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1溶解度曲线及应用.docx
- 文档编号:27607254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27.60KB
专项训练1溶解度曲线及应用.docx
《专项训练1溶解度曲线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训练1溶解度曲线及应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训练1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专项训练1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一、选择题
1.(2018江西中考)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2.(2018四川雅安中考)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3.(2018山东济宁中考)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Ⅰ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
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2018山东泰安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5.(2018湖北咸宁中考)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6.(2018山东潍坊中考)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7.(2018河北邯郸一模)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50℃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
C.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简答题
8.(2018河北石家庄十八县结课检测)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3)t2℃时,将A、B物质各60g分别加入到8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若将A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A B(填“>”“<”或“=”)。
9.(2018河北石家庄裕华一模)在中学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关溶液的知识。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点P的意义是 。
(2)t2℃时,将3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3)t2℃时分别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g,则加入水的质量a b(选填“>”“=”或“<”)。
(4)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 (填“a”“b”“c”或“无法确定”)。
10.(2018河北石家庄桥西一模)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图中,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M”或“N”)。
(2)20℃时,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填选项)。
A.40%B.28.6%
C.36%D.26.5%
(3)25℃时,将NaCl、KNO3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aCl KNO3(填“>”“<”或“=”)。
(4)8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NaCl、KNO3的饱和溶液,然后都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NaCl KNO3(填“>”“<”或“=”)。
(5)现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量取 mL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 mL(填“10”“100”或“250”)。
11.(2018新疆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 。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P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③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4)下表是CO2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单位:
mL)
温度/℃
溶解度
压强/101kPa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4.095
2.99
2.28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5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9.30
16.20
9.71
6.82
5.73
①根据数据分析: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②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内的气压 (填“>”“=”或“<”)瓶外大气压。
(5)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溶液装瓶、贴标签 ③称量 ④计算 ⑤量取
12.(2018山东威海中考节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
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图1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
。
(2)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则固体粉末是 。
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图2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D A项,描述物质的溶解度时要指明温度,正确说法是:
P点表示t1℃时甲的溶解度为98g;B项,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甲的溶解,搅拌不能增大甲的溶解度;C项,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D项,t2℃时,甲的溶解度为110g,说明10g水中最多溶解11g甲物质,而刚开始溶解时,加入13g的甲也能完全溶解,说明甲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温度下降,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D正确。
2.A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可知,在70℃时,Zn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溶解度最大,所以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故A正确;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图示表示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点在曲线上面,故B错误;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70℃之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70℃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1%,而其溶解度肯定大于41g,故D错误。
3.C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X为NaCl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故选C。
4.C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由于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时溶质析出的质量,故D错误。
5.B A项,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B项,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错误;C项,烧杯②中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正确;D项,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故温度升高至t2℃时,烧杯②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正确。
6.C 根据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t2℃时,硝酸钾溶解度为60g,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溶液②中,100g水完全溶解了60gM,说明M是硝酸钾,故A正确;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7.5%,故B正确;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故C错误;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7.B 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50℃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B错误;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C正确;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A、B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50℃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D正确。
二、填空简答题
8.答案
(1)80
(2)< (3)> >
解析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
(2)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变。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t1℃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3)t2℃时,A的溶解度为80g,B的溶解度为50g,80g水中最多可溶解64gA、40gB,故将A、B物质各60g分别加入到80g水中,60gA可以完全溶解,B只能溶解40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若将A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溶剂为7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75g=135g,B溶液质量为80g+40g=120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A>B。
9.答案
(1)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33.3%
(3)< (4)无法确定
解析
(1)点P的意义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可以溶解2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g/(50g+25g)×100%≈33.3%。
(3)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该温度下分别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g,加入水的质量a
(4)因为a、b、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
10.答案
(1)N
(2)D (3)= (4)< (5)90 100
解析
(1)根据表中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出N代表的是NaCl的溶解度曲线。
(2)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只能溶解36.0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36.0g/(100g+36.0g)×100%≈26.5%,故选D。
(3)25℃时,NaCl、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30g,将NaCl、KNO3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g/(100g+30g)×100%≈23.1%。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小,8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NaCl、KNO3的饱和溶液,然后都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NaCl (5)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 100g×10%=10g,需要水: 100g-10g=90g,即90mL,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100mL。 11.答案 (1)蒸馏 (2)2H2O 2H2↑+O2↑ 分解反应 (3)①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60 ③降温 (4)①减小 ②> (5)④③⑤①② 解析 (1)所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蒸馏。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的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①P点是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物质,所以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60g;③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由表中数据可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5)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先计算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然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放在烧杯中进行溶解,最后将溶液装瓶、贴标签,因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③⑤①②。 12.答案 (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夏天温度高,加快水分蒸发,氯化钠容易结晶析出。 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易结晶析出 (2)Na2CO3 20% 解析 (2)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1.5g,则该温度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5gNa2CO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3g,则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3gNaCl。 现在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有部分固体物质没有溶解,说明该物质是碳酸钠。 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9g,则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9g碳酸钠,所以2.5g样品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项训练1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专项 训练 溶解度 曲线 应用