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631378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1.30MB
河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河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范围、原则
1、编制依据
1.1《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引洮(博)济合供水工程土建施工招标文件》。
1.2《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引洮(博)济合供水工程土建施招标设计图》。
1.3建设部、水利部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
1.4国家及行业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1.5工地现场实际情况。
1.6追求行业一流,满足合同工期和质量要求,达到业主满意的样板工程。
各单位工程合理安排,循环作业,充分发挥我公司在隧洞工程上的施工经验优势。
1.7我单位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2、编制范围
2.12#吉合库河隧洞、出口明洞、陡坡;
2.23#、4#施工支洞;
2.3完成主体工程所必需的所有临时工程;
2.4负责本合同工程场内施工供电、道路、通讯、供水、办公生活等临时工程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承担与此相关的临时设施场地恢复。
3、编制原则
3.1在认真、全面、系统地阅读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和贯彻发包人意图及发包人对投标人的各项要求。
3.2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发包人对本项目的各项指令,按照“项目法”管理要求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对项目实施全面管理和控制。
3.3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确保工期的严肃性。
施工安排尽可能合理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有计划地安排施工顺序,保持均衡生产。
3.4科学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全面提高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进度。
3.5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以一流的管理树优质名牌,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3.6科学布置现场、合理安排工序、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3.7合理投入、控制成本、节约用地、降低投资。
3.8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
第二章 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1)总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及净水厂工程,水源工程由枢纽、输水工程和调蓄水库三部分组成,净水厂工程由水厂、清水池和连接市区管网输水道三部分组成。
设计引水流量1.1m3/s,采取两枢纽联合引水布置型式,第一座枢纽位于黑力宁巴村下游约1km处博拉河干流,枢纽自右向左依次布置有一孔进水闸、4孔泄冲闸、溢流堰,正常蓄水位3057m、取水口(进水闸底板)高程为3055.0m;第二枢纽位于博拉河支流吉合库沟内,枢纽自右向左依次布置有挡水土石坝、1孔进水闸、2孔泄冲闸、溢流堰,正常蓄水3049.5m、取水口(进水闸底板)高程为3048.5m。
两枢纽均采用有坝引水,所引流量通过重力流压力输水管道、明洞、隧洞、倒虹吸等输水建筑物引至合作市区西南海螺沟内设计调蓄水库容为68万m3调蓄水库内,引水过程均为自流输水。
再经日处理能力7.5万m3净水厂进行水处理,处理后的净水送至两个各约5000m3清水池,再从清水池通过2.89km压力钢管接入原合作市供水管网总管。
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水厂属Ⅰ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枢纽、重力流压力管道、隧洞、暗渠、倒虹吸、调蓄水库、水厂)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其余临时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
2#吉合库河隧洞(桩号9+265.00~25+400.00)总长16.135km,其中吉合库河明洞段长50m(桩号9+265.00~9+315.00)洞身段长16.025km(桩号9+913.00~25+340.00),扎刹河明洞段长60m(桩号25+340.00~25+400.00),隧洞设计断面尺寸B×H=2.0×2.5m。
2)本标段概况
本标段工程位于2#吉合库河隧洞工程,总长8273米。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2#隧洞、3#、4#施工支洞、出口明洞、陡坡的土建施工及相应临时工程等。
2#隧洞洞身段8150m(桩号17+190.00~25+340.00),扎刹河明洞段长60m(桩号25+340.00~25+400.00),设计纵坡1/1000,隧洞采用城门洞形断面,隧洞设计断面尺寸B×H=2.0×2.5m,顶拱中心角180。
,半径1m。
扎刹河陡坡(桩号25+400.00~25+463.00)总厂63m,其中渐变段长5m(桩号25+400.00~25+405.00),陡坡段长58m(桩号25+405.00~25+463.00)。
