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x
- 文档编号:277192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36KB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x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已经慢慢走向企业化模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
高职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却难与之相适应。
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对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尝试从导入企业的管理架构、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融入企业文化、注入行业的职业习惯等途径最终实现目标。
目前,高职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受办学层次多样、生源数量扩大、学生素质差异等因素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学生管理模式也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而对高职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无疑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益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吸收企业内在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等精华,并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当中,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把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扎实、职业理念先进、职业习惯良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企业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不容小觑。
[1]这种模式将学校环境模拟成市场环境,把学生班级虚拟为企业公司,把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业员工。
学生需与高职院校协同努力,通过积极参与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锻炼机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养,通过不断地参与、建设、实践,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来看,教学、科研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广大高职院校对其普遍重视,相比较而言,学生管理的工作效果不易量化且呈隐性特征,重视程度自然相对较弱。
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队伍缺乏足够重视,致使学生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过程培养和指导欠缺等现象长期存在。
同时,缺乏适应高职院校院情学情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办法,学生管理工作者每日陷于大量事务性工作,很难有精力认真研究学生工作规律、经验,以及当代高职学生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疏于高效规范的管理。
[2]
(二)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及定位不清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通常还作为执行人员承担着院系的行政事务。
身兼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多种工作角色的辅导员,工作强度之大超乎想象。
以辅导员为代表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人员,依赖学校上级指示统筹安排的较多,自主探索把握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规律性的较少,使学生管理水平难以进行系统性提升。
同时,在以前的职责划分和工作绩效评价中,存在主观判断取代标准化设定的倾向,致使职责及定位不清现象长期存在。
(三)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育人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容易遵循以往固有的教育模式而采取封闭、僵化、硬性的管理方式,致使新形势下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面对高职大学生政治观现实、价值观多元、个性突出、缺乏目标意识等思想观念的新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教育管理问题,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无视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要求,把学生仅当作管理对象而非培养对象。
重管理轻服务,传达行政命令多,悉心培养指导少,对网络冲击缺乏有效的引导、控制,缺乏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等,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达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四)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一方面,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并非优质生源。
这部分学生在注意力的持久性上往往存在较大障碍,思维体系不成熟不独立,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抗压能力差,认识方式上受情绪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学生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知识获取方式、需求方式等都发生根本变化,其思想上呈现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加之受不良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容易在思想文化冲突中受到冲击而迷失方向,这些因素的累加使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攀升。
[3]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必要性
(一)实现社会人才标准质量提升的需要
当前,我国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地迈进,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激增。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或将成为入职企业未来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对人才标准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从注重数量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变,从教学模式到管理模式均需随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应充分借鉴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模拟企业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直接与企业管理接轨,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素质储备。
(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的要求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职业性则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本质特征。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指导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增强就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生服务,然而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继续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范式,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职业性特点不明显等,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职业动机不明确、职业发展无规划等不良现象。
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等理念融于学生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学生就业管理、学生住宿管理、学生班级管理、学生奖惩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与服务,努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早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谋求更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思想共识。
就业期望过高、职业素养缺失、岗位频繁变更等诸多问题在现阶段高职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与其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职业规划的认同度和融入度不高关系密切。
进入职场后,当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职业规划高度契合时,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等会使其自觉地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最终获得更持久稳定的职业发展。
[4]在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具体要求为标尺,提前体验企业员工角色,接受职业管理的训练,真实地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模式的可行性
将企业中的管理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就是把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管理作为主体,将企业中优秀的管理思想渗透到学生管理中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功能,以此不断丰富和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效果。
(一)高职院校具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
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发展特色方面具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条件。
从培养目标来看,为了培养兼具职业性、高级性、技术性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与长期合作的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的“准就业”实习模式,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从课程体系来看,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不断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
(二)高职院校具有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动力
首先,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注重将高职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市场的适销对路、高质量低成本、较强竞争力等目标要求。
其次,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市场的青睐。
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学生数量的激增,推动了高职院校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最后,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尽早进入“职业人”角色,为毕业后无需培训直接上岗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三)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具有相似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获得就业单位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凭借销售产品及服务,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的教育与引导,而现代企业也在推行柔性化管理和情感化管理理念,两者的主旨都是提倡以人为中心,通过解决思想问题来改变人们行为。
[5]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相融性
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与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术革新研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潜移默化中企业文化逐渐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同时,通过校企联办的职业性特征凸现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方面企业可推广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方法等,而高职院校则关注能否创设更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行业精英、突出人才等承担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能够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进一步拉近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的构建措施
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立脚点,尝试通过导入企业的管理架构、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融入企业文化、注入行业的职业习惯等方面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引入探索。
(一)导入企业的管理架构
为了将企业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当中,必须先建立班级企业化组织机构。
将班级看成一家企业,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制度和运营方式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划分机构职责,规定工作范畴,按照企业模式建立班级管理层。
比如辅导员相当于企业的董事长、班长相当于总经理,团支书相当于党务负责人,其它班级干部相当于企业的各部门经理,一般同学相当于企业员工等。
[6]藉此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为“学生”向“职业人”的完美蜕变奠定基础。
(二)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
一个企业若想正常运转,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的细心掌舵,而且还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作为根本保障。
以企业管理规范作为每名员工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此维持整个团队的良性运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高职院校学生在入职后首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便是恪守所服务企业的管理规范。
当前,学生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这一现象在许多高职院校随处可见,学生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习惯比比皆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引入企业管理规范和制度适宜的内部管理运行制度,比如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对制度规范的敬畏、认同、拥护、执行。
(三)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优秀企业文化在学生入职前提前融入校园,促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感受劳动模范的正能量,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熏陶,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
通过类似“企业文化大讲堂”等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中,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用人单位。
(四)注入行业的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学生 管理 企业化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