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
- 文档编号:27700087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115.61K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
2019__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备课目标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课外阅读
1、规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2、加强课改学习,提高教研实效。
3、扎实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4、规范和加强教学常规工作。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
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
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五认真,规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1、形成集体备课常规
提前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使每人对每次的集体备课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集体备课前每位组员都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按照要求准备发言材料,集体备课时能针对所备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记录者记录下修改意见,结合大家的观点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共案,并及时将原稿及修改案存档,并争取由一名组员以研讨后的教案进行公开教学,然后进行二次研讨。
使集体备课的效能发挥更充分。
2、加强课堂常规
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特别要重视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课改学习,质量监控。
规范备课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交流。
(1)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课改理论文章,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于感触特别深的文章可复印人手一份,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集中交流、学习。
(2)结合教学实践,交流取得的点滴经验或者是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商讨解决办法,以便更好的以理论指导实践、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
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1、加强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提高教育科研基本素质。
2、认真学习课题组其他参与者的研究经验,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好活动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坚持少而精,专题化,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
每次活动都要事先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
5、每一单元由备课组统一命题、统一时间、集中评卷。
力争做到有测试、有反馈、有矫正。
四、主要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内容
中心发言人
第一周
制定备课组计划
李老师
第二周
《草原》
李老师
第三周
《狼牙山五壮士》
冯老师
第四周
《开国大典》
王老师
第五周
《竹节人》
李老师
第六周
《宇宙生命之谜》
冯老师
第八周
《桥》
王老师
第九周
《穷人》
李老师
第十周
《夏天里的成长》
冯老师
第十一周
《盼》
王老师
第十二周
《只有一个地球》
李老师
第十四周
《月光曲》
冯老师
第十六周
《少年闰土》
王老师
第十七周
《好的故事》
李老师
第十九周
学期工作总结
李老师
说明
第1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9.9备课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草原》
出席人:
六年级语文老师
主持人:
王老师记录人:
冯老师中心发言人:
李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
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获得收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同学们,你们到过草原吗?
⒉你们在电视或电影中见过草原吗?
你见过草原是怎样的,和课文中写的草原一样吗?
不一样在哪?
二、检查自读情况
⒈课课后的生字,告诉同学读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
“限”和“鞭”是前鼻音;“驰”和“茶”是翘舌音。
⒉在字形方面,写字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要注意:
“骏”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跤”第十一笔也是点,不能写成捺。
⒊给这些字口头组词。
(鼓励学生多组词)
⒋说说草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⒌激趣:
如果让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行吗?
为什么?
那请你们赶快打开书,准备准备。
三、再读课文,准备介绍材料
[这个环节意在学生懂得描写(介绍)景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⒈出示导读提纲。
⑴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景物?
用“——”在文中把这些景物作上记号。
⑵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用“~~~~”在文中把表示景物特点的词作上记号。
⑶速记作上记号的词句。
⑷在小组里当导游说一说。
⒉学生根据导读提纲自行准备。
⒊上讲台,大胆地面向大家作介绍。
(介绍时,能用挂图的,尽量让学生用)
要求:
⑴先说你向大家介绍什么?
⑵再作具体的介绍。
(随着学生参与的面不断地扩大,老师以“谁能介绍得比他更全面”“谁能介绍得比他更具体”“谁能介绍得比他更生动具体”作引子,让学生向预定的目标靠近。
)
⒋根据学生的介绍,老师相机板书。
空气(清鲜)地小丘(绿)一碧千里
天羊群
天空(明朗)(草原)平地(绿)翠色欲流
(穿)民族服装
(住)蒙古包
民族风情(饮食)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
(坐)盘腿
(娱乐)唱民歌套马摔跤骑马跳民族舞蹈
(介绍这个环节,要求逐步提高,目的有二,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从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也可以只介绍自然风光的某个方面,还可以是介绍民族风情的一个侧面,二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
⒌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田老师上课的特点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请小导游介绍草原上的自然风光或民族风情。
(只介绍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拿着导游词介绍。
)
二、交流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生一:
边读这句话,边想象,好像羊群就在眼前闪现。
好美啊!