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2.1水文气象资料
博拉河下巴沟流域地处中纬度的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春长而夏秋短,气温日差较大和无霜期短的特点。
引洮(博)济合枢纽地处甘南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特征可以合作气象站地面气候资料为代表。
平均气温2.0℃,平均最高气温10.7℃,平均最低气温-4.2℃,极端最高气温28.4℃,极端最低气温-28.5℃,年降水量558.1mm,年蒸发量1221.9mm,年日照时数2372.8h,平均相对湿度65%,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速1.5m/s。
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12月~翌年4月降雨稀少,基本为地下潜水补给,为枯水期。
2.2工程地质
2.2.1地形地貌
甘南高原为间歇性上升的侵蚀、构造剥蚀基岩中低山区,山势呈东西向展布,地势西高东低,海拔3200~3400m,相对切割深度200~400m,在工程区最大切割深度区为博拉河河谷区,成为流域内各支沟的侵蚀基准面;工程区处于山间河谷盆地,河谷较为开阔,呈宽浅的“U”字型,谷宽650~750m,谷底高程3035~3055m,河曲发育。
两岸山体雄厚,谷坡较缓,山坡坡度一般为20~30°,一般右岸(阴坡)多有覆盖,植被较好,左岸(阳坡)覆盖少,基岩多裸露。
博拉河在枢纽区的河床比降为10.6%,河谷表现为不对称的宽谷,为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外,其余均为基座阶地,Ⅱ级以上阶地不对称发育,多分布在左岸。
其中Ⅳ级阶地出露较少,仅左岸分布。
工程区范围内,博拉河、吉合库河两岸冲沟较发育。
在每个沟谷和小的冲沟、切沟沟口,都发育着各自的大小不等的洪积扇,洪积扇面大小不等,扇面已被草地覆盖或垦为耕地,再为见新洪积扇堆积,表明这些洪积扇都已经停止了发展。
2.2.2工程地质条件
2.2.2.1桩号9+3315~25+340为2#隧洞段:
隧洞最大埋深348m,洞进口为吉合库河左岸Ⅲ级阶地后缘地段,洞出口为扎刹河左岸岩质边坡,进出口自然边坡稳定。
桩号17+190~21+340、21+377~25+340段洞身围岩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两种岩性比例约为8:
2,岩性较软弱,岩体表层风化破碎,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完整性系数0.25~0.3,洞轴线与岩层走向夹角45°~70°,岩层倾角54°~74°;围岩压力主要为自重压力,无构造应力影响。
隧洞所在的山梁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山梁临空切割情况和山梁两侧未见泉水溢出的情况看,隧洞围岩裂隙未贯通,外水压力对隧洞无影响,山间沟谷局部有地表径流,隧洞在开挖时存在少量的基岩裂隙水,属Ⅳ类围岩,围岩不稳定,毛洞围岩自然时间短。
桩号21+340~21+377段为一推测冲断层,断层走向275~280°,段层破碎带宽约35m,沿断裂带附近褶曲发育,并有泉水沿断裂带分布,断层影响带宽约100m,存在突泥、涌水问题;属Ⅴ类围岩,围岩极不稳定,毛洞难于自稳。
2.2.2.23#施工支洞布置于娄七合贡玛村北博拉沟右侧,交2#隧洞18+774.44
0+000~0+309为3#施工支洞延长段:
位于沟口洪积扇前缘。
地层岩性:
表层洪积碎石土,含块石,厚4~7m,下部洪积砂碎石厚8~11m,在洪积扇后缘坡脚处为坡积碎石土,厚8~10m,下伏三叠系下统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后约2m。
0+309~0+403为3#施工支洞进口段:
洞线以NW322°方向进洞,洞进口为一平缓斜坡,自然边坡30~40°,坡面走向NE30°,相对高差5~10m,为碎石土边坡,自然边坡稳定。
地层结构:
表层碎石土,厚15~20m,下伏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厚1.5~2.5m,岩体构造裂隙发育。
主要裂隙组:
L1:
NE320°NE<80°,微张,宽2mm,面平直;L2:
NE20°SE<70°,剪裂隙,3~4条/m;L3:
NE80°SE<75°,剪裂隙,3~5条/m。
0+403~0+751为3#施工支洞洞身段:
洞身围岩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两种岩性比例约为8:
2,岩性较软弱,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层走向与洞线交角62°,岩层倾角30°,岩体完整性系数0.25~0.3 。
围岩类别属Ⅳ类围岩,围岩不稳定,毛洞围岩自稳时间短,拱顶常有塌落,边墙也有失稳现象,时间效应明显,开挖后需要及时加强支护,喷锚挂网,必要时可设钢拱架,并应全断面衬砌。
岩体参数:
γ=2.65~2.7g/cm3,Φ=30~33°,C=2.0~3Gpa,μ=0.2~0.24;围岩坚固系数fk=2~3,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O=4~5Mpa/cm。
2.2.2.34#施工支洞布置于孟娄村西G213国道南侧,交2#隧洞22+008.63。
0+000~0+078为4#施工支洞延长段:
地层岩性:
表层洪积粉质壤土,厚2~3m,下部洪积碎石土,厚8~10m,下伏岩层为三叠系下统砂质板岩夹长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厚约2m。
0+078~0+120为4#施工支洞进口段:
洞线以NW322°方向进洞,洞进口为一平缓斜坡,自然边坡35~45°,坡面走向NE60°,相对高差15~20m,为层状反向岩土混合边坡,自然边坡稳定。
地层结构:
前段表层为碎石土,厚2~3m,下部为坡洪积粉质壤土以及砂碎石,下伏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桩号0+105处基岩裸露,强风化层厚1.5~2.5m,岩体构造裂隙发育。
主要裂隙组:
L1:
NE320°SW44<80°,剪裂隙,3~5条/m;L2:
