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docx
- 文档编号:27660447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53KB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docx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一: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我了解了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一些知识。
现在以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为视角,通过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初始发展环境、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成效和我国信息发展的基本经验,结合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讨论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信息化基本现状加以梳理,以期对认识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发展信息化的初始环境-uytr3e2w1q
我国信息产业是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背景下展开的,国际产业转为我国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提供了机遇,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代表了世纪交替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
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封逼近”的背景下,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再分配,向信息产业倾斜,实现要素的间接转移来发展信息化的。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信息化“是一种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外部冲击的逼迫而引发的变革,是对现代性之外部挑战的回应”从内部环境看,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积极融入世界信息产业的分工,延伸国内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瞄准信息技术的跳跃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特征,努力通过推广应用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进程,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国情
关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条件,普遍认为是被迫走向现代化之说。
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国际信息产业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了。
世界以美国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978年,我国电话总数仅280多万部,电话普及率0.38%,而世界平均为11.5%,信息制造业的产品和技术更是落后世界三十年。
信息化潮流已经到来,还没有为信息化发展做好准备的我们应该如何抓住优势,利用好机会,克服劣势,消除威胁,实施适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成为了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从信息经济发展零开始,如何符合国际市场的信息化经济,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从现实现代化看,要用六十年时间来完成西方200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从产业结构看,要实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升级过程;从信息化模式看,已经有美国、欧洲、亚洲等各种模式可以复制;从经济增长方式看,是粗放向集约转变。
我国的基本情况是:
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存在二元经济的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道路。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2007年,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57%,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万亿元。
(2)截止2008年6月,我国网名数量已达到2.53亿,成为为世界上网名最多的国家,宽带网民数量达2.14亿人,手机网民达7305万人。
ipv4地址数排名世界第三,cn国家顶级域名数为世界第二,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网,第三代移动通信实验网也初具规模。
(3)通信普及、用户使用和产业规模三者的良性互动,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信息经济,使信息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软件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我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70年代的萌芽,80年代的起步,90年代的成长,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四个阶段。
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593亿元增长到2007年5834亿元,增长了8.8倍;软件出口由2000年的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2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148万人;软件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1.2%提升到2007年的8.7%,产业规模达到5834亿元,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信息化产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的特点
信息化采取什么发展道路,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都根据信息技术革命制定了国家战略。
但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如美国是技术领导型,印度是软件加工型,欧洲是技术市场开发型。
我国信息化发展和建立信息经济要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因此,我国是政府推动下的国内市场型,即政府引导下的国际信息产业引进,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延伸产业发展链;另一方面,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形成了以政府指导下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府主导模式
信息化建设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其做法根本是一致的,政府的主导方式来自于政策和法律。
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经济手段上的有力扶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即:
始终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信息化走向市场化的发展采取逐步推进模式;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有利地保证了信息化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
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的信息经济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发展,既避免了信息经济发展过快带来了经济泡沫,也避免了信息经济发展过慢而阻碍信息产业的发展。
3.3通过自主创新来构造新的产业链
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构建了我国信息产业新的产业链。
一是通过挺进世界市场,利用好地区合作,争夺高技术领域的战略优势。
二是继续以国家工程带动产业发展,开发好国内市场。
三是以产业群和龙头企业为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我国信息化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
4.1信息化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选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为了巩固或取得更加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并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内容和投入巨额资金。
发达国际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发展中国家则侧重于方针政策的落实。
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纷纷确立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尤其是2006年提出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
【3】全局的战略措施,使作为信息化基础的信息产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高点上。
4.2信息产业化与全球经济化紧密结合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推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突显了国际分工及区域产业链越来越紧密的互相趋向。
由于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在工业和服务部门已经相当成熟和普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必然带来信息技术的扩散,全球化市场和技术的相互依赖已成为必然。
因为与传统的国家间产业分工的不同,(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分工变现出内容多层次、主体多元化,实现方式多样化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全球产业高关联度和复杂程序化的产业链。
4.3信息化重心逐步趋向于信息服务业的提升
世界信息产业重心正在从制造业向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转移,gdp中的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网络普及速度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软件成为重要的信息技术竞争领域;二是信息技术使更多的服务具备了“可贸易性”,尤其是信息服务业表现明显;三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趋向于信息服务环境的改善。
发达国家开始输出信息服务,发展中国家则通过产业集聚来整合信息产业化的优势。
我国发达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这也是产业比较优势发展的方向所在。
5建议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已完成了初步的建设期,正进入信息产业集聚整合期和技术创新益处期。
因此,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布局的科学性上来,为信息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通过政策组合的协调性来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带动信息经济的发展。
6结束语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协调发展,显示了政府的有力决策和群众的创造性智慧。
正因为这样,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才有特点、有速度、有质量,让人叹为观止。
但也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产品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我们要着重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信息产业全球化中占据主动地位,为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取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华小强,王哗.我国信息化初始条件与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04,(3).
