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完整.docx
- 文档编号:27725170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01.96KB
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完整.docx
《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完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完整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第一节安全管理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安全管理的含义
企、事业安全管理,就是对安全系统实施人、机、环境本质安全化和随机安全控制技术的综合管理,并按照其管理职能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其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企、事业的安全管理是企、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企、事业安全管理目标是企、事业总目标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企、事业总目标而提供安全保障。
两者不是对立统一关系,也不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而是子系统与系统的包含关系。
因此,企、事业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首先是企、事业管理的理论,企、事业安全管理与企、事业管理水平必须同步发展。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其固有规律,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探索安全管理规律。
一方面以发生的事故为出发点,围绕事故的形成、发展规律来制定对策,避免重复事故发生。
另一方面,以事故的潜在因素为基点探求预防的规律,把预测预防工作与企、事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企、事业生产有秩序地进行。
安全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安全管理要重科学、重数据、重调查研究,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一大批得力的安全技术、管理干部,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整套规章制度,并得到认真的贯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搞好。
二、安全管理的内容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组织再造、更新;
2.安全管理组织中人员的配备和职责的确定;
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4.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5.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6.安全技术的管理;
7.工伤事故的管理。
三、安全管理的对象
1.人:
员工和管理者;
2.财:
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
3.物:
设备、仪器、材料、能源等;
4.环境。
四、安全管理的方法
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性评价等系统方法;
2.计划管理法、目标管理法、PDCA循环等管理方法;
3.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等具体工作方法。
第二节安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一、安全管理的特点
安全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性
安全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们生存的需要而长期存在。
安全管理的长期性是由于旧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消除之后,还会出现新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因此安全管理要长抓不懈,不允许有时间上的停顿和空间上的间隔。
安全管理的长期性,还由其艰巨性所决定。
我国目前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就必然影响我国企、事业劳动条件的改善。
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是艰巨的。
安全管理的长期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低估了这种形势,就有可能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决定来。
(二)预防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既是我们安全生产的方针,又是安全管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相辅相成的,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首先保证安全,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将事故和危害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故和危害的事前控制。
事故预防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管理的归宿点。
伤亡事故的预防,贯穿于企事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1.要根据建设发展,制定事故预防的基本方针。
2.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等诸方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
3.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消除危险的对策。
4.将对策实施后的情况及时反馈,根据反馈情况,确定新的对策。
(三)科学性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自我保护的知识体系。
劳动生产错综复杂,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生产特点。
同一行业,由于生产工艺、产品、设备和材料不同,所带来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也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不断进行各种现象的研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的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了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单纯的自然社会学科不同。
它不仅在本学科内每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又与其它各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存在着密切关系。
例如,安全管理科学以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为基础理论,又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应用理论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如事故预测与系统工程学、安全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
同样在工程技术方面,如防尘工程,它既要以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同时也要以自然科学的流体力学、气溶胶力学为基础理论,而某些内容又与通风工程学相渗透、交叉。
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综合的安全科学,决定了安全的科学性。
(四)群众性
群众性是群体动力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管理中运用群体动力学,是希望通过群体这个环境因素,来促进安全管理,并通过群体进行协调。
安全管理中运用群体动力学实现其群众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群体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之间的感情。
群体内聚力影响着群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调。
一个组织内聚力大,各方面的工作都易于开展,同样,安全工作也只有通过团结、协调的群体才能顺利畅通的开展,反之就可能阻力重重。
2.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立行为准则,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遵守。
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的群体观念,使“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观念成为每个职工的行为准则,就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群体成员之间要发生交往,相互沟通与了解,进行思想交流。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使群体更为协调,而各种安全工作也就易于开展和落实。