NE60°NW<38°,剪裂隙,2~3条/m;L3:
NE10°SE<82°,为卸荷裂隙。
国道213从支洞顶部通过,路面高程3193.5m,路基外侧斜坡有人工填土,开挖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0+120~0+619为4#施工支洞洞身段:
洞身围岩为三叠系下统上岩组砂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两种岩性比例约为8:
2,岩性较软弱,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层走向与洞线交角38°,岩层倾角48°,岩体完整性系数0.25~0.3 。
属Ⅳ类围岩,围岩不稳定,毛洞围岩自稳时间短,拱顶常有塌落,边墙也有失稳现象,时间效应明显,开挖后需要及时加强支护,喷锚挂网,必要时可设钢拱架,并应全断面衬砌。
岩体参数:
γ=2.65~2.7g/cm3,Φ=30~33°,C=2.0~3Gpa,μ=0.2~0.24;围岩坚固系数fk=2~3,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O=4~5Mpa/cm。
2.2.3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和三叠系基岩裂隙水两类。
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合谷冲洪积砂砾卵石层和沟谷洪积碎石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河谷两岸、冲沟及谷底基岩裂隙中。
工程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较好,河水、沟谷水、孔隙性潜水、基岩裂隙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型,其矿化度在0.29~0.78/L之间,PH值7.41~8.43.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良好,对于普通砼无侵蚀性,是施工和生活的良好水源。
3、砂石料供应
本标段所用砂石料均由承包人自行采购运输至工地现场。
4、工程弃渣场
本合同工程弃渣场的具体位置在合同执行期间由监理人现场指定。
5、对外交通条件
工程区对外交通线路主要为国道213线,与之相连的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共同构成本工程的对外交通网,对外交通便利。
6、污水处理
主要是对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进行处理,在生活区外侧修一污水沉淀池,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7、合同项目主要工程量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2#吉合库河隧洞
1
土方开挖
m3
286
2
石方开挖
75
3
洞挖石方
m3
65950
4
喷C20砼
m3
10117.5
5
Φ22锚杆(L=2m)
根
29663
6
钢筋网
t
228.17
7
钢拱架
t
422.02
8
钢筋混凝土衬砌
m3
18614
9
回填灌浆
m2
26080
10
钢筋
t
1860
二
扎刹河明洞工程
1
土方开挖
m3
2760
2
石方开挖
m3
300
3
土方夯填
m3
1926
4
M10水泥砂浆浆砌石护坡
m3
120
5
钢筋混凝土衬砌
m3
342.6
6
钢筋
t
23.81
三
扎刹河陡坡工程
1
土方开挖
m3
1497
2
土方夯填
m3
1205
3
钢筋混凝土
m3
107.9
4
钢筋
t
6.91
8、计划工期
计划工期2014年3月1日~2018年5月30日完成。
第三章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及对策
1、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1)、本工程呈线形布置,隧洞断面小、施工战线长,地质情况复杂,出渣支洞坡度陡,工程量较大,如何合理安排石方洞挖及混凝土浇筑施工,保证计划工期与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本工程的重点。
隧洞施工中,我方计划在施工期内冬季时段只安排隧洞掘进,砼浇筑只安排在温度适宜的季节施工(3~10月份),期间也根据实际情况穿插隧洞掘进施工。
隧洞施工进度计划的总思路是“先掘进,后衬砌”,但在隧洞掘进过程中若遇到地质情况差或突发状况时,则采取边掘进边衬砌的施工方法。
(2)、部分洞段地下水位位于洞底高程以上,给施工带来难度。
本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性潜水和三叠系基岩裂隙水。
隧洞开挖时存在涌水、突水可能性。
围岩较软弱,在地应力作用下,可能产生软岩变形。
因此如何进行开挖、排水,保证施工安全是本项目的一大重点。
在隧洞掘进过程中若遇到地质情况差或突发状况时,采取边掘进边衬砌的施工方法。
隧洞掘进时,随着掌子面的前进,在隧洞底板两侧设置排水沟,并隔段设置积水井,然后利用水泵抽排至洞外。
(3)、施工支洞洞段设计坡度陡,给出渣及洞内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主洞及支洞掘进时采用人工风钻造孔,人工装药爆破。
主洞采用有轨出渣、支洞采取无轨出渣。
支洞出渣用微型挖掘机装渣,绞车牵引载重汽车出渣,主洞用扒渣机装渣至梭式矿车,电瓶车牵引梭式矿车洞内运输至支洞末端,然后由绞车牵引梭式矿车至支洞进口渣台处倒渣,最后由装载机装渣,载重汽车运至弃渣场弃渣。
2、对策
2.1、为保证计划工期的实现,拟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①合理安排总体施工程序和各期施工,优化施工工序衔接。
施工时,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有机结合,流水施工,保证合同工期的实现。
②优化施工方案,简化施工现场布置,保证施工快速进行。
③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关键设备考虑一定的备用量,保证设备能力满足高强度施工的需要。
