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docx
- 文档编号:277184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52KB
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docx
《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
2020高考作文精选时事时评素材
一、时事
「时事一:
汉服究竟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
」
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承之脉的涌流,审美意识的返璞归真与多栖融合,以及现代年轻人个性潮流发展,汉服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从2017年到2019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从1300多家增加到了2000多家,且据媒体报道,2019年,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汉服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汉服,逐渐从一个小众文化圈进入了大众视野,带动了新的产业。
大街小巷,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汉服成人礼”“花朝节祭花神”“着汉服做月饼”等活动也愈来愈常见。
若是有人将穿汉服日常化,会被认为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表现。
然而,关于汉服的争议,近两年却丝毫没有减弱。
不管是对于原创汉服与山寨汉服、汉服形制版与改良版的看法,还是对于汉服作为一种“形式”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之间的联系,汉服爱好者和普通“圈外人”都有不同的态度。
#媒体评论
@光明日报: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其著作《民俗学概论》中指出:
“服装在中国社会里不仅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它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其中蕴含着很多的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文化强大压力面前,用汉服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增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人民日报: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极端化。
汉服热也好、国学热也好、祭孔热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的生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
换句话说,不管一种外来的文化看起来如何强势,如果它不能内化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就根本不可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
#适用主题
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尊重差异等,如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8年天津卷《器》等。
「时事二:
每月该向家里要多少生活费?
」
最近,有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上了热搜,她希望妈妈每月给她4500元的生活费,但是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妈妈只同意每月给她2000元。
她不能理解、觉得委屈,认为女孩子要买护肤品、新衣服,还要跟同学到外面吃饭,2000元根本不够用。
帖子一经媒体曝光,大众哗然,对此议论纷纷。
有记者对多所高校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只有个别学生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
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底多少才算合适呢?
#媒体评论
@北京青年报:
大学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用,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用法与看法,反映出的是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财商教育、感恩教育的“复杂方程式”。
索要大额生活费遭拒绝,警醒“巨婴”心理。
大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应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至关重要。
@南方日报:
作为青年人,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能为了所谓“追求”而无情地“压榨”父母,强求父母为自己的学习、就业、买房、婚姻、育儿承担无穷无尽的责任。
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感恩的心态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中国教育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消费观乃至理财观,已成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当下物质条件较为丰裕的社会,则是要培育孩子们“适度”的消费观,懂得克制随意挥霍的冲动,并逐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自立能力。
当然,吃苦、节约永不过时,但当下“适度”消费是一个年轻人更愿意接受也更符合现实的选择,这背后或也蕴藏着某种教育思维的变迁。
#适用主题
价值观、消费观、理性消费、自强自立、独立人格、巨婴等,如2016年山东卷《备好的行囊》,2014年全国卷二《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
「时事三:
女孩模仿网红做爆米花意外离世,谁之过?
」
近日,山东枣庄两个女孩模仿网红博主用酒精和易拉罐制作爆米花,因点燃高浓度的酒精引起爆炸,一名女孩被烧成重伤,另一名女孩不幸离世。
这几年,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遍地开花,各类内容精彩纷呈,短视频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然而,许多视频播主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常常设计一些突破极限、打破常规的事件,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例如,用酒精灯制作爆米花、用蜡烛煮火锅、用电暖机烤串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创新”行为……
不少缺乏分辨能力和安全意识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争相模仿,“一失足成千古恨”。
可见,短视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轻松和愉悦的同时,也潜伏着许多未知的风险。
#媒体评论
@人民网:
社会意识到必须有所作为,不能以孩子“少不更事”置若罔闻……如果说过去传播渠道少,热播的影视作品也少,表演中的“不妥”具有偶然性,产生的不良后果有限;那么,当下短视频海量涌现,网红成为产业,为吸引眼球流量,猎奇无所不用其极,平台对内容把关不严,蕴含的风险隐患,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潜在负面影响,也在大幅增加。
虽然短视频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但如果后者不“对号入座”,等于无限制。
而且,具有潜在危险的视频在平台上供人点播,哪怕有成年观众模仿出事故,平台也无法甩锅——平台直接或间接提供了范本。
至于短视频的制作者——主播,更脱不了干系。
@新京报:
现实中,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不少悲剧与模仿相关,惊险刺激感受带来的诱惑,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套入被模仿者行为之中。
但在心速加快及期待享受的同时,风险也在一步步靠近。
对未成年人而言,最可怕的可能不仅是风险本身,而是毫无防备地面对风险的降临。
对新鲜事物,特别是对带有冒险精神活动的向往是未成年人天性之一。
简单而粗暴地要求未成年人不触及,甚至屏蔽所有风险活动的想法或做法,既过时也无法持续奏效,远远不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现状——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尝鲜心态跟敢闯敢试个性,也会排斥那类说教式风险教育。
鉴于此,在各种海量诱惑面前,有必要更新理念,帮助未成年人愈加理性思考、客观理解,以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适用主题
社会责任、遵守规范、安全教育、防范意识等,如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2009年广东卷《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
「时事四:
人工智能引领的未来,会更好还是更糟?