职工作为一个安全因素,同时又是防护对象,既是安全管理的推动者,又是被管理对象,这就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安全管理的任务
安全管理作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保障,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单位目标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任务。
安全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并组织实施;
2.力争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
3.采取安全技术措施,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4.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检查活动,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消除事故隐患;
5.改善劳动条件,完善防护设施,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个体防护用品,逐步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6.搞好劳逸结合,保持劳动者良好的身心状态,并根据妇女生理特点,对妇女进行特殊保护;
7.进行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报告和处理,开展伤亡事故规律性的研究及事故的预测、预防;
8.进行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推广,进行安全管理经验的推广。
三、安全管理的作用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次伤亡事故的高峰,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忽视安全管理或安全管理不能适应生产发展而造成的。
经过多次血的教训,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伤亡事故有了明显下降。
历史的事实已充分证明,在我国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环境、设备本质安全程度不高、事故隐患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途径,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1.安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安全管理搞好了,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潜在危险因素,这些事故隐患如得不到解决,就会使一部分职工丧失劳动能力。
特别是一些生产骨干、技术尖子过早退出生产第一线,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
如果安全管理水平高,劳动条件好,事故不断减少,就会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稳步增大。
2.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安全管理是使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客观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认真解决人身安全健康的问题,又要妥善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安全与生产协调发展。
如果不抓安全管理,不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根源,就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秩序。
3.安全管理是满足职工对安全需求的有效途径
安全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
职工的安全健康,固然需要自己努力,但是决不能忽视客观条件和因素对职工的安全健康的影响。
因此,职工既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遵章守纪,又要依靠企业,事业安全管理功能,抓好安全生产,才能满足职工安全的真正需求。
总之,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尽力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从而消除各类事故。
第三节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安全管理体制是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它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调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一、企业负责。
即从企业领导到班组长,都实行“安全第一”领导负责制。
分管生产的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同时设立相应专职安全机构和人员进行有效的具体管理。
班组、科室应配安全员,各级领导机构和人员都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是行业管理部门,即经济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实行安全管理与检查。
行业管理是通过对安全工作的组织指挥、计划、决策和控制等过程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它是安全王作的基础。
三、国家监察。
国家监察是保证安全生产所建立的劳动安全监察制度。
它是国家授权安监部门依据安全生产法规,以法制手段,对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其搞好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安监部门安全监察与经济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厂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业务指导关系不同,它能较好地站在国家利益方面,正确公正地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使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四、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是由工会系统来组织实施的。
各级工会组织职工自下而上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它主要是协助、监督企业行政做好安全工作,提高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五、劳动者遵章守纪,就是企业职工必须按照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第四节船舶工业安全管理原则
一、综合治理原则;
1、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要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关健是领导,只有领导充分重视才能做到。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最大的优点是从不同的角度,齐心协力,向同—个目标努力,形成专秋成线,群管成网的局面,共同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党群组织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方法有:
在安排工作时,做到“五同时”;开展党团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建立青年安全监督岗;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表彰、奖励安全生产行功人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造安全生产舆论;对安全进行群众监督,对党员干部考核时,把安全生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等。
2.建立作业环境的良好秩序
在作业生产现场,有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设备等,还有边角余料和其他物件,这些物件应尽可能安放在合理位置上,使之秩序井然。
整齐、干净的作业环境会给员工在心理上带来良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它是消除事故的一种重要手段。
所以要经常保持作业现场的良好秩序,改善劳动条件,经常开展“5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要保持这种秩序,仅从安全管理方面来要求是不够的,主要应当通过生产管理来实现。
只有良好的环境,没有良好的作业条件对安全生产来讲是不安全的,从事故血的教训中,已掌握了一些如何进行防护,但对一些未被认识的方面可能忽视。
因此在考虑安全防护设施时应掌握一条原则:
即使员工违章或误操作时,也不致造成伤害。
3.贯彻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活动,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促进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