④加强协调管理,确保施工进度。
围绕关键线路,协调其它项目的施工,加强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将进度计划逐层分解细化,制定施工进度保证措施,同时用优良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施工有序、顺利进行。
⑤根据围岩情况和断面尺寸,合理选择爆破参数进行光面爆破。
⑥针对施工支洞设计坡度陡的问题,主洞开挖出渣采用扒渣机扒渣,电瓶车有轨运输,支洞处绞车牵引配合。
支洞开挖采用微型挖掘机装碴,绞车牵引载重汽车出碴。
2.2、针对隧洞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拟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①优化施工方案,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a.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生产性试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气泡产生的可能性;
b.隧洞混凝土采用钢模台车全断面浇筑,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c.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强现场协调与管理,采用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②混凝土浇筑质量是本合同工程的重点,实施时严格按照本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以及技术条件设置质量控制点,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措施、各专业人员配置、施工工艺和设备等全方位加强管理与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3、保证开挖质量,拟采取以下措施:
洞身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气腿式风钻造孔、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根据不同地下水文地质情况选用爆破炸药,隧洞出碴采用有轨运输。
光面爆破质量控制措施:
按“一标准、二要求、三控制、四保证”办法组织隧洞爆破施工。
“一标准”:
即一个内控标准,见下表。
序号
项目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1
平均线性超挖量(cm)
3
3
3
2
最大线性超挖量(cm)
5
5
5
3
两炮衔接台阶最大尺寸(cm)
3
3
3
4
残眼率(%)
≥90
≥80
≥50
5
局部欠挖量(cm)
0
0
0
6
炮眼利用率(%)
90
95
100
光面爆破内控标准表
“二要求”:
即钻眼作业要求和装药联线作业要求。
“三控制”:
即控制钻眼的角度、深度、密度、控制装药量和装药结构;控制测量放线精度。
“四保证”:
即搞好思想保证,端正态度,纠正“宁超不欠”等错误思想;搞好技术保证,及时根据爆破实际情况调整钻爆设计参数;搞好施工保证;落实岗位责任制、组织QC小组活动,严格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搞好经济保证,落实经济责任制。
2.4、针对隧洞地质条件较差的特点,拟采取以下安全保证措施:
洞身开挖时,断层破碎带围岩开挖始终坚持“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或不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隧洞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投入目前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使钻、爆、挖、装、运、锚、衬等作业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
施工中计划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及围岩量测,采取超前钻探孔探明地质情况,分析围岩类别,确定开挖方法,调整各项技术指标,确定支护型式。
采用BJSD-2型激光隧洞限界检测收敛仪和NA828水平仪等进行周边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安全施工。
2.4.1、隧洞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围岩自稳能力差,施工时应及时支护,根据我单位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常规处理施工方案如下:
(1)、在接近断层破碎带时,加强地质预报,采用TSP202隧洞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或水平钻超前探孔,用于探明前方地质;
(2)、利用钢架和超前锚杆、长大管棚防护;
(3)、利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固结围岩;
(4)、减小循环进尺,采用无爆破开挖或松动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5)、及时支护,做到随挖随护;
(6)、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施工工艺,并组织好物资供应工作;
(7)、加强施工量测,及时反馈信息。
2.4.2、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
