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633904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12KB
美术教案.docx
《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教案
神奇的小画册
课型:
综合课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
教学重点:
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
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
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
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一、儿歌导入
1.儿歌:
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2.师生一起念儿歌,进入教学活动。
二、欣赏感受
从色彩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使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三、交流讨论
色彩感觉训练:
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谈谈对色彩的感受。
集体交流感受。
四、活动体验
1.出示吹画的五彩树,学生猜一猜是
如何绘制出来的,激发学生对吹画技法的兴趣。
2.欣赏姿态优美的的树,认识树的形态特征。
3.尝试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互相交流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
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
4.教师适度地进行示范。
五、观察获得
观察活动:
观察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六、儿歌小结
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
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地画一幅想象画。
一、欣赏评述
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
(1)教材作品。
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
大
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
突出画面的主题。
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
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
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
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
三幅学生作品:
主题各不相同,有
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
伴的拟人表现。
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
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
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2.交流讨论作品。
二、创作表现:
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三、讨论评析:
自评、互评,巩固并提高认识。
教学后记:
对三原色亲切的称呼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三种颜色。
在吹画五彩树以后可以让学生好好观察三种颜色混合后的效果。
用三原色创作的画最好用颜料来创作。
五彩树
一、教学目标
1、以描画小手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树干。
2、大胆涂色,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教师示范材料白纸水彩笔蜡笔
三、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游戏。
(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
?
?
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教师引导说出小手与树的关系。
手掌是树干,手指是树枝。
2、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
步骤:
(描画小手)将小手放在纸上(强调不能移动)——描下手形——添画小树枝——画上五彩的叶子——给树干涂上棕色
(三)学生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地描画小手,注意画笔不要太靠近小手。
2、鼓励大胆作画,将树枝、叶子画得多,涂色鲜艳,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3、要求将画面保持干净。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顶天立地
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3.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
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师:
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师:
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
从哪里能看出来?
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
3.第一次作画。
4.交流,对照、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1.师:
这次我们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
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
2.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3.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不一样断开的地方也就不一样,折过的地方与断开的地方是有关系的。
5.尝试用线条连接小人身体断开的部位,感知小人夸张的造型变化。
6.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再次探索,变换出更多的快乐小人造型。
1.学生构思,尝试新的让小人的造型进行变化,提醒幼儿大胆创意。
2.交流讲评,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想,把作品送上创意板。
五、创意拓展,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瓜果飘香
一、教学思路设计
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流程是:
教师出示课题,讲清本课学习任务,接着欣赏图片或范画,然后讲技法、教师演示,跟着学生动手画、教师巡回辅导,最后讲评。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将《瓜果飘香》一课设计为综合类型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唱一唱”、“玩一玩”、“尝一尝”、“画一画”等活动环节,并将猜谜、儿歌、比赛、游戏等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力求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中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
我将《瓜果飘香》一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水果的形象特点,并能形象的给予描绘;通过自主参与,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体验绘画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同时,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学唱儿歌调动情绪
音乐与美术是相通的,我经常在美术课上应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音乐。
在《瓜果飘香》这节课上也不例外。
我选择了一首轻松欢快的儿歌“红苹果”作为课前准备的“热身”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2、猜词语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我准备了写着水果名称的卡片,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看,然后通过语言描绘该种水果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听觉初步了解水果的特征,而且非常自然便过渡到课题的学习。
3、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
在讲授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水果”的游戏。
让学生通过闭上眼睛、用手触摸水果、猜水果类型的游戏,对水果产生更深厚的认识。
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些水果,把它们装在袋子里,让学生们自己仔细去摸,去感觉,然后猜猜是什么。
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都显现出欢快、兴奋、积极参与的神情,就是平常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跑到我的跟前,夸着自己猜谜的非凡本领。
最后,我还让学生尝尝水果的味道,他们的趣味更浓,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
4、观察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判断
为了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优劣不同的三幅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们大胆、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如何表现水果的形状、色彩以及画面处理等绘画技巧知识。
5、自主参与做课堂的小主人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老师把水果摆放好,学生依葫芦画瓢,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比赛:
我先将每桌六位同学组成一个小家庭,要求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小组成员把桌面上的水果、盘子、彩布摆放好,然后各组相互参观,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
学生们开始动手摆放桌面散乱的水果,一个个非常认真,甚至还有几个学生怕水果不够跑到邻桌去抢。
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6、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我轻声播放优美的儿童合唱歌曲,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歌曲旋律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进行艺术创作。
7、新颖有趣的自主评价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间漂亮的“水果小屋”,分别取名:
《构图合理》、《模样好看》、《颜色鲜艳》。
让学生将自己的画帖在自认为适当的“水果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做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
在“猜水果”的游戏结束后,为了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我拿起了学生桌面上的两个水果,有意地在他们面前摆弄起来,并大声地问: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水果是不是长的一样呀?
