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案例.docx
- 文档编号:27637137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11KB
体育教学案例.docx
《体育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
——研究性学习跨栏跑
一、背景:
在一堂初三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第一次跨栏跑。
老师先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跨栏。
结果,大部分学生跑到栏架旁就停下来了,不能过栏。
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过,但都是跳过栏。
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
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跨栏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
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
然后师解释“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
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
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
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
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
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
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
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
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
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不够,教师为学生创造练习环境,所需要的器材估计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所用器材。
4、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
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教师应重点帮助他们诱发创新思维,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体育教学案例
(换球接力)
案例教学背景: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此游戏形式简单易操作,趣味性强,竞争激烈,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速度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游戏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案例操作过程:
游戏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速度和灵活性
游戏准备:
划一条线做起跑线,在线的正前方,每隔6~8米划一个圆圈,每组2~3个,划若干组
游戏方法:
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趁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第一人的前脚踏在起跑线上并拿三个小球做好比赛准备。
鸣哨后每组第一人向前跑并把三个小球依次摆进小圆圈内,跑回起跑线。
有第二个人接力跑,把3个球拿回交第三个人去放,直到全组完成。
先完成的组为获胜。
游戏规则:
球必须放在小圈内,如果滚出应重新放好。
中途掉球,捡起来继续比赛。
教学建议:
1)讲解
2)做一次后进行简单的评议
3)一鼓励为
体育教学案例
——关爱特殊学生
实例:
刚给初一
(1)班上体育课不久,课堂上便发现该班女生王丽(这个女孩长得胖乎乎,挺可爱的)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
课后我找到她,问她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
开始她不说,在我的启发下,她才说:
“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
根据她的想法,我诱导说:
“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
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
不久在上体育课时我便发现王丽同学跳皮筋不错,动作轻松自如、灵活漂亮,她显得很快活、自信。
这使许多同学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于是在第二天的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她,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她学习,共同探讨跳皮筋的技巧。
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她询问起来。
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王丽装上了自信的翅膀。
这天的体育课她上得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
结束后,王丽主动对我说:
“老师,是您和同学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今天我真开心。
”我便对她说:
“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在以后的体育课上,王丽因肥胖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渐渐消除,她不再往后退了,而是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
同学们觉得她变了,与她合作、交流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课堂上我也留心观察她,有时提醒她一下,有时带她一下,有时和她一块练习。
对于特别难的动作降低动作标准和动作要求,让她尽力去完成。
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体育成绩从入学时班里后几名跃到现在前几名,体锻由260分跃到了390分,她不仅自己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和活动中,而且还带动和帮助她周围的同学一起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她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第二学期同学们推荐她担任了本班体育课第六小组的小组长。
一、目标
1、进行双脚跳跃活动,发展下肢力量和弹跳力,以及身体灵巧、协调性,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
2、与同伴和集体合作,共同完成跳跃移动障碍的任务,体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方法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各成一路纵队,间隔约三米,队员前后距离学生自定。
各队第一、二人各握短绳一端,在队前侧向站立。
游戏开始,各队持绳的二人低手拉绳从本队两侧向排尾迅速跑过,每个队员依此双脚跳起让绳子从脚下通过;持绳队员到排尾后,第一人留在排尾,第二人持绳跑回排头与第三人合作继续拉绳到排尾。
依此进行,每个人都做二次拉绳人,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三、规则
1、必须按规定动作跳跃过绳(双脚同时起跳、落地)
2、持绳队员必须平行前进,如途中绳子脱手,必须从脱手的地点握好绳后继续进行。
3、绳子不能拖地行进。
四、教材分析
这个游戏是分队进行的跳跃练习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在活动中要主动调整好队形和跳跃前的位置距离,观察和判断来绳的速度、高度,确定自己起跳的时机和跳跃的高度。
在自己进行拉绳时,既要考虑与同伴的协同配合,又要为集体提供适宜的高度和速度。
因此,这个游戏除了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弹跳以及空间感知觉能力外,尤其能够使学生感受与同伴和集体的紧密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建议
1、游戏开始的准备部分应给学生较大的自练空间,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并能参与其中,不必做太多的讲解。
2、要重视游戏过程的观察和指导。
发现学生个人与小组的成功或失利乃至不良的表现,能让他们交流体会、感受并及时引导;对由于胆怯或紧张而影响集体比赛速度的学生,教师要表现出对其的鼓励和关心。
3、在掌握游戏基本方法、技能的基础上变化难度层次。
如变化跳跃的方式,变化拉绳的人数等等。
4、要注意安全,场地要平坦。
绳子以有点弹性的塑料跳绳为宜。
我们学会了假设!