」
8月30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在全网爆红。
一时间,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大量的换脸视频,他们利用ZAO将影视片段中任意角色的脸替换成自己的,效果逼真。
这款换脸App准入门槛低,制作与分享操作轻松简便,人们只需上传一张人脸照片便可现身于那些经典的影视情景中,与爱豆同台演绎,满足自己的“演员梦”。
然而,势头没持续多久,针对这款产品的评论就急转直下。
人们发现,ZAO的用户协议堪称“霸王条款”,涉嫌非法收集用户面部信息,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从ZAO火热各大平台到被微信朋友圈封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不过五天时间。
火热喧哗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人们开始质疑换脸技术乃至所有人工智能(AI)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人们乐于接受人工智能为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快捷、便利、高效,却也忧虑于过度依赖、反受其害,又或是技术发展走入盲区,与道德、伦理、法律相悖。
#媒体评论
@中国青年报:
就像最近人们争议的美颜直播那样,越来越丰富的AI技术,混淆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
然而,外貌的真与假,难道是最重要的吗?
如果技术赋予人改变面貌的可能性,哪怕仅仅是在虚拟环境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再局限人的一生?
消除外貌给人带来的制约,由此创造更加平等的机会,比抱守刻板的“真实”更有意义。
随着AI技术越来越大众化、傻瓜化,很多准则无疑需要进一步厘清,更多从前看来不重要的权利需要进一步强调。
不过,每一种颠覆时代的新技术的出现与普及,社会都会产生不适感,而消除这种不适感的方法,不应该封杀与逃避,而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后果,规避相应的风险,让未来与当下无缝衔接。
@北京青年报:
AI或其他科技产品无论如何新颖和实用,也需要在可控的状态下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在获得极大效益的同时,防止和减少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麻烦和灾难……
不过这种情况也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是否能受人控制,因为离开了人的控制,AI就无法进化和升级。
正是在人与AI的互动情况之下,才有可能让AI的伦理审查和监控失灵或失范,并造成安全漏洞。
因此,不只是可知可用,可控和可靠也要同时得到保证和保障,AI才会有未来。
其他产品同样如此。
#适用主题
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尊重差异等,如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8年天津卷《器》等
「时事五:
你会对陌生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吗?
」
9月5日,是国际慈善日,也是为了纪念“全世界穷人之母”——特里萨修女,一个将一生都无私奉献给慈善事业的人。
特里萨修女深信,从事慈善并无强弱贫富之分。
在她的眼里,每个人无论何种身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于是,她怀抱着一颗慈善之心,给予他人建立在尊重与平等之上的同情心,帮助他们消除苦难,渡过难关。
不可否认,慈善凝聚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虽然备受争议,但这个社会,因为有慈善更加温暖;这个世界,因为有慈善更加美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启了它的新征程。
1988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成立,发起希望工程项目,一双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大眼睛”,轰动全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2008年,汶川大地震,山河破碎,举国同悲。
在灾后短短半年的募捐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募集款物762.14亿元,超过过去10年间全国捐赠款物的总和,打破了中国捐赠史上的纪录。
2016年起,随着轻松筹、水滴筹等网络慈善募捐平台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小人物登上了慈善舞台的中央。
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量力而行,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数以万计的家庭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得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怀,走出困境。
2013年,为了规范慈善活动,我国颁布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慈善法》。
短短三十年间,中国的现代慈善已经书写了许多精彩而感人的篇章。
然而,慈善始终是一种人心的事业,哪怕再完美的制度也无法完全规避人心的漏洞。
从希望工程被曝员工贪污善款,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还有2016年11月的罗一笑事件、德云社演员吴鹤臣家人被疑骗捐……
但即使状况百出,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慈善行业的过去与现在时,仍然惊讶地发现,人们的爱心有增无减,人们捐款的步伐从未停止。
中国的慈善虽然步履艰难,但始终都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近年来,企业家和明星被逼捐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王石到马云,再到因《战狼2》而大火的吴京,逼捐者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闹剧。
捐或不捐,成为热极一时的话题。
不少网友力挺吴京等人,痛骂逼捐者们“道德绑架”。
确实,有些逼捐者占据所谓的道德制高点,粗暴地“审判”他人,居高临下地逼人捐款,言语间似乎不捐款或捐得少就是毫无爱国之心或是枉生为人,言行过激。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
不可否认的是,慈善于不同层次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追求。
对普通百姓来说,慈善是出自善意与自愿,而对于那些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明星和企业家来说,他们享受着普通百姓所无法企及的名与利,更应该主动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不仅仅包括按时纳税,也应该包括为社会树立标杆,传递正能量。
正如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的讲演中说的:
“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适用主题
社会责任、尊重与平等等,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2007年全国卷二《帮助》。
二、时评
【女排大胜,致敬拼搏】
学习女排精神,以奋斗拼搏向祖国献礼
来源:
南方网作者:
谢伟锋2019-09-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精选 时事 时评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