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docx
- 文档编号:27669526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7.02KB
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docx
《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老子名言]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所属专栏:
老子名言老师的话好老师总结经验王钟渠目录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13
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9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25
4、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3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4
6、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42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47
8、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53
9、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56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61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67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72
13、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79
14、贫也,非惫也……………………………………………………84
15、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87
16、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91
17、周将处乎材不材之间……………………………………………95
18、死生如昼夜………………………………………………………101
19、能不龟手一也……………………………………………………106
20、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109
21、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114
2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8
2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21
24、强梁者不得其死…………………………………………………124
2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126
26、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32
27、大声不入于里耳…………………………………………………136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41
2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45
3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149
31、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153
32、君子为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155
33、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159
34、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162
35、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165
3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168
37、物故相累,二类相召也…………………………………………170
38、大道甚夷,而人好径……………………………………………173
39、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178
40、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182
41、泽雉十步一啜,百步一饮………………………………………187
42、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93
43、夫水行不避蛟龙者………………………………………………197
4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203
4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206
4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208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11
48、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215
4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219
50、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223
5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226
52、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228
53、指穷于为薪,火传也……………………………………………231
54、鱼不可以脱于渊…………………………………………………235
55、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38
56、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241
57、夫哀莫大于心死…………………………………………………243
58、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245
5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248
60、抗兵相加,哀者胜矣……………………………………………253
6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256
6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261
63、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265
64、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272
6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273
66、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274
67、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275
6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277
6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278
7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279
71、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281
7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83
7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284
74、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285
75、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286
7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87
7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89
78、治大国若烹小鲜…………………………………………………290
79、始乎谅,常卒乎鄙………………………………………………291
80、绝迹易,无行地难………………………………………………292
8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哉………………………………293
8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294
83、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295[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五十七章
[要义]
以正道治理国家,以诡道用兵作战,这是政治路线和军事策略的不同处。
老子的以正治国就是推行无为政治,在他看来,符合冲虚、自然、谦下之道的就是“正”。
在卜辞中正是征的本字,就是出兵围攻城邑,“利用行师征邑国”是也;在篆文中,正是止一,天下公认的统一标准就是“正”。
卜辞中奇是骑的本字,像人骑在马上,后来转作不正之义、不俗之义或不偶之义,出奇制胜就是采用特别的策略取胜。
老子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样做呢?
根据就在于:
天下的禁令越多,百姓就越陷于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的物品越多;法律越是分明,盗贼反而越多。
所以圣人说:
我无为,人民自然顺化;我清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搅扰,人民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他又在四十八章说: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他在三十九章说:
“古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里的“一”就是冲虚清静、自然无为之“道”,“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也就是“以正治国”的意思。
[故事]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者正也”即是以正治国,首先要清正国家机关,纯化官僚队伍。
季康子是当权派,所以孔子说:
“只要你正了,谁敢不正?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上边正下边自然正了。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又忧盗贼横行,问计于孔子,孔子说:
“如果你不贪,你赏赐的,人家也不要。
”意思是说,当权者少私寡欲,清静自正,下级们自然也不贪,虽是赏赐都推辞。
言外之意,盗贼横行的根源在于季康子贪得无厌,不断榨取民脂民膏,致使百姓衣食堪忧,过不下日子了,自然起来做盗贼,暗中把官府掠夺的财富再偷回来。
季康子是窃国大盗,是土匪头子,他只有以身作则,不贪不榨,才是根本的弭盗方法。
说到底,以正治国就是要统治者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苟上正矣,谁敢不正?
《荀子·宥坐》: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孔子舍之。
季孙闻之不悦,曰:
‘是老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
’冉子以告。
孔子慨然叹曰:
‘呜呼!