【2】刁生富.信息时代的中国现代化【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n].科技日报,2006-5-9.
【4】江小娟.服务业全球化的发展及其推动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8).
关于信息经济论文范文二: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
人类社会正在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型,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计算机、通信等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塑造着信息社会的全新经济结构。
安徽省和宁夏省的信息产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中部和东部其他省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个省份信息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并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
信息产业宁夏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安徽省
一、信息经济概述
随着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1962)首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指出知识产业包括教育、r&d、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
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m.porat)吸收了贝尔(d.bell)的后工业社会论的思想,发展了克拉克(c.clark)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信息产业的划分范围扩展到全社会所有的信息活动,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特的信息产业,并于1977年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础概念和整体框架。
信息产业又称信息技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先进的理论和通信技术,是一门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服务性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产业通过它的活动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产业加速了科学技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创新到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距离;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上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改革与开放新思维的逐步形成,在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发展战略思考与现实的信息技术引进的交汇处,我国理论界开始接触、认识和探讨信息产业理论。
经过近20多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国的信息产业理论逐步走出了引进、介绍、传播的局限,突出国情实际,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为技术路线展开有关信息产业主题的理论与现实发展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宁夏、安徽两省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宁夏省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1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向现代化迈进,但是,由于以往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发展水平很低,宁夏目前的经济整体实力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如此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上发展现代化的信息产业是十分困难的。
2.1.2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
宁夏信息服务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规模等方面更是落后于电子信息产业和邮电通讯业。
就信息服务业内部而言,“重建轻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量的硬件设备因没有信息资源的支撑而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长远来看,将会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
另外,产品附加值也较低,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代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适应国际国内当前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名牌产品更少。
2.1.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宁夏信息产业没有重大项目,难以支撑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高端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产学研结合较差,从而导致创新能力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宁夏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4电信网络规模较大,但运行效率低下
近年来,宁夏电信实现了大规模、跳跃式飞速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现有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二是有效益有需求的地方仍显能力不足,而农村及山区的通信能力富裕,未充分利用;三是网络运行效益不高,电信行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短期内无法收回,造成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四是高效益业务尚未形成,现有电信业务中国内长话、本地网电话略有盈余,国际长话、电报、数据都是亏损,缺乏高收益业务支撑,宁夏电信公司收入和效益就难以提高。
2.1.5软件市场环境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宁夏软件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其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人员分散、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软件市场的环境不够完善,软件盗版现象仍十分严重,已占领的市场份额亦有缩小之势。
宁夏的科技实力在全国的排名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技术市场不健全,科技资源难以有效流动,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2.1.6信息化人才发展滞后
宁夏目前拥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生l1058人,在校学生数比l988年增长1.44倍,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由1988年的1.7人增至20.6人。
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很低,远低于信息化水平指数19.4%的增长速度。
宁夏信息主体水平较低,说明信息化过程中“软件”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硬件”的发展,这不但导致了信息基础设施不能充分利用,而且也使信息量的知识含量偏低。
2.2安徽省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1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到安徽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200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到5%;企业规模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65.66亿元、工业增加值9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和2.56%,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与发达省市相比,安徽省还处于落后水平。
截至2007年,安徽省只有铜陵精达铜材一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排名第52)。
2.2.2科研实力较为薄弱
近几年来,安徽信息产业没有重大项目,难以支撑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高端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产学研结合较差,从而导致创新能力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安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3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安徽省信息产业的主导产品主要是彩色电视机、电子原材料和零器件等技术含量低、知识附加值不高的基础产品,产业中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大规模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几乎是空白。
在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集成电路和高性能服务器、路由器方面主要依赖进口。
产品附加值也较低,代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适应国际国内当前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名牌产品更少。
只能依靠低成本的优势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仅能实现产业整体中的20%-30%的价值,价值流失严重。
2.2.4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2007年,安徽省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只有2.8万,远低于北京的19.7万、广东的14.1万、江苏的5.7万、浙江的5.2万,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排第20位;代表现代服务业的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仅占2007年全省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的1.9%、3.3%,即便在合肥、芜湖这样的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规模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也并不多。
