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一.docx
- 文档编号:27630360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19KB
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一.docx
《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一
六、杜甫诗三首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应试者XXX,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
1、教材
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本课三首诗都是诗圣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借山川风物表达自己人生感慨的诗作。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化为泡影,国家动荡,半生潦倒,晚境更惨。
悲从中来,《秋兴》抒发了人生之悲、家国之悲;《咏怀古迹》寄寓怀才不遇之悲;《登高》饱含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叹。
三首诗都是杜诗的代表之作,文质兼美,尤其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2、教学目标
①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②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③背诵并积累名句。
④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3、教学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力求做到:
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
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
4、教学过程
①多媒体显示: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②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③初读全诗
④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⑤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咏怀古迹》的了解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
⑥师生共同配乐朗读,并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5、教学效果
本课时既有情境导入,又有师生、同学间的互动,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诗歌格律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爱国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本课时的学习是相当成功的。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七、辛弃疾词两首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应试者XXX,我说课的题目是《辛弃疾词两首》,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
1、教材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
辛弃疾既是著名的词人,又是爱国的典范。
他的词打上了深深的爱国的烙印。
本课将学习他的两首词。
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六十多岁筹划北伐,施展雄才大略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时写下的一首词。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②领略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和不遇之恨。
③合作学习,通过分析景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
④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⑤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3、教学方法
①“情境法”教学。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②诵读法。
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并背诵。
因为诵读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
4、教学过程
①新课导入。
幻灯播放屠洪纲歌曲《精忠报国》,引导学生列举爱国报国英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用兵如神,远征大漠,击溃了匈奴”的霍去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
设计意图:
用饱含爱国豪情的歌曲以及众多的典型爱国报国英雄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
②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然学生深入文本情景感受文本的风格及感情基调——豪迈悲愤。
③知人论世,认识作者。
设计意图:
用作者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引领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的苦闷悲愤之情怀。
④研读课文,把握情感
5、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学习态度、学习收获来进行评价,并检验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应试者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
1、教材
本文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根据这些要求,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
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进而敬畏生命,学会回馈社会。
3、教学方法
①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②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
③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4、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留下悬念。
以我们熟识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出和课文相关的主题,“父爱与母爱”,并设置问题。
②走入文本,整体把握。
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
③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从不同角度去阐发。
5、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学习态度、学习收获来进行评价,并检验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应试者XXX,我说课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
1、教材
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2、教学目标
①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段落大意。
②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挖掘其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③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和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多角度评价林冲。
教学重点:
紧抓文本,分析林冲人物性格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把握“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3、教学方法
①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②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们的悲剧故事。
教学过程中还适时穿插入了录像片的欣赏,有助于学生对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4、教学过程
①组织教学时,让学生先睹为快,教师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享受”文本。
②具体把握情节,怎样鉴赏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3>见微知著,细节描写的内在含义。
<4>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③导入新课时,提出“文题中‘风雪’仅仅是人物活动的一个环境吗?
”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有关环境描写语句的关注。
④探讨“官逼民反”的主题。
5、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学习态度、学习收获来进行评价,并检验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十、中国建筑的特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应试者XXX,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
1、教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5教材中第十一课,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
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教学方法
学习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把学到的技巧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
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为了使本文的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三读:
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
②设置情境:
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和视频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
③问题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④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比较他们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4、教学过程
①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②导入:
利用视频《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唐代木亭模型》来引入全文,并且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知“斗拱”这一概念,以及明确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的传承。
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建筑导入本文,揭示课题,并交代文体,指出其与记叙文的不同。
而且简要地介绍作者。
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直观感受,对学习说明文有极大的好处。
③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全文思路。
速读之前,老师予以指导:
这其实就是给文章分段,然后总结段意。
明确本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独立解决。
④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了解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但是“中国建筑的具体特征”却还扑朔迷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每一段的具体内容。
鉴于此,我给大家出了两道思考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第一组研究第一题,第二组研究第二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5、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学习态度、学习收获来进行评价,并检验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