隧洞施工中的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是根据地表和已开挖的隧洞地段的地质调查和各种探测方法取得的资料,以及地质推断法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一般每次预测长度为10~15m)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洞施工中可能出现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
根据我局以往长距离隧洞施工中处理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经验,确定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方案如下:
2.4.2.1、地质预报内容
①隧洞穿越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预测;
②软岩出现内鼓、片劈掉块地段预测;
③岩体突然开裂或原裂隙逐渐增宽等危害性预测;
④位移变形加快影响围岩稳定预测:
⑤可能出现塌方、滑动影响预测:
地质条件变化对施工影响程序预测。
2.4.2.2、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测方法
①根据开挖工作面前推法预测;
②开挖工作面潜孔钻探预测。
2.4.2.3、在接近设计提供不良地质地段时,加强地质预报。
施工中采用在开挖工作面进行潜孔钻探(每工作面两个钻孔),用于探明前方地质。
断层破碎带采用超前锚杆超前预支护、钢架、喷铺网防护,缩短循环进尺,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时支护,做到随挖随护。
进行隧洞开挖面地质素描图和隧洞地质展示图记录,为施工提供地质材料。
2.4.2.4、隧洞施工中,工作面上采用两个钻探孔辅助地质预报。
钻探孔长度一般为10~15m。
采用潜孔钻探方法,主要是在钻进过程中,从钻进的时间、速度、压力、冲洗液的颜色、成分以及卡钻、跳钻等和岩性、构造性质及地下水等情况掌握地质条件。
例如在遇到断层泥时,钻进时间短、钻进速度快,钻孔冲洗液浑浊、呈白色;遇卡钻时,说明岩体破碎;遇跳钻时,则可能有空洞或溶洞等。
浅孔钻探时,采用钻进测速装置,记录钻进一定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得出钻进时间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根据钻进时间变化曲线,可推断预测断层在钻进中的位置和宽度。
综合开挖工作面上不同位置钻孔的钻进时间变化曲线,便可大致确定断层的规模和产状。
2.4.2.5、围岩坍方前兆预测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及岩石力学上反应出一些征兆。
因此,根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止隧洞坍方。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
①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②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
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③开挖面上有不稳定块体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④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⑤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⑥围岩产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⑦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⑧第一次衬砌砌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⑨围岩或隧洞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干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4.2.6、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2.4.2.7、从技术管理上配备专职地质工程师进行地质预报、分析,及时提出预报资料,做好施工应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4.2.8、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施工工序,并组织好物资供应工作。
2.4.3、隧洞岩爆预防措施
根据地质报告,隧洞埋深较大,围岩以Ⅳ类为主,岩性多为青灰色变质砂岩与泥钙质板岩,为软硬互层,施工时有可能产生岩爆,施工时计划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产生岩爆。
2.4.3.1、开挖过程中,采用光面爆破,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4.3.2、爆破后,立即对工作面及工作面以后一定距离内的围岩用水冲洗,以适当改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岩石的脆性,并注意及时支护。
2.4.3.3、爆破后,及时向边墙及顶拱喷砼,加设锚杆和钢筋网,同时衬砌作业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产生。
2.4.3.4、在可能产生岩爆的洞段,用超前钻孔或超前锚杆预爆的方法,先期释放或分解一定的岩层原始应力,以减少岩爆产生。
2.4.4、隧洞塌方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
2.4.4.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富泥及断层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洞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