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docx
- 文档编号:27717817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13KB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docx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即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化勘查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察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
成矿成藏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矿产勘查与预测评价理论方法研究:
非常规(非传统)固体矿产和化石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工程地质体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理论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的理论方法研究;勘查仪器与装备研发;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及观侧、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地球信息的形成机理、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和综合集成及认知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
地球空间数据库与地球信息存储管理,以及地球信息应用和共享技术研发等。
目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复杂性和非线性新理论新方法及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研发及其在深部隐伏矿产、新类型矿产和工程地质体勘查(察)评价,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天空探测技术中的应用,已成为本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地质专业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仪器设备,并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承担有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和业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就专业知识而言,硕士生应围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某一方向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并开展研究工作,系统掌握该学科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该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
借助学位论文的科学选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就工具性知识而言,硕士生应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野外工作与实验技术以及高性能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等能力;外语知识可为硕士生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外文资料阅读之便。
文献调研、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是一位硕士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可使其较快获得本学科某领域的必要资料,了解前沿学术动态。
野外地质观测技能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模拟及应用能力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生最为基本的研究能力,是从事特定研究并获得新认识的基础。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意境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具有致力于地质就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科学研究的意愿。
应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具有坚定、顽强的意志,勇于探索,不为学术以外的东西所诱惑。
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学科所需的专业知识,迫求和与他人分享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精神,具有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知识产权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愈识。
2.学术道德
硕士生应格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各项法纪。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及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生要具有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具有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检索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对前人知识进行学习和筛选,并具有批判性学习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和完成本学科前沿性研究课题的能力,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所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和科研实践中。
3.实践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中的野外地质调查、信息采集和处理及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工程实践方案,具有对有关工程环节进行创新和改良的能力,具有对有关应用软件进行研制和开发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应有靠集体的力量完成较大型科研或者生产课题的意识和素质。
4.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留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述、撰写学术论文和着作的能力,具备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本学科文献阅读、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其他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
审美情趣高尚,有正确的世界观、随会历史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学科的研究方向,应源于科学研究和勘查工程实践中的重要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所提出的基本学术观点、结论和建议对本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应清楚地阐述所研究探讨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应简要准确地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基础和预期目标;
(3)论文的立论、论述应建立在主要由作者自已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的研究方法、测试分析技术和计算模型等,应有严谨论证,清楚说明方法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参数和应用条件,分析所获数据的精度。
对野外观测和室内测试数据应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推理和讨论,得出明确和正确的结论;
(4)正确引用前人的资料和成果并规范标注;
(5)论文应该给出研究中涉及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应用的文献资料;论文中插图或附图均应计算机成图,各种图件应正确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及其他说明;
(6)对文中引用和使用他人思想或观点、公式、数据、图件、软件等,必须列出对应的参考文献。
所列参考文献应与正文中引用一一对应。
如果引用部分来自非公开出版物,必须以脚注形式说明。
一般地,如果他人的言论、谈话、往来书信和邮件等,对于形成论文的任何部分有重要帮助,也应在相应处以括号或脚注加以说明;
(7)对于论文中涉及的繁琐公式的推导,数据量较大的表格,算法的描述,核心计算程序,计算程序的结构等,如果不影响阅读和理解正文部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可以作为论文的附录。
2.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较为准确地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并清楚阐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反映作者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合理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2)学位论文中所采用的科学调查与实验方法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和可行,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和实验条件应经过严谨的论证,测试结果数据计算方法得当有效;体现作者掌握了所研究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研究所采用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应是作者独立工作获取或以作者为主的研究小组获取的,其总体自主工作量应不少于60%。
(4)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明确,或创新性。
论述依据充分,结论可靠。
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5)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层次分明式、逻辑清晰、文字简练、图表清晰且规范、表达流畅。
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编写成员
彭苏萍、唐辉明、巩恩普、孙建国、张哨楠、郝芳、夏柏如、蒋国盛、朱国维、张俐、姚书振、夏庆霖、徐义贤、戴前伟。
0819矿业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矿业工程是一门以地学、数学、力学、化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体的工程科学,核心内容是将各种矿产资源以安全、经济、高效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从原生地开发出来并进行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包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矿业经济与管理四个主要学科方向。
为了将各种矿产资源从原生地层中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出来,就必须不断探求针对不同矿床种类、不同赋存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采矿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不断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矿物加工工程必须综合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方法,研究各种矿物有效分离和高效利用的工艺与技术。
从而不断提高各种矿物的加工处理效率和综合利用率。
矿床开采和矿物加工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一系列安全与健康、灾害与防治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为了保障安全、高效地开采和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必须研究不同矿床开采和不同矿物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及其灾害防控对策。
与此同时,矿业工程不仅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资源采出量,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而且必须通过发展矿业经济学和矿业系统工程,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涉及一系列经济与管理问题,只有科学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矿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赋存环境与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传统矿业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代矿业工程学科必须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包括现代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现代非线性科学、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现代地球物理学和矿物回收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高新技术。
开拓先进的、非传统的矿业开发和利用技术,开发其他的、以往未被利用的和充分利用的资源,创造更好的安全条件、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最少的环境污染的矿业开发和利用新模式。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矿业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观侧、实验仪器设备,并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有承担有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技术和业务管理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文献查询、资料搜集、矿山工作与实验室实验能力,以及高级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能力;应围绕矿业工程的某一学科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并开展研究下作,系统掌握该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矿山及实验室勘查、实验工作技能。
能够熟练地运用该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借助学位论文的科学选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系、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关心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资源勘查及地质灾害预防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扎实地开展工程现场调查、试验和室内数值摸拟与反演相结合的工作能力、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