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
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罪不在民故也。
慢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
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
《周易·系辞传上》: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
‘负且乘,致寇至。
’盗之招也。
”背着口袋骑驴走,肯定招来盗贼,因为他们认为,口袋里准是黄白之物,否则就放在驴身上了。
金银财宝不好好收藏,就是教人家来偷,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妖冶,就等于引诱人家来淫。
篱牢犬不入,都是自己思春人家才来淫,“女人浪,倚门框;男人浪,满街逛。
”风流荡妇潘金莲常倚门向街,搔首弄姿,招蜂惹蝶,恰撞着眠花宿柳、妻妾成群、整天浪游的第一浪子西门庆,所以才有那桩千古当为戒的花案。
内因更关键,权力核心先腐败了,慢慢向外烂下去,以至于整个权力机关都烂掉。
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
“你所不要的,赏给人家也不要。
”上行下效,当权的希罕而抢购的,社会上也趋之若鹜,有钱的争购紧俏货,没钱的只好作偷作抢了,那是一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的强盗社会!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又对孔子说,用以杀止杀的办法把坏人杀掉,进到正道那里去,怎么样?
孔子说,为政之道不在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而在于道德感化,你向善,百姓自然向善了。
君子的道德像风一样,善通人的道德像草,如果一阵风吹过,草一定跟着风向眠到了,风力越大,草越倒伏。
孔子对季康子的三次回答都是“春秋责备贤者”之意,高标准要求统治者。
孔子作《春秋》的主旨,是责备领导者和有道德学问而应负历史责任的贤达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论语》以“政者正也”来解释为政在于当权者先求自正,正己而后正人正家正国。
后来《大学》《中庸》以正心诚意作为领导人的必然修养,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这个意思。
但孔子的“正”与老子的“正”是有区别的,因为二人的“道”不同,老子的“正”是自然无为、居下不争、贵柔守雌等,而孔子的“正”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正其位,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友爱。
老子用阴、柔雌、谦下、不争、虚静、自然、无为等消极反面入世,孔子用阳、刚健、进取、有为、仁义、礼乐等积极正面入世。
我们如今讲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强调以法律制裁、以道德教化国家机关中的官员们,并不是针对人民群众来说的。
中国历史一直强调德治,而且也一直是德治传统,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古代的以德治国,纯洁、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如果自身中正,从政是很容易的,不能自正其身,怎么能正别人呢?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
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的理想太高,王道仁政不适于乱世,因而周游列国都很失意,虽累累如丧家之犬,也没有人会采纳他那一套治国方略。
相比之下在卫国那些年还是值得怀念的,卫灵公对他很重视,有人以为孔子可能要相卫,子路在这种背景下问过孔子:
“假使卫灵公把国政委托先生,您首先要干什么?
”孔子说第一件事就是要端正理念(指导思想)、名分(等级地位)。
言就是指语言、文字、理论,“名不正则言不顺”通俗地讲,就是名分不正则说话无力,份内之事言之合理,份外之事言之不顺;深一点讲,就是指导思想不端正,理论则苍白无力,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政事不成功,则礼乐教化不振,刑罚不中正恰当,以至于老百姓都无所适从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套名言系统,也就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首先是这个时代的灵魂、中心思想,其次才是政治法律制度。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问知,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孔子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做出对所问问题的相应回答。
樊迟是善通学生,悟性不高,有时突然问道如何种谷种菜,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圣人很尴尬。
这次他问什么叫仁,孔子说能够爱人就是仁;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能够知人就是智。
愚笨的樊迟还不明白,孔子又说:
“作为一个领导人,把正直之士提拔起来,安排在邪曲之辈的上层,以上之正直感化下之邪曲,就可以使邪曲之辈也学成正直之人了。
”樊迟还是不甚了然,他出去了,见到子夏又问: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
“老师的话太丰富太深刻了!
舜当皇帝时,从许多人中选择了皋陶做助手,管理行政司法工作,天下再也没有冤枉事,坏人也远遁了,变好了。
商汤举用伊尹,伊尹助汤成天下大业。
用有才能、学问、道德的人作领导,上正则下化,天下皆正矣。
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开国帝王,常常提拔一些有才能、有学问、有道德但不显达的人物作宰相,孟子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还有用直钩在渭水之滨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聘请去作军师;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凡是第一流的将相,决非论资排辈慢慢升上去的平庸货色,都是历尽坎坷、多才多艺的人中豪杰。
有远见卓识的帝王亲自登门聘请,先师之而后臣之,一步登上将相位,擢拔于稠人之中。
士为知己者用,感报知遇之恩,甘效犬马驰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出师表》说得好: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韩非子·二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
”楚灵王有一怪癖,偏好细腰,不管男女,凡腰围粗大者,一见便如眼中钉。
他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章华宫,在全国广选蜂腰的美女充实其中,因此又称为细腰宫。
宫人求媚于灵王,减食忍饿,以求细腰,甚至有饿死都不后悔的。
全国人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渐渐都以腰粗为丑了,因而都不敢饱食,一个个变得弱不禁风。
百官入朝,都用软带把腰紧紧地束起来,尽量显得细瘦,就怕自己腰粗而惹灵王憎恶。
官员们为了腰细,每天只吃一顿饭,他们憋住气,勒紧腰带,扶着墙才能站起来。
一年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们都饿得干黑瘪瘦了。
这不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朴素自然最美丽,为什么故意瘦腰自讨苦吃呢?