课题:
人在摔倒时的应对方法
目标:
1、探究在不同情况下跌倒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2、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学习过程设计:
1、探究内容:
(1)人是在哪些情况下摔倒的(奔跑、跳下、碰撞、绊脚、滑脱……)
对上述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这些摔倒现象发生频率进行排序。
(2)人在摔倒时的方向(向前、向后、侧向……)
对造成摔倒时不同方向的原因进行分析。
(3)人在摔倒时着地的姿势
对不同情况、不同方向摔倒时的着地姿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4)探究避免事故发生的多种途径
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方法
场地器材的改造设计
(5)结论
(6)建议:
应该增加的学习内容
[评述]探究学习在许多时候,可能延伸至课堂之外,这种学习方式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理论的。
案例中的探究内容设计的比较合理,有调查的内容、有分析的内容,也有实践的内容(如自我保护的方法)。
虽然学生可能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
要有最后的建议,应该增加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探究学习的价值,而且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应用性。
体育教学案例
你们有信心吗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目标:
发展弹跳力。
同时,老师提供学生的最佳活动方式是跳绳。
对于这个学习目标,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弹跳力是跳跃能力中的一种,也是跳跃能力的基础,要发展弹跳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弹跳力的现状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一下自己原地纵跳摸高的成绩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说明弹跳力提高了。
于是学生们非常高兴地进行了原地纵跳摸高的原始成绩测试。
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用多少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了。
老师给了学生两周的时间,用什么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但是今天这节课上要用自己决定的方法进行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咨询的机会。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了跳绳,因为跳绳是最通常、最熟悉的练习方法,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负重深蹲跳,另一位学生选择了负杠铃(15千克重)站立连续跳,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背沙袋连续跳,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了。
可是,这样的弹跳力练习只能坚持几分钟就做不动了。
老师告诉大家,发展弹跳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参照别人的练习方法经常变换,一是有新鲜感,二是相互有调节和补充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天天练,但不过量。
老师还启发了所有跳绳的学生,用哪种跳的方式最有效?
最后老师鼓励大家:
“今天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的,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是大家展示自己进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信心?
”学生回答是响亮的:
“有!
”
[评述]自主学习不是现场的即时表演,不是仅仅做几分钟练习,摆个花架子给别人看的。
老师也不仅是提出目标后放任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鼓励学生去达成目标。
当然,老师如果还能经常了解一下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就更理想了。
体育教学案例
倾听学生的观点
在一节体育课上,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一两条篮球比赛中的基本规则”。
在让学生进行半场三对三比赛中,老师结合实战,在各小组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后应该运用什么规则进行解释。
在第一小组的比赛中,有一名学生,因为同伴传给他的球,触及手后不慎滑落,他捡起球后,开始运球突破并且上篮成功。
此时,老师根据场上发生的情况,告诉第一小组的学生,此球投中无效,因为刚才这个运球上篮被判为“两次运球”。
理由是,这位同学在运球前,已经经过“球触手后落地了一次”,所以,再运球应被判为“两次运球”。
可是,这位运球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第一次球虽然触及了自己的手,但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控制住球”,所以不能算是已经运过球,只有当自己双手把球拿住后,此时才能算是真正地控制住了球,所以,自己再进行突破上篮是符合规则的。
老师听了,觉得也有道理,自己所讲的两次运球的概念是否太过陈旧了?
于是去查找了最新版的篮球规则,确认了学生意见的正确,一边表扬了这位学生,又把这条规则再仔细地讲给所有的同学听,还承认了自己对新规则的不熟悉。
篮球比赛仍然在热烈地进行,却有更多的学生来跟老师研究、探讨篮球新规则了。
[评述]教室绝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确实是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老师也确实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
但是体育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远远要多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老师的知识覆盖面很有可能并不完全,学生虽然是处于学习的位置,但是,并不等于学生对各方面是无知的。
孔子就曾经说过:
“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样的话,不知道并不可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受学生的尊敬,课堂的学习效果才会不断提高。
体育教学案例
真正的成了课堂上的主人
在一节发展耐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老师提出了“获得七分钟耐力”的目标,一部分学生马上走上操场的跑道,准备用耐久跑七分钟来实现这个目标。
此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出:
“我是否可以用跳绳七分钟来完成目标?
