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衔接教案针对疫情复课后学生上过网课的衔接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671512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0.37KB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衔接教案针对疫情复课后学生上过网课的衔接课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衔接教案针对疫情复课后学生上过网课的衔接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衔接教案针对疫情复课后学生上过网课的衔接课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衔接教案针对疫情复课后学生上过网课的衔接课教案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例1、例2、练习一
课型
衔接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各种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说出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谈话导入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那有同学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
请学生根据寒假所学内容回答: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展示教材第1页例1。
介绍:
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
有谁能上台介绍各部分表示什么吗?
学生上台回答。
2.你还能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回答。
回答预测:
(1)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
(2)每个扇形分别表示各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3)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9.9%……
教师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计算每种地形的面积。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选一个说说数量关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要求: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果盘的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占百分之几。
四、比较三种统计图
1.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我们一起比较一下我们三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出示例2:
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扇形统计图。
说说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2)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折线统计图。
说说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3)出示教材第3页例2中的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了什么?
2.综合分析
提问: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追问:
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与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提问:
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
条形统计图是统计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
(2)回答:
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分析:
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1~6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比率也在增高。
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
这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例1、例2、例3、练习二第1-5题。
课型
衔接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交流共享
1.同学们,拿出你们寒假里做的圆柱和圆锥,你能指着它说说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学生先自己在座位上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你同意吗?
有谁要补充吗?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
1.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摸一摸:
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上下底呢?
想一想:
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底面
侧面
圆柱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曲面
2.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3.认识圆锥的特征。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圆锥:
1个圆和一个顶点1个曲面
4.圆锥高的认识。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认识圆柱的侧面
1.同学们,在做圆柱的时候,圆柱的侧面是怎么做的?
2.随便用一个长方形就可以围成圆柱的侧面吗?
有没有什么要求呢?
3.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
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追问:
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试一试:
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底面周长7cm,高5cm;
底面直径4cm,高10cm。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1)问:
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2)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
师板书:
长:
3.14×2=6.28(厘米)宽:
2厘米
(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
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1)这个圆柱有几个面?
分别是什么?
(2)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
分别画多大?
(3)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4)回答:
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1)讨论:
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2)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2)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6~12题及“思考题”。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知识再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汇报,并说说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讨论:
求这根通风管需要多大铁皮,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
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讨论:
需要糊彩纸的面积是求圆柱的哪些面积?
从题目中哪个条件可以看出?
学生各自练习。
小结:
求彩纸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下底面和侧面的面积之和。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说说这个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出示“博士帽”模型。
观察一下,这个“博士帽”包括哪几部分?
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材料?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2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1)油漆是刷在柱子的什么地方?
(2)根据已知条件,怎样算出一根柱子要油漆的面积?
(3)5根柱子要刷的总面积又该如何计算?
(4)每立方米用油漆0.5千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思考题。
(1)实物演示:
切成两段以后表面积增加的是哪些部分?
切成三段呢?
增加的面积与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有关系?
(2)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订正,发现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了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圆柱的体积
(1)
教学内容
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1-6题
课型
衔接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2.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谈话导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
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
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有哪些同学知道的说一说。
二、交流共享
1、实验操作
(1)谈话:
刚刚有同学说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也有同学说,圆柱的体积=半径×半径×π×高。
你们同意吗?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想法呢?
请同学上台介绍一下想法。
提醒: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学生上台讲解,教师播放演示,其余学生观察。
(3)讨论交流: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引导想像:
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2、推出公式
(1)提问:
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
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想一想:
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
教学例4。
3、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1)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
为什么?
(3)这三个立体都可以用底面积×高=体积求得这个立体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求体积呢?
上下两个底面一样的图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
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
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提问: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
(2)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
四、练习讲解
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
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
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
为什么?
第6题:
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圆柱的体积
(2)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7~16题及“思考题”。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7题:
要求圆柱的体积,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那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
(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
(1)、
(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
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
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
是求什么?
