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docx
- 文档编号:27701711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95KB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docx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一、断代起讫
隋代(581~618):
历三帝(融合南北,为唐文学铺垫)
唐代(618~907):
历二十一帝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地区);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后蜀、南平、北汉
(大体沿用唐制,是中晚唐的延续)
二、历史背景
(一)经济态势
1、农业经济:
田税制度更迭:
均田、租庸调、两税法——田园诗、新乐府诗人。
2、城市经济:
城市文化、市井阶层——新文体(词、传奇)的出现发展。
(二)政治形势
1、隋至盛唐:
政治大一统,南北疆域统一,民族大融合——应制颂圣和赞扬盛世;盛唐边塞诗
2、盛唐以后:
两大政治事件(安史之乱、甘露事变):
三大社会问题(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南衙北司之争)
——文人入幕、世风猜忌、隐约心事、贬谪生活
3、科举制:
按才取士,公正公平;社会阶层流动,充满活力——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
诗歌被纳入科举系统——诗歌的普及和繁荣
(三)思想文化
1、兼容开放、一视华夷的心态,思想多元化。
2、儒释道独立发展、冲突融合——进取精神;空寂明净,和平淡泊的心境;神仙思想,浪漫想象。
3、南北、中外文化的交汇。
4、书、画、乐、舞等艺术全面兴盛,审美意识的培养重塑——提供素材;画与诗、乐与词。
【二】隋代文学
诗歌方面逐渐融合南北,出现一些新的气象,隋炀帝是推动进程的关键人物。
隋代诗坛的南北融合,还带有合而未融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过渡性。
一、三大地域文化体系
①关陇豪侠:
多胡汉杂糅的军事贵族。
慷慨,多与边塞、战争有关
杨坚、杨素、杨广等,规模小,成就低。
隋文帝:
关陇文化本位政策
②山东儒雅:
多宿儒旧族,尚礼乐、经术,经世致用之学。
朴素,济世求名,述怀言志题材突出。
卢思道、薛道衡等,成就最高。
③江左清秀:
多衣冠士族,重门阀品第,尚文重诗,文学素养高。
清绮,多闲雅之境、清丽之景,山水、宴集、咏物题材多。
江总、虞世南、虞世基等,因袭南朝诗风。
根本任务:
文化融合,创造一种融合南北的诗风。
薛道衡:
字玄卿。
与卢思道齐名,成就最高。
乐府受梁陈诗风影响大,文辞绮艳
杨广:
隋代融合南北的关键人物
推行文化的交汇、融合
诗歌中的雅体与俗音。
后者效仿南朝民歌,清新明丽。
倾心南朝诗艺
其他:
卢思道、杨素、孙万寿、虞世基、王胄等。
【三】唐代文学——唐诗
①中国古典诗歌的成熟期:
数量庞大,体制大备,题材、表现和风格趋于多样,诗歌普及。
②树立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范式:
唐之前:
诗经、楚骚、汉乐府;唐之后:
变—偏离;复—回归。
一、初唐:
准备期李渊建唐到唐玄宗开元元年(618~713)
1、唐初建国至太宗辞世(618~649)
“朝”“野”对立:
1宫廷诗人(唐初诗坛主体):
唐太宗及其周围南北文士,虞世南等
典雅绮艳,题材范围狭窄。
2在野诗人:
隐士、田园诗人
王绩:
字无功,号东皋子;三仕三隐
自然潇散,时带哲学思辨
2、太宗以后(649~713)
①宫廷诗人:
体物写景技巧逐步成熟,以南朝诗艺表现雍容宏大的唐朝气象。
许敬宗:
“颂体”
语言典奥富丽,堆砌宏伟意象,装饰性极强。
表现歌舞升平气象,“类书”化。
上官仪:
“上官体”
反对类书化;着眼自身对外物的细致体察,清远淡雅;“六对”“八对”之说。
