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docx
- 文档编号:27632648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3KB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
(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
心碎林黛玉
太原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海色翅膀
凝望着这令人心碎的美丽,思绪万千。
你有着韶华容颜,却也有娇袭之病。
常沉想于心中的愁绪,黯然感伤。
独自娴卧于榻上,清冷的月光斜洒进闺中,又为其平添了几分凄寥,你望着空幽幽的夜色不禁又垂下几滴泪来,回想起日中对宝玉的话儿,后悔自己的造次,伤了宝玉的心,还赌气把穗儿也剪了,再想让他戴又如何是好。
泪珠儿伴着无法释怀的心思,濡湿了衣襟。
你又怎知“一个在潇湘馆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吟”。
纵使知晓却怎奈何“终需化”的悲凉,扑朔朔的晶莹里又隐殁了你多少的叹息,化作一片云淡风轻,了无踪影。
犹记得你身着素衣,扛一把花锄,将满地的落红细装于绢袋中,你不忍它们随水而去,也将自己的痴情埋进土下,与粉嫩的花瓣化作他年的春泥。
你伫立良久,面对小小的花冢,轻声呜咽: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可你又仿佛预知那心碎的结局,悲叹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静默。
当你又面对池中残荷,淡淡吟咏“冷月葬花魂”,悲哀婉转,促人泪下,彼时连万物都声声悲泣。
你望着凄迷的夜色,泪珠儿又不知滚下多少滴。
流水落花春去之时,你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看着心里想的人儿与他人成婚,你痴痴地笑了,笑得是那样惨白,鲜血渗湿的帕子,是郁积了多年的心事,将所有的情稿一张张散入熊熊的火盆中,烧尽了所有的情丝。
你目光怔怔,看着所有的痴情灰飞烟灭地消逝,静静地。
行将即逝,没有人来探望,没有人来询问病情,只有一个紫鹃为你垂泪,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孤傲的美丽,无需任何华彩来点染,单单这素色就令人心碎了。
可那边金碧辉煌正待娶亲,这边却冷冷清清待归西天,终究“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林黛玉,你生得太美,遭天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的你,葬尽了所有的痴病,你虽泪洒归天,却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你虽破碎,但仍美丽。
哀婉你韶华的消散,不忍你断情西归,你来时美,去时更美。
你的素雅、才情灿烂了黑夜,温柔了世界。
阅读课文第2、3段,完成1~4题。
1.选文中宝钗是如何释猜嫌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宝钗首先能够体谅黛玉,抛弃嫌怨前去望候,说病问医,同情怜惜,提出另请高明医生,熬燕窝粥,用食补代替药疗的建议。
能够做到推心置腹——“我也是和你一样”,“也算同病相怜”。
总之,宝钗以自己的时时宽容大度,处处关心体贴,语语设身处地,用自己的真诚释猜嫌,使得禀性高洁、生性孤傲的林黛玉被对方折服,从而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心声,二人握手言欢,情同姐妹。
2.分析选文中“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这一句话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宝钗的这一句戏言标志着宝钗和黛玉的沟通已达到极为融洽的地步。
这句话又恳切,又真挚,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
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言。
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
二人此时融洽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3.选文中哪些话表现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文中黛玉对宝钗的诉说:
“……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
这段话其实恰恰证明黛玉不是“寄人篱下”,而是充分享受到了贾府小姐的一切正常待遇,并未受到什么额外的“白眼”,连贾府的命根子贾宝玉以及权倾荣府的王熙凤尚且要被那些庸俗、势利的婆子丫头们“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那么,林黛玉被他们“嫌”岂不是十分正常的事么!
反之,就不正常,就无法理解了。
事实上,人的心理感觉和客观事实是会有差距的,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多愁善感的人,别说是风雨夕,就是大好的天,热闹的场面,也会生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感叹。
林黛玉就是这样的性格。
这些话就充分表明了林黛玉的敏感及多愁善感。
4.在现代社会中,薛宝钗是不是比林黛玉的生存能力强?
试给出你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我认为宝钗确实比黛玉的生存能力强。
因为她身上的优点比较多。
论相貌: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论体格:
宝钗体格健壮,黛玉弱不禁风。
论性格: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傲,目下无尘。
论才能:
宝钗的诗词是不在黛玉之下的。
宝钗还懂医学,劝黛玉提出平肝健胃,熬燕窝粥的食疗方案。
论持家:
宝钗更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善于理家又勤俭。
这样一个相貌美丽,才能出众,性情大度、朴素、勤勉,又能持家的宝钗,几乎具备了所有女人的长处,怎能不比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的生存能力强呢?
一、基础知识
解析:
A项,“处”应读“chǔ”“ɡòu”“ɡǔ”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长嘘短叹 风尘仆仆 步履维艰 揣摸
B.边沿学科 沉湎赌博 优柔寡断 家世
C.貌和神离 仗义执言 遮天蔽日 牵就
D.法网恢恢 云蒸霞蔚 浮想联翩 醒木
解析:
A项,“长嘘短叹”应为“长吁短叹”;B项,“边沿学科”应为“边缘学科”;C项,“貌和神离”应为“貌合神离”。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解析:
D项,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A项,不孚众望:
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B项,呼之欲出:
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C项,渐入佳境:
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为人,不可指家具。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解析:
A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句缺主语,应在“给予”前加“中国观众”。
C项,“据……显示”句式杂糅。
D项,“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一句主宾搭配不当。
应把“迎接”去掉。
答案:
B
二、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
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
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
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
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
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
“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我坐着没动。
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
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
“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
“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
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
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
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
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
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
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
“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
“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
“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
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
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
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还好,伤势不算太重。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
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
“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
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
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
“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
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
什么人呀?
