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详解.docx
- 文档编号:27715948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41.99KB
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详解.docx
《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详解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I卷)
语文
沂水一中继国校对整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围之。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涵。
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1.【答案】D【解析】A项,“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
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
C项,“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后代有道德义务”,并无权利“为后代设定义务”。
2.【答案】C
【解析】“立足未来”说法不对,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共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
3.【答案】B
【解析】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后代的需要就能得到保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
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
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
”
“门别开得太大!
”
“找根棍子撑住!
”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
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
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
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4.【答案】B
【解析】B项,“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队员在强烈救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
可见,两者说明的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
可以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
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
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
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6.【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
从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了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
7.D【解析】原文有“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8.BC【解析】A项目的错误,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D项归类错误,由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
E项“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于文无据。
,原文是说需要“地方政府的批准”,可见也是有限制的。
9.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注意题干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需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
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要有“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弘微,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郡阳夏人,从叔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曜感情极深,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0.【答案】D【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本句大意是:
(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思说:
“这孩子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
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
11.【答案】B
【解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12.【答案】B
【解析】B项,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不是弘微而是混。
13.【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曜喜好褒贬人物,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重点落实实词与虚词:
(1)计分点:
循,坚持;党,亲族;常,常礼。
(2)计分点:
臧否,褒贬;以,用;它语,其他的事;乱,岔开。
【参考译文】
弘微,郡阳夏人。
父亲思,是武昌太守。
堂叔峻,是司空琰的第二个儿子。
峻自己无子,就以弘微为嗣子。
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
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过嗣父的弟弟混有知人之名,见到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思说:
“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
”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灵运、瞻、曜、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同宴饮相处,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
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言语使众人信服,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混因为是毅的同党而被处死,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混家事托付给弘微。
弘微为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处理公务,一枚钱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
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
从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了,但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
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太祖镇守江陵,以弘微为文学。
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
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服丧期满超过一年后,弘微仍旧吃素食。
弘微的兄长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
弘微为他长时间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
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好坏,而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还有数百人。
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的官俸营办东乡君的丧事。
弘微说:
“亲戚之间争夺财产,算得上是最为鄙贱之事。
现在财产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穷困就可以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
”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
皇上为此十分痛惜,派左右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
朝廷追赠弘微为太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卷 语文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