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归义镇慈云寺.docx
- 文档编号:27737331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67MB
汨罗市归义镇慈云寺.docx
《汨罗市归义镇慈云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汨罗市归义镇慈云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汨罗市归义镇慈云寺
归义镇慈云寺
彭祥
慈云寺
在汨罗市城区有一条古老的街,叫“归义街”。
归义街有一座寺,叫“慈云寺”。
慈云寺传承着古邑罗城“高泉寺”、“普济寺”、“观音寺”等众多寺庵的法脉,历经岁月轮回,尘世沧桑,于今又以新的姿容展现在世人眼前。
春秋战国时期,罗子国遗民由湖北枝江迁往湘江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至今留有古罗城的遗址。
罗子国遗民属楚国熊姓之后裔,熊姓后来又分出芈、罗、归、越等10余个姓氏。
芈姓当时从汨罗江口溯江而上,逐水草而居,同时也将这条河流用其姓氏命名,叫“芈水”,后人演变写成“汨水”。
从现在的三江镇沿河至小江口一带居住“罗”姓,河流取名“罗江”。
汨水发源于江西修水,流经平江,在汨罗境内与发源于岳阳县芭蕉乡的罗江相汇,两水归一,称为汨罗江。
汨罗江在下游一公里处的牛巷口,又分成两条支流,中间的湿地形似“一”字,于是有人把这一带方圆几公里的地域称为“归一乡”。
罗子国迁徒图(网络图片)
隋朝时,县以下行政区划设乡、坊、里。
公元605年,萧铣被任命为罗县县令,县治在现在的屈原管理区的蚕桑场。
萧铣到任后,将县府官员居住地的官邸“归一坊”改为“归义坊”,把“归一乡”改为“归义乡”。
北宋元丰年间,湘阴县设乡、坊,其中有“归义坊”。
明、清时,归义坊为湘阴县东北的大镇,名曰“归义镇”。
清朝咸丰年间有“归义局”、“归义团”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设“归义乡”,1961年调整为“归义公社”,1969年至2016年称“归义街”,2017年,汨罗市乡镇合并,城关镇和城郊乡合并为“归义镇”。
归义街历史悠久,隆盛时期,经济繁荣,交通便利,集镇规模不断扩展,形成“三街九井十三巷,五埠三门两牌楼”的城镇布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留下民谚“南来北往东西巷,前店后坊上下街”之说,在湘北享有“小江南”之誉。
隋文帝杨坚统-全国后,结束了300多年南北混战的局面。
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一方面致力于佛教的传播。
其子隋炀帝杨广也笃信佛教。
萧铣任罗县县令以后,上行下效,在罗县建造佛寺,并邀请当时著名的普明禅师率僧众自天台山来罗县,传经讲学。
萧铣(网络图片)普明禅师(庙史存图)
萧县令和普明禅师游历至汨罗江边,看到罗城之东有一山,山脚河川开阔,烟雾缥缈,山峦叠嶂,乌柏苍翠,登高远眺,汨罗江风光尽收眼底。
普明禅师意决在山上凿一口井,选定井址,破土动工,俄儿,一股清泉奔涌而出,禅师喜不自胜,叹曰:
“山之高处凿井得泉,名之高泉吧!