②下层士人(初唐四杰等):
刘希夷、张若虚
五律:
扩大题材,诗境拓宽;咏物五律融入个性情感。
七言歌行:
偏于六朝锦色;融入更多寄兴咏怀。
文风改革不彻底。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自负轻薄,名高位卑;气势壮阔,慷慨悲凉。
文章四友:
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
沈佺期、宋之问:
五律定型
“沈宋体”:
以沈宋诗为规范;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形式对账工整、平仄和谐、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陈子昂:
字伯玉,“陈拾遗”;两度出塞
复古倾向:
恢复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唐诗风骨:
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情思、声律、词采结合。
豪侠气概,孤傲慷慨。
《感遇诗》三十八首:
政治倾向;抒发人生感受,古体为主
张若虚、刘希夷:
生命体悟,哲理情思;诗情画意、空明纯美的诗境
3、诗体探索永明体—唐代近体
①诗体律化:
声律:
由自然声律到人为声律
对偶:
联间对偶开始考虑声调的因素
篇制:
永明声律流行后,五言诗篇制缩短
②关键转变:
“四声律”到“平仄律”;消极的病犯原则到积极的粘对原则。
平仄律和粘对律的推导性:
五言长律、小律、绝句—七言律诗
③律体发展:
王绩—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李、杜)—沈宋(律体定型)
二、盛唐:
兴盛期开元元年到代宗大历初年(713~766)
“盛唐之音”:
封建社会的全盛期;蓬勃、青春、开放的时代性格;诗歌声色性情完美统一。
创作态势:
走出宫廷;心怀壮志,境界阔大宏伟、昂扬爽朗。
表现题材:
山水田园、边塞;题材拓宽。
诗人群体:
众星璀璨,不拘一格,积极洒脱。
李白——盛唐诗歌最高峰
1二张:
相继为相开元年间文坛、政坛领袖;崇儒尚文,奖掖后劲。
张悦:
“燕、许大手笔”;对盛唐诗歌美学得先行领悟:
天然壮丽
张九龄:
“曲江体”;因山水抒情;托物感兴:
五言咏怀诗《感遇》十二首
清婉蕴藉,“清澹”
2山水田园诗
隐逸盛行:
道教隐逸,庄业休沐。
王维:
字摩诘,诗佛,《辋川集》(与裴迪唱和)
禅佛、适意(老庄);取法陶谢、齐梁;
随行观景,田园模式,山水感兴,大视野;空明境界,宁静之美;诗情画意
孟浩然:
终生不仕,秉性清高
贴近日常生活;即兴而发,不加雕饰,自然淳朴,平淡闲适
其他:
裴迪、常建(近王维);储光羲、张子容(近孟浩然);祖咏、卢象、綦毋潜、丘为等
3边塞诗
南北朝传统:
南朝征夫思妇——哀伤;北朝建功立业——昂扬。
盛唐边塞诗繁荣原因:
军事形势、民族政策;朝廷重军功
诗风转变:
乐观—哀叹(玄宗为界)
高适:
自负狂放,功名心强;高官封侯
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岑参:
“岑嘉州”
心境变化:
苦闷思乡—乐观进取
边塞战争,异乡习俗,自然景观
*高岑比较:
高—尚质主理(魏晋风);质朴平实,意胜于辞
岑—尚巧主景(六朝风)
王昌龄:
王龙标,王江宁;狂放豪爽
清刚劲健,思致缜密
其他诗作:
送别,女性题材
其他:
王之涣、崔颢、李颀、陶翰等
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
生平:
少年(道教,剑术,任侠,漫游)
定居安陆(干谒,漫游,求仕,隐居)
供奉翰林,三入长安
艺术特征:
强烈的主观色彩;想象夸张;飘逸雄奇;风行水上,自然浑成
体裁:
古体诗《古风》;乐府、歌行;绝句;律诗
乐府歌行:
古题乐府的创新:
a.借古写今,时代精神;b.根据古题联想生发,第一人称写主观感受。
完成从乐府到歌行的转变。
歌行:
想象、虚实、跳跃、大开大合,打破固有格式。
绝句:
自然明快,清新俊逸;山水、送别最多;受乐府民歌影响。