春秋乱世,盗贼横行,有一个时期,晋国更是猖獗,晋君深以为忧。
恰巧有一个叫郄雍的人善于因貌识贼,只要观察其眉睫眼目,便能知道是不是盗贼。
晋君请他试观,一百个盗贼中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双眼。
晋君很高兴,对大臣赵文子说:
“我得到了郄雍,一国的盗贼都跑不了,弭盗何必多人呢?
”文子回答说:
“君王用识盗的方法弭盗,盗贼永远灭不尽,而且郄雍的小命也不保。
”不久群盗都嫌郄雍砸了他们的饭碗,便合伙把他谋杀了。
晋君闻报大惊,立即召见文子说:
“果如先生所言,郄雍被暗杀了,以后何以弭盗呢?
”文子说: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所以郄雍不得好死。
而且您要弭盗,最好的办法是举贤任能,使其教化百姓,人民有了羞耻感,谁还做盗贼呢?
”这个故事再次佐证了孔子对季康子说的话是多么正确,弭盗的根本方法不在于捕杀,而在于消除产生盗贼的原因,关键还在于统治者自身,是他们的贪得无厌、残酷压榨逼得人们做盗贼。
人穷生盗心,饭吃不上就要饿死,不偷不抢怎么活下去?
扬汤不能止沸,必须釜底抽薪。
晋君便听从了文子的劝告,任用贤臣随会治国,大行仁政,盗贼们便羞得逃到秦国去了。
庄子在《则阳》中说道: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
民智力竭,则以伪继之。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
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古代治国的君王,把功劳归于人民,把过失归于自己。
如果一人受到损害,就退而自责。
现在的社会却不这样了,隐蔽事情真相,反过来指责别人愚笨没见识;故意制造困难,却归罪人们不敢去做;加重任务,超过负荷,却责难人们不能胜任;大大延长里程,却责罚人们不能按时到达。
百姓智穷力竭,便以虚伪来对付,瞒天过海。
人君弄虚作假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人民怎能不弄虚作假?
能力不足就要作假,智力不够就要欺骗,财物缺乏就要行盗,盗窃横行,该归咎谁呢?
孟子说: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
”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贫富两极分化何其甚也!
君王穷奢极欲,老百姓饥寒交迫,君王的牲畜都有好饭吃,人民却吃不上饭,不断地饿死,这不是君王领着牲畜吃人吗?
你不让我过,我也不让你过,老百姓只好铤而走险,为盗为贼,甚至占山为王反叛朝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也。
[原文]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胠篋》
[要义]
偷了吴钩(一种佩刀)的被杀头,窃国大盗反而成了诸侯,诸侯的门下仁义高悬。
在《盗跖》则作:
“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
”小偷被拘留,大盗为诸侯,诸侯门下义士多。
都是大盗不盗的意思,最高明的大盗不偷具体的东西,他偷国家,偷仁义礼法,偷圣人贤士,偷天下美女……超越小偷蟊贼的低层次,进入了看起来不是盗贼的高境界。
两极相通,大盗反而像圣人了,大恶似大善,大奸似大忠,大伪似大真,大丑似大美。
[故事]
我们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伪装革命,窃取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之后原形毕露,想把民国变成袁家天下,又复辟而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岂不是窃取民国的大盗吗?
我们说胜者王侯败者贼,专以成败论英雄,“孰恶孰美?