”同时将此山也取名为“高泉山”。
普明禅师在萧县令的支持下,决定在高泉山上建寺,于是山中选址,林中伐木,寺院南北走向,背依高泉山,朝向汨罗江。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春,寺院竣工,取名“高泉寺”。
泉水洞
在高泉山出土的罗子国的珍贵文物
高泉寺座落在前低后高的四层平台上,建筑群体格局分明,从汨罗江沿岸码头弃船,登石级而上,便是高泉寺的山门,经过山门数百米,便是寺院的天王殿,天王殿前方左边为钟楼,右边为鼓楼。
钟鼓楼均为两层,楼阁高耸,四角飞翘,八面威风。
天王殿左侧为观音殿,右侧为药师殿。
过天王殿,顺着青砖登台阶而上,眼前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庄严古朴,它的左侧是伽蓝殿,右侧是法堂。
通过大殿再登阶向上,到了一栋二层的藏经楼。
藏经楼的后面,就是泉水洞,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涌出。
禅师便在泉眼两边建有寮房,左右相对,构成了与世无染、清雅无喧的-处清幽净地。
因普明法师要云游四海,其弟子普慧法师任高泉寺第-任住持。
高泉寺为汨罗江流域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香火旺盛,泉水长流,为湘北名刹。
高泉寺示意图
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南宋数百年,由于年深岁久,世道沧桑,高泉寺迭经兴废之变,史料难寻。
到了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五台山普济寺高僧弘一法师云游高泉寺,见寺院破败,决定重新修缮。
法师言:
“威以齐物为肃,德以普济为弘”,菩萨佛力无边,普济众生,泉水去疴利颜,遂将高泉寺更名为“普济寺”。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夏原吉出生于归义上市街石井巷,他幼年时在普济寺读书,勤奋好学,后来成为明初五朝重臣。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湘阴知县罗宏章为高泉山村民李氏洗清了“谋杀亲夫”的罪名,李氏执意出家为尼,又将普济寺改为“高泉庵”。
归义街一直是南来北往的古驿道,汨罗江船只东去西来,水陆交通的优势,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到了清朝中后期,归义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寺庙、宗祠应运而生。
咸丰元年(1851年),有信士看到高泉庵颓废,遂将其拆除,搬到归义街观音寺,又将观音寺拆除,在原基上重建庙宇,敬奉菩萨,承接一方香火。
并改为“高泉寺”。
世易时移,清末民初,政局不稳,战乱频繁,高泉寺己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慈云庵改建时立的寺志碑
民国初年,归义上市街居士曹玉生,将高泉寺仅存的石雕观音菩萨、弥勒佛,请到家中供奉,早晚礼拜,并将住房改建成庵堂,取名“慈云庵”,以传承佛法。
民国五年(1916年),有赵凤金,女,12岁,-心向佛。
来慈云庵拜释玉生(即曹玉生)为师,取名释心田。
周边的紫云观、杨泗庙、南岳行宫、财神庙、文昌阁等寺庙相继没落,“慈云庵”成了归义街唯一保留下来的佛教场所。
1966年“文革”开始,寺院被付之一炬。
1966年,原湘阴县划分为湘阴、汨罗两县,汨罗县址选在高泉山一带。
归义街逐渐成为了汨罗市的中心城区。
政治、经济、文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宗教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慈云庵中弥勒佛像
1980年,由释心田倡导,众多信士支持,决意恢复慈云庵。
随后信士们整修庵堂,再塑并迎奉佛祖、菩萨、18罗汉等佛像于庵内,恢复佛教道场。
1999年,当地信众又在慈云庵正前方约100米处的周家塘,新建慈云寺,随后每年添置寺内的各项设备,使慈云寺初具规模。
2007年,当地信士又拆除慈云庵,在原基上重建慈云寺。
目前的慈云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建的慈云寺(新庙),二是拆除慈云庵后,在原址上重建的慈云寺(老庙),两寺直线距离相隔不到50米。
新建的慈云寺门楼
1999年新建的慈云寺,门楼为三门四柱三层式寺庙构造,正方形门柱,钢混结构。
楼顶为歇山式殿顶,盖黄色琉璃瓦。
脊头为鳌鱼翘首,正脊中央为葫芦宝顶。
正门中央篆书“慈云寺”3个大字。
门楼雄伟壮观,面向东北方向。
走进门楼,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圆形莲花池,一尊石雕的白色露天观音,直立在莲池中的莲花台上,神态庄严雍容,头戴宝冠,身披莲服,腰束罗裙。
左手握着宝瓶,瓶中插着杨柳。
观音菩萨是信众最敬仰的佛菩萨之一。
观音菩萨石雕像后面为大雄宝殿。
宝殿分为两层。
西方三圣像
第一层的佛台上,正中是西方三圣,三圣像的前面,是两根高大的殿柱,殿柱上挂有对联:
“真诚清净平等觉;看破放下专念佛。
”左边是送子观音像,右边是财神菩萨像。
除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外,还有本寺已故法师释心田的塑像。
殿门内左边有一尊弥勒佛,右边有一尊韦驮菩萨。
钟鼓楼
从一层沿楼梯而上,可到达大雄宝殿的第二层,二层有一个开阔的阳台,阳台东西两边是高高耸立的钟楼和鼓楼。
二层的殿堂有走廊环绕,走廊由20根钢混圆柱支撑,殿中央由4根圆柱构成3个佛龛,正中的佛龛内是释加牟尼佛祖像,左、右两个佛龛是文殊、普贤菩萨像。