*渐变期大历到德宗贞元年(766~805)
怀旧伤今,苦闷彷徨,孤独衰老,乡愁羁旅
雄浑壮丽—清雅淡远;浪漫—写实
过渡性:
表现出审美观念和艺术取向的新变,为中唐再盛做准备。
1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诗圣
生平:
读书壮游(读书,漫游,交友,求取功名)
滞留长安(应举,献赋,干谒,除官)
陷贼、为官(安史之乱)
漂泊西南(成都、夔州)
终老江湖(湖北、湖南)
思想:
盛世理想与儒家情怀:
明君贤相的理想,心忧天下的情怀。
“诗史”:
叙事手法,记载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历史中的个人情感,个人—时代
艺术成就:
沉郁顿挫,风格多样,萧散自然;
写实倾向,铺陈叙事手法;
诗体创造:
a.五言古诗:
长篇铺陈;b.绝句:
组诗形式,扩大容量;
c.五律:
时事民生,组诗;d.七律:
题材、谋篇、用韵等都基本成熟。
杜甫律诗:
拓宽表现范围、手法;声律精心安排,严中求变;字炼句琢。
影响地位:
风骚、汉魏六朝以来集大成者;“盛中之渐”引领者,承前启后。
中唐开启者:
a.诗歌险怪、写实、尚奇、尚俗、求险等倾向;
b.新乐府创作,用新题针砭现实。
宋以后影响:
a.忠君爱国、忧民济世的儒学价值;
b.杜诗诗法、技艺的沿袭创变;
c.文献整理编辑校注。
2大历诗坛
安史之乱后,国力恢复,但尚未拜托颓唐的精神状态。
盛世残梦;感伤、孤独、冷落、内省。
特点:
尚清远淡雅,细致省净;重写实;多孤独衰老,乡愁羁旅,气骨顿衰;重近体,尤其是五言。
a.江南地方官诗人:
在长江以南辗转任各级地方行政官员包括幕府从事的一批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张继、戴数伦等。
丰富的阅历带来创作内容题材的丰富;对个体命运、生活的深刻反省;归隐为主题的“群斋诗”。
刘长卿:
字文房,“刘随州”
冷漠孤独,感伤惆怅;思锐才窄
韦应物:
郡斋诗,吏隐诗
诗风转变:
慷慨为国、昂扬意气—看破世情、无奈散淡
仕隐,佛寺
语言、精神:
效仿陶渊明,冲和平淡;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b.大历十才子(京城台阁诗人)
形成原因:
京城风尚—追慕荣华,点缀风雅;
密切交往、唱和频繁;
共同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趣味:
寂寞清冷,崇尚六朝的清新婉丽,追求诗境的宁静淡泊。
主要成员:
钱起、李端、司空曙、韩翃
c.大历方外诗人群
1)大历隐士诗人:
秦系、朱放等。
并非从未进入仕途,不是天生的隐士;居住来往在江南一带,少迁徙行役之苦;任性、旷达。
2)大历诗僧(大历江南诗僧群):
皎然等。
安史乱后,江南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佛教内部戒律的松弛;以诗记禅,禅与诗相融。
d.其他
顾况: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
诙谐不羁;俗中有奇,险怪奇特,开韩孟一派。
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明快,语言近白话;
李益:
戎幕生涯与边塞诗复兴
三、中唐:
大变期贞元后期到文宗大和前期(790~835),宪宗元和达到高潮
盛极难继与新变:
尚奇、尚俗
文化社会心理:
补偿心理:
政治经济局势恶化,苟安奢靡的补偿心理
扭曲心理:
派系争斗,浇薄猜忌
内心世界的发掘:
崇道尚佛,儒家心性之学
文艺领域中求新奇、避常俗、多创新:
探索(古文、变文、传奇小说、词、书画)
①韩孟诗派
长安、洛阳为中心;韩孟为首,包括李贺、张籍、卢仝、马异、刘叉、贾岛等人。
创作主张:
不平则鸣:
突破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重诗歌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
