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7613999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60KB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精选.docx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精选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
(一)
这一仗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达。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才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
据统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式英雄有44名,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烈士有6名,舍身炸毁敌人火力点的董存瑞式烈士有9名,为救朝鲜妇女儿童而牺牲的罗盛教式烈士有6名。
他们身上展现出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党和人民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铸就的中华民族魂。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出人类战争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保卫了新中国的平安和尊严,十几万英雄儿女长眠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
如此巨大的牺牲、如此重大的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团结对敌,会聚了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力更生根底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抗美援朝精神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真正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气概,彰显了“毛泽东思想化〞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精神。
没有这场立国之战,就没有新中国建立以来数十年的和平环境和强势崛起。
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凝聚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国而结束,它像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国内实践中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出许多新的精神。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
(二)
20日上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迎来一批_十岁的“银发〞老兵。
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今天,他们特地来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保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看了这个展览,我感觉又回到了战场。
〞92岁的吕长浩老人看到志愿军缴获的美制中型坦克活动地区分判图时分外冲动,时任炮兵第二师3团指挥排长的他常常需要借助地图指挥打炮,“太熟悉了,这个展览非常真实,年轻人都应该来看看,不忘历史,缅怀英烈,发奋图强。
〞
坦克兵刘健老人在参观过程中“几次看不下去〞,参加过朝鲜黄海北道涟川郡老秃山战斗的他感慨万千。
“我不敢回忆啊,牺牲太多了。
〞刘健说,“我们那时候武器装备不如人,步兵有一支旧枪就不错了,但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我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大国地位,凭借的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毅力、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
17岁入朝作战后拍摄的黑白照片、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后与医护人员互致军礼的照片、火神山医院出具的出院证明……与志愿军老兵张兆堂有关的4件物品在展览中展出。
站在展柜前,张兆堂老人拿出黑白照片原样展示给记者。
“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相当于又打了一仗,这一仗,我又打胜了。
〞老人说,志愿军敢打必胜的信念一直烙印在自己身上,他住院时给军队的白衣战士们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也是为了和他们相互鼓励。
“不管是70年前还是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敢打硬仗。
〞张兆堂说。
看着朝鲜李大娘与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的照片,志愿军老战士孙秀德想起了入朝作战第3天遇见的一位朝鲜老妈妈。
“当时部队在露营,我和两名战友看见一栋房子就想去借宿,到了门口发现里面就住着一位朝鲜老妈妈,我们语言不通只能给她比划我们的意思,她没等我们比划完就一抬手把我们拢进屋子里了。
〞92岁的孙秀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回忆那位朝鲜老妈妈给他们打洗脸水、趁他们熟睡给他们盖大棉被、走时给他们的水壶灌满开水等细节犹如场景再现。
“我看到我们的炊事员拿菜刀抓过俘虏,文工团员用小提琴抓过俘虏。
〞时任38军后勤部审计员的孙秀德说,当时志愿军在战场上就是想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
在一幅作战图片前,炮兵第八师作战参谋张汉杰久久驻足。
“那时我们吃不饱宁可挨饿、渴了就吃把雪,甚至还在零下25摄氏度穿着单衣打过仗,但我们还是为了国家勇敢战斗。
〞
“我思念我的老战友们,他们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国牺牲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汉杰老人声音哽咽。
老兵永恒——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三)
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的是长期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各方面极为严重的困难。
在国家平安受到威胁、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请求中国出动军队进行支援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与世界上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美军作战,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凛然。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艰难取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
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
在还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的奇迹。
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平安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荣耀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历的屈辱,使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毛泽东所说: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
美国人沃尔特·赫姆斯在?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
一书中这样评述: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而且看来会成为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共产党的领袖。
〞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坚强的核心领导地位。
中国各族人民坚信,跟着党走就有希望,听党指挥就能胜利。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四)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稳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迫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屡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
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
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在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两国空军作战实力悬殊。
一群年轻的共和国雄鹰,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不断在实战中书写传奇,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
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正是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
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到:
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做出这样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国防大学教授刘光明这样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
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
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开展作出应有奉献。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五)
吉林通化,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英雄杨靖宇烈士陵园内松柏青青,将军高大戎装铜像挺立。
95岁的徐振明,就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陵园。
年轻时,他就把杨靖宇当作“明星〞典范,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和平年代他深藏荣耀、甘受清苦。
60多年来,陵园内的苍松翠柏,见证了一位老英雄的执着与忠诚。
峥嵘岁月百炼成钢
1942年,16岁的徐振明参加八路军,在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荣立一等功。
1950年,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线作战29个月,参加过“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荣立一等功。
1950年11月4日,飞虎山战役打响。
志愿军浴血奋战3天3夜,弹尽粮绝,按战略部署还需要坚守阵地2天。
我军一个团面对敌军两个师,任务是把敌引进伏击圈。
担任通讯连排长的徐振明,带着30名通讯员传递信息。
战况剧烈,徐振明眼看着刚出发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不禁泪流满面。
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
枪林弹雨中,徐振明留下一身伤疤。
时间仿佛早已抚平一切,但老人身上至今犹在的伤痕,记录着那一个个瞬间。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绩簿上享福。
〞1958年,九死一生的徐振明辞别了前半生的枪林弹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建设事业。
军旅生涯中,他荣立大功两次、小功屡次,但转业后却深藏功与名,只字不提当年勇。
儿媳阎锡兰告诉记者,老人很少提起往事,“很长时间里,只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
一生执着守卫忠魂
转业时,摆在徐振明面前的有三个职位:
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
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徐振明却决定去陵园。
“能守护烈士陵园,这是我的无上荣耀。
〞徐振明说。
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把心放在陵园里面。
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徐振明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是否倒伏。
今年85岁的张文臣当时在通化市劳动局工作,慕名去见了这个不要肥差要苦差的“怪人〞,两人一见如故。
“很魁梧,嗓门不小,没什么漂亮语言,做事踏实,用我们通化方言说,做事枝是枝、蔓是蔓。
〞张文臣说,有一次,两人闹了点“不愉快〞,就因为徐振明高烧39度,大半夜还跑到园子去。
“他就是要去,不听人劝,非说只有看看才心安。
〞
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是铲平山尖建起来的,刚建成时没有树,也没有花。
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栽植松柏,种花种草。
“父亲种了多少棵树,真数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万棵。
〞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说。
徐振明做事从不糊弄,要做就做到最好。
“那时通化没水泥,就大老远到外地背回,哪有坏的,用水泥修补上。
〞同事韩加本说。
1965年6月,通化的雨季来了。
陵园屋顶的琉璃瓦坏了。
徐振明蹲守北京半月有余,以诚心感动了北京古建筑队,请回两名瓦匠修缮。
直到今天,即便遭遇狂风骤雨,严丝合缝的琉璃瓦也没再漏过水。
徐振明还想尽一切方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父亲那些年坐牛车、坐爬犁,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采访当地老百姓,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寻找抗战遗物。
记得有一次,他找到几把当年打仗时用的手枪,带回来时别提多快乐了。
〞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着,就是在为陵园做事的路上。
徐振明曾经说过,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我不仅是自己在守护陵园,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在守护。
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看 抗美援朝 70 周年 大会 观后感 心得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