动手操作:
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
几个直径?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4题。
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
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5题。
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
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6题。
要求水面的高度,需先求出什么?
知道体积如何求高?
5.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下降4厘米水的体积就是8厘米钢材的体积。
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根据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就是钢材的体积,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钢材的体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例5、练习四
课型
衔接
课时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20页的情境图。
谈话:
这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能说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吗?
二、交流共享
1.提出问题。
(1)大家还记得寒假里看的视频吗?
视频中的同学是如何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2)他准备了哪些材料?
蓝墨水和水、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
(3)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有什么要求吗?
(4)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个实验的过程。
播放视频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试一试”。
直接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灵活运用公式,学会根据圆柱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或者根据圆锥的体积求圆柱的体积。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提问:
已知半径或直径如何求圆锥的体积?
引导学生明确:
先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再根据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
4.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3题。
(1)帐篷的占地面积指的是什么面积?
(底面积)
(2)帐篷的空间有多大,又是求什么?
(体积)
学生列式解答。
集中讲解订正。
5.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7题。
(1)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木料,圆锥的体积占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削去的部分占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8题。
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7.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9题。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分别绕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观察得到的图形。
提问:
(1)它们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2)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8.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0题。
(1)提问:
要求碎石大约重多少吨,要先求出什么?
(碎石堆体积)
(2)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9.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1题。
出示简易的蒙古包模型。
提问:
(1)蒙古包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上部的圆锥和下部的圆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你们能求出蒙古包所占空间的大小吗?
3.独立测量学具盒中圆锥的有关数据,并算出它的体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六下教科书第24~26页整理与练习第1~14题。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把握圆柱与圆锥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更加明晰相关概念,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知识系统整理
1.圆柱有什么特征?
圆锥有什么特征?
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4~25页“练习与应用”第1~5题。
第1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空格是怎样算的。
第2题:
分析题意:
前轮滚动一周的压路面积等于压路机前轮的侧面积。
第3题:
(1)求做无盖水桶需木板的面积,就是求哪些部分的面积?
(2)引导学生发现:
求能盛多少水,就是求这个水桶的容积。
第4题:
求出底面半径,再利用圆锥体积公式即可求解。
第5题:
把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的,什么没有变化?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与应用”第8题。
哪个装饰瓶里的五彩石多一些?
这是比较这两个装饰瓶的什么?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与应用”第9题。
分析题意,水流的速度是0.8米/秒,是什么意思?
求这根水管1分钟可以流出多少升水,就是求什么?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与应用”第11题。
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与每个小圆柱有什么联系?
3.完成教材第26页“探索与实践”第12题。
分析题意:
高相等的情况下,它们的体积比就是底面积的比。
4.完成教材第26页“探索与实践”第13题。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柱形饮料罐,测量出有关数据(数据保留整数),计算出它的容积再与它标出的容积比一比。
说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教材第26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动手做一做,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卷一卷,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圆柱。
量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算一算它们的体积,比较怎样卷圆柱的体积比较大。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先在教材上涂上五角星,再小组内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例1,练一练,练习五第1、2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简便方法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一、谈话导入
谈话: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列表整理条件的策略,有倒推的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学生自己读题。
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请学生上台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生介绍自己的解法后,提问:
你听懂了吗?
你有什么补充吗?
还有哪些同学用的同样的方法,你也来说说好吗?
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重复上述过程。
总结方法:
(1)通过画图,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人数有2份,女生人数有3份,21÷3×2=14(人)
(2)转化成: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要算“男生有多少人?
”就转化成了求女生的
是多少,也就是21的
是多少。
21×
=14(人)
(3)转化成比的知识来解决的。
分析:
把“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
3。
这道题就变成了:
美术组有女生21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
3,男生有多少人?
让学生列式解答并对结果进行检验。
教师小结:
这道题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了比的应用题,这样的方法也容易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衔接 教案 针对 疫情 复课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