”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跳绳也是一种发展耐力的运动项目,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是可以的,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用跳绳来实现目标有投机取巧之嫌,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针对目标重新做了界定,认为教师今天提出的目标是比较宽泛的耐力概念,并没有特指心肺耐力或速度耐力,而是指的一般耐久活动的能力,因此,用跳绳的办法来实现目标是可行的。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
“我如果不停地在篮球场上做往返运球上篮,可以吗?
”这次大家的看法就一致了,“没问题!
”这节课上学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还真不少,当然也有失败的,不过,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高兴,因为,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进行了一次自己亲身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真正地成了体育课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评述]采用多途径的手段与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积极提倡的观念。
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不能设想的。
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实现目标的看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也不仅仅只是给予一般的肯定和支持,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
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甚至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是浪费时间,实则这几分钟的“浪费”,真正提高了大家对目标的认识,对今后的创造性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
体育教学案例
谁会说:
“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跑”?
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认为,目前的这批学生是历届自己教过学生中最不会快速跑的,为了要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好几个改进姿势的方法,老师以为这节课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方法I:
原地摆臂练习,要求学生摆臂时五指叉开,前后用力,并告诉学生,这是世界短跑冠军的摆臂姿势,要好好学习;
方法II:
两臂身后夹棍跑,这是为了改正跑时手臂伸直的错误动作;
方法III:
窄道跑,老师要求学生在快速跑时始终跑在一条20cm的窄道里边,以保证跑的直线性;
结果事与愿违,这节课学生在做练习时都是无精打采、不紧不慢地在按老师的要求做,很显然效果不好。
第二节课老师让学生们做一个跑的游戏:
“走出亚马逊”。
这是一部学生刚刚看过的最新影片,里面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个人还记忆犹新。
只看见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般地奔驰在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犹不肯罢休。
此时,老师看见每一个学生都在用他们各自习惯的跑法摆脱对手的追捉或努力去抓住对方,使他成为自己的俘虏,只看见这些孩子是那么的灵活,在奔跑时既能躲闪、又能不停地改变方向,有时为了捉住对手,像离弦之箭笔直冲去,有时为了摆脱对手,却又绕着很大的弯子,比起上一节课来有了天大的区别。
看到了这样热烈的场面,难道还有谁会说:
“这群学生根本不会跑”?
[述评]这两节课其实是我在两所不同的学校中看到的课,作为教学案例,我把他们放在了一个老师的身上,是有些不公平的,但是,这样的对比,对我们思考问题却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课的执教老师本身是一个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年轻教师,他满腔热忱地想把学生们都培养成像他一样的尖子运动员,他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教学,介绍了世界冠军的摆臂姿势,运用了短跑竞赛中“经济性、实效性”的理论,要学生必须跑直线。
可是,这种五指叉开的摆臂方法是多么不自然!
学生的感觉的很难受的,而在一条20cm的窄道中跑,对一个一般的孩子来讲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
用这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竞技运动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节课的老师是一个很时尚的、教龄很短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个大孩子,他跟所有的学生一起在操场上奔跑,跟所有的学生一起尽力地呼喊、跟所有的学生一起激动,那样的场面是很感人的,这样的体育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
又联想到了我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去德国考察,其中有一位女教师在德国看了一节德国的体育课,回来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在那节体育课上,一位德国的女教师,身穿红色的紧身运动服,给一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上课,课的内容是一个德国乡村传统婚礼上的民间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四个动作:
向左一步;向右一步;鞠个躬;把头上的帽子飞出去。
就这么简单!