”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有学生站起来抢答:
“老师,他们长的不一样,因为菠萝是圆形的,香蕉是弯弯的,像月亮。
”“回答很正确!
”我当即给予表扬。
紧接着,我又提示学生摸一摸水果的表面,然后问: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两种水果摸着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李铭华同学大声说:
“老师,我发现菠萝身上有许多小疙瘩,摸着会扎手的!
但是香蕉的表面很光滑!
”,“香蕉要剥皮才可以吃的,而吃菠萝要削皮”……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到各式水果之间的一些区别,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情境二:
在观察分析环节,当老师的范画一出现,学生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已经被老师贴在黑板上的三幅“水果范画”吸引了,我让他们自由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黑板上的画是你画的吗?
”周培琪同学首先发问。
“是老师画的,有问题吗?
”我用一种意外的眼神看着她,激励她大胆说出藏在后面的话。
“老师,你画的苹果怎么比盘子还大呢?
”“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呀?
我都看不清楚!
”学生们大胆、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流露出宝贵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利用优秀与劣质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刺激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我微笑地对学生们点了点头。
这种通过学生赏画,评析,教师总结整合,学生主动地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构图、色彩等)的活动,与在作业本上批注的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情境三:
当我将纸制的三间“水果小屋”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水果小屋”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间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好象在想:
我的画该放进“构图合理”还是“模样好看”、“颜色鲜艳”的小屋呢?
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的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
看着学生们仔细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教学设计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力图以多角度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活跃轻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既体会到愉悦,又感受到审美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我在技法指导方面,放弃枯燥地讲解,放手让学生在有意识的活动中自己去发掘、领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创作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还有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因为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游戏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课堂纪律有时显得比较松散,应想出对策,力求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2、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美术课的影子,还应继续探索改进的方法。
高个子和大胖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初步感受物体形的比例,培养观察能力。
2、让学生初步掌握绘画中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进行“高个子”和“大胖子”的创作。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初步掌握绘画中夸张、对比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适度夸张,巧妙对比,进行“高个子”和“大胖子”的创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特点,引入课题
1、故事设疑:
森林里的两个好朋友,请你根据它们的身材比例猜猜是谁?
2、小结并板书课题:
高个子和大胖子。
二、对比观察、感受比例
1、创设情境,引导判断:
长颈鹿想开高个子聚会,大象想开大胖子聚会。
来了很多伙伴,它们分别是去参加哪个聚会呢?
课件出示一组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罐子,和一组高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人物,再出示几条基准线。
2、请学生小结观察方法,并得出“仔细比较”的结论。
三、感受尝试、掌握方法
1、创设新的情境,演示将高个子变得更高,从而引出第一个魔法“夸张”。
2、小训练:
尝试将酒杯变成更高的“高个子”,或将茶杯变成更胖的“大胖子”。
3、反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夸张要大胆,要抓住对象的特征。
4、课件直观演示将不同的形象进行适度夸张,引导学生感受。
5、课件依次出示已经被夸张的高个子和大胖子,提问:
除了用夸张的魔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他看起来显得更高/更胖?
课件直观演示对比的效果。
引出第二个魔法“对比”。
6、课件出示大胖子,提供两个高个子供学生选择:
你认为选择谁更有趣?
7、根据课件出示的不完整画面猜一猜:
在这个大胖子的身边添画谁,
既能把它对比得更胖,又非常有趣呢?
引出“巧妙对比”的结论。
8、阶段小结:
运用“夸张”和“对比”这两种魔法可以把高个子和大胖子画得更有趣。
四、欣赏作品、自主表现
1、谈话启发,激活思维:
大象和长颈鹿觉得参加聚会的伙伴太少了,想请小朋友还帮忙邀请一些,你能邀请谁呢?
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像“高个子”或“大胖子”?
2、课件播放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引导欣赏。
3、出示作业要求: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大胆地把你心目中的“高个子”和“大胖子”画下来吧!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业、自主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开展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结合。
六、方法延伸、思维拓展
条纹乖乖
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种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1.课件PPT(生活种被装饰成彩条纹的物品图片)。
2.丙烯颜料、排笔、抹布、T恤衫、毛巾、裤子、帽子、伞、凳子、相框等。
3.布置“创意空间”一角,陈列作品。
活动过程:
1感知彩条纹服装,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不同色彩,线条搭配组合的美。
2欣赏学生身上穿的彩条纹毛衣,引起学生对彩条纹的关注。
教师:
今天老师发现我们许多小朋友穿的衣服很漂亮,我们来互相看看你喜欢谁的衣服?
