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 2.docx
- 文档编号:27742031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99.88KB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 2.docx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 2.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2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2
高三
2011-11-0410:
53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2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五册
124.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12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12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1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12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12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13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兵车行》)
131.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
132.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
13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134.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6.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37.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8.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六册
14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14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14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
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
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
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修改:
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
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充当“三位女杰”的说明性短语。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本句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
前一句中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一句“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只是句中的谓语部分,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
14.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他从报上看到某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是不能用书名号的,只能用引号。
15.省略号与“等等”并用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
省略号与“等等”意思是重复的,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16.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淆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如前一句),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
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
所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及“经、史、子、集”后的句号都应删去,然后在后括号外加句号。
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如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
所以应把原来句末的句号移到“小动物”后。
[实战演练]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组委会日前宣布,一台大型后现代多媒体舞台剧“寻衣记——云缕心衣欧迪芬”,将于200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B.遇到产品质量纠纷怎么办?
3月11日,南京市成立国内首家质量维权援助中心,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消费知识的咨询等活动。
C.杨澜说,“(对这次诉讼),我们没有要求什么经济补偿,就是道个歉,认个错,把该澄清的事实澄清了,给个说法,很”。
D.2001年诞生的“宁交会”: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虽然才三岁,但“南有‘广交会’,北有‘宁交会’”的名声已经逐渐叫响海内外。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生的地方?
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
已经无法知道了。
C.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
D.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他提出了著名的“现代派六大信条”,声称“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容了自波特莱尔以来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现代派之一群。
”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警钟为谁而鸣?
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参考答案:
1.B(A引号应为书名号,C句内注释末尾不用点号,括号后的逗号应删去,D冒号应为破折号。
) 2.D(A前三个逗号改顿号,B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把“也就是人人为大家”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 3.C(A项,句中用分号分开的两句话,都是对“金黄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体描绘,故“下”后面的标点应改为冒号。
B项,句号应在引号外。
D项,从三个“鸣”及一个问号来看,这是一个设问句,两个以“鸣”收尾的句子,是语意递进的两个答句,且语气强烈,故“为我们大家而鸣”后面应改用感叹号。
) 4.A(B项,“天下”应放在引号内。
C项,“申报副刊”中的“副刊”是普通名词,应放在书名号之外。
D项,“塞上风云”是电影名,应用书名号。
)
二、现代文阅读篇
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清单
一、常用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
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使词句有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
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
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
条分缕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高考的瓶颈。
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成绩的高低。
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或:
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
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
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
“记住:
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 学习 基础知识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