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章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7675577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6.36KB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章检测.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章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章检测
本章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
解析:
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如果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供选答案D。
引起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其中基因突变频率极低,染色体变异也较少见,故排除B、C。
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携带的基因更多,那么变异也就更多,因此基因重组成为亲代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2.某家庭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觉正常的儿子(患者无生育能力)。
产生这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因很可能是()
A.胚胎发育的卵裂阶段出现异常
B.正常的卵与异常的精子结合
C.异常的卵与正常的精子结合
D.异常的卵与异常的精子结合
解析:
由题意知,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儿子的基因型为:
XBXbY。
由双亲基因型知:
母亲只产生一种含Xb的卵细胞,儿子基因型的产生是由母亲提供Xb卵细胞、父亲提供XBY精子组成。
说明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异常精子(XBY)。
答案:
B
3.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
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最可能分别是()
备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解析:
由题意知:
基因模板链正常碱基为:
TTT或TTC,发生基因突变的替换碱基是A(腺嘌呤),则基因模板链上碱基为ATT或TAT或TTA或TAC或ATC,转录成的密码子为:
UAA或AUA或AAU或AUG或UAG。
由此可知最可能的替代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如果发生突变的替换碱基是T,则基因模板链上碱基为TTT,不会引起赖氨酸密码子改变,也不会发生氨基酸的替换。
答案:
D
4.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析: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性生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答案:
C
5.番茄中红果(H)对黄果(h)是显性。
将红果番茄的花粉授到黄果番茄的雌蕊柱头上,结了一个是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果实。
产生这一果实最可能的原因是()
A.最终发育成该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提供花粉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提供花粉的红果番茄是杂合子(Hh)
D.接受花粉的黄果番茄是杂合子(Hh)
解析:
果实的颜色由母体体细胞的基因决定。
黄果番茄所结果实应是黄果,而这时结的是半边红半边黄的果实,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发育成该果实的花芽在形成时某些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A
6.我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负责测定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的序列。
国际组织认为这个区域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保留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B.DNA上的片段称为基因
C.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此项研究对发现致病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无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不是基因。
答案:
B
7.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B.第21号染色体增多一条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
D.用花药培养出单倍体植株
解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增减或染色体组数目的增减。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
C
8.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3/16B.4/16C.7/16D.9/16
解析:
视觉正常的个体基因型必须是A_B_,由题意知:
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3/4×3/4=9/16。
答案:
D
9.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
预计他们的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1/16
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h,表示为Xh。
由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hY和aaXhXh。
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应对其中每一对性状的遗传单独进行分析。
对于白化病来讲,子女患病的几率是1/2,不患病的几率是1/2;对于血友病来讲,子女患病的几率是1/4,不患病的几率是3/4。
那么他们的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是1/2×3/4+1/2×1/4=1/2。
答案:
A
10.下列哪种病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A.并指
B.软骨发育不全
C.抗维生素D佝偻病
D.遗传性神经性耳聋
解析:
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常见的有并指、软骨发育不全、遗传性神经性耳聋。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答案:
C
11.若某基因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对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解析:
由一个基因通过转录产生的mRNA中,包含一个起始密码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突变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总数肯定减少,也要变短,至于减少三对碱基,则可以是相邻的三个碱基同时缺少(这时除少一个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顺序不变,但如果缺少的是起始密码子所对应的三个碱基对,也许该基因不能再被表达)。
也可能是在不同位点各缺少一个碱基对,这样,除少一个氨基酸外,其余部位的碱基序列全乱,从而引起蛋白质中全部氨基酸顺序的改变。
答案:
D
12.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l的体色将是()
A.全部褐色
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褐色∶黑色=3∶1
D.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褐色雄蜂(AX)只产生一种精子,即含AX的精子,黑色蜂王(aaXX)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即含aX的卵细胞。
由于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那么F1中的雄蜂(aX)的体色应为黑色;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F1中的雌蜂(AaXX)的体色应为褐色。
答案:
D
13.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
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1种
B.4种
C.8种
D.16种
解析:
由于水稻为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因此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23=8种,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亦为8种,该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正常植株,基因型亦为8种。
由于它们都是纯合子,因此,它们的表现型亦为8种。
答案:
C