本学科硕士生亦应掌握并尊重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者、相关观点的提出者进行明确而又准确的表达,力避重复研究甚至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学科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学术道德
本学科硕士生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造假、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各项法纪。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当具备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生产实践需求,避免盲目选题。
应在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理论、工程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及反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以使自已的学位论文得出可靠的结论。
探究研究方法的最佳途径当为认真研读前人或同行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从中体悟前辈和同行学者的研究方法,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恰当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不仅应具备学习、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传力,还须要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现代岩石力学、工程地质、现代采矿、矿物学等现场劫查、观测技术以及相关的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及实验室实验等基本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针对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以及完成研究过程的能力。
并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论证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3.实践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展开学术研究或应用技术探索方面具有较强的本领。
在学术研究方面能独立完成文献综述,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开展工程现场和实验室试验,真实、准确、严密地分析、总结试验研究结果,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独立回答同行质疑和从事学术交流。
同时,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
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
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于适时在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科研创新活动等平台中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发明。
学术交流是本学科硕士生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
5.其他能力
除上述四个方面外,本学科硕士生还应具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矿业工程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
因此,本学科硕士生应当积极参与矿业工程领域的科研活动或生产实践活动,并熟悉科研或生产工作的一般工作流程和执行规范。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1)论文选题要全面、认真地考量,理论前提成立且可靠。
(2)论文的选题切入口要小,原则上不以全中国、全世界(即使某一方面的全中国、全世界)作为选题的起点。
(3)论文必须有关于选题的文献检索,检索要追溯到选题的起点文献;要有对选题涉及的代表性学术专著和专论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论述选题的学术意义。
(4)论文必须以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相关学术理论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理论支撑,且在文中体现出运用了自己所选择的学术理论。
论据要可靠、充分,前后一致。
不能无论据地主视得出结论或不证自明。
不能把教科书关于某一理论的介绍文字直接作为学术理论的论据;不能把经验总结、工作报告和杂感随笔等替代为学术理论。
(5)论文的核心学术概念要明确、严谨、有效,原则上只能来自学科内公认的学术论著对概念的阐释。
(6)选择的研究方法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例研究,或模拟研究。
但要以可靠、有效为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7)论文的体例格式、插图、表格、计量单位、数学公式、数字用法、参考文献等必须符合国际上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8)论文必须有适量的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60篇,其中最近3~5年内发表的文献占一半以上,国外文献一般不少于10%。
参考文献目录中所列的所有文献必须在论文正文相应位置标明引住。
2.质量要求
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要可靠。
实验或研究内容应完整,数据翔实、充分,分析合理。
论文要有自己的新见解,论文中的设计、计算、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等环节应连接密切,论文撰写必须严格按照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文字表达和图表清晰。
凡是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加以标注示和引注。
第四部分编写成员
蔡美峰、赵跃民、范维祖、胡岳华、李树刚、尹光志、任风玉、纪洪广。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人与环境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20世纪中叶以来,面对各类环境问题,环境学科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构建调控方法,以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具备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文、理、工交叉融合的素质,具有认识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目前主要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学科方向。
其中,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是基于传统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政策学等。
环境工程学科的研究核心是通过各种工程手段控制环境污染源,根据污染物特征分析,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方法对各类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以防止、减轻直至消除污染,改善和保持环境质量等。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以及嗓声、放射性物质、光、热、电磁波等物理性污染防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以及诸多新环境问题的出现,学科内涵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亦将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展。
目前,出现新兴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多要素复杂环境问题的作用机理、环境和健康效应、新材料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系统集成等。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应掌握环境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常用的工具性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申请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需满足以下基本知识及结构要求:
(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根据其具体研究方向,修读应学习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通过学习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应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技能,具备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能力。
(2)外语。
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硕士生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应满足以下基本能力:
(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认识环境问题特征和规律,环境工程研发、设计、施工与管理,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的基本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整理、归纳、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3)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知识产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硕士生必须具备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
开展硕士论文研究,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认识范围,推动专业发展和成果应用。
硕士生必须了解本学科已有知识产权,不得对他人知识产权造成侵害
2.学术道德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必须恪守学术规范,遵纪守法,做到: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护知识产权,严谨治学,探求真理,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
(2)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严禁弄虚作假。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系统综合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系统综合能力,能够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集成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多种手段,能够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
2.获取知识能力
硕士生应能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
环境学科主要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
期刊文献,著作与学位论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研究报告,访谈和社会实践等。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了解专业前沿研究成果,熟悉专业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应用前景与存在的问题等。
3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应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和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能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依据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4.实践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一定的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能通过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培养,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并协助或独立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5.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学术交流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
四、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符合严格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1.规范性要求
(1)硕士培养过程规范。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最终的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
文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开题报告确定的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内容,对学科发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部分应有不少于一年的专门研究工作量,并取得一定成果。
(2)内容规范。
论文内容一般包括6个部分:
摘要、绪论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
文献综述部分应对研究内容的背景进行文献综述,结论部分要总结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
正文部分中,要确保研究数据客观准确,文字表达通顺,合理使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研究内容全面,得出的结论逻辑正确。
(3)格式规范。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如果用英文撰写,必须提交详细的中文摘要。
引用他人材料与利用他人研究成果,要予标明。
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字体、大小等格式上的规定必须严格遵从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关规定。
2.质量要求
论文应具有明显的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用价值。
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第四部分编写成员
郝吉明、张远航、蒋建国、邵敏、林朋飞、吴敏。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安康、社会进步、国家稳定的基石。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将为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级 学科 硕士学位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