佛龛前的立柱上有一幅对联:
“敬三宝供如来弘佛法劝修善果;尊天地拜普陀施好德国泰民安。
”
释加牟尼佛祖像千手观世音菩萨像
佛龛背面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两边立柱上的对联为:
“千手千眼能察世间烦心事;大慈大悲说法众生解迷津。
”
大殿两边还有厢殿,内置佛像。
左厢殿供奉药师佛,右厢殿供奉地藏王菩萨。
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梵音低响,庄严肃穆。
再看老庙,2007年改建的慈云寺门楼,为石砌八字形构造,上有石刻的“慈云寺”3个大字,寺联为:
“慈航普渡有缘客;云路常为积善人。
”含“慈云”二字。
寺院分为三进。
一进天王殿,其中有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供奉有序。
由慈云庵改建的慈云寺及寺前的麻石路
保存的老慈云庵殿堂内的佛像
二进为观音殿,正中是观世音菩萨,两边是童子和龙女,观音菩萨两边又有两尊石观音像,是原普济寺保留下来的。
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地藏王菩萨。
上层是释迦牟尼佛祖和文殊、普贤菩萨。
神龛前面左右各有一个千佛灯。
殿左右两边佛台上是十八罗汉,形态各异。
三进是寮房、斋堂、居士住房。
由于地形限制,慈云寺无法向周边扩展。
慈云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信众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寺管会全体成员的艰苦奋斗。
1987年8月第一届寺管会成立,何迪仁为首士,成员9人。
1993年3月第二届寺管会接任,曹云华为首士,成员8人。
1999年5月,仇正初为第三届寺管会首士,有成员7人。
在曹自林倡导下,新建和改造慈云寺。
2004年4月,郑社阳接任寺管会首士,成员包括彭细送、廖加兴、杨光前、郑赤忠,继续为慈云寺的建设管理和寺务活动而奉献。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网络图片)
从兴建高泉寺的开山始祖普明禅师开始,慈云寺的历任住持法师,为弘扬佛法,守护道场,利法众生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
清末民初时期,慈云寺的法脉传承和寺院本身处于兴亡存废的关键时刻,佛门弟子释玉生、释心田挺身而出,担当重任。
其中释玉生,俗名曹玉生,是慈云寺的法脉的重要传承和开创者。
释心田,俗名赵凤金,从12岁时就出家为尼,拜释玉生为师,一心向佛,静修宏法,至1987年圆寂,一直守护和住持慈云寺,为慈云寺的发展,初心不忘,始志不渝。
2015年,她的弟子及信众为她塑像供奉于慈云寺的三圣殿堂中。
释心田法师塑像
释大贤,俗名赵三宝,心田大师的侄女,10岁拜释心田为师,1954年在武汉市紫竹林受戒,后任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委;1984年后,历任昭山寺住持、万福寺住持,湘潭市佛教协会委员、湘潭市政协委员,现居湘潭市海会寺,成为佛教界杰出的宗教人士。
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释本觉、释来玉、释大能、释慧明、释印天、释本立、释来寒等18位法师,相继担任慈云寺的主持,他们严谨持戒,经法利众,秉持爱国爱教,慈悲为怀的佛教理念,为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子,慰问孤寡老人,捐助大病患者,为社区装修路灯、绿化环境、保护生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阳光沐浴中的慈云寺
慈云寺是汨罗市城区唯一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好的佛教寺院,是城区信众礼佛的主要场所。
慈云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拜佛香客自然增多。
每年观世音菩萨诞辰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盂兰盆法会是寺院每年重要的佛事之一,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日,共七天,此法会的旨意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以求延年益寿之道。
活动期间,信徒云集,景和气清,木鱼声声,梵音低唱,晨钟暮鼓,汨水扬波,慈云缥缈,凝晖钟瑞。
慈云寺的北面是汨罗江沿江大道和沿江风光带。
这里有龙舟竞赛看台,奥运火炬纪念塔,往西有汨罗江湿地公园和屈子文化产业园。
汨罗江一路向西,流入洞庭,经长江入海。
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高铁交通网络,是汨罗最大的优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由乱入治这是历史的必然。
盛世文修武备,百业俱兴。
慈云寺几经兴废,终于迎来盛世华年。
慈云寺导航图
注释说明:
1、依据《慈云寺志》手稿改写;
2、根据慈云寺管委会成员座谈会议纪要提出的要求撰写;
3、查阅并参考了《湘阴县图志》《汨罗市志》及众多的网络文史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汨罗市 归义镇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