但是居然德国的孩子们连左与右都分不清,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在相互地碰撞,鞠躬也很不整齐,只有一个动作是棒的:
所有学生把帽子飞出去是尽力的,然后飞快地跑去把自己的帽子捡回来,等待着老师的下一次口令。
这节课上完后,学生个个满脸通红,喜气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课后的评估,德国女教师竟然说这节课她的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
让我们中国老师实着地大吃一惊。
体育教学案例
保龄球
校园新兴运动项目――保龄球
今天,老师上课时介绍了简易保龄球的练习方法,大家都觉得很兴奋,因为平时同学们很少接触到这种时尚的运动项目。
老师在一条长15米左右的田径跑道上堆放着一些废旧的手榴弹和几只不同重量的实心球。
在完成了保龄球场地布置介绍后,老师请两位学生先做一次尝试。
第一位同学是班级中有名的大力士,只见他抓起一个2公斤重的实心球,用习惯的实心球掷法扔了过去,实心球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直接落在了用手榴弹布置成的“保龄球瓶”区内,好一个中心开花,把手榴弹几乎全部都打翻了,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
第二位同学很沉着地拿了一只实心球,向前走了三步,只见他左腿前跨,右腿左伸,右臂向后高高扬起,迅速地由后向下、向前,沿地面将实心球滚出,实心球急速地冲向“保龄球瓶”,瞬间倒下了一大片,引得同学个个喊好。
接着,老师并没有责怪前者,也没有表扬后者,只是拿出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学习目标:
发展肌肉耐力和灵敏性;学习内容:
简易保龄球运动”。
老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刚才两位同学的击球方法,研究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学习目标。
同学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人认为既然是简易保龄球运动,器材又是那么不规范,那么,掷球的方法就可以自选,只要打倒球瓶就是好球,有人认为,既然是打保龄球,就要讲究规则,不能乱掷过去,这样太危险,也有人认为用滚动的打法是正确的,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姿势的美观……老师听了大家的各种观点后,启发大家仔细进行一次计算,一次保龄球比赛,一般要掷出多少只球。
经过计算,得到了结果是一个保龄球选手,在比赛中大约要掷60-80次球,每只球的重量为18磅,也就是他要掷出1000-1500磅的重物。
现在,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上的小黑板,明确了打保龄球要采用这样的姿势和掷法,一是为了省力,二是为了动作的稳定性。
也明确了学习打保龄球可以提高自己肌肉的耐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现在,大家更清楚了第一位尝试练习的同学光靠蛮力既不能持久,又不能准确,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不符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不知不觉,半节课已经过去了,同学们赶快投入到兴致勃勃的练习中去了……
这里并没有提供大家一张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教案,只是一件事情的表述。
从传统的体育课来看,这节课的浪费时间太多了,学生的实际活动有效时间很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
不足为取。
而现在恐怕也会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这样的做法,不是违背了课程标准的初衷了吗?
其实不然,首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第一次的“浪费时间”,是为了第二次的更节省时间,同时,更重要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延伸性,它并不拘泥于45分钟之内,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建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可以迁移到校外和课外的。
学生学会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迁移到课外与校外,进而去应用。
所以不仅不会有时间上的损失,只会带来更多的活动时间。
体育教学案例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教学背景:
我所教授的年级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支撑跳跃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项对锻炼身体效果很好的体育项目,是中学体育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正好也是静安区检查体育的项目之一。
因此在这必修教材的教授上,我可是动足了脑筋。
支撑跳跃包括助跑、踏跳、支撑、腾空、落地等基本技术。
而在四年级进一步学习的是跳箱成蹲撑的技术动作,这与原来所学的跳箱成跪撑的技术动作难度大大提高了,特别是那些体形较胖的和柔韧性较差的学生。
在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宣布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那些活动能力较强,灵活性好的学生。
忧的是那些体形肥胖的、运动能力差的、胆小的学生,他们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并且在轻声的议论“这么高啊!
怎么跳法?
”于是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教学描述:
在准备活动过后,我先不急着进入本课主题,而是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站在跳箱之上,然后跳下,不强调技术动作。
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练习,作为教师的我站在跳箱旁一边保护与帮助一边进行仔细观察。
有的学生单脚直接跨上跳箱,单脚跨越跳下;有的是双脚跳上跳箱,双脚跳下;有的是爬上跳箱,起立双脚跳下。
在这些学生每人尝试了一次过后,我召集学生进行了讲评。
首先我让学生们进行反馈,告诉我站在跳箱上的感受,有的说“一点都不可怕,再高我也能上”。
有的说“很高耶,我都不敢跳下来了”等等。
于是我对这次的练习进行了总结,练习实际上是让你们亲身体会感受一下这个高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心理的恐惧感,这便于以后的教学内容的深入贯彻。
在学生的各种练习过程中,我挑选学生正确动作进行示范,告诉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个教学单元的技术要求。
学生们明白要求后,集体进行跳箱成跪撑的复习。
于是我做好了保护的准备工作,对于那些困难学生我更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与保护,让学生觉得把自己交给老师就是放心的。
在学生们进行了新内容的尝试后,以自己的能力初步尝试的跳箱成蹲撑的技术动作,对于困难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动作,让他们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种经验,让他们认识到面对困难不要惧怕,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去克服它、战胜它。
他们永远不是孤立的,老师会在后面保护和支持他们。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消除了恐惧感,建立了学习的信心,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
体育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一个长期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支持,这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生不仅在能力上存在差异。
而且心理上的差异引起我足够的重视。
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是否能完成练习缺乏信心,但他们同时也具有进取心,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成功——这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
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加强学生激励教育
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技术人才,鼓励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同时要加深并理解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