生二:
草原上本来是非常寂静的,除了忽飞忽落的小鸟,看不见为什么东西,也听不见什么声音,忽然来了一群羊,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我觉得羊群使草原充满了生机。
生三:
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的。
作者把羊群、草原比作大白花和绿毯,在绿毯上绣上白色的花朵,我觉得挺美的。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阵。
生一:
读着这句话,觉得满眼都是碧绿的颜色,眼睛好舒服。
生二:
读着这句话,我想象到小丘与小丘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连绵起伏的小丘就像微波粼粼的大海,看得叫人舒服。
生三:
我没到过草原,也不看到过草原上的美丽景色,但我喜欢图画,读着这句话,我从“中国画”得到启发,想象到草原景色的美丽。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了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生一:
读着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草原人民的民族服装,颜色非常鲜艳,非常好看。
生二:
读着这句话让我想象到迎客的队伍十分壮大,迎客的人穿着打扮非常漂亮。
生三:
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的,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不能亲眼看到那迎客的场面,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迎客队伍的壮观,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4、:
……
三、读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⒈回忆刚才同学交流的句子,想想它们大多都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比喻)
⒉用比喻的手法写,究竟有什么好,你能体会得到吗?
(形象、生动;把我们没看到过的事物写得非常形象,就好像见过似的)
⒊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把你感受到的美给读出来。
生读,师相机予以指导,有时还可以范读。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⒈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这一段。
⒊交流背诵的方法。
⒋当堂背诵。
⒌当堂检查背诵。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作业设计】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 陈( ) 啼( ) 差( )
境( ) 阵( ) 蹄( ) 羞( )
蛟( ) 忍( ) 毯( ) 便( )
跤( ) 涩( ) 毡( ) 鞭(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
(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
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四、课文整体梳理:
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puXuewaNG.com』,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 )
(1)颜色
(2)形状 (3)气味 (4)大小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请写出来吧!
六、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
做什么呢?
(自由发挥)
补充发言:
王老师: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
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第2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9.17备课地点:
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狼牙山五壮士》
出席人:
六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
王老师记录人:
李老师中心发言人:
冯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课件)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重点难点是:
(课件))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学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语文学习能力这一学情,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课件)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这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
下面,说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件)
《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主动发展。
”
《课标》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新,谈话激趣
1、师: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久经沧桑、经历千疮百孔的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人物。
让我们把思绪拉到1941年秋天的狼牙山,再次感受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狼牙山五壮士》。
板书课题,想一想: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一下主要内容,其中详写的是哪几部分?
(1、接受任务——2、痛击敌人——3、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详写的是2、4、5三部分)
2、“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
为什么?
(不能换。
因为文中的五壮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是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而勇于献身的英雄。
)
3、师:
这个“壮”字,让人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
再读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说一说狼牙山五壮士是怎样的人?
(生汇报:
爱国爱民、临危不惧、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师相机板书)
2、自读文中令你感动的部分,交流感动的理由。
三、精读品味,体会伟大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战斗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二)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三)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痛击敌人
课件展示: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A、这是一处()描写和()描写,找出相应的词语。
师相机板书。
(动作:
吼、抡、瞄准;神态:
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
B、师: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壮士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为了争取群众和连队转移赢得时间,他们英勇杀敌,只想拖住敌人。
)
C、师:
虽然他们的动作不一样,表情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一样的。
D、感情朗读。
2、引上绝路
课件展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班长为什么要选择这条绝路呢?
(选择的是三面都是悬崖的一条死路。
这样做是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安全转移,同时为了牢牢拖住敌人。
他们放弃了生路,选择了死路,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
B、这是一处()描写。
“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
(语言描写。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饱含着五壮士对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
C、用四字成语概括他们的精神。
(坚定不移、勇于献身、顾全大局)
D、有感情地朗读。
3、顶峰歼敌
A、朗读课文,说说顶峰歼敌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两方面。
一方面直接写五壮士英勇奋战,用石头砸;另一方面写敌人的惨败,纷纷滚落深谷。
)
B、课件展示: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
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这是一个()句,把石头比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比喻句。
把石头比喻雹子,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②感情朗读、积累。
4、英勇跳崖
①课件展示: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A、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
(“屹立”本义指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
文中指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
B、师:
五壮士知道自己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他们觉得成功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平安转移的任务而高兴。
他们为自己英勇献身的行为而自豪。
)
②课件展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地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A、这段话运用了()描写,从中你感受到怎样的五壮士?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这是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
)
B、过渡:
五壮士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投降,也没有停止战斗,狼牙山上想起了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生齐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生: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师:
同学们,读到这儿,我心潮澎湃。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集体 备课 计划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