只有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员参与,企业整体安全管理体制水平才能提高。
二、主管原则
1.谁主管谁负责
主管主要是指企业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
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在于企业各部门主要领导,企业各部门领导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围绕如何提高安全生控程度,增加企业效益而积极工作。
2.谁分管谁负责
事故危害产生于生产过程,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
管生产要管安全不单纯是指管生产的人要分管安全,而且包括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有人员。
所以分管包括了生产过程和安全管理的所有人员。
在组织生产时,安全应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把一些影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准备阶段予以消除,特别是在进行生产设计时就要注意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要做到均衡生产,避免加班加点。
在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更抓好安全生产,把一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以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3.谁为主谁负责
在作业中,往往有时不一定有主管、分管人员在场,特别是在造船过程中,作业点分散,人员不集中,移动性大,给安全管理体制带来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班前会十分重要。
在班前会上,班组长要认真交待具体注意事项,在分配生产任务时,要强调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措施,同时要指定某作业点的安全负责人。
作业点安全负责人要有较高的责任心,作业中认真负责,敢于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作业,并要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掌握安全技术知识,遇到问题能很好地处理,能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性发现和反映。
二、否决权原则
1.在施工、生产中的否决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将危及员工安全和健康时,要先停止生产,将问题处理好再恢复生产。
也就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安全,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2.对各项考核指标的否决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效益,制定了考核标准,安全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进行考核而且是一项否定指标。
3.奖金分配中的否决权
在奖金分配、评比先进、晋级等方面和一些单项业务评比都可行使否决权。
否决权不可滥用,要有理有据,平等。
特别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能简单的一句“停止生产”就将问题处理了,要多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使生产既能进行,员工安全又有保证,把损失降到最低。
否决权使用得当对安全生产是促进,反之,可能使矛盾激化,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从严原则
1.严肃的态度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船舶工业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是对党和国家以及广大船舶员工负责的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法制的健全,安全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心,已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因此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保护员工家庭幸福等方面来看,对安全生产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应以严肃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严肃的态度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必须认真贯彻“五同时”的原则。
2.严格的管理
要使作业人员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教育和训练的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多种多样,通过不断的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的自觉性。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指导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严格的安全检查。
要提高预防事故的效果,必须消除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存在的事故隐患。
要达到此目的,就要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和互相检查。
检查的作用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因素,予以纠正。
安全检查要严肃认真,敢抓敢管,同时检查人员要有耐心和热情的态度,详细说明不安全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使员工认识到其危害性,并将正确的操作方法讲清楚。
对现场中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则要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按时整改。
严格奖惩、考核。
奖惩和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在安全与经济、安全与责任制挂钩后,就将安全与员工自身利益结合起来了。
安全奖惩和考核必须严格掌握,防止流于形式。
3.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
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严格按照其规律进行管理,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在人和机器这一系统中,人和机器相比是容易出差错的,因而要在各类机械上装设可靠的安全装置,这是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遵守的科学规律。
人的活动受各方面的影响,波动较大,不容易控制。
人的状态不好。
是违章作业事故多的原因之一。
人的情绪在受到社会、家庭、健康、体力等不良影响时,常常导致操作失误。
在人机系统小,减少人的失误,是做好安全工作应遵循的科学规律之一;
四、标准化原则。
1.安全作业标准和规程
安全作业标准和规程,是安全操作的基础。
在作业中,要达到真正的安全,不能只规定不准怎样做,还应该规定怎样做才能做到安全生产,这就是安全作业标准和规程的内容。
2.安全管理标准化
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必须有一个工作标准,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船舶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等,是比较全面的安全工作标准。
它的依据是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它对安全管理、技术、教育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并有衡量工作的尺度。
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性评价,实际上是贯彻国家标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过程。
第五节企业各类人员应具备的安全素质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职能部门及工种较多,这里仅对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的人员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作简要说明。
一、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般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有一定安全责任,拥有一定管理权限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按其职责可划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两大类型。
决策层主要指企业厂级领导干部(包括董事会成员);执行层主要指企业中的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其管理干部。
企业中也有专门从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其中有专职的和兼职的两类人员。
