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7665190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0.77KB
B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docx
《B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1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学生通过对古诗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对春天有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春晓时节风雨声
处处春眠不觉晓
3.听写。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想一想这两首古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这两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默写古诗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
春雨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
nǎi,鼻音。
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
suí,平舌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
rùn,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
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
(“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二)迁移和调整
说说春雨有那些好处。
四、总结提升:
结合板书总结古诗的意思,说说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晓”xiǎ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
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
mián。
前鼻音,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
jué。
上下结构,下部是“见”。
“觉’’是个多音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
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练习
听写生字
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第四、五两笔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
晓:
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戈”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兀”,“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
“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二)迁移和调整
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二、总结提升:
在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建议:
1.背诵古诗。
2.说说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教学后记:
2蚕姑娘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吟诵领悟,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蚕姑娘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
暖洋洋黑衣裳黄衣裳旧衣裳桑叶
3.听写。
4.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共性问题:
课文怎么写蚕姑娘的生长过程?
)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想一想,课文怎么写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给课文分段。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
这是什么?
(板书:
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án”。
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
分析字形:
“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
书空记字。
问:
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
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ūniáng”。
提示注意:
“娘”是鼻音。
分析字形:
“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
“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
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蚕姑娘。
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
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桑叶 蚕卵 蚕床 蚕山 吐丝 茧子 盖新房 蛾 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 桑叶 从此 瘦
钻出 换上 卵 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
(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
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
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
(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
(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
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迁移和调整
练读课文,感受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四、总结提升: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
卵一蚕)问:
“钻出”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又黑又小)
(板书:
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
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
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
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
(板书:
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
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
读了第2自然段。
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
(“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
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
(“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
(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
(“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
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5.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
(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
(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这句要怎样读?
(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
(学生读)
(4)小结: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
(板书:
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6.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自答:
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
(板书:
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自答: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
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
(4)想一想:
两个蚕蛾在干什么?
(蚕蛾在产卵)提示:
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二)迁移和调整
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
(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二、总结提升:
朗读课文,回顾蚕的一生
三、学习建议:
有兴趣的孩子自己动手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板书设计:
蚕姑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茧子蛾姑娘
教学后记:
3月亮湾
教学要求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绕山坡倒映月亮湾缓缓地
流桃花不时绿油油清清的
3.听写。
4.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想一想,课文怎么写月亮湾的美丽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
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
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
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
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要求:
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
载zai;翘舌音:
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
月亮湾是什么?
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
月亮湾是什么?
(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
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
“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二)迁移和调整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说、想,欣赏了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
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用曲线表示)
2.交流。
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
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
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映示句子)“月牙”重读。
领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帮助理解词语。
“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
“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欣赏动画,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
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
“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
(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
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比较句子:
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
边看动画。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
”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
问:
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
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
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
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
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
边看动画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
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
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
(相机板书“村后”。
)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
(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第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
你想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二)迁移和调整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2.朗读这篇课文,不仅要想象月亮湾的景色美丽,更应体会作者赞美月亮湾、热爱月亮湾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提升: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
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三、学习建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自己家乡的美丽资源,试着写写。
板书设计:
/村前: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月亮湾 \村后:
山坡
教学后记:
4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能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第二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