14.从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看,基因突变是指…()
A.元素组成的变化
B.核苷酸组成的变化
C.化学结构碱基序列的变化
D.空间结构的构型变化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分子结构的变化,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也就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变化,归结起来,就是碱基序列的变化。
答案:
C
15.下列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的土壤,植株结的穗大粒饱;播于贫瘠的土壤,植株结的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花药的离体培养所培育的植株产生的变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A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是由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而导致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A、B、D都不属于基因突变。
只有C才属于基因突变,因为正常的棕色猕猴是纯合子,体内并没有白毛基因,而一旦出现了白毛猕猴,则不是基因分离的结果,而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C
16.韭菜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共有8种形态,韭菜应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解析:
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说明每种形态有4条染色体。
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1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在这里1个染色体组就是有8条染色体。
32÷8=4,韭菜体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
B
17.上眼睑下垂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一男性患者,其父母正常,请判断这人性状最可能是()
A.伴性遗传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
解析:
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有患者,某男是显性患者,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该病不是遗传得来的,而是该男性自身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D
18.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作用引起的,A、B、C三项的变异都未改变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属环境因素,不能遗传。
而D项是亲代基因重组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变化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D
19.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解析:
由于血友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男孩患病,父母正常,说明男孩的致病基因(h)来自于母亲。
而外祖父母表现正常,又说明母亲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外祖母。
所以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
B
20.下列不属于人工诱变的实例是()
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用一定剂量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
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解析:
人工诱变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的方法。
在供选答案中的γ射线、X射线、激光都是人工诱变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A、B、D三项都是人工诱变的实例,只有C项属于自然突变。
答案:
C
21.(2006江苏高考,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解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病是指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疾病,而并非一个基因控制。
答案:
D
2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B.突变是不定向的
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都是有害的
D.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解析:
生物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如有翅的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
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但是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这种突变性状反而是有利的。
同样,果绳的这种突变性状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答案:
D
23.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目前已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随机性
B.多方向性
C.可逆性
D.重复性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害多利少性、多方向性等。
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有众多的变异类型表明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即多方向性。
而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随机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答案:
B
24.如图所示,四个细胞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知识和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倍体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故A、B项被排除;精子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故排除C项。
答案:
D
25.三倍体植株不育的根本原因是()
A.不能开花结实
B.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不能产生花粉
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生成生殖细胞
解析:
生物在形成配子时要进行减数分裂,在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进行联会和分离,并且要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
而三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无法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也就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因此,三倍体是不育的。
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7分)以Hba代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HbA代表其正常的等位基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孩,请完成下列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该夫妇所生的正常孩子可能与双亲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___________。
(4)人类出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从细胞水平看,是___________,从代谢角度看,是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孩,可推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位于Y染色体上,女孩就不可能患病;若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致病基因是隐性,那么女孩患病,父亲必患病,这与题意不符)。
该夫妇的基因型应分别是HbAHba和HbAHba,他们所生的正常孩子可能与双亲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2/3,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导致运输氧的能力低,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答案:
(1)常
(2)HbAHba HbAHba (3)2/3 (4)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镰刀状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27.(8分)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
根据上述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_,由④育成⑤品种的方法Ⅴ称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Ⅳ是___________,其形成的⑥称为___________。
解析:
农作物育种方法常见的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
根据题意可知,品种①和②经过Ⅰ、Ⅱ过程培育出品种⑤的方法属于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过程Ⅰ是杂交,过程Ⅱ是自交。
品种③经过Ⅲ、Ⅴ过程培育出品种⑤的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和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其中过程Ⅲ是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Ⅴ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品种③经过Ⅳ过程培育出品种⑥的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其中过程Ⅳ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结果得到多倍体植株。
答案:
(1)杂交 自交 基因重组
(2)花药的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 缩短育种年限和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多倍体
28.(8分)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为显性,是伴性遗传;正常肤色A对白化a为显性,是常染色体遗传。
下图是一个白化色盲的遗传系谱,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5号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携带隐性基因b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11号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其与10号婚配,生出白化兼色盲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这对近亲婚配夫妇生出病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这两种遗传病的相同点都是由___________基因控制,都遵循___________的遗传定律。
解析:
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应对其中每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
2号的基因型应为AaXBY,5号(A_XBXˉ)是1号(AaXBXb)和2号(AaXBY)的后代,那么她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1/3×1/2=1-1/6=5/6。
携带隐性基因b的概率为1/2,11号(A_XBXˉ)是7号(AaXbY)和8号(AaXBXb)的后代,那么她的基因型为AAXBXb或2AaXBXb,若与10号(AAXBY或2AaXBY)婚配,那么他们生出白化兼色盲的男孩的概率是2/3×2/3×1/4×1/4=1/36,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1-2/3×2/3×1/4)×3/4=1/3。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和白化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都应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
(1)AaXBY
(2)5/6 1/2
(3)AAXBXb、AaXBXb 1/36 1/3
(4)隐性 基因分离
29.(8分)将甲、乙、丙、丁4种二倍体植物进行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可以配对,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配对情况如下表。
请写出每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依次用A、B、C等字母表示):
乙
丁
甲
甲与乙各1条配对乙有1条不能配对
甲与丁各1条配对丁有2条不能配对
乙
乙与乙各2条配对
乙与丁各2条配对丁有1条不能配对
丙
乙与丙不能配对
丙与丁各1条配对
丁
丁有2条不能配对
(1)甲:
________________。
(2)乙:
________________。
(3)丙:
________________。
(4)丁: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明确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依次用A、B、C等字母表示。
答案:
(1)AA
(2)AABB (3)CC (4)AABBCC
30.(10分)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
①野生型
②白眼型
③黑身型
④残翅型
⑤短肢型
⑥变胸型
染色体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Ⅰ)
体色
灰色B
黑色b
Ⅱ
翅型
长翅V
残翅v
Ⅱ
肢型
正常肢D
短肢d
Ⅱ
后胸
后胸正常H
后胸变形h
Ⅲ
注:
(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6种果蝇均为纯合子并均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
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______。
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任意一对等位基因(Ww、Bb、Dd、Hh,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w,还遵循伴性遗传的规律)来说,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亲本的基因型是:
VV×vv或DD×dd。
(2)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③bbHH×⑥BBhh杂交产生F1(BbHh),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由题意知:
若要一次杂交得到雄性个体为长翅白眼(VvXwY)果蝇,母本的基因型必定是②VVXwXw(长翅白眼),父本的基因型为④vvXwY(残翅红眼)。
答案:
(1)VV×vv或DD×dd
(2)③×⑥、bbHH×BBhh 非同源染色体 (3)②VVXwXw,长翅白眼雌果蝇 ④vvXWY,残翅红眼雄果蝇
31.(9分)2000年10月,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宣布:
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扫描定位技术在小鼠的染色体上定位了一个隐性白内障位点,并通过候选基因分析鉴定了小白鼠的白内障基因,发现该基因与引发人类白内障的基因高度同源(眼球内晶状体混浊即为白内障,影响视力)。
请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白内障基因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生物的__________是由基因决定的。
(2)如已知某人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的白内障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由__________而来,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通过__________而来。
(3)若白内障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但他有一个舅舅和叔叔都是白内障患者,则某人患白内障的概率为__________,白内障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人与小白鼠白内障基因的高度同源性,可证明人与小白鼠之间有__________关系。
(5)克隆、定位小白鼠白内障基因的成功,除对白内障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还有什么作用?
解析:
白内障这个性状是由人的白内障基因控制产生的,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
白内障基因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一是由父或母遗传来的,二是自身基因突变产生的。
由题意知:
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舅舅(aa)和叔叔(aa)是白内障,所以其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基因型都是Aa。
则其父母的基因型为:
1/3AA,2/3Aa,某人患白内障的概率为2/3×2/3×1/4=1/9;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3×2/3×1/2+1/3×2/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课 高中生物 必修 基因突变 及其 变异 本章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