汲取佛教心性说,深入幽微,取得诡怪新奇的效果。
风格:
复古尚奇、奇险巉刻
多古体诗,反骈律声韵;题材入俗求奇;想象奇特新颖;夸张,怪、谐杂糅;用语用事生新艰涩;僻字僻韵;色彩浓重斑斓;散文化,好议论。
韩愈:
字退之,谥文,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昌黎先生集》
风格:
险怪雄奇,怪谐杂糅
以俗为美、以丑为美;以文为诗,散文化章法、句法;议论入诗,直述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孟郊:
字东野;《孟东野诗集》
性格心境内敛狭隘
苦吟:
重视炼字造语,追求构思奇特超常;
“郊寒”:
意象幽僻、清冷、苦涩;诗风寒冷荒僻,凄冷萧索。
李贺:
字长吉,诗鬼;《李长吉歌诗》
伤心苦闷情怀
想象奇诡,思绪跳跃,鬼域与仙界
用词设色凄迷艳丽,视觉、听觉、味觉互通
贵胄意识
②中唐贬谪诗
贬谪文学:
中唐独特的文学景观。
初唐—牢骚不断,乞怜自怨;中唐—思考深刻,情感深沉,内容丰富
刘禹锡:
字梦得,“永贞革新”核心人物,贬谪,“刘白”、“刘柳”
简洁明快,风情俊爽;雄直劲健,昂扬朗丽
托物咏怀,咏史怀古
民歌情调
柳宗元:
字子厚,柳河东,柳柳州。
冷峭简淡,内敛沉重;屈辱感与拘囚感,淡泊中寓忧怨
自觉的美学追求
③元白诗派与新乐府创作
新乐府运动:
自立新题,反映时事民生;新题乐府性质的讽喻诗
背景:
a.社会根源与历史契机:
社会危机;政治改革、文体革新;宪宗初年宽松的政治环境。
b.诗歌传统与诗体功能:
汉魏乐府的写实传统;中唐写实风格提倡(杜甫、元结);
文学叙事功能与社会是生活适应。
成员:
先导—王建、张籍;主将—元稹、白居易;其他—唐衢、刘猛、李馀、邓鲂、马逢
元白诗派:
继承古乐府形式,自拟新题,写时事见闻;
语言朴实真切,口语入诗,通俗浅显
张籍:
字文昌,张水部、张司业
写俗人俗事,挖掘甚深;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写实,主观色彩强,情感充溢
王建:
字仲初,“张王”
写实,客观性,长于描写,多用俗语,含蓄隐曲
元稹:
字微之、威明,元九;《元氏长庆集》;元白唱和;“元和体”
诗文兼善,《莺莺传》传奇
艳情诗、悼亡诗
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真切动人
“次韵相酬”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思想状态:
儒释道交融;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贬江州司马为界);
后期:
退避政治,知足保和,佛老思想,效法陶渊明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创作风格:
尚实、通俗、务尽,语言浅切平易
题材集中,形象鲜明,主题明确;白描手法
讽喻诗:
兼济,社会政治,意激气烈,为君为民而作,现实功利色彩
闲适诗:
独善,淡泊平和,闲逸悠然
长篇叙事诗:
抒情因素强化,人物心理描写,环境烘托渲染
四、晚唐:
沉沦期穆宗长庆以后(821以后)
背景:
乱局、沉沦、彷徨
国事沉沦:
藩镇、宦官、朋党(牛李党争)、赋税与流民(均田制)
身世沉沦:
仕进艰难(科举弊端,官场倾轧,辗转藩镇)
地位下降(轻文尚武)
心态沉沦:
忧时叹世,感伤凄惶;刺时愤世,幻灭绝望
诗歌地位、水平下降:
题材境界狭小,气象颓唐;多用五七言律绝,体裁短小,技巧细碎。
诗歌题材:
咏史怀古:
沉湎,反思,感伤
讽刺针砭:
新乐府精神,儒家诗教;衰世漠然心境
隐逸闲适:
乱世抉择,诗化、文人化,宋型人格
苦吟清幽:
姚贾,宋代晚唐体、江湖诗派
闺阁爱情:
齐梁诗风复兴;奢靡享乐,劝淫;身世与闺阁融合;隐约情怀
地位评价:
诗歌高峰的完成:
七律成熟,绝句组诗出现,对内部心灵表现(李商隐)
转折点:
文人意象,诗歌词化,通俗化、叙事化进一步加强
①咏史怀古
杜牧:
字牧之,杜司勋;
豪迈爽快,明朗劲健
感怀时事,咏史怀古;理想抱负,政治感慨,国计民生,壮志难酬
轻狂放荡,女性题材
许浑:
字用晦,许丁卯
