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27621165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02KB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docx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XX年12月3日到12月9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一周的支教生活,带给我的感受却是很多很多。
心得之一:
感谢。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首先我要感谢市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初中的领导、老师和孩子们。
心得之二:
感动
一周里我们很是感动:
感动初中的校长和听课老师们的热情好客和对我们的欢迎;感动的是乡镇的老师们听课时那专注的眼神,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感动的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心得之三:
收获
让我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
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
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
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
在评《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
比如王老师这堂课拖堂将近十分钟,于是我们便重点讨论该怎么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还有我们每次跟队的点评老师,也让我十分感动。
他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
评课一语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
笑声中,我吸取了教训,在以后的课上,我总会注意不再让有被遗忘的角落。
说是送教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
如果说教育是一艘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风帆,送教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行程安排较紧凑,再加之家里无人照应,中午还得
来回奔波,时间显得很仓促。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有一份不小的收获,收获到的是乡镇老师那种不断进取、求学上进的精神;收获到的是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应变能力的提高。
“送教下乡”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只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我就很快乐,这就足够了。
这里的学生都很实在,和他们相比我感受到城市的孩子能无忧无虑的学习是多么的幸福。
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一样的可爱,也许更淳朴更像一张白纸,和世界上所有可爱的孩子们一样,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第二篇: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昨天跟随学校到下面一所乡中心小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我信心满满地备了一节听音想象作文课,打算到下面乡下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课堂调控能力。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一路巅跛,弯弯曲曲。
由于晕车反应,一路的好风景好像都与我无关,不管我再怎么努力地控制自己,但还是难以抑制晕车带来的“清肠洗胃”,到了那所学校,我人早已是身心乏力疲惫。
准备要去上课了,由于晕车,觉得自已的大脑里一片空白,就想拿出写好的教案去上课,但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教案竟然忘了带去。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没有教案也要上了,这也是刚好检测一下自己的能力。
于是信心十足的走进作课班级,由于时关系,之前也没有去接解学生,但自己觉得以这十五年的教学经验,一节四十分钟的作文指导应该难不倒我,所以还是一脸的笑容和心里充满着无限的幢景地走进教室。
可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那里的学生根本就不像我所期待的那样配合,他们并没有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
课前的第一个游戏就让我很难堪:
我学着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很简单的猫叫声,可是只有廖廖无几的学生能回答。
可我并不灰心,于是就变着法子让他们来学动物的叫声,让其他同学猜。
按理说,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从叫声来猜动物并不难,可是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三十几个学生当中,竟没一个举手的。
接下的作文指导更是让我费尽脑汁,无论我怎么启发与鼓励,学生还地无动于衷。
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了前些日子参加的网上国培小语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于是我就想方设法地去表扬、激励学生,虽说也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终于敢举他们宝贵的手回答问题了,但回答的答案还是不尽人意,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在指导说话环节时,乡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过份的腼腆与羞涩,就是没几人敢举手试说,语言上再怎么激励也百般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走下去随便点一个学生来现场说说几句,在我很努力地引导启发下,勉勉强强能让他说完整的几句话。
我以为有了这个开头,其他学生会从中受到启发,会好于表现自己,会举手表述自己所编的故事,但事实再次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依然没有一个学生要举手。
没办法,我只好以“同学们都很腼腆,不喜欢把自己想到的故事说出来,那就请你们把它写到你的作文本上”为由为自己开脱跳过说话环节,于是学生就开始在作文本上写起来了,我巡堂看了一下,还真有几个会写的孩子,的一开头就能写得很好,两三分钟就能写出几句完整的话出来,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说:
“哟,老师发现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一开头就能写得很好,老师看了就很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了,可是要是等同学们用笔写下来就得用一定的时间,我是个急性子的人,都有点等不急要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了,哪个同学能满足一下老师的心愿?
愿意把你没有写完的故事讲给老师听听?