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盗跖》)天下大乱,中原逐鹿,各路起义军都是“山大王”,他们一起推翻了统治政权之后便又相互攻伐争夺天下,捷足先登,力雄为长,最厉害的那支起义军统一天下,登上了皇帝宝座,转过头来又剿灭以前的战友们,宣布他们是大盗流寇,不灭之不足以安天下,自己的床头岂容别人打鼾?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代开国皇帝都是杀戮功臣的,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逃走,文种被赐死。
刘邦打下天下,杀害了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彭越黥布原是江洋大盗,黥布投项羽后成为最厉害的大将,彭越也是自立山头的一支起义军,他们都曾与汉军对垒过,但韩信投到刘邦手下一直是很卖力的大将军,不也没逃脱被宰的厄运吗?
胠篋就是打开箱子。
《庄子·胠篋》说,为了防备开箱探囊撬柜的小偷,必须把它捆帮好锁牢靠,这就是世俗所谓的聪明。
然而大盗来了,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提起口袋就跑,唯恐捆锁的不牢固掉出东西来,前面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为大盗做了准备吗?
敏锐的庄子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一类普遍现象,这类现象的基本特征是:
对付普通人的手段、策略、规范,不但对付不了“高级人”,反而帮助了“高级人”来对付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为什么呢?
这就是物极必反、大防为决的道理。
每一事物都有一个顶点,过了这个顶点就翻个儿,真理越出它适用的范围一步便变成了谬误,失败与成功也只差一步。
这仍然是质量互变原理。
一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偷水和水流了,把两山之间堵截起来,建立一个堤防。
一方面,堤防是有承受能力的,当水多承受不了时,豁然决口,万马奔腾,所有的水都光了;另一方面,对付一般偷水的还行,那些高级偷水的,运来一车TNT炸药,一下子把大坝给炸了,所有的水都没了。
一个富人自然被周围的穷人瞅着。
如果富人平时好施舍收买人心的话,穷人也不会来偷来抢。
如果他爱财如命,一分钱也攥出汗来,他的亲戚朋友也沾不了他的光,亲友便琢磨他了,勾结盗贼杀害他,把全部财产都抢走。
正是“负且乘,致寇至。
”爱财如命,寇夺之矣。
金银财宝积满柜,临死带不走一文钱,奉劝财主们要舍得吃喝舍得花,扶弱济贫买人缘。
平时对付盗贼的手段,反而为大盗做了准备,成为对付自己的有力武器,你越捆封得牢固,盗走时越容易。
至亲不是亲是大盗,大盗不是盗是至亲,父母辛辛苦苦挣一辈子,平时舍不得吃穿,两眼一闭,一切的一切都给了儿女,儿女实际上是父母最大的盗贼!
平时舍不得给儿女零花钱,最后一下子都给了儿女,不也是为“大盗”做积蓄吗?
箱箱笼笼捆锁牢固,儿女瓜分、搬运起来更容易,就怕捆锁不牢固。
一个国君也是这样,爱财爱权如自己的老命。
平时残酷盘剥老百姓,把民脂民膏都搜刮上去积累起来,甚至对臣僚将相也舍不得赏赐分封。
将相们不但不为他卖命,反而煽动百姓起义,杀害国王,把国库分抢净光,“你不给我过日子,我也让你活不成!
”至臣不是臣是大盗,大盗不是盗是至臣,将相公候等大臣是国君最大的盗贼,是与国王分享天下者,窃国者为诸侯,有的连国王的老命都偷走了,古今中外有多少国君死于近臣大臣之手,谁能数得清呢?
两极相通,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至亲、至臣都是潜在的大敌,因此为人要特别提防自己周围的人,如果他们见利忘义害自己,则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仰赖管仲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终却死于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佞臣之手,桓公弥留之际,三贼幽闭桓公而为乱,桓公饥渴而死,腐尸生蛆爬出宫门,停灵六十多天才被收殓。
秦二世胡亥不是被指鹿为马的赵高杀害了吗?
张飞不是死于手下兵范疆、张达之手吗?
东北土皇帝张作霖不是让两个亲密部将出卖而被日本鬼子炸死于皇姑屯吗?
《庄子》又继续论述:
“故尝试论之:
世俗之所谓知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名言 庄子 道家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