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docx
- 文档编号:27682266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317.07KB
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docx
《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
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D为_____;G为_____。
(2)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在电解A实验中,_____极产生物质乙。
(3)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工业上可以用甲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硅单质。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氧化钙氨气3:
1正极CuO+CO
Cu+CO2SiCl4+2H2
Si+4HCl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甲和氧气乙,氢气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G,熟石灰F和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氨气;B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C和氧化钙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F;二氧化碳C和木炭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氧气和铜戊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H,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单质和氯化氢气体。
【详解】
(1)由分析可知,D为氧化钙,故填氧化钙;
G为氨气,故填氨气。
(2)由分析可知,甲为氢气,丙为氮气,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故填3:
1;
由分析可知,乙为氧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故填正极。
(3)由分析可知,H为氧化铜,E为一氧化碳,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uO+CO
Cu+CO2。
(4)甲为氢气,氢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SiCl4+2H2
Si+4HCl。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
“﹣”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
(4)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___________(填序号).
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答案】CO2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HCl═FeCl2+H2↑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ABCD
【解析】
【分析】
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则A是铁,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D是二氧化碳。
【详解】
(1)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D是二氧化碳,D的化学式
,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
(2)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则A是铁,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A放入B的溶液中,故可以观察到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B和C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可以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
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
C、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碳,故C正确;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
E属于盐。
(1)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uSO4Fe+2HCl=FeCl2+H2↑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铁;根据“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为稀盐酸;根据“C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C为硫酸铜溶液;根据“D属于碱:
E属于盐”,结合图框,则推测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碳酸钠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则C的化学式为CuSO4。
(2)A与B反应,即铁与稀盐酸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E转化为D,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
CuSO4;Fe+2HCl═FeCl2+H2↑;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4.某同学将mg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则:
(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
【答案】
(或
)硝酸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放入洁净的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不变色
滤渣为锌、铜和银
无气泡产生
滤渣为铜和银
取滤液少许,放入盛有铁粉的洁净试管中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有红色物质生成,滤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
【解析】
【分析】
根据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铜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2)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放入洁净的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不变色
滤渣为锌、铜和银
无气泡产生
滤渣为铜和银
取滤液少许,放入盛有铁粉的洁净试管中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有红色物质生成,滤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
5.有A、B、C、D、E是初中五种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其中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A和E都属于碱。
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写出A物质的一种俗称______________;D转化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灭火(答案合理即可)火碱(或烧碱、苛性钠)2NaOH+CO2==Na2CO3+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
【分析】
由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得出B为HCl,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推测C为碳酸钠,A能与盐酸反应,与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A和E都属于碱,可得A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D相互转化,可以推测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E反应,且E为碱,故推测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代入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符合要求,故推导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灭火;A物质为氢氧化钠,它的俗称为:
火碱(或烧碱、苛性钠);D(二氧化碳)转化为C(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A(氢氧化钠)和B(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故填:
灭火(答案合理即可);火碱(或烧碱、苛性钠);2NaOH+CO2==Na2CO3+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
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
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
ABa(OH)2溶液BAgNO3溶液CMgD酚酞溶液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
C
【解析】
【详解】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
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
产生蓝色沉淀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能与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
+2HCl;故填:
H2SO4+BaCl2==BaSO4
+2HCl
(3)根据反应可知,氯化钠为反应产物,且可溶解在水里,故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
将五种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铜元素全在氢氧化铜沉淀里,滤液里无铜离子,试管中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加入硫酸钠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钡离子。
A、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钡后可能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加入硝酸银后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没有氢离子,因此加入镁后没有明显现象,故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呈碱性或中性,所以加入酚酞可能会有明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填C
7.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酸______,碱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
(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生成硫酸钡需要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故酸是硫酸
,碱是氢氧化钡
;
(2)硫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如硫酸和
氯化钡或者硝酸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或者硝酸;
(3)氢氧化钡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如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可以生成碳酸钡。
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
可从酸碱盐反应的特点得出结论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8.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_______。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______,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答案】Ca(OH)2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H2O灭火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
Ca(OH)2;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则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由图可知甲+乙→丁+戊,戊+己→乙和丙,又因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
9.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
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C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写出一条)_____;
(3)D+F→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此反应的类型为_____;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_____,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答案】CaO改良酸性土壤CO2+C
2CO化合反应温室效应。
【解析】
【分析】
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为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钙,将碳酸钙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与D,所以D是二氧化碳,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B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
(3)D+F→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10.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Fe2O3CO2CuSO4②③3CO+Fe2O3
2Fe+3CO2
【解析】
【分析】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
(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12.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
A是_____,单质甲是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3)化合物乙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_____的生长。
【答案】CaCO3CCaO+H2O=Ca(OH)2,化合作物茎叶
【解析】
【分析】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单质D为碳,E为氢氧化钙,化合物乙为硝酸铵,F为氨气,据此解答。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CaCO3,C为CaO,B为CO2,单质D为碳,E为Ca(OH)2,化合物乙为NH4NO3,F为NH3,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A是CaCO3,单质甲是C;
(2)反应C→E,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化合物乙为硝酸铵,是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作物茎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
(1)CaCO3,C,
(2)CaO+H2O=Ca(OH)2,化合,(3)作物茎叶。
13.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潍坊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 潍坊 中考 化学 专题 训练 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