”在我班要是这样激励的话语一出来,相信我班的学生就会哗啦啦一片的孩子举手想表现自己。
可是此情此景,让我无语了,那里的学生还是不吃你这一套,还是没人肯举起他们那我期待很久的小手……此时此刻,我开始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无能了,开始没有了当初的信心了,满腹都是失望。
要去评模块八,这几天都要像打仗一样过日子了。
看了陈老师春风化雨般的鼓励,现在的我不再埋怨外界因素,更多的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说此次送教下乡结果不如我意,但从中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更可贵的是让我从中得到了一次难忘的教训:
要好让讲台成为你合意的操作舞台,那你就得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备好学生与教案。
xx年12月25日
第三篇: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今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首先我要感谢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各个乡镇教办的领导、老师和孩子们。
这次送教下乡,根据进修校的安排,我到过四个乡镇,不同的地方,却是一样的感动。
每到一处,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版报,总会吸引我的目光。
在河西小学,还未走进大门,就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声,让我一下子身感轻松心情愉悦。
就在那一节课,我改变了原先设计的课前谈话内容。
我说,孩子们,你们的笑脸真灿烂,老师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笑得这么灿烂,因为你们有漂亮的教学楼,整洁的校园,动听的歌声,你们还有慈祥的老师。
这样的谈话是由衷地,来源于一种感动,是教办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学氛围创设的那种细心感动了我。
更让我感动的是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
在送教老师到达之前,老师们就早早等候了。
在一些比较远的地方,也许等的时间更长。
他们在听课时,用心地听着,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
学生们也让我收获了不少。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到永录小学送教。
那次,我带去一节作文课——抢橡皮。
在写比赛后的心情时,孩子们一个个主动站起来读自己写的。
一个女孩儿因为两次都输了,可能感觉有些伤心,她说道,我的对手两次都赢了,看他那得意的样子,好象得了世界冠军一样。
这样的语言多么生动,多么真实,多么富有创造性呀!
其实,孩子的语言不是教出来的,只要你创设那种情境,去激活他们内在的表达,他们就会创造出最美的语言。
由此,我感悟到教师责任的另一种含义。
让我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
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
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
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
在三甲镇讲《海伦·凯勒》一课,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
有个副板书:
课前猜字谜,“聪明”的“聪”,在讲到海伦·凯勒不幸命运时,把其中的“耳、两点、口”去掉,在讲到海伦成就时再把“聪”补充完整。
我的意图是要让孩子们明白,海伦虽然听不到,看不见,说不出,但她用勤奋变得聪明。
其中有位老师在评这个细节时说,去掉“耳、眼、口”是说海伦的身残,老师结尾处又加上,是说海伦志坚。
“身残志坚”,这一语使课文主题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使我豁然开朗。
还有我们每次跟队的点评老师,也让我十分感动。
他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
评课一语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
在河西小学讲《月光启蒙》,因为听课老师多,后排的同学淹没在了老师中间。
课堂上,前面的学生都非常活跃,可我忽略了后排的同学。
点评的李文敏老师留意到了这一点,非常幽默地用一句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笑声中,我吸取了教训,在以后的课上,我总会注意不再让有被遗忘的角落。
在评这一课时,申老师提出如果发挥范读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下午去原村乡上这一课时,我就改变教法,加上了自己的范读,效果确实不一样。
这种细致入微的评课,给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做法,更高的要求。
说是送教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
在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结束后,我和我们学校的董丽老师又应邀到永录教办送了一节课。
这让我感到老师们对加快教育改革进程的渴望,感到送教下乡确实是及时的,必要的。
讲评一节课、数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把送教下乡作为契机,创设课程改革氛围,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我想,这也正是送教下乡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教育是一艘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风帆,送教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
祝愿我们高平的教育扬起风帆,越走越宽阔!
第四篇: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集体送教下乡活动,拉开了帷幕。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地点为海口中心学校下设的五所村小,送教下乡成员人数15人,每三人一组,分为五组,送教到五所村小。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送教活动,我和方校长、何主任一组,安排在海口小学。
7:
15分我背着电子琴和录音机来到区教育局门口集合,7:
40分我们坐上车子出发了。
一到海口小学,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海口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好客。
我原本是安排在第三节课,可因为各种原因,我改为上第一节课。
下了车,我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在海口小学丁主任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一年级教室,小朋友们看见陌生的我,很礼貌的喊了声老师好,个个做得笔挺,小手摆放在桌上,我深切地感觉到孩子们的淳朴、可爱。
虽然一口地道的海口腔,但是那种求知的欲望,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的让我感动。
当我自我介绍后,弹起琴,唱起歌向他们问好时,他们笑了,笑的是如此开心,我感觉我比上以前任何一次公开课更有热情、更投入、更希望和他们交流。
在我的指导下,他们也用歌声向我问了好。
接着调查一下他们的节奏感和律动感,没我想象的那么差,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9:
00到了,第一节课开始了,老师们早已坐在后面,我也开始了授课。
课题是一年级第九单元的《巧巧手》,当谜语导入后,我接着问道:
“你们的小手会什么?