(引导幼儿发现彩条纹衣服)
小结:
这样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条叫间隔条纹。
二、欣赏生活中更多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引导幼儿探索横、竖组合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1.欣赏范例图片组1,引导关注彩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①不同排列方式:
横、竖。
②粗细宽窄不同的彩条间隔排列。
2.欣赏范例图片组2,引发感受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①冷暖色②对比色③无彩色④彩色。
3.欣赏范例图片组3,引发感知彩条局部装饰的变化美。
4.欣赏范例图片组4,感受生活中跟多有创意的彩条物品。
三、引导探索如何在白色物品上进行条纹装饰。
出示一白色物品,鼓励大胆构想,如何用彩条纹装饰。
师:
这是我们家的一角,都是一些单色的物品,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打算用彩条怎么装饰?
四、自由结伴或独立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引起学生用彩条纹装饰的愿望。
你想怎么设计,用哪些颜色来画?
什么方向彩条纹,是整体的还是局部。
2.介绍丙烯颜料、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你们要先想好选择适合你操作的工具,如拿伞和椅子的哥哥姐姐可以和弟弟妹妹一起合作,怎么分工,用什么颜色,方向,等会儿试一试。
3.选择作画材料及位置,开始作画。
重点鼓励用不同方法表现彩条纹,鼓励大胆创作、积极探索,并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
五、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将绘画好的作品布置在“创意空间”合适的位置里,共同欣赏作品。
2.与作品合影,体验成功的快乐。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条造型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
1、展示几位本班同学的背部头像,请大家猜猜式谁?
2、提问:
你为什么能猜出刚才的几位同学分别是谁?
多媒体板书:
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3、分析、感悟画家式如何通过背面人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
《未来世界》;
①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你通过那些地方看的出来?
③你还喜欢课本上的哪幅画?
4、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
①边观察、边示范、边思考
教师出示一张长发女生照片为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条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表现头部的形体,一些应为弧线,并注意方向的变化。
二、学生动手实践
1、作业要求
①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线条运用的流畅。
②能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头部特点。
③形体比例关系准确。
2、教师巡视辅导,对于形体把握不准的同学予以及时辅导。
三、评价、展示
表扬认真听讲的同学;表扬形体把握准确的同学;表扬绘制精美的同学。
展示优秀作品。
指出部分同学作品你的问题。
四、拓展
把绘画好的背景添加一个有趣的场景。
变为一副有意思的画。
课后反思: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把头发上的线条化成直线,这里我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头发上的曲直,并介绍头部的形体应为近似椭圆形,学生在画脖颈间关系的时候,往往不注意仔细观察,把脖子画的很自很细或很粗。
在线条的整理上也比较乱,也要注意加强引导、示范。
形形色色的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利用不同的背景来突出主体。
发展大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及背景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背景。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油画棒
一、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范画
(1),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或景物。
师出示范画
(2),这幅画与上幅有什么不同?
图中主休相同,但这幅画出现了背景。
这里有两幅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师出示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范画,说一说有背景和没有背景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小结:
范画
(1)中只在一个主体,一种颜色,颜色很单一,但是添画了彩色的背景后,不仅更加突出了主体,还使得整幅画更加漂亮了。
师揭题:
形形色色的背景
二、讲授新课
1、形形色色的背景
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作品欣赏。
了解背景的作用。
作品一:
疏密变化的线条组织的背景,让牛儿跑得更欢。
作品一:
流动的色彩让雨中的世界变得更美。
作品一:
回旋的蓝色线条让小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得更加厉害。
师小结:
: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背景能较好的突出主体。
2、学习添画背景的方法。
师:
有哪些元素能作画面的背景?
先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生:
流动的线条、变化的点、美丽的色彩。
生:
还能用一些符号来作画面的背景。
如数字、字母等
生:
自然界的景物,建筑设施、室内布置等
3、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三、学生作业
要求:
选择一幅作品,画出主体,改变背景,让你的画活跃,新颖起来。
学生创作、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
交流欣赏:
说说自己是怎样添画背景的。
五、学生收拾与整理
小蝌蚪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彩笔范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激发联想,初步感知。
1、出示图片:
几张排列不同的“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
(1)看到这些小点点,你们想到了什么?
(2)你能用最简单的几笔添画出一个新形象吗?
(蝌蚪、甲虫、西瓜……)
2、以添画的小蝌蚪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观看观看书中图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2)小蝌蚪们排好队,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3)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了一颗小石子。
提问:
小蝌蚪们有什么反映?
它们的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畅谈构想,引发创新
1、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小蝌蚪们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
(1)小组间讨论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交流,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小蝌蚪聚餐、在荷塘中嬉戏。
提问:
(1)这些小朋友画的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小蝌蚪在,还有几只在。
)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