专职(兼职)安全管理干部既要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管理基层的生产利经营人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者。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是指他们的素养和作风。
素养是讲人的修养;作风是反映人们安全文化行为和态度。
素养是基础,作风是外在形式。
人们往往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作风来评价他们的素养,现代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是:
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真抓实干的作风。
主要表现在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和实实在在做安全工作的实干精神。
2.较强的业务能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主要表现在有足够的安全法规体系知识,有多学科安全技术知识,有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素质,有解决安全问题说干就干,不拖泥带水的精神。
3.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素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重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正确使用决策权,否决权,惩罚权,在机构、人员、资金、执法、地位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各级领导各负其责,提高分管业务的安全工作素质,具有安全生产决心,安全基础工作扎实的作风。
二、技术人员、设备人员应具备的安全素质
1.所有设计项目,必须符合安全技术、工业健康、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负责安技措施项目的设计和有关部门进行会审(设计部门在图样设计目录中应注明需会签的项目的部门,设计完成后及时通知会签部门)。
2.在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生产单位的超起重设备负荷能力,严格控制产品、分段的重量;图纸上须注明吊装部位、焊接与吊挂处质量要求;工艺上优先对扶手、栅栏、预舾装、预留人孔等预制件提前安装,做到高空作业平地做,外场作业内场做,狭小舱室敞开做,积极做好前期生产准备,改善劳动条件。
3.在组织、编制、实施技术措施项目时,必须结合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工业污染的治理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采取的措施及预期效果,应有专篇注明。
4.在组织产品、工夹具设计、制订工艺程序,采用和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同时采用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保护措施,并向安技部门、生产单位提供安全操作资料、工艺布置图纸;对操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三、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素质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作业人员是最积极和最有影响的因素,为提高操作的可靠行,作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安全素质:
1.作业人员的生理素质
人通过控制机器,来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
人在操作机器时身体采取的姿势,肢体活动的范围以及手足的作用力是否适合,都直接影响着人在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性。
人在从事作业过程中,需不断接受机器和环境的各种变化着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反映,通过动作调节来维持人、机、环境系统的协调关系,信息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传入大脑,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能力、速度和准确性与作业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因此作业人员的自身状况与感觉功能(视觉功能和听觉)等生理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就非常重要。
因此,在选拔各工种的作业人员时,应根据工种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生理条件(如听觉、视力、嗅觉、手脚协凋性等),并严格体检,生理上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应禁止从事相应工种的作业。
例如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的生理条件为:
年满18周岁;身高1.5米以上(驾驶大型车辆的要1.60米以上);双目视力均0.7以上(包括矫正视力);无色盲、色弱;左右耳距音叉0.50米能辩清声音方向;心、肺、血压正常;无癫痫、精神病、突发性昏厥及其它妨碍驾驶机动车辆的病症或生理缺陷。
2.作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特征对人的安全可靠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势在必行。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人的反应能力包括反应的正确性、在操作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者的快速反应对保证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性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侥幸心理往往是事故产生的祸因,有些作业人员已经发现了不安全因素但是存在着现在可能不会出现问题的侥幸心理,不及时予以排除,使设备带病作业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作业人员在作业前的心境如何,对其整个作业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行为安全性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关系和同事关系中,都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作业人员心情愉快,信心十足地去进行作业。
否则,在作业中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自我控制,极易引起事故。
3.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技术素质是影响作业人员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不仅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效率;反之,技术水平低,不仅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作业,而且还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每一工种都应制定出严格的技术等级考核标准,并严格考核,持证上岗,
4.作业人员的品德素质
违章是肇事的根源。
事故统汁分析表明,在作业人员个人不安全因素所引起的事故中,80%以上是违章行为造成的,因此,违章(有意违章)实质上是属于缺乏责任感和反省精神,其个人安全可靠性很差。
有些操作者在生活中产生了许多不良习惯,如经常酗酒,酒后作业等,这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对安全可靠性有重大不良影响。
每一种职业都应有具体的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通常以规章制度、业务条例、工作守则、生活公约、劳动须知、企业誓词、行动保证等形式出现,其内容主要是对作业人员行为准则的规定,如热爱本职工作、安全文明作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实事求是、保质保量等的规定。
四、专职安全员应具备的安全素质
1.思想素质
政治素质:
安管人员应认真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安全检查、监督职责,具有保护国家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优秀思想品质。
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安全职业道德:
安全管理人员要想得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工作威信,就必须增强职业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使自己在任何复杂情况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安全检查特别是隐患整改,督查督办时,往往因企业效益不佳,资金紧缺以及对安全认识不足而导致诸多矛盾,造成一些职工甚至领导对安全管理人员不理解,不支持,轻则埋怨,重则谩骂,甚至打击报复。
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事业心,责任感,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管理 特点 任务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