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5.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①重情义,热心助人。
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
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
6.小说结尾处老周为什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提示了老周的心理:
①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遗症”;②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而很兴奋。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
引发读者思考:
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
如何做好人?
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
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
7.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赞同老周。
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
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
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示例二)反对老周。
①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
三、语言运用
8.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
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铸成生命的华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
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9.请在《红楼梦》《水浒传》两部古典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对出下联。
上联: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水泊聚义
(示例二)红楼梦,梦木石前盟,金陵还泪
林黛玉、薛宝钗比较谈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薛宝钗、林黛玉,一个是现实美的代表,一个是理想美的化身。
论外貌,林黛玉风流袅娜。
薛宝钗鲜艳妩媚。
黛玉自然比宝钗长得好看、耐看。
可是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钗抽到的签上偏题着“艳冠群芳”。
论性情,“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下无尘;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
宝钗替湘云摆下螃蟹宴,让湘云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
将哥哥从江南带来的一些玩意儿打点清楚,分头送给园里众姐妹,连贾环也没落下。
元妃不喜“香”“玉”二字,她首先觉察,并回身悄推宝玉:
“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而黛玉却不把元妃省亲当一回事,“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且因元妃只命一匾一咏,“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
平常也不见她有什么助人之举,更从没正眼瞧过赵姨娘和贾环。
第二十二回,“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变是坦然自若。
”两人即是不言语,也将各自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宝钗的终身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身价。
她追求“好名声”,所以凡事“装听不到”“打眼色儿”“心里明白,低头不语”“事不干己不开口”,在大观园里众人看来,“为人和厚,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
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
林黛玉表面上爱使小性儿,“多心”“过敏”,众人嫌她“秉性古怪”,连湘云都说她“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
实际上,她既自尊又尊人,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在《红楼梦》几十个主子小姐中,唯她和自己的丫环紫鹃情同手足,生死与共,临死之前还“扎挣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
’”唯有她细心观察比丫环地位更低的老婆子,“难为你。
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第四十五回)从不见黛玉暗地里说谁的小话,即使对“情敌”薛宝钗,在第四十五回以后,她也真诚相待,把内心的隐曲,向她和盘托出。
林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等世俗恶性。
而且对这一切深恶痛绝,时时予以嘲讽。
这一些都是宝钗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但宝钗却因“性格温和”大得贾府上下的欢心。
论人际关系,黛玉自然比不上宝钗。
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于宝钗去顽(第五回)。
贾府上上下下对宝钗的称赞众口一词,对黛玉则口中不言,骨子里多有保留。
论天才,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黛玉居第二,但李纨评论说:
“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第三十八回接着写“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同回却又有薛宝钗的“讽和螃蟹咏”被众人推为“食螃蟹绝唱”。
两人皆才华出众,难分轩轾。
黛玉自幼也有病。
“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
”“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
”她过早地品味了人生的凄凉和悲苦,所以即使拥有花样年华,所做的诗也总是忧伤哀婉,催人泪下。
但黛玉吵也好,闹也好,哭也罢,笑也罢,皆出自于她的真心、真性。
众人取笑刘姥姥,她“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呦。
”全然不像宝钗“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
宝玉挨打,宝钗借探伤一边对宝玉倾诉自己的关心与心痛,一边为自己的亲哥哥洗清“罪名”,顺便还将过错推到宝玉身上:
“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
”而黛玉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
她“不看重功名富贵,从不劝说宝玉求取功名,她无保留地支持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言行,引宝玉为知己”。
所以,宝玉爱的是这个与他心灵相通的女儿——黛玉。
黛钗二人确实不相上下,最终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却是我们眼中的“双面人”宝钗。
这也是必然。
因为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
她有文才、有捷才、有治才、有德、有涵养,会以小恩小惠拉拢人,从不得罪任何人,似乎是一个完善无瑕的女儿。
但因为灵魂中满是封建道德的条条框框,社会的需求渐渐把她身上那些无邪的美好的天赋都消磨了,使她成了一个一切言行决不违背正统礼教规范的世间政治婚姻的奴隶。
但正是这些封建思想、封建行为才让她在当时的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不像黛玉那样遭冷落。
她不单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闺秀,更是一个走在封建道德顶峰处的巨人。
生来她是个女儿,她就活出了妇女的典范,若她生来是个须眉,前途将是无可限量!
林黛玉绝不会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只有一套唯美的价值观,她心中是一片无瑕的纯洁、真诚,她是理想美的化身。
殊不知,在黑暗的社会里,逆着封建道德而行,只能被无情地吞噬。
如果说黛玉是封建制度的敌对分子,那么宝钗就应当是它的拥护者了。
然而拥护者最后取得了胜利,却不能拥有爱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心灵的空虚却无以填补。
这不比黛玉更可悲吗?
无论是理想美,还是现实美,无论是敌对,还是拥护,最终都将被惨无人道的社会埋葬。
薛宝钗“想不到那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迹的金锁,却正是导致她趋于惨败的魔鬼,黛玉没有金锁锁住,被抛到时代外边去了,宝钗死抱着自己的项链,却被活埋在时代的里面。
”
读罢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也只能为这两位美丽的女子洒上一纸悲伤的泪水,写下一丝浅稚的同情。
(转自就爱写作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6课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 金版学案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 小说 欣赏 练习 情真意切 猜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