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7653515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34.12KB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共计11课时)
唐王镇第二小学李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至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
战争场面虽然犹如发生在此时,但战场却是在遥远的彼地。
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
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
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方法措施:
1、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
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3、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4、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2课时
《小英雄雨来》1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
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学情分析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学习,教师可采取读、思、析、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品质,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削、喂”等14个生字;能确读“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容,体苏联卫国战争少年儿童机智勇敢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含义深刻句子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数:
1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一、悬念激趣,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
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夜莺的歌声》。
2、板书课题:
14、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3、《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对于苏联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呢?
请大家汇报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适当补充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
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
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
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小夜莺。
)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掌握字形,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3、随机识记本课重点生字:
如“喂、毁、惯”等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盘问:
盘查,仔细地问。
轻蔑:
看不起、轻视。
凝神:
聚集、集中地看。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快速浏览全文,看一下课文分几段?
你的根据是什么?
(4段;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
)
2、课文留有空行,不仅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
大家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什么。
第一部分:
写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上钩。
第二部分:
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用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第三部分:
写小夜莺协助游击队歼灭了敌人。
第四部分:
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3、根据段意,讨论给每部分内容加上小标题(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诱敌带路歼敌再诱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反馈交流: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歌声给游击队员送去情报,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四、总结课文,提出下节课阅读要求
1、再读课文,说说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交流。
3、读了课文,一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小夜莺,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五、课堂作业:
指导记忆生字,抄写生字新词:
喂、挺、滚、毁、惯
六、课后作业
1、带着以上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战争中的小英雄故事。
如《鸡毛信》、《王二小》、《小兵张嘎》等。
第二课时课时数:
2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夜莺的歌声》,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小夜莺留给你的印象。
2、简单反馈交流。
3、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投入战斗,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呢?
二、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用——划出自己捕捉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相关句子。
2、反馈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1)“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
”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
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
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
(3)“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
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
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
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
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
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
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
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
3、分角色朗读小夜莺与敌人的五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练读、上台表演读、评价。
(敌人的话要读出恐吓、诱骗、企盼、狡诈、阴险等,小夜莺的话要童声稚气、天真活泼、沉着机智。
)
4、思考讨论:
小夜莺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夜莺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板书:
爱国精神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三、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1、课文题目是“夜莺的歌声”,文中几次写到夜莺的歌声?
请划出来。
仔细读读,作者写夜莺的歌声的目的是什么?
2、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即首尾呼应。
)
3、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
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升华思想
1、同学们,课外你还阅读了哪些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大家交流一下。
2、总结:
孩子们,尽管我们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是在电视或电影中见过,但是我们要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本单元学习的主旨。
五、课外作业
1、开展语文活动课: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表演《夜莺的歌声》。
2、继续阅读有关小英雄故事的课外书。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小英雄雨来》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学情分析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篇幅较长,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较高。
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篇幅如此长的课文,教给学生浏览课文并快速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尤其重要。
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分工合作的方法或许能给学生一点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数:
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
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
④有志不在年高。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
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
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
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
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
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6小英雄雨来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
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数:
4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课时数:
5
教学过程: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还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2)过渡:
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
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点击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
“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
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
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
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
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界不太平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材分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
这究竟是为什么?
并在前四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