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docx
- 文档编号:27722448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52KB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docx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
学号:
***************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教学站点:
临夏分校
入学时间:
_____201009_____________
****************************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2012年9月16日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成绩:
学院(盖章)
年月日
论文题目: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010级专业:
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心:
临夏分校姓名:
马群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李白是性格天真的一位诗人。
诗歌创作充满了夸张和想象。
他的心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情感,都会在诗歌中毫无遗漏的直接展现出来。
愁时,他“白发三千丈”;喜时“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对自己极为自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所以,我们说李白的诗歌直接张扬了他的狂傲不羁,天真率直的性格。
而他的仙风与侠义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研究方法:
查阅资料法。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李白身上的游侠精神气质
二、游侠精神与李白诗歌和盛唐气象的关系
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申请论文
2010-5-1
——
2010-5-15
下达任务书
2010-5-21
——
2010-6-4
开题报告
2010-6-5
——
2010-6-19
初稿提交
2010-6-20
——
2010-8-22
定稿提交
2010-8-23
——
2010-9-4
终稿提交
2010-9-5
——
2010-9-20
答辩申请
2010-9-21
——
2010-9-27
终稿评阅
——
2012-10-9
5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孟修祥《论李白的游侠崇拜》(《李白研究文集》一九九二-一九九三年集)
2李洲良《盛唐时代与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求是学刊》1996年第3期)
3薛艳群《浅谈李白诗中的盛唐气象》(《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0月第5期第18卷)
4詹锳《李白之生平及其诗》(《李白诗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5裴斐《李白个性论》(《中国李白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6葛景春《大唐-诗侠》(《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
7王国璎《李白的侠客形象》(《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3期1993年)
8唐润钿《放浪任侠-诗仙李白》(《台北文坛》165期)
9李白《李白全集》(清代王琦注、杨用成点校,珠海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
试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内容摘要]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李白是性格天真的一位诗人。
诗歌创作充满了夸张和想象。
他的心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情感,都会在诗歌中毫无遗漏的直接展现出来。
愁时,他“白发三千丈”;喜时“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对自己极为自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所以,我们说李白的诗歌直接张扬了他的狂傲不羁,天真率直的性格。
而他的仙风与侠义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关键词]李白盛唐气象仙侠精神咏侠诗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
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
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
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
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
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
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
《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翼申所能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诗人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笞权贵。
李白虽然不像杜甫那样和人民有广泛的接触,但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
在《丁都护歌》中写出了船工的血泪。
在《秋浦歌》中写了渔民、冶工的艰辛。
在《妾薄命》《长干行》《北风行》等诗中,写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
安史乱后,他发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慨叹,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他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
在诗人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无庸置疑,李白诗歌中也确有描写求仙访道、炼丹服药以及宣扬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须加以鉴别。
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
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
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
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
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
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
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他又接触了朝廷政治由开明转向腐败的内幕,对政治变乱具有敏锐的观察,因而能写出许多有力抨击现实的优秀篇章。
他以强烈的激情和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远大的理想,蔑视礼教和权贵,憎恨和反抗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世界。
同时他继承了前代诗歌创作的全部艺术成就。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状浪纵恣的风格,使他成为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从大的社会背景看,李白经历了唐朝的开元盛世。
那时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安吏之乱,从个人经历看,李白有入仕的强烈期求,但最终遭受失败。
天宝初两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涯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然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李白有很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追求,但从青少年开始就深受神仙道教学说的影响,李白深受纵横家以及侠士风气的濡染,自称“怀好剑术,遍干诸侯”,这些因素对他的人品,个性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中,比比可见追求平等和自由的道家思想、济世救民的儒家思想、非凡的才华与自信以及其豪迈洒脱的个性,这些都是其仙侠精神的体现。
一、李白身上的游侠精神气质
唐代游侠的风气特别盛行。
有中国史学鼻祖之称的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客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到了唐代,则出现了崇拜赞颂游侠和游侠精神的高潮。