工整“整密”;闲适退隐
②苦吟诗人
题材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贾岛:
字阆仙,号碣石山人;诗奴,贾长江
属韩孟诗派,横跨中晚唐
苦吟:
对艺术创新的刻意追求,“岛瘦”
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写景、送别、怀旧之作
荒凉凄苦,语言清淡朴素;清奇入僻;常中见奇,奇中有常
姚合:
姚武功,姚少监,“姚贾”
寻幽入僻
平淡清雅:
“武功体”
③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文集》
题材:
反映时事政治(咏史诗);身世抱负、人生感慨(咏物诗);爱情诗(无题诗)。
渊源:
齐梁—绮艳风格,但摆脱庸俗,侧重情感表现;
阮籍—象征性、多义性;
李贺—幽微奇丽;
老杜—沉郁浑成;写时事,议论入七律;日常中忧国忧民。
艺术特征:
主题抒情性强,感伤情绪重;
朦胧多义:
恍惚迷离的意象组合,“无题”,大量用典,表现心灵世界;
凄艳浑融:
感伤情绪融于瑰丽朦胧;
语言典雅优美,韵律铿锵和谐,色彩瑰丽浓艳,构思细密复沓。
其他:
温庭筠、韩偓、吴融、唐彦谦等
④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皮日休:
字逸少、袭美,号醉吟先生、间气布衣、鹿门子
陆龟蒙:
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皮陆唱和:
闲情逸致,日常生活
司空图:
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
淡泊蕴藉,悲凉凄冷
⑤离乱之感与时事讽谕:
韦庄、罗隐、郑谷等
【三】唐代文学——其他文体
一、唐五代词
1、概况
①词的名称:
曲子词;诗馀;乐府;长短句
②词的起源:
a.《诗经》或长短句诗;b.乐府诗;c.朝杂言诗;
d.经唐代近体诗,杂以散声、泛声、和声等形成:
声诗
③燕乐与词的产生
隋唐三种音乐系统:
雅乐(郊庙祭祀)、清乐(前世新声)及燕乐(合胡部者)
燕乐:
泛指宴享时所设之乐。
隋唐燕乐,在吸收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乐舞的基础上,对中原音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为歌舞兼备、雅俗共赏的全新音乐系统。
燕乐与词调:
教坊曲
④词体发展的因素
a.倚(依)声填词:
乐有定式;乐有低昂缓急;由乐定词,促使词体的声韵格律日趋细化
b.按谱填词、按词填词:
脱离音乐独立;自身格律化加强;词谱、词律类著作的繁衍。
⑤词的基本特点
“词调”;分为数片(阕);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声律格式;句式多为长短句;字声配合严格。
2、唐代民间词
《云谣集杂曲子》:
最早民间词集
题材:
闺阁相思、男女恋情。
民间词的过渡性:
调与题合,词调即题目;格律声韵不严格,词体未定型
3、唐代文人词
发展概况:
初盛:
多为应制、酒宴之篇,娱乐消遣性;多数为齐言体词。
中唐:
题材趋于广泛;写作技巧提高;词体逐步稳定。
晚唐:
一派取法六朝乐府及晚唐绮丽诗风,写闺阁幽怨,风格趋于穠艳;
一派上承中唐刘、白疏朗笔调,写身世情怀及风土人情,风格较清丽疏淡。
温庭筠:
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之关键,花间派鼻祖。
词风富艳精工,色泽浓艳,意象稠密,多为静态描写,长于渲染细节,装饰性。
韦庄:
词与温庭筠齐名,为花间词派重镇。
意象疏朗,多用白描,直抒胸臆,更疏淡自然,本色之美。
4、五代西蜀词人与《花间集》
《花间集》:
现存最早文人词集(晚唐五代文人词)
除温庭筠、皇甫松、薛昭蕴、和凝等人外,绝大部分是流寓蜀地或仕于蜀的作家。
西蜀代表词人:
牛峤、牛希济、李珣、欧阳炯
5、南唐词
冯延巳:
字正中;《阳春集》。
写景:
侧重渲染情绪,引发人生无常的感叹;
抒情:
不限于一时一事,人生经历凝结的综合性情感体验。
