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623193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71.30KB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
好处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少
C.可爱者甚蕃 蕃:
多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
应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一处)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________。
【答案】
(1)A
(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年代:
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
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
⑴A
⑵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附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箧③。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④其精练。
注释:
①钱氏:
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②六幕:
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③胠箧:
打开的箱子。
④伏:
同“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
________
②惟手熟尔:
________
③但逐层布板讫:
________
④人履其板: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是________,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为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曾经;同“耳”,相当于“罢了”;完毕;走,踩踏
(2)①(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
曾经。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讫”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
于是。
“覆”:
盖住。
“但”:
只。
“布”:
铺好。
“讫”:
完毕,结束。
“钉”:
用钉子钉。
(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或“尔安敢轻吾射!
”作为答案。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可直接提取“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作为答案。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可提取“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作为答案。
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可提取“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作为答案。
(4)比较阅读。
可从两文在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从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如甲文用康肃反衬卖油翁,乙文用工匠师傅反衬喻皓。
故答案为:
⑴曾经;同“耳”,相当于“罢了”;完毕;走,踩踏
⑵①(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②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⑶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⑷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案,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附参考译文】
(一)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
“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
“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②轻吾射________③笑而遣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后,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做射箭和酌油等事皆可由手熟练就高超的技艺,而不仅止写射箭。
C.本文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方法完全相同,都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法。
D.“笑而遣之”既可理解为陈尧咨对卖油的的油技术表示赞许,也可理解为他有点尴尬。
【答案】
(1)自夸;轻视;打发
(2)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卖油的老头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3)C
【解析】【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轻”:
动词,轻视。
遣:
打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自矜”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
射箭。
“但”:
只。
“颔”:
点头。
“无他”:
没有别的奥妙。
“尔”通“耳”,罢了。
(3)本文描写陈尧咨用了语言、神态;描写卖油翁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细节。
没有外貌和心理描写。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自夸;轻视;打发;
⑵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卖油的老头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
“获则烹。
”其弟争曰:
“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划线的词。
①将援引射之________
②宜燔________
③烹燔半焉________
④已而索雁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3)本文涉及几个人物?
谁的观点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拿起;应当;煮食;寻找
(2)但等到他们再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凌空高飞无影无踪了。
(3)三个人。
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解析】【分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烹”是“煮食”;“索”是古今异义词,“寻找”的意思。
(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已而(不久)、索(寻找)、凌(升)”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这则寓言叙写了两兄弟望着空中的大雁,为如何吃雁而争论不休,最后争论社伯那里,两个人顾争论,然而自己的目标早已经飞走了,错过了射雁的时机,什么都没有得到。
从中可以看出,三个人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做事情要抓住时机,错过时机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拿起;应当;煮食;寻找;
⑵但等到他们再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凌空高飞无影无踪了。
⑶三个人。
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
“一射下就煮来吃。
”弟弟表示反对,争着说:
“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飞鸿的大雁适合烤着吃。
”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
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半煮食,一半烤食。
等到兄弟两个再次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远了。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刘禹锡,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甲文中与末句“孔子云:
何陋之有?
”首尾呼应的的句子是________。
(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文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并以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以此为荣的自豪。
B.乙文作者自比陶渊明,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菊花那样恬淡、隐逸、与世无争。
C.乙文作者从陶渊明谈到今世人,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甲文作者从山到水再到陋室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表达了陋室不陋,有德则馨的观点。
【答案】
(1)唐;周敦颐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B
【解析】【分析】
(1)《陋室铭》是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鲜,少;闻,听到。
(3)首尾呼应是指句意上的相互对照。
“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呢?
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写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是因为品德高尚就不会感觉到简陋。
开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就不显得简陋了。
二者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4)B.乙文作者自比莲,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故答案为:
⑴唐;周敦颐;
⑵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⑷B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对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前后的呼应。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
乙: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6.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③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
(1)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
使……劳累;蕃:
多;涟:
水波。
(2)①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
②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4)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使……劳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