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轻生死,重然诺”以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以节义为本的人格,自由,平等的观念和精忠报国等人生信条,和唐代知识分子强调个性解放,高估人生价值,以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理想相结合,成为了一种社会总体精神风貌。
游侠成为人们竟相模仿的对象。
游侠风气,如星火燎原一般,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弥漫了盛唐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作为当时知识分子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多诗人,更是游侠精神的重要体现者,特别是在李白的身上,影响更为明显和深远。
李白受游侠精神影响很深,对于李白好剑任侠的事迹,古代文献中记载也有很多。
刘全白谓其“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范传正在《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谓其:
“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
”
(2)魏颢则记载了李白任侠之事:
“少任侠,手刃数人。
与友白荆组扬,路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靡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
”(3)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则云:
“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好施。
”李白在他的赋中也说:
“仆本壮夫,慷慨不歇。
”(《拟恨赋》)“故年十五,而好剑术,遍干诸候。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所至尚义气,重然诺。
“尝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的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肉尚在。
白雪泣持刀,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寂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成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上安州裴长史书》)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称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
”又谓其少时尝手刃数人,而白亦自承不讳: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赫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清代奚禄诒曰:
“此四句想是太白杀人时事。
”李白写自已杀人,而不以为意,这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实在罕见。
李白产生游侠祟拜的原因,许多名家都曾有专门的论述,最出名的应属孟修祥的《论李白的游侠祟拜》。
文中对李白游侠祟拜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与他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精神气质有关;2、与他受墨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有关;3、唐代幕府制对其侠客精神也有增强作用;4、盛唐文化氛围的作用。
前人之述备已,而且其游侠精神产生的原因亦不是我们论述的重点。
李白崇尚游侠精神这种特征,使他的“为人”,立身处世受到深刻的影响;亦使他的“为文”,诗歌创作中更表现出种种不同流俗的特异之处。
二、游侠精神与李白诗歌和盛唐气象的关系
盛唐文学与其他朝代的文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以李白的《大鹏赋》与阮籍《大人先生传》为例。
虽然两篇文章都受道家影响极深,但二者之间却有极大的区别。
李白生于盛唐——一个开放,气象恢弘的时代。
所以李白笔下的大鹏形象也有非凡的气势,“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大鹏赋》)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
在赋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把激昂青云、勇于“入世”的任侠精神与藐弃世俗、任真自得的道家思想联结起来,抒发了他要使“斗转而天地,山摇而海倾”(《大鹏赋》)的远大抱负。
使个性解放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在赋中得到体现。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虽遭受挫折,被玄宗“赐金放还”,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而生于魏晋乱世的阮籍的作品《大人先生传》,虽然同受道家思想影响,境界不可谓不宏大,视野不可谓不开阔,但与李白的《大鹏赋》相比,却缺少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而他笔下的那位已修养有成的大人先生只能作不平之声: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如果说李白的《大鹏赋》是“道”与“侠”的合流,那么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则纯粹是消极的“道”了。
所以传中的大人先生也只能故作潇洒,魁然独存,消极避世,对周围切近的矛盾冲突,采取逃避的态度。
因为阮籍自己对于所厌恶的现实社会,也无能为力,只能在这样的幻想中追求绝对的自由。
可以说,不是盛唐就不能产生李白,不是李白以及他身上的道家思想,侠客英雄主义精神的贯注,也不可能产生这种天下至文。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李白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
成为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征,也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而游侠及游侠精神就是其在创作中反复讴歌的理想人生和理想精神之一。
这一切使李白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诗史上最富有朝气的歌唱。
李白的游侠精神,是其诗意豪迈,每取雄伟,宏丽开阔动荡而富于刺激性题材的重要原因,亦是李白诗歌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二个时期,“盛唐气象”在前后二个时期,表现也各有不同。
在盛唐前期主要表现为:
“投身于社会和政治的热情,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识,强烈的自尊自信,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后期主要表现为:
“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咏侠诗的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来。
李白的身上的游侠精神,是他在人生中以叛逆精神动摇封建伦理道德,以傲岸不羁,粪土权贵,不倦地追求个性解放的基础。
他鄙视豪门,鄙薄富贵:
“作人不依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扶风豪士歌》)李白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大志和强烈的进取功名的精神,但他始终保持一种“不屈己”的性格,不肯折腰于权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蜀道难》)以“布衣”“野人”自居。
他敢于践踏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向封建统治阶级争取独立和受尊重的人格,改变某些知识分子在高官贵族面前鞠躬卑膝的地位。
他希望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重义气,贵相知,轻富贵,重然诺,“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行》)这也是他那些咏吟他与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之间深厚友谊的诗篇感人肺腑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李白对封建等级制度不屑一顾和对富贵的藐视,或者对建立自由,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都与战国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概和侠义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现了李白自尊自信,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初唐以来,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同山东河北英雄侠士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侠遂被赋予了崭新的英雄主义色彩”,侠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不仅仅