”他们很自豪地告诉我:
“我的小手会洗衣、扫地、洗碗---------”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小手有多能干,灵巧,为下面的学习增添了自信心,接着是律动,学唱歌曲,二声部处理,折纸帽,表演歌曲,学习手语等环节,孩子们学得很认真,深深地被我吸引,学习兴趣浓厚,只是二声部处理时有点乱,城乡的差距不敢说没有,只能说还在慢慢缩小。
我不奢望他们永远记得我,但我衷心希望他们能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生活。
在后面听课的老师大概有几十人,有来自中心小学的,还有来自怀宁的,在座的无一人讲话,只看到他们认真地记录着,看着孩子的表演开心的笑着。
在下午交流时听马校长说他们学校无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唯一懂音乐的就是快要退休的陈老师,会拉二胡,就让他带了几个年级的音乐课,学校无录音机和电子琴等,唯一的设备就是一把老的不能再老的二胡了,今天听课的老师都是路途遥远,早上起得很早,对名师送教下乡很感兴趣。
我很震惊,一位如此年长者都有这样一颗钻研好学之心,何况我们呢?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不一样的是环境,待遇,但他们比我还多一样东西,那就是求学的精神。
我总感觉自己此行也学到了一种精神——好学、钻研、创新。
我相信这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2):
今天,我慕名前往包河苑小学,聆听了两位省市级教坛新星祁俊老师和吴晔老师的低段阅读课,实实在在的语文常态课,给我——一位身处边远学校的老师,带来了颇多感受。
感受之一:
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令人回味。
《小动物过冬》是二年级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祁老师开篇就以有趣生动的儿童化语言创设了孩子们学习的“场”,也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行课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虽很平实,但孩子们却很容易接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最终使教学的过程更加趋于科学、实效,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吴晔老师精彩到位的评价语言,如:
火车开的越来越响、会读书的孩子、会思考的孩子等,激起千层浪。
再有吴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她那如诗般的过渡语言,更始我现在伏案写作时还回味无穷。
那声音是那么悦耳,孩子们又怎能不被感染?
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感受之二:
浓浓语文味,弥漫课堂。
特级教师高林生说过:
“小语就应该姓语。
”两位老师吃透低段基础目标,在朗读中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小黑板出示的填空题:
我是(),冬天快要到了,我()。
练习说话。
再如《看菊花》一课填空:
()的,()的,()()的,()()的,一()(),一()()一()()。
前者注重句子的训练,后者更注重朗读的指导。
总之,课堂上少了热闹,多了味道,一种耐人寻味的味道。
感受之三:
把握、处理教材方法独到
《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祁老师在导读中交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找词语说一说”并板书于黑板一角,接着就提供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先扶后放,用仿学法来实践,真所谓“授之以渔”。
吴晔老师的《看菊花》品词赏句,在朗读中和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不断升华。
在填空题“一()(),一()()一()()。
”当一个孩子说一丛丛,一片片,一……后面就再也填不下去时老师顺势问了孩子,他为什么填不下去了?
低年级孩子还无法理解时,吴老师就把一群可爱的孩子当成美丽的秋菊,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一朵朵,一片片,一丛丛”并加上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孩子理解,突破难点,又使孩子更多的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了。
今天的课听完了,但留给我的应该是更多的思考,只有博采众长,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不断积淀教学素养才能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为此,我还应更加努力。
(
第五篇: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
昨天跟随学校到下面一所乡中心小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我信心满满地备了一节听音想象作文课,打算到下面乡下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课堂调控能力。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一路巅跛,弯弯曲曲。
由于晕车反应,一路的好风景好像都与我无关,不管我再怎么努力地控制自己,但还是难以抑制晕车带来的“清肠洗胃”,到了那所学校,我人早已是身心乏力疲惫。
准备要去上课了,由于晕车,觉得自已的大脑里一片空白,就想拿出写好的教案去上课,但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教案竟然忘了带去。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没有教案也要上了,这也是刚好检测一下自己的能力。
于是信心十足的走进作课班级,由于时关系,之前也没有去接解学生,但自己觉得以这十五年的教学经验,一节四十分钟的作文指导应该难不倒我,所以还是一脸的笑容和心里充满着无限的幢景地走进教室。
可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那里的学生根本就不像我所期待的那样配合,他们并没有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
课前的第一个游戏就让我很难堪:
我学着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很简单的猫叫声,可是只有廖廖无几的学生能回答。
可我并不灰心,于是就变着法子让他们来学动物的叫声,让其他同学猜。
按理说,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从叫声来猜动物并不难,可是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三十几个学生当中,竟没一个举手的。
接下的作文指导更是让我费尽脑汁,无论我怎么启发与鼓励,学生还地无动于衷。
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了前些日子参加的网上国培小语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于是我就想方设法地去表扬、激励学生,虽说也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终于敢举他们宝贵的手回答问题了,但回答的答案还是不尽人意,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在指导说话环节时,乡(请您支持:
..)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过份的腼腆与羞涩,就是没几人敢举手试说,语言上再怎么激励也百般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走下去随便点一个学生来现场说说几句,在我很努力地引导启发下,勉勉强强能让他说完整的几句话。
我以为有了这个开头,其他学生会从中受到启发,会好于表现自己,会举手表述自己所编的故事,但事实再次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依然没有一个学生要举手。
没办法,我只好以“同学们都很腼腆,不喜欢把自己想到的故事说出来,那就请你们把它写到你的作文本上”为由为自己开脱跳过说话环节,于是学生就开始在作文本上写起来了,我巡堂看了一下,还真有几个会写的孩子,的一开头就能写得很好,两三分钟就能写出几句完整的话出来,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说:
“哟,老师发现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一开头就能写得很好,老师看了就很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了,可是要是等同学们用笔写下来就得用一定的时间,我是个急性子的人,都有点等不急要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了,哪个同学能满足一下老师的心愿?
