机
D.兴趣
1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17.下面对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差异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C.气质不具有好坏之分
D.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大小
18.下列哪一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 )
A.爱国
B.勤劳
C.自信
D.勇敢
19.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叫( )。
A.具体推理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20.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推测称为( )。
A.判断
B.诊断
C.预期
D.期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2.__________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3.听觉__________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童的音乐才能和言语能力的发展。
4.__________是指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它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也可以是动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等等。
5.就其产生遗忘的原因来看,__________是由于其他刺激(外部刺激或自身内部状态的干扰)而引起的抑制,这种抑制使原先识记的东西不能立即再认或再现,但一旦抑制解除记忆仍可得到恢复。
6.__________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中止。
7.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__________思维为主逐步向以__________思维为主过渡。
8.情感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和__________的功能。
9.系统脱敏治疗程序包括三部分:
__________、建立恐怖等级、实际治疗。
10.__________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1.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
12.__________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13.__________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14.__________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15.智力测验是测验的一种,主要测验人的一般适应能力。
16.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
17.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3.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
4.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兴趣?
5.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论述题(10分)
如何通过交往活动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2.D【解析】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3.D【解析】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观察。
4.D【解析】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感觉。
5.D【解析】己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
6.A【解析】认为遗忘的产生是由于记忆的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这种观点称为遗忘的消退说。
7.D【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8.C【解析】本题考查了思维的含义。
9.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10.D【解析】学校恐怖症,多见于7~12岁左右的男学生,表现出对上学的惧怕,拒绝上学,但不同于一般的逃学行为。
11.C【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2.D【解析】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问题行为。
13.D【解析】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14.B【解析】人出生以后,就加入一定的、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他的心理在社会关系中发展并形成个性。
虽然人的各种自然属性、生理构造和机能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它们在个性的系统中并不能单独形成一个结构,因为个性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15.D【解析】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
16.D【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17.B【解析】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
18.D【解析】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如镇定、果断、勇敢等。
19.C【解析】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点,这是儿童认知发展中具体运算阶段的去自我中心的特征。
20.D【解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推测称为期望。
二、填空题
1.意志2.注意分配3.敏感度4.形象记忆5.暂时性遗忘6.动作思维7.具体形象抽象逻辑8.调节行动信号交际9.肌肉放松训练10.内化11.人际吸引12.凝聚力
13.兴趣14.自信感15.能力16.量变质变17.回避条件作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2)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客观条件:
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运动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条件: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③人的知识经验。
2.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当一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首先必须了解这些道德规范,掌握一系列的概念,并能对某个行为正确与否作出相应的道德判断以及最终形成道德观念体系。
所有这些都属于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的需要时,就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感到后悔或不满足。
道德情感按其内容可以分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自尊感等。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以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它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通常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时的积极进取或坚忍自制两种形式。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人的道德面貌最终是以其道德行为来表现、来说明的。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
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品德结构中的各种心理成分是有机联系而不是分割的。
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
儿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并可引发出一定的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品德的形成是这四个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平衡发展的过程。
3.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
(1)规范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是错的集体期望。
就本质而言,规范是对成员行为提供的社会控制,因为规范实际上表明班级希望其成员做什么和怎么做。
如果某一成员干了大家不希望干的事,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制止。
(2)心理相容
班级的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
—个心理相容的集体,首先表现在人们相互了解,既了解各自的优点,也了解各自的缺点,善于按一个人的本来面貌来对待他;其次,成员之间善于运用正常的方式,取得相似的评价标准,使意见互相接近;第三,表现在成员们都在自觉地维护班集体。
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成员们态度宽容,相互尊重,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心理相容是集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班级共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
(3)舆论
舆论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班级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
它具有评论的作用。
发生在教室里的争吵,往往会在舆论的压力下而很快平息。
舆论能造成对人的压力,因而也就能约束每个人的言行。
在一个集体中,正确的舆论能团结群众、鼓舞正气,防止不良言行的产生,抑制歪风邪气。
(4)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班级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往比较频繁,交往方式以正面的友善的为主;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出席频率较高;成员比较乐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在凝聚力高的集体中,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尊严感。
4.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兴趣?
答:
(1)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
(2)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4)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5.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答:
(1)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2)加强记忆的目的性及自觉性的培养。
记忆的目的性及任务,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记忆目标和意图。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识记方法。
要指导学生多用意义识记,少用机械识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加强大脑皮层多方面联系;多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用形象记忆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识记。
(4)正确地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的复习与练习。
(5)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与习惯,注意正确对待再认与回忆。
如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
其中自我测验与自我复述效果好。
(6)合理使用大脑。
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注意脑的营养,积极参加运动,防止脑损伤等。
四、论述题
如何通过交往活动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
答:
(1)和同龄人的交往活动对于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与同龄人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与校正的。
交往活动是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儿童只有在交往中,才有可能被他人所观察和了解,从而产生评价,而儿童则在交往中获取他人评价的信息,借助于想象、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内化他人关于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自我评价。
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又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恰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使儿童顺利地进行交往成为可能。
(2)培养社会视角转换技能
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
社会视角的转换保证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达到一定的客观化程度,准确地判断交往的情景,预测他人的行为反应,从而选择恰当的行为反应,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心理学 甘肃 教师资格 小学 心理学 临考必看 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