当个人复仇的工具,而且步入政治军事集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人物,他们的言语行为同千秋绩业,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豪侠义士伟大的功业勋绩对李白的影响很大,在诗歌创作中表现为:
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识和投身社会与政治的热情。
具体表现为:
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和英雄主义精神。
如写鲁仲连:
“却秦振英声,万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之十)“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袖中匕首剑,怀有茂陵书。
”(《赠李十二》)“匣中盘剑装……且将酒与君醉”。
(《醉后赠从甥高镇》)在创作中,李白的游侠形象比传统游侠诗更加充分的自由和节义精神和“力拔山兮气盖势”的英雄气概。
“感君恩重许君命脉,泰山一掷轻鸿毛”。
(《结袜子》)“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邀。
”(《白马篇》)咏西汉大侠剧孟则云: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把自己当成建立过伟大功勋的剧孟。
生在盛世的李白对古代英雄的礼赞,不仅仅抒发了仰慕先贤之情,也能够通过描写这类人物,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要建立一番辉煌功业,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成为当时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当李白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在现实的政治上受挫后,就想通过报国杀敌来实现。
他在《白马篇》《出自蓟北门行》《塞下曲》《少年行》等诗中,对侠行义节,驰骋沙场的游侠儿进行了更加热情的歌颂。
如: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白马篇》)诗中把游侠儿的英姿豪气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中游侠儿不仅仅是所有上阵杀故报国勇士的形象,亦是诗人自己的理想形象。
诗中游侠急切向往驰骋疆场的愿望,在安史之乱爆发,永王“辟书三至”后,使李白有了实现的可能,而当时残酷的现实就更加坚定了他投笔从戎和捐躯报国的决心。
在《送张秀才从军》一诗中,“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
……长策扫河洛,宁亲归汝坟。
当今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存在巨大的落差,诗人的自尊自信只能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永王兵败后,李白亦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
李白捐躯报国的理想,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李白的游侠活动如果从根本目的来说,其实就是为了捐躯报国,投身于社会和政治。
他说: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门有车马客行》)又说:
“……青苹匣中鸣……建功及荣春。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风石门山幽居》)“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均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想以建立辉煌的功业,晋身报国,并且以济时之策来赢得统治阶级的注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可以说这也是李白任侠的主要目的,他在诗中,特别是在咏侠诗中,大多是歌颂为国赴难的英雄游侠,“六博争雄好采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赠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由于李白游侠精神的贯注,使他们充满爱国精神和高昂的斗志,同时,这也反过来升华了李白的任侠精神。
李白一生都没有“蹑高位”,但是却一直自视甚高,一介平民却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当政者,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盛唐后期李白的诗歌也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和现实色彩。
李白政治理想的破灭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加上阅世渐深,他也把他以前较浅层次的游侠思想深化为反抗黑暗社会,批判腐败政治的反叛性格。
在诗歌创作中,他大胆揭露现实,辛辣地讽刺唐玄宗和李林甫,高力士等为首的腐败当局。
李白的这种思想,是随着现实生活理想日益破灭而形成的。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自由、平等的要求,后期则表现为揭示了平民和权贵尖锐的矛盾和日益严重的对立: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之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古风》之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阿谀奉承而身居高位的窃居权位者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大车扬灰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古风》之二十四)在天宝末年,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有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槁荆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为屈死的李北海和裴尚书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如:
《古风》第三(秦王扫六合)借秦始皇采药蓬莱,讽刺唐玄宗迷信方士,寻访神仙的愚蠢举动。
《乌栖曲》则借吴宫荒淫托讽玄宗的沉湎声色,荒淫失政。
《远离别》借虞舜与娥皇生离死别的动人传说向朝延提出严厉的警告,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朝廷命运的深深忧虑。
可以说李白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抨击以及决裂都是勇敢的,而这种高昂乐观的战斗精神则是游侠思想给予诗人本身并在其诗作中的显现,全面并且深入地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反映出的“盛唐之音”和“盛唐气象”。
作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特征,“就是在盛唐诗歌中那种反映时代精神的雄浑、豪放、刚健、悲壮的具有阳刚之美的美学风格。
”游侠精神不仅仅植根于李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对李白诗歌的风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白诗歌创作主要风格是浪漫主义,其根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李白的游侠思想、“安社稷,济苍生”政治理想和道家思想。
由于李白诗歌有了多种思想的贯注,使他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比其他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有了更广阔的社会内容。
雄浑、豪放、飘逸是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的表现之一,其豪放色彩主要表现在:
1、感情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其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因此他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是“雷霆万钧”“飞流直下”的,当普通的艺术形象或者诗的体式不能很好地表达诗人豪迈的感情时,“诗人就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驭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这种变形的依据是诗人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规而染上了奇异的色彩”。
如: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在强烈的对比中,写出他的激愤的感情和强烈的自信。
又如: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诗人在喝醉后竟然想把君山铲走,好让湘水奔腾流泻,借以抒发他热情奔放的感情。
此外,如写庐山瀑布的“初惊河汉落,中酒云天里……海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也无不是在以奇特的想象来壮大气势;2、在创作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黄河泛滥,怒吼咆哮,一发不可收拾,其中裹挟着强大的力量。
故其诗歌往往也写得刚健有力,为了有利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白 中的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