李璟:
字伯玉,世称中主;《南唐二主词》。
李煜:
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世称李后主。
题材内容:
毕生为词,一生轨迹有所体现;
情真意切,写宫廷宴乐、情人幽会、丧妻之悲、亡国之痛、幽囚生活。
国破家亡的哀痛外,夹杂着人生无常的悲剧性体验;
艺术表现:
平易自然,善用虚字;
直抒胸臆的赋法为主,多白描;
提炼典型和细节;
将主观情绪外化,融情于景。
二、唐五代文
1、概说
以骈、散的斗争与融合为主线,以中唐古文运功为界标,经历了“骈—散—骈”的过程。
韩、柳从“文”“道”两面重塑散文,经宋欧阳修、苏轼等发展,成为此后文章的主要形式。
①骈文:
初盛唐的变革华艳:
四杰、陈子昂;张悦、苏颋(燕许大手笔);王维、李杜
中唐新型经世、抒情骈文的树立:
陆李;元白;韩柳
晚唐五代骈文复归华艳:
小李杜、温庭筠、段成式、欧阳炯
②散文:
初盛唐的由骈趋散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的古文运动:
散文范式确立
晚唐古文的衰落:
艰怪险涩
2、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①概况:
定义:
中唐中元、元和年间,韩柳以宗经、复古、明道号召,倡导用单行散句的古文替代内容空疏的骈文,寓文风转向于文体革新之中,后世称为“古文运动”。
实质:
以散代骈,解放文体,经世致用。
原因:
文体变革的内在推动:
骈散对立与融合
中唐政治改革与中兴之愿的需要
思想变革与儒学的复兴、阐释:
文以明道,“道”的内涵扩充(仁义、现实关怀、个性)。
②韩柳古文创作成就
明道与现实关注;不废修辞,重视个人情感;兼法百家,以骈入散。
韩愈碑志、赠序类文体的改革意义
柳宗元“永州八记”与山水散文的独立,寓言,传记等
3、晚唐小品文的兴盛
特点:
篇幅短小;内容多样,多刺时之作;内容活泼,夹叙夹议,议论深入浅出。
兴盛原因:
晚唐政治社会黑暗衰败;唐代较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中唐古文运动,技巧形式发展,“文以载道”,促使文人关怀现实、针砭时弊。
代表作家:
刘蜕、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三、小说
先唐小说类别:
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轶事小说)
唐五代小说类别:
以叙述语言区分:
文言小说、话本小说
文言小说内部区分:
志怪、笔记、传奇
传奇小说的范围:
广义:
唐代文言小说;狭义:
唐代区别于一般笔记、志怪小说的传奇体小说。
兴盛原因:
外部因素:
城市经济,市民阶层;社会思潮,佛道盛行;科举行卷,文化繁荣
内部因素:
古文运动,诗歌繁荣;六朝志怪、野史杂传
唐传奇影响:
a.由子史著述中脱颖而出,成就一新型文体
b.更多将目光投注于外在世界和现实生活,发展文学的叙事功能
c.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情节模式
d.昭示了叙事文学开始取代抒情文学
四、通俗文学
唐五代的民间说唱文学——开宋元以后白话小说之先河
①变文
变文定义:
广义:
所有敦煌说唱文学的总称;
狭义:
与讲经文、因缘、押座文等并列的某类说唱文学作品的专称。
变文兴起:
僧讲(对象为僧徒)和俗讲(对象为平民百姓)
俗讲内容的变化、延伸:
佛陀变文;世俗变文
变文形式:
散韵结合;韵语一般以七言句为主;文白夹杂
②话本、词文与俗赋
话本:
以散文叙述为主,语言更为明白晓畅,接近口语。
词文:
词文皆以韵文为主,便于演唱。
俗赋:
前代辞赋通俗化的结果。
分类:
a.承袭汉大赋形式,开篇说明起因,主体部分主问客答,互相辩难,极力夸饰,然后卒章显意,以寓讽刺。
b.以白话韵文赋体叙事,强调故事的完整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复习 梳理 隋唐 五代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