愿意把你没有写完的故事讲给老师听听?
”在我班要是这样激励的话语一出来,相信我班的学生就会哗啦啦一片的孩子举手想表现自己。
可是此情此景,让我无语了,那里的学生还是不吃你这一套,还是没人肯举起他们那我期待很久的小手……此时此刻,我开始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无能了,开始没有了当初的信心了,满腹都是失望。
课后我感到很郁闷与不快,开始自己不断地反思,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
得的是在我晕头转向,手上又没有教案的情况下,还能将一节作文课上完;得的是我自己认为这节课的应变能力及课堂评价语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做得不尽人意的是我真的无法去调动那里的孩子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
过后当他们班的语文教师告诉我,那些孩子多数都是这个学期才从下面的教学点或村完小上来的,当中还有不少的人不会听普通话,不会讲普通话。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如此的学生基础,我怎么能去期待他们配合我的教学呢?
我怎么能去期待他们说出几句完整优美的句子呢?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成为我不能调动学生的理由与借口,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下不该犯的错误:
那就是之前我没有深入去了解那里学生的学情,没有根据那里的学情去备好学生、备好课,这也是我所不能原谅我自己的,吸取这次教训,这也将成为我以后的教学警示灯。
从那里回到家,我还是无法排遗自己心中的苦闷,就想通过做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思想。
于是就打开中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网站,看到了这二十多天来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辅导教师陈冰冰老师在线。
经过这些天的培训,我与陈老师已成为了老朋友,于是就给她留言诉苦了:
“陈老师,您好!
很高兴的告诉你,我所有的网络作业都完成了。
但也有一个郁闷:
今天的送教下乡我糗大了,我使出了浑身解数,那节课学生从头到尾都不配合我,那节课上得很糟糕,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教育者。
课后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说那里的孩子多数人不会听普通话,更别说是用普通话来学说话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多多少少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原来这节课上不下去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因素。
不过我也进行了反思:
之前我应该先去了解那里的学情,然后再根据学情来进行备学生、备教案。
此次一行,得不偿失,教训很大,以后会注意了。
”
很快,陈老师就给我回话了:
我昨天看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增刊,是贾志敏的专辑,里面有薛法根老师的一篇文章,现摘录一段如下:
近日到某“名校”上课,没有想到的是,无论读书还是说话,学生普遍都不尽如人意。
台上,我汗流浃背,却束手无策。
几乎到了黔驴技穷,回天乏术的地步。
我一时感到迷茫与不解:
难道自己的教学设计真的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贾老师直言不讳地对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说:
“看来,这所学校徒有虚名。
”摘录这一段话主要是为了说明如果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距太远,就算是特级教师也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情况,糗的不是教师,而是学校的领导与老师。
我觉得您不必太过于失落,因为虽然您上课的效果由于学生水平原因不够好,但是旁观者能看得出来原因是什么,而且您的基本功摆在那儿,能通过您在教学活动中的语态、引导、评价、调控等方面看到您的教学功底。
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可以说您的这节课上得不好,却不能说上得不好完全是因为教师的原因。
但上完每一节课的确是应该要进行反思,像您所说的,应该要了解那里的学情,然后再去备课,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可行的教学环节。
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我好像是话唠一样,有空再与您讨论了,我现在
要去评模块八,这几天都要像打仗一样过日子了。
看了陈老师春风化雨般的鼓励,现在的我不再埋怨外界因素,更多的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说此次送教下乡结果不如我意,但从中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更可贵的是让我从中得到了一次难忘的教训:
要好让讲台成为你合意的操作舞台,那你就得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备好学生与教案。
黄琼
XX年12月25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乡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