软件与信息服务、证券、咨询、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较之发达省市仍有一定差距,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2.5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安徽省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差距仍旧存在。
截至2007年底,安徽省城市固定电话达到725.3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9.28%,普及率高出全球固定电话普及率平均水平近l0%。
但安徽省农村通信发展却较为滞后,目前安徽省农村固定电话为769.0万户,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4.5%,只是城市水平的24.5%。
2006年,安徽省上网用户人数达到了140.3万人,但是农户家庭购买了计算机的比重不足0.5%,农民仍然是依靠自己以前储备的经验去进行农业生产。
2.2.6信息资源开发欠缺合理统筹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徽省信息产业中的各行各业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各类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程度低,不能形成统一高速的网络应用平台,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全省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
三、宁夏、安徽两省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
3.1宁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
3.1.1基础网络框架已经形成
据统计,截至目前,宁夏电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5000公里,广播电视光缆干线长度达2000公里。
全区互联网用户达6l万,普及率达5.5%,全区出口网络总带宽达。
30gb/s,通信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居西部前列。
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278万户。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
建成广电数字平台,全区73%有线电视用户受益,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近4o万户,城镇人户率达到95%。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9.5万个;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口数9720个,移动短消息中心容量636万条。
全区计算机拥有量60万台,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率为百户222.9台,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计算机5.6万余台。
全区政府专网初步建成,近93%的党政机关建成了局域网络。
3.1.2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7年以来,区信息产业办公室按照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启动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全区已建成了1379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银川市、石嘴山市率先实现了村村有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目标。
宁夏电信投资建设的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正在进展中,互联网电视(iv)平台建成开通,已对接了宁夏广电总台提供的50套直播电视节目,通过卫星实时接受方式对接了中组部党员远程教育和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形成了接收3t的数据,存储了15000部党员教育片、优秀影片、戏曲和农业科教片的能力,开通了6个栏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已建成8个频道48个栏目。
3.1.3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截至2007年底,中小学已建成计算机教室l450个,多媒体教室2035个,中小学校校园网200多个,计算机6.3万台,全区中小学生机比为18:
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70%以上。
建立了区、市、县学校四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网络,8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
宁夏大学开通了宁夏教育信息资源网、宁夏教育信息网、宁夏职业技术教育网、宁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等网站。
2003年,重点实施了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共建设3568个教学光盘播放点,2155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和279个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比国家规划提前一年。
3.1.4企业信息产业稳步发展
宁夏被列为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省区,6o%的规模企业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其中宁煤集团、银川小巨人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攻克了一批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难题。
建立了一支从事cad/cims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管理和产业化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实施了以cad为核心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完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421个。
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客户关系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3.1.5信息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近年来,由于在宁夏区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宁夏信息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2007年出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集中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中心平台的决定》(宁党发[2007]19号),整合全区信息资源,全力推进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建设,将农村信息化列为信息中心平台优先建设的应用系统,有力的推进了全区信息化建设进程。
3.2安徽省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3.2.1电子信息制造业蓬勃发展
全省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8.86亿元,同比增长27.9%。
实现销售产值365.66亿元、工业增加值9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和2.56%;出口交货值25.24亿元,同比增长3.4%;软件出口0.7亿元,同比增长2.28%。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达5.86万人,同比增长5.81%。
其中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98.53亿元,位居全国第14位,利润总额为5.33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年均从业人数达到2.66万人。
安徽省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基础虽然较为薄弱,但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3.2.2软件业取得明显进步
2007年,软件行业业务收入为273亿元,位于全国第十八位,较同期增长27.1%,高于全国的20.8%的增长水平;软件产品收入为12.3亿元,位于全国第17位,同期增长21.7%,落后全国22.5%增长比例的0.8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为12.9亿元,位于全国第十九位。
3.2.3信息通信业稳步发展
截止2007年底,全省电信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电信业务总量为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0%;电信行业增加值完成1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3.2.4产业集群态势明晰
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以合肥、滁州、芜湖等地区为住的信息家电产品制造板块,以铜陵、马鞍山、淮北为代表的电子基础材料生产板块,以合肥、芜湖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产业板块,以滁州秦栏镇、巢湖高沟镇为代表的民营电子器件、电子线材板块。
合肥、铜陵、滁州、芜湖和巢湖五个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份额达到91.6%,软件产业更是85%以上集中在合肥。
这表明安徽省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取得成效,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虽然宁夏、安徽两省信息产业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开端。
但是在各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扰信息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只有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抓住机遇,克服种种障碍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通过加快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信息经济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